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理疾病?

犀利的小鱼儿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想说,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疾病是一个非常需要专业而且严谨的过程,如果怀疑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情绪、行为有一些障碍,不要妄下结论,建议他去进行专业的问诊,由医生来做诊断。

那么,医生是怎么做的呢?

因为疾病的确诊,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从初诊到确诊,可能要经过3-4个步骤的检查,进行佐证和排除,这是一个严谨的过程。

1. 问诊,得出初步结论。比如可能常常会问到:

  • 来访者的主诉以及来访原因;

  • 生活中各方面的表现,对应症状;

  • 这种情况出现了多长时间;

  • 最近的作息、生活规律;

  • 生活中是否遇到应激事件;

  • 社会功能是否受损(能否正常的工作、学习,社交)

  • 家族是否有患病史

......

2. 填量表。一些症状评估的量表可以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严重程度有量化的参考,但也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不同的心理疾病有各种不同的症状,经过长时间的科研总结,归纳为不同的量表,来辅助验证。一般心理医生会根据量表评分,辅助判断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比如说判断抑郁症常见的量表有: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Beck抑郁问卷(BD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3. 物理性检查,辅助诊断或者排除其他疾病、物质滥用等。

心境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生物功能的紊乱,比如说躁狂患者的肾上腺素水平可能会出现变化,需要通过辅助检查进一步佐证;

另外,有些心境症状的产生可能与躯体疾病有关。

比如身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可能会引起失眠、多动;

心脏病可能会有心慌的症状,或者服用性分类的药物、催眠镇定药物,常常有患者怀疑自己是焦虑症。

单一的症状不足以说明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4.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许多情绪障碍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在特定的人身上也有不同的症状,比如北美有所谓的“多睡性抑郁症”,病人的睡眠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多。许多心理问题可能会有伴随其他的问题,比如焦虑症可能常常伴随强迫,等等,是否有相关重合的问题。

情绪不是心理疾病的专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绪亢奋≠躁狂症,低落≠抑郁症,焦虑≠焦虑症,这些都是正常而且常见的情绪,而且我们也需要它们。

试想如果我们不会焦虑,也许考试前还天天打游戏,不知道复习。

但是否被判断为心理疾病,有一个度的把握。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疾病,和判断人们是否得了流感、肠胃炎这种生理上的疾病一样,需要科学严谨的诊断。所以说,像那种看网上说“洗十遍手就是强迫症”“有自杀的念头就是重度抑郁症”就对号入座,这是不科学的。


给自己下了诊断书,然后呢?

判断是否患病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它,不要本末倒置。

如果真的怀疑自己可能有某方面的行为、情感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去找专业的医生帮助,医生会帮你找出情绪裂缝的源头所在,通过临床经验避免社会或躯体危险的发生。


人生不仅仅由快乐组成

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件,情绪有时候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但是我们得学会接纳每一种情绪,并能够合适的转化。

生活伴随着快乐和痛苦,如果能够很好的转化,控制它,这样才会更好更快乐的成长。

我是彭旭医生,目前在安忻睡眠门诊出诊。

如果你需要帮助,通过好大夫搜索:彭旭,可以联系到我。


安忻睡眠


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理疾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分析如下:

1. 常说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没有心理疾病。那么,所谓的心理疾病,不同于生理疾病,其主要是由个体内在精神因素(准确地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会间接地改变一个个体的性格、三观以及情绪等等。而根据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按照程度的不同,将个体心理问题划分成了三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前两者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归为心理问题,而后者则可以称为心理疾病。

2. 心理问题比较常见,比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等等情况,短期问题较为常见。而心理疾病则是长期且严重影响到个体日常生活的问题。

3. 那么要判断一般的心理问题还是严重的心理疾病的话,其实是可以通过几方面来进行判断的:

a. 情绪反映强度。前者常表现为由生活或工作压力等因素所产生的内心冲突,从而引发的不良情绪反应;后者则会体验到极其痛苦的情绪,造成心理障碍;

b. 体验持续时常。前者持续时间为间断的1-2个月,后者则超过2个月,乃至半年,无法自我调节。

c. 行为受理智控制程度。前者能够有一定的控制,不是常态,基本可以正常维持生活与社交等,但效率会下降;而后者则会有强烈的反应,甚至失去理智控制。

所以说,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问题还是心理疾病,主要可以通过以上几点来判断。


那么对于题主在描述中提到的具体现象:在一个人的时候情绪低落,不像白天人们见到的样子,很阴沉很低落。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为心理问题,而这样的状况很类似于心理学上提及的“高功能抑郁症”。

高功能抑郁患者,不同于一般的抑郁病患者,他们不会感到无助或是显而易见的情绪低落,但是也同样会对个体本身的生活带去影响。而这类人其实就跟题主说到的一样,白天能正常上班上学,但是完成这些事情之后,似乎他们就会变了一个人似的,给自己寻找一个角落,独自待着。当然这仅仅是初步判断,如果要准确地判断该个体是否有心理问题或是心理疾病,首先要看其生活状态是否有所负面的变化,再进行具体的确认。

以上。祝生活愉快!

以上内容为【每日谈心·郑燕云】原创,转载请联系。


每日谈心


亲我是一个医生诊断为焦虑障碍的人以有九年时间了,今年63岁每年都会犯几次,但犯病时都是受到刺激,或生气,或突然听到自己非常熟悉的亲友,过逝我就会钻牛角尖总是想这件事情,有时自己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吃药检查,输液,吃中药都不会有一点好转,我就会天天想这件事,如果身体好的时候一切症状都没,好人一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