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边关地道遗址位于河北省永清县境内,是北宋初期为防御辽国南侵而修建的地下军事防御工程遗址,横跨雄县、霸州、文安、永清、固安等市县,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边关地道遗址于20世纪中期被发现。在宋辽交战的数百年来,辽军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地道,作为国家的秘密工程,史册上没有记载,所以永清县宋辽古战道的发现和发掘,也填补了我国军事史上的一个空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雄县是宋辽边关古地道的西起点和核心区,境内已发现数处古地道遗址,其中大台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古地道结构复杂,藏兵洞、议事厅、迷魂洞等一应俱全,顶部距地面约4米,洞内高低宽窄不一,有放灯处、存物处和通气孔等,同时设有翻板、瞭敌洞等军事设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军事价值。

在永清县城西北,老君堂和杨家疙瘩两村之间,有一大片灌木林,夹杂着无数道斜坡和沙岗,灌木障眼,沙岗阻路,当地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磨齿地”(意为磨盘的齿道纵横交错)。外乡人经过这里经常要迷路转向。据传说,当年宋将穆桂英在这里巧摆迷魂阵,辽国大将韩昌不识地形,带着大兵误入其地,人马相踏,死伤无数,只好连夜逃回。这个传说中有一段离奇的插曲,说这片“磨齿地”里有一片茅草与众不同,年年为红色,是当年穆桂英在此生产染红的。

宋辽交战时,杨六郎镇守雄县的瓦乔关、霸州的益津关和信安的淤口关,与辽军形成对峙局面。宋国为了收复失地,秘密地修筑了地下古战道。永清县宋辽古战道涉及到了6个乡镇、11个村街,分布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当时两军相隔几十华里,中间没有条件隐蔽修地下工事。宋军一面在地面上大张旗鼓地建瓦屋盖新庄,一面在地下暗修战道,不足半年的时间,远看瓦屋一片,实际是内藏精兵数千。瓦屋新庄便由此得名,后来由于瓦屋新庄在宋军营盘中排序第八,故而把新旧的''新''改为了''戊己庚辛''的辛,意为第8位,一直沿用至今。在宋辽交战时期,瓦屋辛庄古战道是连接前线古战场与宋军大后方的交通枢纽,具有藏兵、囤粮、了敌、作战等多项功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1988年专家勘察判断,它与多用于攻城的其他古地道不同,而是北宋时期防御辽国的地下古战道,属于持久防御工事,与地面长城的战争功能相同,所以有'' ''之谓。目前已发现的横跨雄县、霸州、文安、永清、固安等市县,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仅永清县境内就有300平方公里。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河北省永清县边关地道遗址(宋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