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整合各地土特產資源,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流通成本,讓消費者少花錢,讓農民多賺錢?

賽客爾科專營店


咋看這個題目,詫異了一下,4句話,只注意到了後兩句:

買家少花錢,

賣家多賺錢。

這2個要素,需要同時存在?

這不矛盾麼?

仔細想了下,這個問題挺有趣,包含的內容挺多的。


有的消費者會覺的農特產品價格高,從而也影響了農民的產品的銷售。

其實,不可否認,物流配送,物流成本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京東、阿里都在拼命發展自己的物流中心的原因。


想讓消費者省錢,還保證農民的收益不受損失多賺錢,那麼,只能在物流上,做下成本節約。

而且物流成本佔比很高。如圖,成本的大致示意圖



那麼、農民自己運營成立物流運輸公司呢?顯然不合實際。

給買家消費者和賣家農民之間,如果負責牽線搭橋的電商平臺,成立物流配送公司呢?

如何考慮業務規模夠大,或許可行,那麼電商平臺也不成立物流配送公司,如果在物流環節上,節省成本?

我個人的幾方面想法:

電商平臺要一手託三,做三份協議約定。

1,產品預售訂單:約定一,電商平臺和消費者(當然可以讓買家和農民直接通過電商平臺下單)電商平臺要積累或者儘量促成:接近B2C模式,即:讓消費者提前預定,這樣方便做整合產品資源及價格及配送成本的預算規劃。

2,平臺要求農民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這是約定二。

督促或者扶持,產品的出售方,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數量。同時,和農民形成協議,發貨的物流統由平臺統一負責發包給第三方物流。而不是農民自己發貨。


3,平臺聯繫物流公司,統倉統配。這是約定三。即 統一把貨物集中到一起,根據目標地址不同統一分配派發。物流公司就會根據、產品的數量,目的地做合理規劃配送的。


其實就相當於“空車配貨”的理念。北京到瀋陽,如果特意在北京僱個車運貨到瀋陽,可能價格很高。但是,如果瀋陽的車,從北京要返回瀋陽,相對價格就會低。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由於事先已經和物流做了約定,而且收發兩地事先做了溝通,這樣快遞公司,就會根據業務實際情況,做好合理規劃,就會大大降低成本。

從而實現了:消費者省錢,出售方農民也會因為成本的降低,多賺了錢。

以上是幾點想法,僅作參考。


我是生態三農,從事電商多年,聚焦三農,倡導生態農業,倡導農民依靠科技創收創富。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收藏,一氣呵成,快如行雲,淋漓盡致,神清氣爽!


生態三農


減少流通環節最好的辦法就是,產地自產自銷,把中間的批發渠道商去掉就可以。只是打個比方如:橙子,果園的成本1元/斤,加1元/斤,批發商到果園批量拿貨就變成2元/斤,批發商再加2元/斤批發給零售商4元/斤,零售商在4元/斤的基礎上再加2元/斤。最終到消費者手裡就是6元/斤。從果農到消費者中間有4元/斤的利潤被兩道緩解給賺走了。

解決:果農可以在1元成本的基礎上再花1元成本做推廣,直接推廣到消費者的視野中,再以低於市場價1元的價格,以5元/斤的價格賣給消費者。這個中間果農可以轉3元一斤,而消費者買到了比零售市場便宜1元/斤的橙子。而且這個過程中減少了存儲環節,可以讓消費者在最短時間裡享受到現摘的水果。這些消費者就會成為果農的忠實粉絲也會成為果農的回頭客。

以上涉及價格數字的都是打比方的,沒有參考依據。


高真件


隨著社會網絡的發展,將來直播行業,可以直接將農民的產品銷售到顧客手裡,減少中間商環節,而且直播會讓農產品更加透明化,銷費者更加會放心,減少中間環節後,農民自己應該根據市場行情,瓜分中間商利潤,適當提高點價,銷費者同時會感到放心又實惠。相信這一天會到來。


山村馬喬


可以通過各大主流農產品銷售平臺來進行對接,這些主流銷售平臺由於出貨量大,與物流公司都有協約,物流成本往往比其他物流成本低一些。另外,還可以在目標市場所在中心區域建立代理點、形象店及實體店,分散原產地物流壓力。再就是將一些對當地氣候依存性不高的土特產,進行適當引種試驗,然後示範推廣,但需要注意實際引種後,可能會造成的品質下降問題,需要提前採取補救措施。引種後,還要注意原產地產品的知識產權、地標認知等問題。總之,土特產也是消費者消費用品的一種或一類,最終需要走進消費者生活消費,所以應該堅持人性化、共享的原則。


品味169905141


現在很多當地特產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出去,因為電商提供了平臺使農產品直接供應給消費者,這樣的消費模式省去了中間環節的費用,農戶和消費者都喜歡這樣的方式。但也有很多電商平臺是打著政府扶持的幌子,在欺騙農戶交保證金的,之後卻沒有給農戶提供銷售渠道。我之前因為推廣當地蜜橘,差點被騙。


壯鄉文化傳播人


去掉中間環節,電商,直銷,採摘,代植,代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