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定都鎬京之後,為什麼還要周公營建新的國都洛邑?

李新仁


營建洛邑是周武王的遺願

武王在世的時候就曾和周公提到要興建洛邑,只是當時忙於國事未能如願。後來武王去世,成王繼位,周公才完成了這項大工程,並把“九鼎”置於城中,這在當時就有點“號令天下”的意思。武王為什麼要興建洛邑呢?用周公的話來說就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那意思就是這個地方的位置非常好,正好是在所有諸侯國的正中央,四方的諸侯來進貢非常方便,不用走太遠的路,就是收貢品好收一點。難道洛邑就是為了收貢品而建的?

營建洛邑是未雨綢繆還是戰略需要

洛邑在西周後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周平王東遷至此延續了周朝幾百年的東周歷史。難道洛邑就是為了給周平王設計的?周公算到周家會有此劫難?當然不是,從地理位置來看洛邑有著非常好的戰略位置,不但能震攝蠻夷,還能兼顧殷商的殘餘勢力防止他們再次造反。

在洛邑建成以後周公請成王遷都,但成王為了穩定殷商舊地百姓的民心放棄了這個念頭,繼續在留在了豐鎬。如果成王在當時就遷都,周朝的歷史或許又會是一個新的局面,洛邑佔據著有利的地形,不管是征伐蠻夷還是防守狄戎都非常有利,而且水路暢通,一旦有戰事發生其他諸侯國可以非常快速的提供支援。

所以興建洛邑體現了周武王敏銳的戰略目光和睿智的思想,也證明了武王選周公輔佐成王而不是姜子牙的決策是正確的!


水煮汗青


雒邑那不叫國都,叫陪都,只為鎮壓“三監之亂”後舊商朝頑民而建立的,於是周公營雒遷頑民於雒邑。一個鎬京,一個雒邑。一個是京,一個是邑。什麼身份還沒數嗎?









親爹親爹


可能是為了便於統治。周朝克商勝利後籌劃新都範圍,周公對成王說:其自時中乂(yi),萬邦鹹休,惟王有成績。洛地居當時天下之中,有資格入選。然後定具體地址,周公又說: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從占卜的情況來看,只有洛合適。外宣方面,周公對殷舊臣說:今朕作大邑於茲洛,予惟四方罔攸賓,亦惟爾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遜。這是在替眾臣朝貢少跑路考慮。但也存在這樣一個可能,即周公想在新都建成之際還政於成王,畢竟周公說過:朕復子明辟……予乃胤保,大相東土,其基作民明闢。但還政歸還政,並不一定要在洛還,成王委婉的拒絕了這一提議,說:公!予小子其退,即闢於周,命公後。讓周公繼續留守洛邑了。(參考《周書·洛誥》《周書·多士》)


鳳池侍衛


周文王將國都從周原遷豐京,為東進滅商打下基礎,而周武王進一步完善國都建設,在豐河東岸建鎬京,11年後滅商條件成熟,帥數萬大軍及各部族頭領大破商紂軍隊,商亡,又派出數路軍隊消滅商殘餘勢力,其中包括嬴姓祖先即後來趙國和秦國的祖先。

武王滅商後,大封諸侯的同時還要考慮周的安全及處理各諸侯國事務問題,營洛邑就成當務之急,洛邑是周鎬京國都的門戶重鎮,守住洛邑就是保衛鎬京安全,防止諸侯國造反,同時方便處理各諸侯國的祭祀,軍事,等管理工作。


靜靜的河16


西周時期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個陪都洛陽。

陪都說白了就是糧倉,後備小金庫,也可以說是後路。所以選擇了洛陽。

每當那個朝代衰落或剛建立大多都會先攻佔洛陽,所以洛陽多亂世。有一個良好的後備之地這是帝王所必備的!而很多人在洛陽沒鞏固好天下時就滅亡了。


不止是回憶


雖然武王滅了商朝,但是商朝的殘餘勢力還在,所以武王一方面安撫商朝宗室,如分封徽子啟於宋,另一方又要監視他們,如封太公於齊,封周公於魯,封管蔡,宋的周圍都是武王的兄弟和功臣。至於營建洛陽就是為了監視商朝餘部,另一方面為了方便東征東夷,當時還未被征服。


張真人說史


周公鎮壓了三監之亂後,為了震懾殷商殘餘勢力,修建了洛邑,西周國都還是豐鎬,河南有些人別自嗨


殘月焱78303966


雖然武王滅了商朝,但是商朝的殘餘勢力還在,所以武王一方面安撫商朝宗室,如分封徽子啟於宋,另一方又要監視他們,如封太公於齊,封周公於魯,封管蔡,宋的周圍都是武王的兄弟和功臣。至於營建洛陽就是為了監視商朝餘部,另一方面為了方便東征東夷,當時還未被征服。


大姨講故事


國家太大了,一個據點不能很好的控制全國局勢,那麼就建第二個好了。

洛陽得天獨厚位於天下之中,最好不過了。


az2777


鎬京是西周國都,是武王剛建立西周成立的首都,而洛邑是平王東遷而建立的東周首都即三叔叛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