我們是形象思維為主,西方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產生的原因是在於文字嗎?

藝術就是謊言


我們的形象思維習慣雖然不完全取決於象形文字,但是與象形文字確實有關係。我們的祖先依所見實物形象造字可以理解,因為最早向他人傳遞信息時主要針對的對象只能是用形象表達的物質形體,這樣容易被理解。當語言用介詞、助詞、副詞等表達邏輯關係的時候非實物形象的詞彙對於造象形文字時就產生困難了。古漢語中是用名詞作動詞,助詞、介詞、副詞等就無能為力了,形象思維給文字表達造成不可克服的困難。後來藉助外文特別是日語使中國產生了白話文,主要是因為日語提供了能夠形成語法結構的介詞、助詞、副詞、連詞等非形象文字並且能清晰表達思想的文字。而拉丁文字處理這些問題就無需那麼多困難,這一點不能不說是拉丁語系的人們理性高我民族一籌。

語言文字的使用使兩種文字差別越來越大,拉丁語構詞法本身就有清晰的結構,不論在學習文字、書寫文字還是語法理解都包含嚴密的邏輯思維。在書寫過程中就與邏輯產生不可分的關係,這樣就基本不存在從象形文字轉換成語言過程信息接收和轉換的“成本損失”,而漢字從書寫到組成語法結構再到理解記憶過程會產生大量“信息損耗”而增加了信息成本。

我學英語時已經三十多歲了,當了解英語單詞的詞根詞綴時突然覺得英語學習、書寫、記憶非常有規律,也就是從構詞開始就有邏輯關係。對於擺弄大半輩子漢字書寫的我來說,我感覺象形文字在記憶、書寫、思考、寫作造成的思想停頓信息損失是不可估量的,真希望全民族都使用英語,這樣對於每一代人都會大大減少學習語言文字的時間,把有生之年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知識用知識上。在學術研究、思想和科學交流等方面會節約大量時間成本和個人精力,民族從長遠來說受益將不可估量。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思維方式與文字有關,但不僅僅與文字有關,還與整體文化體系架構有關。

但中國人的邏輯思維並不弱於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在中國人這裡也佔比極重。

第三點,中國人不善於演講嗎?其實也不是。


中國幾乎應該是世界上僅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和民族了吧,因此中國人的形象思維是非常強的。並且中國古代傳承下來的儒釋道文化非常深奧,裡面有些內容無法用文字表達,只能用日常可見的事物來比喻,所以經常假物說法。中國文化很多地方是圖文並重,例如陰陽八卦。

中國人的邏輯思維也非常強,就舉一個例子,例如五行相生相剋,就是邏輯思維。或者《大學》開篇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依次步驟嚴謹,這也是邏輯思維。佛家裡面也是,釋迦牟尼佛講法,轉寫成經書,都是邏輯上逐點來講說問題。

西方人看起來善於演講,那是由於西方的政治體制——競選機制造成了,使他們不得不經常演講,並且從小訓練演講。為了講,而且學習講,也有壞處。說到底,中國傳統文化裡也喜歡“守中”,不贊同說太多話,“多言數窮”,還是做實事好。


曉一國學


形象思維只能確定大致方向,只有邏輯推理思維才能做到精準判斷,精準判斷是很耗精力的,為了減少精力的損失,使用邏輯推理前,一般會使用形象思維預先篩選方向的,所以,精通邏輯推理的人,同樣精通形象思維,只是因為形象思維簡單,而且所以比例很微小,還有就是,形象思維只用於邏輯推理的粗選,論證時不能以形象思維為依據的,在邏輯堆理過程中是看不到形象思維的,所以,在不懂邏輯推理的人看來,由於沒看到形象思維過程,就以為使用邏輯推理的不憧形象思維,這是無知導致的。另外,同樣使用形象思維,具有邏輯思維的人,他們使用的形象思維是經過邏輯思維篩選的,兩者的形象思維是不同的,主要增加了,這種情況不能使用那個形象思維,那種情況不能使用這個形象思維,這些內容只有具有邏輯推理思維的人才能看得懂,才會用,由於多了這部分內容,所以,同樣是形象思維,思維方式也是不同的。講演時,由於講演者不會樣樣懂,很多時候實際上在向大家講演連自己都不懂的事情,這種講演主要方向不是講內容,而是以內容作由頭來講漂亮話調節氣氛,講演的方向是不同的,這類講演實際上是格式化講演,是一種技巧,是以正確的廢話構成格式講演內容的。


龍一歐


你是想告發他嗎?呵呵,搞清楚我們什麼都沒有做?明白嗎?你為了自己謀了多少私利,你自己的罪行怎麼辦呢?我們還什麼都沒有做呢?你就想告發我們嗎?哈哈,我們有這麼傻啊,不過呢正好把你的行為引出來了,明白嗎?這個天下哪有人會搞自己愛人的的呢?你說對吧!你想搞他根本都不考慮一下只能更加說明證明你根本不愛他,你想治他於死地,這個就是你你行為,也好,這樣他就更加明白你了,你也就更加沒臉說你愛他,他是你老公這樣的話,什麼你的行為否都是為他考慮,什麼汙衊我會害他之類的話了,哈哈哈,真好!我老公又把你看的更清楚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嘻嘻,你要做這些事情,以後連汙衊我的資格都沒有了,真正要害他的人是你,你汙衊我只能證明你自己會這樣做?就這樣繼續,看你還能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就你這樣你還想做他愛人老婆和佔他老婆位子你覺得你配嗎?哎,你們都是這樣,坐在這個位子要做人事要做應該做的事情知道嗎?既沒有道德還想霸者位子哎。。。你明明知道這位子不是你的,你做點對得起他的事情也行啊對吧?偏偏就是你這樣的冒牌貨最後要搞你的恩人!


用戶3042407573700


邏輯思維,還是形象思維,不僅僅是文字形式可以解釋的。或者說,文字也是思維的結果,文字總歸是文化的表現。

聯合國工作語言裡,文字描述最短的是中文。

德語是日耳曼語系,屬於印歐語系的分支,英語是印歐語系,而法語是印歐語系下的羅曼語系。

歐洲語系中,有些句子很長,全是靠邏輯關係語法關係連接在一起。一句話要有完整的語法關係的連接,省略了也可以補足。

中國在東方,歐洲美洲人在西方。東西方不同的特性,也落實在語言上了。

東方農耕文明發達,人與人之間友善,和睦,因為農耕文明需要大生產,大範圍農墾,安寧生活,要防範野獸,聚群扎堆生活,就需要人與人的合作。人越多,聚集的力量越大,與野獸的鬥爭越有利。這個人群,包括跨種族的合作。就需要拿出實質,去掉虛化。便於交流和溝通。

西方遊牧民族,種群太大會導致生活困難。與野獸之爭就是弱肉強食。所以西方人群不大,大人群生活需要的東西他們不發達。

人群聚集到一定的程度,語言就要精煉,才有利於發號施令。否則就是上面開大會,下面開小會的局面。

小會的中心點,一般是口才好的人,愛說有煽動性的人。

從人群數量來看,西方相當於小會發言者,東方中國相當於大會發言者。人群量不同,心態不同。

中文表現出來的,就是多民族團結、人情關係與凝聚力,是社會人口需要。西方文字表現出來的,就是種族內部的等級秩序。

即便在歐洲,德國人最嚴謹,他們的語言也嚴密。意大利人浪漫跳脫,他們的語言也有跳脫嚴密邏輯的傾向,如意大利語常常省略主語人稱,用動詞指代主語,因為它的動詞分人稱的。

民族文化造就了語言,反過來,語言自然也會強化民族性。實際上,也代表了語言與文化的一體化。


踏雪無痕5141815


1978年,我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學研究生時,就有一定份量的涉及形象思維的試題。

形象思維是藝術創作的一種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尤其在詩歌創作中。這一點中西方都如此,與語言沒什麼非A即B的邏輯關係。

形象思維分三類: 賦、比、興。自屈原而降,至近體詩多用比、興二法。

岱宗二人如何……

床前明月光……

天街小雨潤如酥……

清明時節雨紛紛……

橫看成嶺側成峰…:…

千里鶯啼綠映紅……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白日依山盡……

眾烏高飛盡…:…

任何人能脫口而出的詩句,十有八九都是比、興而起的。

我們只能說中國的近體詩律,漢語具有其它語種無法爭寵的優勢地位。不能說西語詩歌沒有形象思維。普希金、莎士比亞、海湼、席勒、歌德、泰戈爾……他們的詩歌中也不乏形象思維。

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就把語言定格為是具有“辭令管其樞機“的創作想象活動!

事實上,除了藝術創作,尤其是詩歌創作須要形象思維外(當然也離不開邏輯思維),自然科學也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尤其是數學。

李政道/楊振寧二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非常推崇而且身體力行推進科學與藝術融合研究。

總而言之,就詩歌創作效果而言,形象思維很重要!

中國古體詩和當代詩歌中也有鋪陳其事而直言之的的賦體作品。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壕;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白居易的《長恨歌》,毛澤東的《長征》…


光潛


中國的文化以形象思維為主,原因是詩歌文化的影響。《詩經》的出現很有代表性,許多篇章都是先流傳於民間;後來出現的漢賦和楚辭,以及唐詩宋詞,勾勒了中國文化發展的脈絡。而且,在日常使用的語言中,含蓄和模糊的特點也非常強烈,並且句式上更側重於描摹和敘述。

而英語中很注重限制條件,一定用許多限制性詞語達到表達的準確,故邏輯性較強。

然而,漢語雖注重整體性,強調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裡邊也有邏輯思維的成分。英語雖強調彼此的隸屬關係,先後次序,邏輯性很強,但存在的各要素之間除了隸屬關係外,還有其他關係,這是英語所缺少的,英語忽視各要素關係的表達,而漢語是強項。

所以,本人以為漢語對培養思維方式更強大,不僅是形象思維,還有邏輯思維。


初中語文新視野


邏輯思維過多的強調是非的明確標準;形象思維更加圓融自在,不過多的糾纏是非的明確標準。因為“是與非”都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的是與非。甚至恐怖分子也不是絕對為“非”,比如恐怖分子的行為讓我們凡夫有了很強調的善惡之感,他們從反面教育了我們要多行善,少做惡。

是與非、善與惡是可以轉換的,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就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中國人的智慧。同樣問題,西方人的思維就不一樣了,比如花了十年功夫抓到恐怖分子頭目本拉登,直接擊斃,無需審判,更不會像諸葛亮一樣把他降服,可是哪一個思維方式更容易消除恐怖活動呢?

說到兩種思維方式的根源在於西方的聖人、西方的宗教與中國的聖人思想的差別,中國的儒釋道文化已經深刻的影響我們,讓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這是西方人應該向中國學習的地方。





耀如樂園


好像是源於人類自己的認知傾向,要認知便要區別(求異)、分類(求同)的抽象化過程。

就抽象化過程來說,中文的象形文字相當於沒有抽象化,即火就是🔥,只是畫的不太像而已;而英語fire是🔥則體現了符號語言的抽象化過程。

抽象化的最徹底的是數學語言,自然數可以表示大自然廣宇宙裡的任何對象,比如對象質量的“千克”的自然數(或實數)。

認知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就是”類比”,比如就自然數的運算來講,對於”運算的運算”這個體系,那前面的運算就對應與自然數而後面的運算則對應於“運算的運算”,這時就引導出了集合群論之類的概念了。。。

😂☕️


Nick8354


漢字的象形會有一些影響。

大一統的政治影響更大。大一統的皇朝集權專制限制了人們思想的自由揮灑。儒家思想讓人們的意識集中在了自己的近身關係圈。

歐洲的國家變動頻繁以及封建反而削弱了統治者對民間思想的束縛。天主教雖說思想統治,但天主教卻讓人的思想產生一種發散效應,胡思亂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