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辦中小學將納入免試就近入學管理

北京市民辦中小學將納入免試就近入學管理

今年,北京市100%的公辦小學和初中劃片就近入學,小學和初中就近入學比例分別保持在99%和96%以上,全市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成果進一步鞏固。這是北京市教委副巡視員馮洪榮介紹的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工作部署。

今天,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馮洪榮特別提到,加強民辦學校招生管理,嚴格按照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切實納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規範招生計劃、招生範圍、招生方式,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考試,不得以各類競賽、考級成績等作為招生依據。

明年,北京市將取消特長生招生,進一步規範寄宿制招生,城六區逐步降低公辦學校寄宿招生數量和招生比例,到2020年寄宿招生將實行登記派位入學。

同時,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治理各種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繼續積極優化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入學規則,確保義務教育入學工作平穩有序。

馮洪榮指出,一是完善入學規則,努力保障入學機會均等。根據學位供給情況和戶籍、房產、居住年限等因素,穩妥推進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促進教育公平。

堅持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對準備實行多校劃片的區域,提前廣泛告知,設立必要的過渡時限,給社會留出合理的預期時間。在2014年取消共建入學,2017年取消推優入學基礎上,繼續壓縮特殊類型招生方式,釋放更多優質學位用於就近入學,今年各區招收特長生比例嚴格控制在本區初中招生計劃的4%以內,明年將取消特長生招生。

城六區逐步降低公辦學校寄宿招生數量和比例,到2020年寄宿招生將實行登記派位入學。民辦學校納入屬地區教委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嚴格執行民辦中小學招生簡章、廣告備案制度。按照最近優先原則,保障符合入學條件的殘疾兒童最近入學,體現對特殊兒童的特殊關愛。

二是擴大優質資源,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北京市始終將發展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推進義務教育就近入學不是一近了之,而是紮實落實政府責任,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千方百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尋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治本之策,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

建立市級優質教育資源統籌機制,委託部屬優質學校跨區在優質教育資源緊缺區新建5個校區,新增優質學位達5000餘個。高標準推進城市副中心中小學建設,城區名校一體化學校進駐通州,快速提升城市副中心教育質量。

統籌在京高校、教科研部門、民辦教育機構、外教及其他社會力量等多種優質資源支持中小學發展,惠及近270所學校。支持學區制和集團化等區域擴優改革,如東城區遂安伯小學納入史家小學教育集團,西城區涭水河小學納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三是加強學段銜接,整體謀劃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堅持資源公平與機會公平雙輪驅動,充分發揮學段傳導和槓桿作用,大幅增加一般學校升入優質學校機會,迅速提升一般學校就近入學吸引力和教育質量。

小升初積極推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普通小學對口直升優質初中。建立市級統籌機制,將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向一般公辦初中、農村初中傾斜,通過校額到校精準分配,確保學生升入優質高中機會基本均等。

建立一般公辦初中升入優質高中機會查詢系統,便於學生和家長隨時查詢,提前三年明確升學預期,引導就近入學,當年小升初新增就近登記入學方式,今年2.4萬學生到一般公辦初中就近登記入學,佔小升初總人數的24%。

四是統一全市平臺,確保規則公平、結果公正。全市使用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將每一個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全程記錄,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權限進行查詢和監控。

實行計劃管理,招生計劃經區教委審定,報市教委備案後錄入平臺,各學校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調整招生計劃,嚴禁超計劃招生。入學平臺與學籍系統全面對接,嚴格依據入學平臺確認的入學結果建立新生學籍,杜絕違規二次流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