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赵构支持岳飞灭金,以南宋的实力有可能灭掉吗?

罗生灵衣


灭金感觉不太可能,毕竟汉军打到白山黑水的深山老林里确实难度太大,之前也没有先例,但南宋肯定不会像之前那样窝囊。

先务必清楚一个问题:岳飞不是想凭借一己之力“直捣黄龙”,这属于误国的愤青之言,岳飞是有详细的北伐战略规划的,他也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组织大规模进攻的统帅

“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前,伪齐已经垮了,金军 女真“铁浮图”军覆没、女真左右“拐子马”军受重创,各地义军风起云涌,金军在中原的统治已经不稳。按照当时的情况,岳飞收复失地概率很大。

但再往北我感觉有困难,要知道当年北宋初期军力最强盛的时候,皇帝带着亲自北伐都没有击破幽云十六州,现在金军战力更可怕,对付起来肯定更困难,金军深入内地太远能被宋军击垮,但一旦退守之后宋军能不能反击,那真不好说


国史拾遗


靠岳飞去那就是送人头,送经验去了,只会加速南宋灭亡。岳家军主力是投降的伪齐军和投降的农民起义军,加上点收编的土匪,战斗力非常的差,在堰城和颖昌让一万五千金兵,就打的岳飞向刘锜求救。1123年就参军的岳飞,跟过刘浩,黄潜善,王彦,张所,宗泽,杜充,一次被开除了,两次逃跑,1132年投靠张俊前,更是逃跑当了土匪。岳飞的主要战功是打的伪齐军和镇压农民起义军,岳飞升官发财的1134-1138年,南宋就没有打大的战役,只有仙人关和大议镇,岳飞还都没有参加。岳飞一生都在躲避金国主力。在堰城让一万多金偏师就打的溃不成军,还是金兵可打可不打的情况下。

翻开历史,每一次金兵主力来,岳飞不是跑,就是不前。做为一个畏金如虎的,唯一一个没和金主力对抗过的将领,让岳飞领军去北伐,就是南宋灭国之时,还好高宗早看出,岳飞不过是借口北伐不交兵权。

1129年,岳飞在杜充手下为统制,岳飞跟随都统陈淬,防守马家渡,金兵刚刚过河两千,岳飞就逃跑了,主帅陈淬战死。金兵长驱直入,一路追高宗到东海。岳飞跑宜兴逍遥快活,根本不顾国家存亡,高宗死活。张俊的明州大捷,韩世忠的黄天荡,岳飞统统没有参加,如果岳飞能有一丁点爱国之心,去黄天荡帮一把韩世忠,金兀术可能真就得死在黄天荡。1134年仙人关岳飞离仙人关不过一百多公里。只有两千人的吴玠,迎击金兀术,岳飞同样是与金兵背道而驰。

1136年伪齐三十万,进攻淮西刘光世,高宗命令,已经是节度使的岳飞和张俊支援刘光世。结果,刘光世逃跑,岳飞一个半月还在“半途”,是张俊独力击败伪齐三十万人。

1140年5月,金国主力进攻顺昌,高宗命令岳飞支援,只有两万人的刘锜。结果,金兀术围功顺昌的时候,岳飞避开金主力,跑去中原地区“收复失地”。等1140年润6月12日刘锜苦战两个多月,击败金主力,金国撤军回国。岳飞才于1140年润6月20日跑堰城打了一场“获战马两百余骑”的堰城大捷。于7月王贵和姚政在颖昌击败金国一万多人的进攻。《王贵颖昌大捷奏》清清楚楚记载,杀金兵五百(让岳飞孙子岳珂,篡改成五千)。7月20日岳飞不战而逃,丢失了张俊,杨存中,王德苦战几个月才保卫下来的河南(杜撰十二道金牌,就是掩盖岳飞丢失河南的罪行)。1140年是岳飞抗旨畏敌不援友军的死罪第一条罪证,如果,高宗和秦桧真是“诬陷”岳飞,难道还用岳飞最辉煌的战功来“诬陷”?简直就是侮辱中国人的智商。

铁一样的事实摆在大家眼前,1140年,宋金战役是南宋惨败,丢失河南全境。也没有任何人命令过岳飞撤军。意淫到“收复了多少多少失地”居然要“直捣黄龙”了,是有多无耻。

岳家军于七月十八日还在临颍与金军作战,七月壬戌即二十日从郾城 班师,不可能一天内赶到三百多里外的朱仙镇“大败金军”后返回郾城班师,就算岳家军都变成天兵而成就“朱仙镇大捷”,此后秦桧“闻先臣将成功,大懼”之日,最早也要七月二十九日前后,时岳飞撤军已九日左右。如果此后秦桧真的力请于上,下达所谓“迫令岳飞班师”的“十二道金牌”,最快也要八月上旬即岳飞撤军二十天左右,方能送达朱仙镇,则岳珂“一日而奉金字牌者十有二……先臣始班师”之说,岂不是不攻自破? 再说,皇帝召回朝臣,一道诏令足矣,何须第二?如果真的“一日而奉金字牌者十有二”,则说明岳飞在皇帝的心目中,是一个藐视皇权,不把诏令当事儿的逆臣,以致皇上不得不在一天内签发十二道内容一样的诏令,兴师动众给岳飞送去。如此说事,岂不是使岳飞罪该万死? 其实,岳珂先生虚构“朱仙镇大捷”,是为了掩盖当年岳家军后期“军皆溃”;杜撰秦桧亟请皇帝下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飞班师,则掩盖岳飞自行撤军。殊不知受七月二十日岳家军撤军日期所限,光时间上就无法安排这两场闹剧,结果越描越黑,对岳飞欲褒成贬。


1141年,金国又来进攻南宋淮西地区,高宗命令,张俊,刘锜,杨存中正面迎击,韩世忠水路侧击,南宋唯一有三万骑兵的岳飞,断金退路 ,打算全歼金国主力,结果韩世忠按兵不动,岳飞离前线450里,抗旨不前。高宗连下十五道诏书,岳飞三个月才进军三十里,直接导致宋军不但没能全歼金主力,反而是张俊,杨存中,王德击败金主力,在追击途中遇埋伏,杨存中部全军覆灭,宋六万精锐损失。

本来可以围歼金主力的一场战役,因为某些人的肆意妄为,战场抗命硬打成一场败战。正是这一战,让高宗对四大将彻底失望,认识到靠这样一群人想打赢金国根本没有希望,所以高宗才想议和,才想重组军队,把军队控制在自己手里。

靠这样一个人去“直捣黄龙”简直就是个笑话。岳飞是南宋唯一一个畏敌罪被处死的大将。靠他去打败金国无疑是痴人说梦。到是岳飞被处死以后,岳家军让王贵和姚政接管,反而使金国有所忌惮。


晓风2016


不可能。一种趋势。挡不了。山洪水来了,你能挡的了吗。北宋气数就是那么多年,老天都已经规定好了。谁能和天斗!

岳飞打仗厉害,玩权术就不厉害了。岳飞打仗厉害,同时他的手下将员也厉害。岳飞就算灭了金国。打到库页岛。他的手下也会把岳飞抬到皇帝宝座。就算岳飞背上纹了精忠报国!就算岳飞不想当皇帝,也会被手下以各种方式弄上宝座。然后南下统一!建立另一个繁华大岳帝国!

金灭宋也是一种趋势。北宋末年,金国在和辽国开战就开始安插间谍进宋了!灭了辽后,外里呼应。加上气候趋势、贵族倒戈、百姓多年积怨、、挡的了一时。终究挡不了多年。金灭北宋,历史是南宋记载的。后面元朝又改版。真实性的历史各说纷纭!

比如前几年。苹果手机打遍天下无敌手!要买苹果手机的人你用国产手机再怎么去营销、再怎么说苹果手机里的中国地图不同、再怎么说卖肾买苹果手机、、、是吧,但是都阻挡不了这种趋势。就算是加高税收,允许国产手机使用黑科技等等,都难挡这种趋势!所以个人代表不了群体。

岳飞就算得到赵构皇帝的支持。也未必能让南宋复国!南宋皇帝赵构一支持岳飞抗金,意味着南迁的南宋贵族官员地主就得出钱出力!谁愿意啊!一旦赵构不顾权臣反对支持岳飞抗金。只会加速金灭宋的速度。然后南宋贵族各自拥兵自重。第二个五代十国开始成立。

然后赵构不在是南宋的赵构。南宋的历史元朝写。明朝追。清朝忆。民国品。此刻评!!


天下浪子不独伱一人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有可能。

很多人从其他的角度论述,我就不重复了。

说说我的观点:

岳家军怎么来的?打出来的!当时的四大军团全都是打出来的。几乎每只军队都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战斗力彪悍。其中以岳家军最强。

岳家军拥有马匹20万,其中不乏良驹,良驹哪来的?还是打出来,一次次打败敌人,缴获北方军马。

这样一直拥有悍将利马的军队,收复旧山河是有可能的。

同时还意味什么?必须打下去,趁着缴获马匹没老之前,收复燕云十六州,重新获得产马地,才有继续纠缠少数民族的本钱。

不管是岳家军还是韩家军,都是以死人为代价锻炼出来的。南方不产战马,可能死100人才缴获1匹好马,以中华民族半壁江山汉子,换回的好马,必须继续打。只有采取以攻代守,哪怕一次又一次的输,才会保住半壁江山。

金牌撤军不可惜,但不能长时间休养生息。必须乘着手里还有悍将利马,继续打下去。可惜南宋却来了个长时间休养生息。1141年岳飞被杀。到1161年采石矶之战,南宋的军马消耗殆尽,当时全国抽调不出5 万战马,已经只能防守。1163年的再次北伐也就肯定会失败。

整个北宋末期到南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1.防守期:金国崛起到国都被攻破。这时金国最强。北宋的手段应该是以高城防御拖死对方为手段。

2.强攻期:国都迁到南方后,义兵崛起的时候。金国经过常年征战,军队中最酣战的要么死了,要么身居高位。军队进入二代,战斗力有所下降,降地不稳。而义兵战斗力达到最强,这时胆大着御驾亲征(如刘秀),胆小者支援北伐(汉武帝),一战定乾坤,都有可能胜利。可惜结果大家都知道。

3.相持期:没了,北宋有。

如果在强攻期失败,就要学北宋,先取西夏获得战马,在向北一个一个城市的夺取,用100-200年,收复失地。

北宋这么做,可惜南宋没有这么做了。结果玩完了。


yyyysssswwww


个人意见:如果赵构支持岳飞灭金,或许金会被灭,但是中国也会迎来第二个五代十国。

当时以宋的人口、经济来说,蒙古加辽和金三个一起也比不上南宋,但是我们要首先弄清楚,赵构为什么不支持岳飞灭金。这里有三个因素:

1、怕岳飞变成第二个王莽、曹操

2、赵构作为南宋皇帝,代表着大部分贵族的利益,宋朝南迁其实就是稳固这些人的利益,如果打仗,钱谁出?兵谁出?还不是这些贵族。当时的政局不允许出现这种事情,赵构怕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

3、如果全力支持岳飞,迎接回来二帝,赵构该如何自处?

4、而岳飞的死,很重要的一点因素就是,金在议和条约中规定,岳飞必须死。

5、金连辽都能灭,作战能力极强。

我们既然知道赵构为什么不支持岳飞攻打金的原因,再反过来假设。如果赵构全力支持岳飞攻打金,引起的变化就有几点:

1、因为金本身的强大,在与金火拼的同时,拖垮南宋经济,影响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内部矛盾会激化,少不了造反。

2、而就南宋本身的实力,是完全能收复失地迎接回了二帝的,三帝共同治国的结果就是国家再次分裂,代表各自世大夫利益的人,各自拥立三帝为王。

3、而岳飞在灭金之后,因为 当时吴阶已死,蜀中文臣已控制了那里的军队。新的吴家军还未出现,当时蜀中三大将都归于文臣郑刚中掌管。张俊已决意交出兵权,杨沂中与张俊号称生死之交。被羁留在京城,其军队就已被朝庭派张俊、去改编了。岳飞还未回到军区,张宪、岳云就已被拘捕到京城了。唯独剩下岳家军,如果岳飞不要在功高震主情况下被杀,在灭掉金之后,哪怕自己不想当皇帝,其不想死的下属也会抬他上去。

结论就是:赵构全力支持岳飞灭金,在军事上应该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全国格局很大可能会出现第二个五代十国的局面。


笑尝历史百态


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任何问题。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50多个部落和奴隶氏族,建立了金国称帝,率领3500人军队与辽天祚帝10万大军对抗,金太祖凭借破釜沉舟的勇气打赢了,接着又是一系列的以少胜多战役,直到灭了辽朝。

金国一个初建奴隶制国家,没有统一管制,没有任何国家战略,没有百官公卿治理结构,没有充足军饷和兵员,他们只懂得打败敌人就可以得到自己要的一切。如果非常说金国有什么优势,那就是完颜阿骨打对辽朝仇恨,不屈的精神,同时金太祖与几个儿子对于汉文化如饥似渴的学习和崇拜。

南宋初期,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被赶出了临安和健康,漂泊在温州的海面上半年时间不敢上岸,不过沦陷区的北方人却没有屈服,他们组织了八字军,脸上刻着”赤心报国,誓死杀敌”,在留守开封的宗泽组织下开始反攻,北方局面迅速恢复过来。宗泽上书宋高宗赵构二十多次,希望赵构可以过江回开封,领导抗金统一战线,但是宗泽至死都没有等到赵构回师开封。

金国与南宋从综合国力看差距甚远,但是一个吓破胆的赵构与一个要吃肉的完颜阿骨打各自统领下就乾坤大挪移了:赵构朱仙镇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莫须有罪名杀了忠臣;完颜阿骨打全力以赴支持自己军队不断迎接新的胜利。


唐俊龙55398571


岳飞民族英雄并非等闲之辈。。。!如果当时皇帝绝对支持岳飞直捣黄龙!打败金国不是没有可能。。。!当时将帅不只是岳飞,只是岳飞更加出名而已!还有韩世忠,刘琦等!战争靠的是民心与爱国热情!只要点燃民众的爱国情怀~~一切都是可能的!宋朝的经济体量也是非同小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国是无法比拟的!战争世间一旦延长。。。金国将会被耗死!宋朝自身能够补给循环,金国就玩完了。。。!还我河山~~指日可待。。。





流浪的云999




可以肯定的说,完全有可能。

有人说,南宋的国力比较弱,支持不了南宋灭金的战争。也有人说北宋都打不过金光,南宋怎么能打得过呢?

这些话表面上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都是胡说八道。

金国崛起的时候,不过几千名士兵。就算把辽国灭亡了,金国也不过几万部队。

很明显,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金国也不是一年就强大起来的。

如果南宋敢果断的任用岳飞,并无条件的支持岳飞,南宋的国土面积会一点点扩大。在南宋,国土面积扩大的同时,就意味着金国面积的缩小。

双方力量此消彼长,南宋的国力就一天天强大起来,金国就会衰落下去。

量变引起质变,到南宋绝对实力全面压倒金国的时候,就是岳飞灭亡金国的时候。



从另一个方面我们来看,北宋之所以被灭亡,是缺乏有才能的武将。

我们经常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就是这个道理。

北宋虽然国力强盛,疆域辽阔,但就是缺乏有充分而三军才能的军事将领,所以才会导致两个皇帝被金国抓走,半壁江山落入金国人手中。

当刘琦、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崛起后,明显不如北宋强大的南宋且连续战败金军。在岳飞北伐的过程中,曾收复洛阳,一度逼近开封,恢复北宋国土的希望就在眼前。

将在智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这才是古代军事留给我们现代战争的经验总结。

不能简单的说南宋国力衰弱,就打不败金国。



强弱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明白自己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迎头赶上的信心和决心。

同样是皇帝被别人抓走,主力被敌人消灭。明朝就表现出了和北宋不一样的另一面。

于谦利用个人的威望和能力,把仅存不多的军队拧成了一股绳,击败了瓦刺,保全了大明的疆土。

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亮剑精神有的时候可以决定战争成败。

就算打不过别人,也不等于就要被动挨打。总要找几个机会狠狠在局部教训一下对方,敌人就不敢小看你,自己或许能够保全。

因为实力弱,打不过敌人,这是汉奸的论调。当年汪精卫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投降了日本人。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就迎来了胜利的那一天。


新知传习阁


以南宋军队是实力,即便赵构真的完全信任岳飞,并且全力支持他抗金,最后能击败金国收复失地都很难,更别说要灭掉金国了。

1、金国非速亡之国。

虽然“还我河山”这个铁血口号真的震耳欲聋,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因为,金国能极短的时间内接连灭掉宋辽两个老牌帝国,其势头可谓是如日中天。



再说,金国前期的君主和将帅,也都是雄才伟略之人,比赵构强多了。因此,即便在短时间内,金国难以很好的消化占领的中原大地和先进的汉文化。但是,面对孱弱已久的南宋军民和难成气候的中原义军,他们还是具备明显的军事优势。

金国凭借强悍的军事实力,是完全有能力进一步压制宋军北伐的步伐。



2、岳家军并没有足以撼动整个金国的实力。

平心而论,岳家军的确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而岳飞也是我国史上最为出众的军事统帅之一。但是,紧靠一支岳家军,其实并不足以让岳飞收复失地,甚至将金国消灭掉!



岳家军的北伐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不少胜利,比如郾城大捷、颍昌大捷等。但是,岳家军的战果其实是十分有限的,远没达到重创金军的地步。换句话来说,面对宋军的北伐,金军只不过是在局部战役上受挫而已。

而经现代一些专家学者的考证,有关岳飞和岳家军的许多典故和战役故事,很多都是由其孙子岳珂杜撰或是夸大而成的,当中对岳家军战绩的描述,有许多是被过度放大的。



所以,当时岳家军并不具备完全战胜金军的能力,北伐初期的胜利,除了岳家军战力确实勇猛之外,还离不开北方地区民间抗金力量的辅助。早在挺进中原之前,岳飞就已实施“连结河朔”策略达十年之久。因此,在北伐过程中得到了北方抗击武装的支持和配合,从而使金军难以全力与岳家军作战。



但即便如此,岳家军也并没有真的取得决定两国胜负的关键性战役的胜利。随着岳家军继续往北,战线就会拖得越长,而金军又陆续弹压各抗击武装,届时金军的反攻也将更有效、更可怕。到时候等待岳家军的,很可能就不是又一次大捷,而是惨败,甚至全军覆没......

3、南宋当时不具备继续北伐的国力;

岳家军凭借强悍的战力和民族气节,的确在北伐的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再进一步北上,就更加困难重重了。

先别说在开阔的平原,岳家军能否挡得住强悍的金国铁骑。那越发延长的补给线和庞大的军事开支,对当时的南宋来说,都是难以为继的。



赵构从中原一路被金军追着打,还曾一度被赶到了海上,好不容易才在江南站稳脚跟,气都没喘过。赵家剩下多少家底,赵构都还没来得及算,中央权力更是急需强化。

这时便急于北伐,而且对手还是刚刚把自己赶到南方的强敌,这对于只剩下半条命的宋朝而言,不见得是明智的!


这些历史要读


我觉得,灭掉金国的可能性不大,但收复河南山东和幽云十六州还是有机会的,收复东京汴梁更是板上钉钉的事。

以岳家军当时的实力和状况,完颜兀术对岳飞屡战屡败,只有跑的份了,如果宋高宗没有把岳飞叫回去,岳家军不超过一个月就能收复北宋故都东京汴梁,按照宋史的记载。当时金军内部已经自乱阵脚了,韩常等人都希望投降岳家军,因此如果岳家军继续北上,配合金国几万降兵和北方中原的几十万义军,收复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和幽云十六州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但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赵构做好退位让贤的准备。

如果赵构铁了心支持北伐,那他就必须做好真正迎回父兄的准备,一旦宋徽宗宋钦宗回来了,政变就随时可能发生,甚至有生命危险。虽然宋钦宗在北国说只要救他回去,几亩薄田就好,愿做普通百姓,但人心是会变的。

2,宋高宗必须给岳家军提供支援。

岳家军最多也就七八万人,就算韩常等金将投降了,想收复诺大的北方疆域也是不够的,韩世忠刘琦等名将都被北上支援,兵分多路,才有可能收复。

3,适度收编北方义军。

岳飞北伐过程中,中原掀起反金热潮,各地起义军纷纷张起"岳"字大旗,因此收编一定数量的义军是必要的,不仅利于抗金,在收复土地后,也需要足够的兵士进行驻守,北方几十万义军刚好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