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龍潭水庫上游是通天河和黃溪河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從水庫邊北望建岱橋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俯視水庫

泰山天外村北就是龍潭水庫,此地古稱饃饃石。原來這裡是一片景色奇絕的大石坪,有劍匣石、仙人石、惠我泉等景觀,還有鑼鼓灣、耀星灣、“弄水巖”和“雞籠峰”兩塊刻字 ,後來被龍潭水庫淹沒。龍潭水庫上接通天河和黃溪河,下連奈河,是泰安城區防洪、供水的重要工程。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高山平湖,雙亭倒影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水庫南大壩,存積於此的山泉水飛流直下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馮玉祥修建的大眾橋

龍潭水庫處在兩峰山谷之間,高峽平湖,山色湖光,相映成趣。每當夏秋時節,水從壩上溢出形成瀑布,令人心曠神怡,是遊人休閒避暑的好地方,也是冬泳夏遊的露天游泳池。從傲徠峰、扇子崖、泰山極頂俯視,龍潭水庫宛如鑲嵌在西溪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閃閃發光。若晴日在龍潭水庫的水面上,還可觀賞“傲徠倒影”奇觀,是泰山景區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山色湖光,風景如畫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水庫大壩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圖中三段式的凹形大壩隱隱可見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大壩的中間段形成的水簾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水庫大壩

你可能想不到,這座水庫是1942年由侵略中國的日本人修建的,1943年竣工,庫容量約36萬立方米,大壩高19米,長165米,外觀分三段,呈凹形,兩頭是高於水面的半截橋式結構,中間段在富水期頂端低於水面,庫水溢出壩頂順勢下瀉,形成壯麗的水簾景觀。大壩兩端還修著碉堡,日軍還立了碑,為大壩叫惠民堤。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水庫美景

有人說,日本人為了不讓人們看到像經石峪一樣的大字《非攻篇》石刻,故意先將石刻炸燬,然後將這些石頭壘於壩底,然後又在此基礎上修建水庫,以掩人耳目。還有人說是日本人為了護城防洪,其實日軍修建龍潭水庫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保障日本軍隊和泰安火車站的供水,以便擴大侵華戰爭。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雙亭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早晨的水庫風光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兩岸風光

李烈鈞是江西武寧人,是早期的國民黨革命志士,他目睹日本侵佔東北三省後,又進窺京津,華北岌岌可危,報國無門的李烈鈞於1935年在饃饃石書寫了《墨子.非攻上》,字徑約四十公分,深刻約五公分,漢隸體,大如經石峪字,端莊大方,峭勁有力,是很好的藝術珍品。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晨曦中的水庫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建於庫中棧橋前端的雙亭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水庫周圍風景優美

2003年7月龍潭水庫整修,清淤後已見壩底,但大字卻不見蹤跡,可見大字在修水庫前已被炸燬。隨後,又挖出一塊有殘字的石塊,壩底兩層與殘字石質近似,被炸大字的石塊很可能已用於壩底牆上。

侵華日軍修建的水庫

飛流直下

大壩兩端的碉堡和“惠民堤”碑後來都被拆掉了,有點可惜,不然也是日軍侵華的罪證之一,當然現在龍潭水庫已經成為造福人民的工程,應該用心維護和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