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全球最強插電混動技術的豐田為什麼不推出純電車型?

車扯


一個廠家有一個廠家的理念和規劃,作為全球混動汽車的鼻祖,豐田之所以沒有推純電動汽車,一定是有原因的。


豐田憑一款混動普銳斯橫掃全球,1997年2015年的8年間,全球銷量就達到了800萬輛,到2017年則達到了1000萬輛的規模,這是國內任何一家電動車製造商做夢都達不到的高度。

不過,普銳斯的銷售主角要歸功於雙擎HV車型,插電式混動車型直到2012年才開始投放市場,而且一開始銷量非常低迷並未達到豐田的預期目標,直到2016年第二代普銳斯PHV上市才開始真正發力。

同年普銳斯成功登陸美國市場,2017年即已問鼎美國市場電動汽車銷量冠軍,並獲得美國《消費者報告》可靠性排名第三名的好成績,順便提一下,第一名是Lexus GX 460,第二名是普銳斯C,都是豐田家的。


在插電式混動和雙擎技術上首屈一指的豐田進入純電動汽車領域的可能性並非沒有,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一度渴望沒有在燃油車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自主品牌汽車製造商,能在電動汽車領域實現“夢想”,並真的有不少人覺得已經實現了;事實上,我們與一流電動汽車企業還真的差距甚遠。為什麼特斯拉上海設廠進展緩慢?沒有了關稅的特斯拉還不讓多少家自以為是的車企們匍匐在地?


承認差距沒有什麼不好,妄自尊大才是最可怕的。

製造純電動汽車不是什麼難事,國內許多原本與汽車毫無關聯的門外漢都能造出來,對於世界第一大廠豐田而言,更是小菜一碟。

豐田不推,是因為目前電動汽車的整體技術尤其電池技術還不能滿足現實需求,由此帶來的影響是成本過高而實用性太低。


沒有任何國家如國內一樣,能對電動汽車製造商提供高額的補貼,沒有補貼,車企投入新車型就面臨虧損的風險,這一點我們同樣可以從比亞迪電動汽車那裡找到答案。

以豐田一向嚴謹的保守的作風,是絕不會貿然行事的。

或許,這也一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平門知事


日本車廠錯過純電動其實是發展戰略重大錯誤,因為豐田前期在普通弱混上投入,形成多而繁雜的產業鏈,造就了龐大既得利益群,利益群是會自動阻慢公司轉型的。

……

再者把戰略轉到氫氣燃料電池車上,投入純電動研發就更遲了。原來計劃2018年推岀第一輛純電車,現在推到2020年,但比亞迪推岀純電車快十年了。

……

不僅豐田,本田,馬自達等日本車廠同樣在純電上慢了三拍,只有被雷洛收購的日產在純電動上有所動作。

……

可以說,如果純電動真的被市場認可,日本純電車憑藉強大的品牌力,也能出來摘果子的,他們能利用中國廠商在前期的純電動鋪墊成功。


用戶8355098002280


首先你應該從豐田買了6臺全新一代唐DM回日本這一件事可以看出來,豐田它害怕了!豐田為什麼害怕?我想應該是認識到自己的技術路線錯了或者是偏了,至少在中國市場豐田系混動沒有得到市場的推崇,而改為雙模驅動也即是插混它又沒有過硬技術,所以只有反過來模仿咱們的比亞迪,一買6臺,花的是在我們國家賺錢,真闊氣呀!。這麼說,豐田插混其實都沒整明白,那就不難推斷出它沒有純電動儲備技術,電控這方面要經歷很長時間試驗的,所以豐田會在汽車電動化過程中慢慢的走向衰落,其實也很快,三年後再來回味本回答,我想你就明白多了!。


創悅幫


豐田最強的應該是混動HEV。要說插電混動PHEV還輪不到。而且插電和不插電不單單只是一個插頭的問題,因為電池電量大小就不同,從而整個車身結果,發動機,發電機等等部件的佈置,整個車的調校都會隨之重新設計,當然更別提純電動的EV車了,所以不能簡單的對比,還是要實際的瞭解下。


莫恁個評車


成本永遠是豐田第一考慮的因素;品牌是豐田考慮的第二因素。


向水學習


糾正一下說法,最強的插電混動是比亞迪,豐田是油電混動,是弱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