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

903134942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的提出,还要从主观感觉和客观视觉两个方面回复。

于主观感觉方面:现在确实是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浑浑噩噩,不学无术。一旦走向社会,既不能独当一面,又不能举一反三。生存能力及处事方式都捉襟见肘。难免使人有“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的感叹!

于客观视觉:这又要从价值取向、个人理想及社会置放三个层面解说——

其一:一些不良媒体对错误价值取向的推波助澜的误导,难免造成公众意识里知识无用论的喧嚣;

其二:有些有志之士未名前因了个人理想而不计得失的默默钻研,也给人以大学生不值钱的误判;

其三:某些用人单位因种种原因而用人不当或学非所用的置放,也使大学生不值钱成了真实现象……

综上所述,种种不一而足的现象流布,造成了令人心痛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的无奈感触!



山仁水乐


大学生是不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首先,大学生本身和「值钱」这回事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大学生本身是国家教育体制下筛选出来的应试小能手,他们本身可能在某一学科方面很优秀,但这并不代表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生产能力有多么的优秀。


通常我们讲「值钱」是说这个人的“经济价值”,而“经济价值”的背后是指以下能力:

  1. 学习能力,不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决定了这个人的生存能力。有许多大学生步入职场后,由于学习能力较差,导致与社会企业脱节,甚至陷入自己的象牙塔逻辑;


  2. 职场能力,协调能力包括了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这三项能力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是具有非常大的含金量,具备管理能力说明你就具备了潜在的领导特质,可以做管培生;具备沟通能力可以去做前台客服或销售,甚至是大客户方向;具备组织能力可以做活动执行或策划。总之,这一切的背后,是自我启发和潜能激励的结晶,它会催生并激发你很多潜在优势;

  3. 生存能力,更准确的说,生存能力就是生活能力,它反映了一个大学生在顺境与逆境之间的心态历练与角色转变,更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抗压能力究竟有多强?是否可以及时地适应不同的职场环境?是否可以适应高低不等的职场身份?它们都在时刻考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与社会适应的能力。

那么我们再看看这个问题,大学生究竟是不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我认为如果仅仅以「学历」为标准去判定,那大学生确实越来越不值钱了,因为「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仅仅是证明你曾经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与学习结果,它不能证明你在社会和职场中的学习能力、职场能力、生存能力。


总结

不论在何处,学习永远都是无止尽的,大学生仅仅是一个身份标签,在「社会大学」中你终究会发现你有学不完的东西,如果你想在大学里完成「社会大学」的课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要学着了解社会、了解职场、了解自己,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让自己的优势与兴趣称为成就事业的一部分,那就已经很成功了。


李嫑嫑


不是大学生不值钱,是大学文凭不再值钱

我国已经在2002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到2015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0%,根据规划,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但整个社会的学历情结却未变,仍旧用学历来评价一个人。很显然,高等教育规模增加,会直接导致大学文凭贬值。假如上大学就追求一纸文凭的话,必定会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大学文凭不值钱,读大学干什么?不读大学,也就不用再读高中与初中……

这就需要提高教育本身的质量,读大学不是为拿一张大学文凭,而是让大学生的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到,以提高的能力去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得到相应的教育回报。国外评价教育,有一个教育回报率,即多读一年书,受教育者的薪酬提高多少。这要求教育货真价实。可遗憾的是,我国高校目前能给学生的回报,主要是一张文凭,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无甚收获;高中则主要是应试教育,结果是升学有用,读书无用,学习追求的是能考上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就白读了。教育于是变成,考大学之前,为考大学而读,上大学之后,为拿文凭而“混”。如此,文凭贬值,大学生也就贬值。

意识到文凭贬值,高校重视教育质量,学生不再关注文凭而是获得怎样的教育,才能让教育升值。只有教育升值,才能让读书在任何时代都会有用。也就是说,未来评价一个人,必定从现在的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会看其有什么文凭,而是其有什么能力。一名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值钱的不再是自己的身份,而会是大学里得到的能力提升。


熊丙奇看教育


关于这个问题,先来看一张表:

全国1977年~2016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

时间(年)\t参加高考人数(万人)\t录取人数(万人)\t录取率(%)

1977 570 27 5%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1983 167 39 23%

1984 164 48 29%

1985 176 62 35%

1986 191 57 30%

1987 228 62 27%

1988 272 67 25%

1989 266 60 23%

1990 283 61 22%

1991 296 62 21%

1992 303 75 25%

1993 286 98 34%

1994 251 90 36%

1995 253 93 37%

1996 241 97 40%

1997 278 100 36%

1998 320 108 34%

1999 288 160 56%

2000 375 221 59%

2001 454 268 59%

2002 510 320 63%

2003 613 382 62%

2004 729 447 61%

2005 877 504 57%

2006 950 546 57%

2007 1010 566 56%

2008 1050 599 57%

2009 1020 629 62%

2010 946 657 69%

2011 933 675 72%

2012 915 685 75%

2013 912 684 75%

2014 939 698 74.3%

2015 942 700 74.3%

2016 940 772 82.15%

图是这样的:

看看这些表图就该知道为什么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吧?因为录取了太多了呀。想想现在每100个人里就有82个是大学生,这大学生还有什么好稀罕的呢?现如今连海归都不值钱了,普通的大学生还能是大学生吗?

其次,因为扩招,现在的大学生素质也下降很厉害,从实习生的质量就可以见一斑,这也是导致用人单位觉得大学生还不如职高生好用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板子还要打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上。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分层并不细,只笼统地划分为博硕本科专科高职等几档,而在现实的工作中,却是需要更为细化的人才分类。比如有些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级蓝领,如果让大学生来做反而不一定能做好。因为大学本科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偏向于理论,而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却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些却是高职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就已经解决的。这也让用人单位产生本科生还不如高职业的错觉。

另外是很多系科和专业的设置往往与现实脱节,有些专业设立了几十年,如今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是用工数很少,但是招生人数和毕业生却很多,这一部分人的求职就业都存在问题,势必要转行就业,也带来所学不能所用的困惑。

所以大学生到底值不值钱,是应该放在一些具体情况下进行分析的。而对于一个国家总体而言,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总是一件好事。


知留学


物以稀为贵吧。大学生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现在满世界的如同割韮菜一般,用以前的话讲,走一步,遇到十个人就有十一个人是大学生。哈哈,有一个在妈妈肚子里,和妈妈一起大学毕业哩。



我85年大学毕业,那可真是天命骄子。国家包分配,还的好单位。到了单位,大学生少的可怜,同事都会以羡慕的目光仰视你。对了,红娘还会踏破你家门槛,甚至单位的领导就直接包圆了你,成为一家子。我们班几个农村出来的同学,都让城里美女帅哥抢了去,还得陪上好多的银子。



以前我们考大学,百分之三,四的升学率,现在几乎百分百都能混进大学里。还有我们上大学,照样晚睡早起,面壁苦难,那像现在的大学生整日上网玩游戏,如同知识的叫化子。



关注小生君王,值不值钱关键在于你自己的价值。若你一分都不值,即使你披上大学生的一张皮,也是一堆腐肉而已。


小生君王


一、大学扩招.

国家实行大学扩招以后,那些公办高校新设立了很多的专业,随之而来的是,这些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了,同一个专业在全国招生的规模随之也扩大了很多倍,而这个专业相应的岗位却并没有增加多少,这也就导致很多专业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使得这些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

大学扩招以后新设立了很多三本院校和专科院校,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理念不是很成熟,很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是模仿其他学校,而不是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更有的学校是为了赚钱而开设一些自己没有能力去办的专业,他们在开办这些专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情况。

后来国家又出现了自考、函授、电大这样的文凭,只要学生给了钱,学校就发给这些学生专科本科文凭,这也就使得人们对大学文凭这个概念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学生努力程度不足.

现在不少大学里面的大学生,因为学校对他们的管理要求并不是特别的严格,这些大学生在大学里面基本上是玩游戏、看视频来度过自己的整个大学时光,而学习、社会活动这些他们基本上是没有提高的。这样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能力方面很是不足,久而久之就给了社会上人的感觉是现在的大学生能力越来越弱了。


饕餮视听


拿我来说吧,22岁,大学毕业一年。

月薪4000加出差补贴,月入六千左右,和大牛比不了,和大部分同龄人比绰绰有余。

我们公司和我一个职位的大部分是高中没毕业或者大专毕业的。

然而他们掌握的大部分是熟练性的东西,一涉及到稍微复杂点的软件就不行了,而我能研究进去,这方面的问题一般都是我去解决。

他们上班没事就玩手机,我喜欢自己研究软件,看行业书籍。

他们摸爬滚打四五年得到这个职位,我毕业就顺利入职。

虽然挣得一样多,不过前景看得出来谁的更好。


腾云驾雾TnT


这个问题好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家政策使然。想当初,尤其在农村,一个村庄多年不出一个大学生,偶尔哪一年有一个,也不说什么一本大学,就是考个大专,整个村庄,甚至十里八村,都会兴奋好几天,仿佛人人都考上大学吃了商品粮似的。一夜间,就如同一夜间,国家政策变了,各个大学,无论是国家重点大学,还是地方不知名院校,纷纷大肆扩招,毕业自己择业,大学毕业生一下子仿佛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多得铺天盖地,各个角落都是,很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负了重债却无一技之长,整天宅在家里朝看东流水,暮看西日坠。



二、大学生自身因素使然。一部分大学生经历了高中三年的苦,到了大学后,加上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学习生活相对轻松,开始放松自己,整天不是玩,就是谈恋爱,毕业时勉强毕业,四年下来,除了长了四岁学会生活散慢外,别无所长。到了社会上,开始时和大部分大学生一样到处投简历,到处去面试,不是嫌待遇低,就是嫌工作累,到最后,干脆哪儿也不去了,就整天宅在家里,做起了可怜又可恶的啃老一族。


三、人们的观念使然。现代社会中,各地经济飞速发展,就包括偏远贫穷地区的农村,也很少有窝在家里的,只要是能吃苦耐劳的,外出一年也能挣个七万八万的,而大学毕业生呢?毕业后找到工作,开始时基本工资也就平均3000元左右,一年下来除掉吃住费用也不剩多少了,现在的人谁不会算这个帐?他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并没有改变什么,没上大学也不一定损失什么,既然这样,上大学有个鸟用?

总之,现代的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绝不是某一个因素的问题,而是多个因素联合发力的结果,读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似有抬头之势,正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悄然蔓延。


郭老师说语文


提到六月,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考。如今,2016年的高考如同往年一样,在全国人轰轰烈烈的簇拥下,近千万学子走进考场,然后走出考场,有人满脸喜悦,必然有人满目愁容。而我们不关心成绩,更关心这帮准大学生的未来。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正好是40年,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路攀升,在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迎来一个不理性的小高峰后,至1983年开始有了理性的增加,2008年达到报考人数顶峰1050万人,然后出现了参加高考人数的轻度下降。

反观高考录取人数,也就是能够上大学的人数,从1977年开始就直线增加。

另一个数据显示,随着报考人数总体下降,而录取人数逐渐增多,高考录取率同样是一路攀升,2014年,高考录取率有了轻微下降,约2个百分点,也是近9年来首次下降。

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是,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应届生的薪资水平一年比一年少。参考同一家调查机构的数据,2014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3945元,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3726元。

有意思的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虽然都是按照专业统计数据,不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就业趋势:一是就业率直接秒杀本科生;二是平均起薪虽然比本科生稍微低一些,但是工作5个月后,薪水再次秒杀本科生。

现实的感受是,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出去买个奶茶,排队的几乎都是本科生,用「搬砖青年」来形容一个毕业大学生绝对不是贬低,而是褒扬,因为搬砖的工人薪水可以秒杀一火车的大学生。

有人得出结论:「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

为什么呢?

01

你的能力不一定比别人差,但如果别人有「名校光环」而你没有的话,在旁人的视野里,你就「矮了一点」。中国高校有两大工程:211和985,中国人的价值观认为,凡是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在就业方面,但凡好一点你的职业,任职资格里总会出现211、985优先。

这种简单的比较无形中给不少普通高校的学生带来压力,甚至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非211或者985大学不上,如果考不上,那就复读!

高中三年,硬生生念成四年、五年乃至六年。

02

1983年毕业的大学生一定不会打网络游戏,不只是那个时代还没有网络,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都要有一身专业扎实的硬功夫。

今天的大学生,宿舍里打游戏,课堂上玩手机,考试前谈论读书无用,工作时抱怨学校传道受业不精。白天睡觉,晚上通宵,一个个黑眼圈,哪里有点年轻人的该有的样子。

03

在越来越多选择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是看到了出国的机会,报名参加如美国高考等国际考试,大学直接出国读。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参加了中国高考,但是他们也选择了国外的高校,因为中国高考的严肃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肯定,很多国外的大学愿意承认中国高考的成绩,可以为中国考生敞开大门。

能出国读书,是大多数学生的梦。

04

如果不能去自己喜欢的大学读书,或者读了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怎么破?今天这个时代,高考不再是成功的唯一路径,很多同学“聪明”,学校知名度不够,实力来凑,在大学期间去报考一些高含金量的证书,如注册会计师、一级建筑师等。用来找工作真是极好的。

问题是,很多高含金量的证书并不一定需要高学历,只要你肯学,起点低并不是短板。随着国家取消没用的证书越来越多,能活下来的证书都受追捧,只要考到一张含金量的证书,找个工作很轻松,大学,不读也罢。

05

高考报考人数减少而录取率上升,只能一个解释:大学扩招。

今天谈大学扩招已经有点晚了,中国大学已经扩招太多年了,好消息是无数拥有大学梦的同学都能读大学了,不好的消息是,其中未免太多「滥竽充数」之辈,中国大学教育被整体拉低了。

大学生越来越多,从供需关系考虑,大学生一定会越来越不值钱。

06

民办大学兴起,让上大学变得更加轻松。不少同学进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一个班级的学生,高考分数可以相差很多。媒体曾爆出个新闻,某男入学半月,发现自己的室友高考成绩只有300多分,而自己是600分进来的。

那又能怎么样呢?分数差挺多,但结果是一样的,大家的毕业证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读大学太像做生意了,给钱就可以。

07

今天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别说两年前想不到,一年前恐怕也想不到。产生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计算机专业有个理论,叫做摩尔定律,大意是计算机性能18个月会翻一番。然而今天的数据告诉我们,计算机性能翻倍的话,需要的时间更短。

大学教育一向落后于现实生产,而教育体制改革也是一件进程缓慢的工程,很多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对于企业生产并无用处,这也让企业不愿意聘用大学生,而更喜欢有经验的职工。

本科生的尴尬在于,小城市里,很多工作不需要本科学历,大专生才是企业的最爱,而大城市里,高学历的人太多了,多少留学回来的硕士还找不到工作,哪里轮到你?


小角色大作为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正好是40年,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路攀升,在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迎来一个不理性的小高峰后,至1983年开始有了理性的增加,2008年达到报考人数顶峰1050万人,然后出现了参加高考人数的轻度下降。

  反观高考录取人数,也就是能够上大学的人数,从1977年开始就直线增加;高考录取率基本上也是一路攀升。

  近几年来,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应届生的薪资水平一年比一年少。参考同一家调查机构的数据,2014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3945元,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3726元。

  有意思的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虽然都是按照专业统计数据,不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就业趋势:一是就业率直接秒杀本科生;二是平均起薪虽然比本科生稍微低一些,但是工作5个月后,薪水再次秒杀本科生。

  现实的感受是,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出去买个奶茶,排队的几乎都是本科生,用「搬砖青年」来形容一个毕业大学生绝对不是贬低,而是褒扬,因为搬砖的工人薪水可以秒杀一火车的大学生。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的这种局面呢?

  1、考不上名校,普通院校不读也罢

  

  你的能力不一定比别人差,但如果别人有「名校光环」而你没有的话,在旁人的视野里,你就「矮了一点」。中国高校有两大工程:211和985,中国人的价值观认为,凡是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在就业方面,但凡好一点你的职业,任职资格里总会出现211、985优先。

  这种简单的比较无形中给不少普通高校的学生带来压力,甚至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非211或者985大学不上,如果考不上,那就复读!高中读个四五年,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年龄优势。

  2、学生素质降低

  

  1983年毕业的大学生一定不会打网络游戏,不只是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网络,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目标明确,富有理想,充满激情。

  今天的大学生,宿舍里打游戏,课堂上玩手机,考试前谈论读书无用,工作时抱怨学校传道受业不精。

  3、出国留学潮

  

  在越来越多选择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是看到了出国的机会,报名参加如美国高考等国际考试,大学直接出国读。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参加了中国高考,但是他们也选择了国外的高校,因为中国高考的严肃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肯定,很多国外的大学愿意承认中国高考的成绩,可以为中国考生敞开大门。这样一来,留学生群体进一步增加了就业竞争压力。

  4、职业证书热

  

  如果不能去自己喜欢的大学读书,或者读了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怎么破?今天这个时代,高考不再是成功的唯一路径,很多同学“聪明”,学校知名度不够,实力来凑,在大学期间报考一些高含金量的证书,如注册会计师(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一级建筑师等。

  问题是,很多高含金量的证书并不一定需要高学历,只要你肯学,起点低并不是短板。随着国家取消没用的证书越来越多,能活下来的证书都受追捧,只要考到一张含金量的证书,找个工作很轻松,大学,不读也罢。

  5、招生门槛越来越低

  

  高考报考人数减少而录取率上升,只能有一个解释:大学扩招。

  今天谈大学扩招已经有点晚了,中国大学已经扩招太多年了,好消息是无数拥有大学梦的同学都能读大学了,不好的消息是,其中未免太多「滥竽充数」之辈,中国大学教育被整体拉低了。物以稀为贵,这是浅显易懂的真理。

  6、大学商业化严重

  

  民办大学兴起,让上大学变得更加轻松。不少同学进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一个班级的学生,高考分数可以相差很多。媒体曾爆出个新闻,某男入学半月,发现自己的室友高考成绩只有300多分,而自己是600分进来的。

  那又能怎么样呢?分数差挺多,但结果是一样的,大家的毕业证也是一样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读大学太像做生意了,给钱就可以。

  7、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

  

  今天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别说两年前想不到,一年前恐怕也想不到。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计算机专业有个理论,叫做摩尔定律,大意是计算机性能18个月会翻一番。如今的数据告诉我们,计算机性能翻倍需要的时间更短。

  大学教育一向落后于现实生产,而教育体制改革也是一件进程缓慢的工程,很多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对于企业生产并无用处,这也让企业不愿意聘用大学生,而更喜欢有经验的职工。

  本科生的尴尬在于,小城市里,很多工作不需要本科学历,大专生才是企业的最爱,而大城市里,高学历的人太多了,多少留学回来的硕士还找不到工作,哪里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