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鬥機是怎樣靠機動規避導彈攻擊的?

依依分享


現代戰場空中威脅環境複雜多樣,戰鬥機通常面臨著來自空中和地面兩個方向的導彈威脅,因此,在空戰中如何擺脫敵方導彈的攻擊是每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必須要掌握的戰鬥技能,得到世界各國空軍發展的高度重視。

在現代空戰中,機載告警系統的發展對於提升戰鬥機生存能力產生重大現實影響,使得後續的機動規避以及電子干擾等手段成為可能,也就是提供了一定的預警反應時間。通常戰機上裝備的機載告警系統由雷達告警和導彈逼近告警兩個子系統組成,能夠較為及時的掌握敵方雷達、導彈攻擊的時機、方向以及距離,故而作為後續機動規避的主要判斷依據。

機載雷達告警系統主要是針對中遠距雷達制導導彈而出現的,飛行員可根據告警系統識別敵方雷達的工作狀態,從而判斷威脅程度作出相應的反應;例如,敵方雷達處於搜索狀態,威脅等級較低;雷達處於跟蹤狀態,意味著隨時可以發射導彈,則屬於高等級威脅。當前國際發展水平大多集中在10公里水平,這也成為飛行員最大的機動規避反應距離。

將機載告警系統比作是眼睛,剩下的就是飛行員如何去做的事了。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機動規避方法或思路:

第一種,以消耗導彈能量為主。機載告警系統發出威脅報警後,飛行員首要做的就是根據反饋數據判斷來襲導彈類型,同時迅速展開類似於大過載變高度的S機動、大半徑橫滾等戰術動作展開規避;因為防空導彈或者可空空導彈的飛行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未來適應各種機動特性的目標採用的是比例導引法,戰鬥機在連續變過載機動過程中,使得導彈也在不斷的根據導引頭進行機動,這個過程會大幅度損耗導彈自身的燃料,最終實現機動規避導彈的目的。這種方法也是最常見的規避方法之一。

第二種,大過載機動和電子欺騙相結合。現代戰機都裝備有箔條幹擾彈、紅外干擾彈等電子防禦武器;通常在戰機受到攻擊時,飛行員在進行機動規避的同時會根據來襲導彈的制導特徵有針對性的釋放干擾彈。說白了這種方法將第一種消耗導彈能量與電子干擾相結合,屬於雙保險規避舉措。

第三種,超音速巡航加矢量機動能力。這是當前國際上正在探索中的一種新興規避理念,防空導彈或空空導彈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機動過載和飛行速度上,有學者通過計算得出,只要戰機保持在1.4M巡航速度,基本上可以規避大部分對空彈藥追尾攻擊;現實當中也是有實戰例子的,比如中東戰爭中,前蘇聯的米格-25截擊機在發現以色列空軍的威脅後轉向開加力一騎絕塵迅速脫離戰場,一度震驚整個西方世界。超音速加矢量技術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戰機被對空導彈的命中概率。因此,超音速巡航成為現代隱形戰機的四大核心指標之一。

另外,現代空戰越來越倚重體系作戰,作戰編組中通常會有專用電子戰等特種作戰飛機存在,必要的時候電子戰飛機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敵來襲導彈進行電磁干擾或者欺騙,從而保證己方戰鬥機的安全。


鷹鴿分析


電影《深入敵後》當中:F–18“大黃蜂”戰鬥機被蘇制SA–8“壁虎”地空導彈追殺的這個橋段,相信軍迷們都會看得津津有味!大黃蜂飛行員使出渾身解數仍然沒有擺脫掉“壁虎”的跟蹤。

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誕生以來就成為了各種戰機的剋星!由於導彈的飛行速度很快超過了大多數戰鬥機,機動能力普遍超過30G的過載 ,戰鬥機飛行員的身體承受能力最多9G,並且它們具備紅外跟蹤、雷達制導的功能,被它跟蹤之後不採取措施非常容易被擊落。
那麼戰鬥機怎樣才能靠機動動作擺脫導彈的尾追呢?首先要做的就是丟掉副油箱,因為它裡面有燃油很重,再有就是它增加了飛行阻力,這就和人一樣,奔跑的過程中要輕裝前進,所以為了減輕自重和更加機動靈活就必須要將它甩掉,減輕負擔之後戰鬥機要迅速爬升到升限高度,通常來說中近程導彈的發動機燃燒時間只有幾秒最多十幾秒鐘,燃料燒盡後導彈是靠慣性向前飛行的,如果飛機爬的高,那麼導彈受地球引力作用越大...比如說:《深入敵後》當中“大黃蜂”戰鬥機的升限高度是16000~18000米,而“壁虎”導彈的最大射高只有6000米,“大黃蜂”爬升到9000米以上高度“壁虎”就夠不到它了,所以戰鬥機遇到導彈跟蹤時儘量要爬升。


如果是發現來襲導彈較晚就要利用地形進行機動,
導彈雖然機動能力很強,但是它需要由紅外尋的器或者雷達進行制導才能夠跟蹤飛機,而且跟蹤引導頭的是有“視角”限制的,飛機偏離的越多,引導頭接收的信號越弱,同時飛機也要是否紅外/箔條幹擾彈,干擾導彈的引導頭。
如果,爬升和利用地形

都不管用,就要進行更復雜的機動動作,比如:突然拉機頭爬升又突然極速下降,這樣的動作雖然飛行員要承受很大的生理不適(對血壓和心臟都是很大的負擔),但會使導彈來不及反應而丟失目標,從擺脫了導彈的追蹤。

前面說的這些機動動作都需要飛行員在極短的時間內判斷和完成,並且要有優秀的飛行技術才能做得到,而導彈也不是說跟蹤到飛機之後就能一擊中的,科索沃戰爭期間南聯盟的米格–29應戰北約飛機的時候就躲過了十多枚導彈連續打擊,雖然最後仍然被擊落,但也證明了飛機並不是那麼好擊落的。
據說: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能甩開導彈的尾追,不清楚真的如此。

總之,飛機與地空/空–空導彈的鬥法已經有60年了!從對抗效果來看飛機一方略佔上風,這倒不是說飛機躲過導彈的追蹤能力強,而是採用了各種各樣的電磁干擾、紅外干擾、軟硬殺傷...等手段,再配合高機動性能才稍佔優勢,僅是憑飛機的自身靠機動能力不行。


皇家橡樹1972


一般來說,在導彈動力段射程內,戰鬥機靠規避是很難逃脫的,此時只能寄希望於干擾彈起作用或者導彈本身啞火。干擾彈中同時包含金屬箔條和熱焰彈,可以同時擾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的導彈。在導彈追擊一段距離後,由於燃料耗盡,此時只能依靠慣性繼續追擊,但由於空氣阻力,導彈越飛越慢,而且導彈的大角度轉彎的機動動作對動能消耗非常快,所以這個時候就有兩個思路。一個是依靠戰機本身的機動性做出高G的機動,一般是滾轉和大角度的瞬時盤旋的複合機動。在導彈面前做出較大的方位角變化,使導彈來不及調整,或者導彈調整後速度損失嚴重,無力追擊目標;第二個是直接開啟全加力通過達到極速直線逃逸。當然也可以把這兩種思路結合起來。

戰鬥機規避導彈的典型動作就是,一邊拋灑干擾彈一遍做高過載機動

F-15側身瞬時盤旋+開加力直線加速,這屬於典型的導彈規避動作

F-16戰鬥機飛行員甩導彈第一視角,這次任務中成功甩掉了6枚蘇制薩姆地空導彈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的空空導彈地空導彈的過載能力越來越強。因為根據經驗公式是,導彈要想擊中戰鬥機,那麼要做到導彈本身的最大過載>戰機過載X2+10G。由於三代機以來戰鬥機的最大實用過載普遍超過9個G,試飛階段往往拉出11個G都沒問題。要想擊中這樣的飛機,導彈本身的過載要達到28G,這只是個最低門檻,實際上目前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最大過載已經做到了40G,而格鬥彈則超過50G,而導彈的最大速度超過4馬赫。可以說在動力段射程內被盯上的話基本就沒活路了,但是導彈的真實的有效射程僅相當於拋物線最大射程的1/4,所以被導彈盯上了也不用太慌,如果對面是個菜鳥飛行員,沒有算好距離就發射導彈了,那麼還是有很大機會甩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