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的哪些行为对孩子来说具有致命伤害?

乐乐妈妈早教育儿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法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这是一个真相,我们必须尊重的真相。”

现在,想结合《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跟大家聊聊有毒的家庭都是什么样的?

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

01 不能给予足够的情感陪伴,甚至遗弃孩子。

孩子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外,他们也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长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父母任何一方的离开都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极为痛苦的缺失感和空虚感。他们会觉得家里发生的不好的事情,都是他们的错。父母离异的孩子尤其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他们不被关爱的感觉,继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而受伤的孩子将会带着这种伤害步入成年,就好像囚犯拖着镣铐一般。

02 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干涉子女。

这类父母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他们经常把操控伪装成关心。一些常见的说辞有“我都是为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生活在痛苦中。”

事实上,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去做、去尝试、不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就总会觉得无助和不满足。在焦虑、胆怯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也会变得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

他们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03 让孩子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当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被迫成为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的孩子,没有可以模仿、学习或尊崇的对象。

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便会在波谲云诡的迷惘之海中随波逐流。

04 父母酗酒。

酗酒父母的子女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也会成为酗酒者,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很小的时候便在父母的诱导下第一次接触酒精的。

孩子的许多行为和信念是通过对父母的模仿和认同形成的。酗酒父母留给他们成年子女的是愤怒、沮丧、郁郁寡欢、敏感多疑、破裂的关系以及过度的责任感,同时他们也留下了应对的办法——酗酒。

05 习惯性打孩子。

对孩子实施身体伤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他们成年后的大部分虐待行为正是他们童年体验和感悟的重演。他们的角色榜样就是曾虐待自己的父母,而暴力就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尤其是愤怒)的唯一手段。

对于那些被父母虐爱过的孩子而言,要重新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难的。童年的经历使他们一生都活在强烈的恐惧中,害怕被伤害,也害怕遭到背叛。

06 恶言恶语数落孩子。

毫无疑问,孩子会因为朋友、老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贬损受到伤害,而最容易带来伤害的还是父母,毕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孩子们会从其他角度审视这些评价并提出质疑。

当这些负面评价进入潜意识,就会“内化”它们,继而形成自卑心理的基础。可见,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孩子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其生活方式及成就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

07 性虐待。

性虐待或许是最残酷、最令人难以启齿的经历了,这背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也摧残了孩子的感情。这些弱小的受害者完全依赖于他们的侵害者,他们无处可逃,也无人可以求助。保护者变成了迫害者,现实变成了囚禁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的牢笼。

性虐待摧毁了童年最宝贵的本质——纯真。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外面,他们都倍感孤独。他们觉得没人会相信他们可怕的秘密,这秘密给他们的一生蒙上阴影,也阻碍了他们结交朋友。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所有人都是被家庭这个大熔炉炼造出来的。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希望所有的为人父母者可以引以为戒,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成长环境;

希望所有的为人子女者可以正确认识原始家庭,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