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其實有三個二世而亡的王朝,其中有一個一般人真想不到

秦朝和隋朝是短命王朝,都是二世而亡,這是沒有任何疑義的。可有一個朝代,實際上也是二世而亡,一般人就不是很清楚了。這個同樣悲催的朝代,就是三國歸晉後,由司馬氏建立的西晉王朝。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三個二世而亡的王朝,其中有一個一般人真想不到

秦朝由秦始皇嬴政建立,傳至二世胡亥而亡。雖說趙高殺了胡亥,很快又立了子嬰為三世皇帝。但子嬰在接位過程中設計除掉趙高後,就自行廢除了帝號,自貶為秦王。因此,實際上從子嬰去掉三世皇帝尊號那時起,大秦王朝就已經不存在了。劉邦打進函谷關,佔領了咸陽,只不過是滅了秦國而已。所以說,秦朝二世而亡是確定無疑的。

隋朝是隋文帝楊堅乘北周皇帝年幼無知,用外戚身份巧取豪奪建立的王朝。隋煬帝楊廣繼位當了皇帝后,短短十幾年時間,就把一個富饒強盛的大隋王朝給弄的是滿目蒼痍。楊廣見事已不可為,就不管不顧的去了江都,把長安和洛陽兩都交給自己兩個孫子留守。唐國公李淵起兵佔領長安後,立代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楊侑根本就是李淵為了掩人耳目而立的一個傀儡皇帝,等到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李淵也就撕下偽裝不在演戲,馬上就逼迫楊侑禪位,自已做了皇帝,並改國號為大唐。後世將隋煬帝楊廣死的那天起,算作大隋王朝的正式滅亡。所以說,隋朝是二世而亡也是站的住腳的。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三個二世而亡的王朝,其中有一個一般人真想不到

魏國四代重臣司馬懿,年老成精,抓住魏國權臣曹爽去謁陵不在京城的絕好時機,果斷髮動了高平陵政變,一舉奪得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司馬懿因病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先後執政,他們所立的魏帝根本就是個傀儡,形同虛設。雖然司馬昭一直到死都沒有直接稱帝,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到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執掌魏國軍政大權時,魏國曆經司馬氏三代的勵精圖治,朝野上下都已經被司馬家族完全控制。因此,司馬炎以晉代魏稱帝已是水到渠成,不可阻擋。

三國歸晉,結束了中國近百年的分裂局面,晉武帝司馬炎作為晉朝的開國皇帝,功不可沒。司馬炎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有為明君。可惜他晚年昏憒,選擇接班人不當,把一個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兒子司馬衷立為太子。等到晉惠帝司馬衷成為晉朝第二代皇帝后,朝政大權都被他的皇后賈南風所把持。由於賈南風乾政弄權,引起了分封各地藩王的極大不滿。這些藩王為了爭權奪利,除了武力對抗朝廷外,又相互間大打出手,各不相讓,釀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

晉惠帝司馬衷就在八王之間像個木偶一樣,被他們牽來牽去。一會被這個王除去帝位,成為太上皇,一會又被另一個王復位為帝。就這樣,司馬衷過了十六年顛沛流離的生活,終於一病不起,驟然離世。雖然西晉在司馬衷死後又相繼立了晉懷帝司馬熾和晉愍帝司馬鄴為帝,延續西晉國祚。但由於五胡亂華,西晉朝廷實際控制的疆域已大為縮水,早就算不上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了。因此,理論上西晉在晉惠帝司馬衷死後就已經不存在了。西晉就像秦朝和隋朝一樣,也是一個二世而亡的大一統王朝。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三個二世而亡的王朝,其中有一個一般人真想不到

也許看到這裡,有人不是很贊同我的觀點。畢竟晉惠帝司馬衷死後,西晉又歷經兩帝,延續了十年國祚。直到晉元帝司馬睿衣冠南渡在建康建立了東晉,西晉才算退出歷史舞臺。這樣一算,西晉根本就不是二世而亡,而是四世而亡了。其實,這很好理解,就像明史中白紙黑字記載一樣,明朝在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那時起,明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就已經不存在了。否則,南明歷經四帝一監國,時間跨度長達近四十年之久,崇禎皇帝那就不是亡國之君了,明朝滅亡時間又要向後延遲四十年了。這豈不是一切都要推倒重來,明史也要重新編篡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