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到处在裁员,这是怎么了?

D-wish


先用一句话来总结:互联网行业的密集裁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尾声+互联网泡沫破灭+社会消费萎缩的必然结果。

1、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尾声。人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从2007年开始,标志是苹果推出了iphone,2008年,中国开始3G试商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3G数据网络(移动宽带),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此后,我们见证了以华为、小米、OV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厂商群的迅速崛起,电商、社交、移动支付、o2o、出行等各个生活场景逐一被移动互联网占领,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也在逐年增加。到今天,

(1)全国10亿部智能手机保有量,智能手机基本实现国民全覆盖;

(2)人们的生活场景基本被各类APP全覆盖;

(3)人们从多装App变为多删APP;

(4)移动互联网创业已很难找出新的赛道。

这都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互联网行业进入成熟期。而进入成熟期的结果,就像大家看到的现象一样,就是从百花齐放走向行业洗牌,各个细分赛道都在走向寡头化。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必然结果就是吸纳就业的减少。

2、互联网泡沫正在破灭。以小米、美团、美图、蔚来等一大波互联网企业的争先恐后上市为标志,互联网行业的泡沫开始破灭。其实这些企业一改初衷着急上市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趋势。互联网行业近十年来在美国nasdaq科技股牛市+美元风投基金的推动双重作用下,风口频现,飞猪满天。流行的逻辑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互联网思维”。以致互联网企业盲目追求用户数和流量,却忘了做企业最大的初心——盈利。一切不能盈利的商业模式最后都会被市场抛弃。狗为什么会来买单?是因为觉得后面会有更多的狗来接盘,但接盘狗和韭菜不是无限供应的。因此,当市场中找不到接盘侠时,这个泡沫就破灭了。小米在香港的破发,腾讯在港股的持续下滑,360在A股的腰斩,都是这个破灭过程的外在表现。这种情况下,BAT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何况本来就缺乏盈利能力的OFO、锤子、知乎? 不能开源,只能节流,那就得裁员。

3、社会总消费的萎缩。社会总消费的增速减缓已经持续了两三年了,但今年呈现快速下滑状态,这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各方面原因,就不细说了。只说现象,可以看两组数据:

(1)2008年时,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曾高达22.72%,即使到2013年,这一增速也在15%以上,此后,这一数字不断降低,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为10.2%。2018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359亿,同比增长8.5%,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9.6%,也低于上月的9.4%。

(2)汽车是人们家中最大的消费品(住宅算是投资品),其销量应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今年10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持续回落,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1%和11.7%;11月份销量同比大幅下跌16%,已是连续第5个月下跌。2018年的汽车总销量将出现近20多年来第一次年度负增长。


综上所述,凛冬已至,大家不要心存幻想,调低预期,准备过冬吧。


鸟鸣山说


先不说裁员,光是市场部的投放预算都在大幅度缩减,而且我所知道的起码有十家缩减到过去10%以下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流量红利没有了!以前一个APP下载新用户成本十几块吧,勉强接受一下,还有投资人买单,到了2015年末,某些海淘电商的APP获客成本已经500块一个人了,你算算看,这赚得回来吗?凡是背离市场经济规律的事物,必然是不长久的。

流量红利没有了,还要那么多人干嘛,做什么活动,费劲巴拉的,都再也带不来过去的发展,人口红利已经达到饱和,后来者没有什么突围的机会了。盲目开拓带来的人才泡沫,也是时候碾压一下了,还有的是业务模式已经探索完毕,以前一个项目同时有四五个团队在拼,谁先做出来谁就存活下来,剩下的团队就打散再去做新的项目。现在模式已经很清晰和稳定了,类似的团队也不需要养着了。

你自己想想你每天会使用的APP还有几个,其他的APP公司每天都在干嘛呢?滨江区那边好多去年的当红炸子鸡的IOS团队已经倒闭了,别说裁员潮了,倒闭潮不来临就是万幸了。

也因此,资本才会一窝蜂地涌向直播,共享单车,内容创业,其他的互联网创业模式,一地鸡毛。这也不再是拿一纸PPT就可以路演忽悠到投资人的时代了,小公司不行,大公司也不行,现金流现金流现金流,是现在高层头上的紧箍咒,钱从哪里来先不说,节流也是一招棋。

要我说,这才是正常和合理的现象,当泡沫散去,互联网回归到它本身的工具价值,它只是一种媒介和载体,最终会改变我们人类生活的还是实业,实业兴邦,走互联网+模式才有未来。

工作不顺心的人也别像去年前年那么浮躁了,随便跳跳就翻倍的好日子,到头了。


弹球小姐Lydia


就目前最新消息来说,2018年冬天又到了,随着天气的降温,目前互联网行业也感受到了这个寒冷,而且今年由于贸易战的原因,温度尤其的低。

裁员无非就两个原因:公司没钱、业务臃肿!

裁员、优化很常见,今年特别多!

别说是小公司,就连Microsoft、Oracle、IBM这样的大企业,也曾经上演过裁员的戏码,这都是很正常的,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不过今年的冬天,确实温度异常低,很多企业确实都不大能扛得住,没有钱企业就很难活下去,只有壮士断腕寻求活下去的机会,对于企业、对于员工其实都是不好形势下的最好的选择,这是没办法避免的。

就目前全行业的来看,各方面都在缩紧HC或者裁员优化结构,比较出名的企业也不少,阿里巴巴缩紧HC、网易裁员、滴滴冻结HC、爱奇艺结构优化、京东冻结HC并且伴随着裁员,除此之外,小公司比如知乎、锤子科技、斗鱼等企业也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当然一般企业肯定不愿意承认裁员,都把这个叫做业务调整,或者业务优化。

都要裁员的企业或者部门,你现在不跑更待何时?

我一直认为,要裁员的企业,基本上要么是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了,或者公司的某项业务没有价值了,或者说公司自己就扛不住了,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是不得已而为之。

既然是这样,你不走还留着干嘛?如果真的是业务调整而已,那么相信公司会安排你转刚到其他部门,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裁员,毕竟如果是人才,公司也没有什么压力,一般企业也舍不得放,毕竟招个人也不容易,现在想招个合适的人成本太高了,这个在做企业或者自己部门招人的都应该有感触。

诚然是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早点走也是跳出火坑!

看部门、看能力,能力强的不要怕

你的部门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或者战略业务,你认为公司会对这样的部门下手吗?举个例子,百度会裁AI部门的员工吗?阿里会裁阿里云的员工吗?腾讯会对微信部门的同学下手吗?字节跳动会对今日头条部门的员工优化吗?

如果你是核心部门的员工,你认为你会被淘汰吗?如果你自己的KPI、OKR都不错,你认为公司舍得你吗?如果你的能力出类拔萃你认为公司会从你开始优化吗?

光讲赔偿变相年终奖的企业是不良企业

不过有的企业做得就很过分,裁员以后有“n+1的补偿”,不过如果入职时间不长,那么年底裁员对于员工伤害就太大了,很多企业还直接变相吃掉了员工的年终奖,何况本来年底工作就不好找,而且事先不通知直接上来就一对一聊了以后说你被踩掉了,这属于无良企业,据说

某问问题公司就是这种企业,对于这种行为我觉得应该强烈谴责。

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即使不能带着自己的员工走得更远,也应该最大限度的保障好自己员工的利益,毕竟兄弟们跟着你混不容易,有的还拖家带口的,至少也应该提前通知给人家一两个月的时间缓冲找工作,年终奖、补偿尽量都发给人家,作为一个创业者,我不能苟同某些企业的做法,而且我不认为这样的企业能做大。

不过大多数企业,其实都还是好的,比如腾讯、字节跳动、百度、以及Google、苹果、亚马逊这样的知名外企,至少现在还是过得不错的,有钱的企业还是没问题的。不过也奉劝各位职场人,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能力让领导无可挑剔,让企业离不开你,这才是最重要的。


EmacserVimer


裁员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的事情,其他行业也会裁员。

首先要明白那些员工可能是被裁员的对象,老王认为:

1、工作具有替代性或可以被机器人或程序替代性的员工,一定会面临裁员。

2、某个项目结束或该员工在公司的使命结束,也一定会被裁员。

3、自己的确不能适应公司发展了这样的人也一定能裁员掉……

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这几类人员中的一员,如果是,你一定是被裁员的对象,如果你是,说明你很幸运。

如果才能不被裁员呢?老王认为:

自己要有实力、有能力,能解决公司的问题,做到不可替代性。这样的人一般不可能被裁员的,即使是因为公司破产被裁员,说不定还没有被裁员的时候,都被猎头公司挖走了,薪酬可能翻倍呢。


猎头老王


互联网公司出现裁员,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从赴开始起,就已经确立了未来必须裁员的基础。因为,互联网发展速度再快,需求量再大,也有一个饱和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经济发展规律。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并没有真正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而是出现了一定的泡沫,带来了一定的虚假繁荣。很多关系也在互联网的过度繁荣中产生了颠倒,譬如与产业的关系,毫无疑问应当是产业+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产业。因为,离开产业,互联网的意义就小得多、价值也要低得多。只有产业发展了,互联网的发展才有基础。如果过度夸大互联网的作用,就等于降低产业的地位,与房地产挤兑产业没有任何不同,甚至产生的负面作用比房地产还要大。

正是因为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借助了资本的力量,因此,当资本已经从互联网领域赚取了太多利益,并预知可能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空间越来越小时,开始慢慢撤离互联网,而转向人工智能等领域了。那么,互联网衰退的时间也开始了。即使不会出现明显衰退现象,至少,疯狂发展的历史将告一段落,稳定、安全、持续,将是互联网能否继续红火下去,甚至生存下去的关键。自然,也就免不了减少用工,免不了出现裁员等方面的现象。尤其是虚拟出来的分支机构、分支领域,更有可能出现大量裁员,甚至倒闭等方面的问题。如P2P,就是最典型的互联网衰退领域、风险领域。

马云说了,风口过了,摔死的都是猪。虽然互联网仍处在风口,但很明显的,这个风口的风向有点变了,猪要开始被摔死了。到底会摔到何种程度,还需要观察。裁员,可能是互联网之猪正在被摔死的表现之一。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表现出现。


谭浩俊


本来,2018年会是中国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国家通过政策调控,将房地产市场进行了相当强的管控,并且准备将中国的制造业进行升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而全国性的产业升级肯定会伴随着阵痛,如果给中国时间,那这个阵痛可以是微弱的,给中国10年时候,中国可能就慢慢的完成了这次产业的升级转型,从而成为世界级的强国。

当然,这一些肯定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而美国的现任总统——川普,区别于以往的所有总统,他不是一个政客,而是一个商人。可以说,他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做了很多政客做不出来的事情,当然,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他没有错,也因此,一个强大的中国并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

于是,中美贸易战就此爆发。

贸易战和互联网公司裁员有关系么?

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大。

著名的金融评论家吴晓波说过,“今天,全世界最大的泡沫是什么?人民币。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多,人民币的发行总量等于美元加欧元的总和。”

但泡沫不一定就是坏的,我们要看如何来利用这些泡沫。

人民币的泡沫,其实就是中国金融的泡沫,而中国人在此之前,最喜欢投资什么?房地产。也因此,这些人民币的泡沫也就是房产的泡沫。没有人会觉得中国的房价会跌,就和30年前,日本认为自己可以买掉整个美国一样。

作为中国政府,肯定是不愿意房地产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然就是第二个次贷危机。因此,房市被严格的管控了,限价限购。也因此,很多的民营小房地产公司干不下去了,纷纷推出了市场。

于是,就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用人民币去国外买东西,收购一些企业,借钱给一些国家改造基础设施等等。还有一条,就是投资互联网,互联网是烧钱的,能烧出一个垄断,那就是赚钱。

但是,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不赚钱,靠融资活着。但是,当贸易战爆发,作为人民币的发行机构——央行,为了避免人民币出现问题,肯定会加强对货币的管控,以应对美联储的一些措施。

原本可以通过想银行贷款融资来生存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就会遇到压力了。在这种情况下,裁员就是最能够释放自己风险的一个方式。

当然,裁员的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

其实,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的裁员是更加的严重的。

据富士康内部的一些消息称,去年的11月左右,富士康还有14-15万工人每天在加班加点的进行生产。但是富士康的人员流失率非常大,所以,一有人离职,就会马上进行补充。但是今年的同期不一样了,大概只有8万不到的工作在进行生产,而且,每天都会有人离职,但是并不会再补充新的工人。

而富士康已经是大厂了,有自己的品牌,也代工其他品牌,可以说抗风险能力很强,但都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中国沿海的一些小厂是什么状况可想而知。

中国的制造业在升级,在进入中国智造。可能中国的互联网也需要升级,改变烧钱模式,进入赚钱模式了。


会技术的葛大爷


反正我是刚大胆年前放弃年终奖辞职,找了将近一个月互联网的工作,没人要,快哭倒在北京街头了。后悔不以,在我再三祈求下终于有公司可怜我愿意收留我,但是薪水比之前的低了好多,真的好郁闷。难道互联网真的在今年寒冬季节迎来了行业的寒冬,将来我该何去何从?又一次即将陷入三年前毕业后的迷茫……


我所理解的生活和世界


裁员潮,这是一场人生的戏剧

种因得因,种果得果。


2014年-2015年,我记得这是互联网行业最亢进疯狂的时候,资本像吃了春药,M2和通胀像是催情的酒,而房价和丈母娘的鄙视链,刺激每个屌丝从北方电脑学习班毕业后就涌入了互联网的大潮,美其名曰:IT男。一毕业,3个月的实习经历,张嘴就是15K,稍微有点经验的,带过小组的,基本30K开外了。


IT男们掏空了6个红包,在燕郊付了首付,月薪30K的基本条件下,算算扣掉贷款,堪堪每个月还有两万富裕,终于可以迎娶女神,走向人生巅峰。可是这巅峰有点短到了2018年,燕郊房价折了小一半,公司裁员裁员裁员,每个月房贷房贷房贷,孩子刚出生,吃穿用度都是钱钱钱。


每个人都为这波资本的疯狂付了首付,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永远的赢家,例如房价,例如你、我、他!

从热潮到退潮,我们要思考什么?


潮退之后,只有真的金子才能留在沙中成功上岸,过去那种大水漫灌,人人得利的情形,恐怕会常态化的不复存在!焦虑感是我最近听到最多的,昨天一位朋友还在和我讨论,他是去一家收入相对较低的国企还是去拿到OFFer的一家互联网创新企业,那里工资更高,我还是推荐他去国企,因为:


寒冬将至,我们要思考如何过冬!

房价、裁员、倒闭、萎缩都是表象,真相是什么不言而喻。资本寒冬下,那些拿惯了高薪,职业变来变去,缺乏核心能力和资源,且过去履历又缺乏亮点和产出的他们,在如今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就成为了“容易遭人嫌弃”的一群人。


是时候学会靠谱的工作和生活。


从今天起,做一个靠谱的人,找一个靠谱的行业,一家靠谱的公司,一个靠谱的老板,关注细节!如果一个老板张口就是行业大势和各种伟大模式;如果你周围的人,还是张口闭口都是“区块链”“社交2.0”“互联网医疗”“社群经济”和“网红经济”;如果你还在每个月为了30万以上的车还着一个月6000的贷款。


我建议你,冷静下来,及时的清醒和审慎的生活!


寒冬之下,不如静下心来多学学落下的知识,关心下身边的被你忽视的人,想想工作能为客户解决了哪些真实的问题,换一台混动车,不要再买用不到的奢侈品,重新为自己做做规划!


你就会发现,原来。。。。。。。。你还是找不到工作!哈哈哈哈哈哈哈!


猩爷说车



年关将至,不少员工在翘首期盼年终奖。然而也有一部分员工开始恐慌,因为不少企业一到年终都会纷纷忙着裁员。双十一期间,大家正疯狂沉浸在买买买时,滴滴被传出将裁掉部分快车业务员工;上个月,暴风魔镜被传预计裁员50%左右;今年9月,58同城开始推行996工作制,被业界视为“变相裁员”。

去年的互联网高薪挖人、补贴、烧钱模式早已销声匿迹。从今年这波裁员潮可以看出,当前大家正在经历的这轮“寒冬”,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是多么痛彻心扉。

有关IT厂商裁员的消息愈演愈烈,在扩张路上持续发展十余年的互联网企业也未能幸免于难。一叶知秋,这一年,科技圈里实力斗法趋于白热化。自2012年优酷土豆合并后,收购合并潮于这两年达到高潮,而今年以8月滴滴优步合并为标志仍然延续此趋势。裁员往往是在合并收购后紧随而至的。

以滴滴优步合并为例,近期其裁员的消息不止,滴滴怒批,随后又传裁员,滴滴方再辟谣……这犹如两股势力在不断斗法,事件也变得扑朔迷离。

合并引发裁员仅是科技圈多种裁员诱因之一,日前沸沸扬扬的乐视裁员10%事件,在外界看来却是,战略转型、业务调整的表象下,资金链危机、节本过冬的最直接的举措。另外战略转型、业务调整也确实是一些企业裁员的主要诱因,而末位淘汰制则是另一种存在多年的“变相裁员”方式。团队,目前已经裁撤或正在裁撤流程中的有上百人,传闻称,整个减员计划目标是1000人。对此滴滴官方对经济观察报称,裁员乃无稽之谈,滴滴目前在北京上地正扩增新办公楼。

优步司机约4000名可能被清除出局的消息也于近日传出,而滴滴出行的官方回应是,滴滴和优步司机融合中,筛除一些素质差的司机,整体不超4000人。一些原来的优步司机,在滴滴和优步合并后,快车这块已经再无滴滴和优步的司机划分,他既可以拉滴滴,也可以拉优步。不过网约车新政出台,很多滴滴司机做起了“黑车”或转行。


你生活的错源于你懦弱


从某网站搬运过来,原题是互联网公司的必然宿命--裁员,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

1、写这个标题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唱衰互联网。而是当一个行业走上成熟轨道之后的必然规律。

2、做过餐饮的朋友的都知道。餐饮行业有个潜规则。就是新开的餐厅由于需要客户。必然需要很好的味道。而好味道的食物就必须要有好的厨师。而好的厨师普遍很贵。而新开的餐厅请不起贵的厨师。那么怎么办呢。一个叫做开山师父的职业就会应运而生。开山师父的工作其实说到底就是在餐厅前几个月帮助餐厅打开局面,收拢第一批用户的高级厨师。做完了之后就走。

3、而这种类似的职业。在过去很多行业都存在。那是因为这些行业已经具备了非常稳定的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和一系列通用的营销手法。所以。开山厨师即便离开了。也可以迅速补上缺位。不会造成很大困扰。

4、现在这一切正在从传统行业往互联网行业转移。由于过去十几年的告诉发展。如今的互联网人才的价格虚高吸引很多人加入这个行业。造成这个行业的人才过剩。过剩的人才就会导致出现更加专业的分工。管理。以及各种完善的技术和运营方案。可以说。如今的互联网江湖已经实现了模块化和标准化。

5、这就会造成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一个公司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人才。就会从社会广泛吸收人才。迅速膨胀。做高估值。而然一旦到达一个临界点(上市ipo或者一统江湖)就会出现人员过剩。这个时候不可避免的就需要进行裁员。

6、当然此时的裁员其实不会对公司产生什么影响。刚才已经说了。如今的互联网江湖早已经不是十多年前的那个蹒跚学步阶段。技术方案。运营方案。管理方案在互联网行业都不是秘密。学习和扩散也是非常的快。再加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很多过去需要专业技能多年掌握的知识。现在只需要几个月就已经可以完全掌握。而公司发展到了临界点。过多的人就会成为公司的负担。

7、既然无法避免。那么总有聪明人从中发现商机。去做开山师父。主动出击。毕竟每年都有那么多互联网公司需要人。到处都是需求。这必然会发展成为一门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