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科不是用來選的,而是倒推出來的

选科不是用来选的,而是倒推出来的

導讀:新高考改革,從2014年在浙江和上海開始,逐漸向全國普及。但在高考改革中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選科。那什麼是選科?為什麼要選科?如何選科?對於即將面對選科的廣大考生和家長,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必須要解決。還有部分家長在留言區給滿老師各種各樣的留言,皆為不知道如何選科?滿老師也把對選科的見解,給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什麼是選科?選科就是學生選擇自己要學的科目。以往都是分為文理科?也就是兩個選項,要麼選文要麼選理。新高考後的選項就不再是兩個啦,而是多個。需要從原來的理、化、生、政、史、地,六門學科中選擇三門出來組成一個組合。當然有些省份如浙江把信息這一門也放了進去,需要從7門裡面選擇3門。也被人們稱之為六選三或七選三。六選三有多少組合呢?一共有20種組合。一下子從原來的二選一到現在的20種組合中選一個組合。難度無疑是加大了,但對於學生的自由選擇上更加的公平。這個話題就涉及到為什麼要選科啦。也就是第二個話題。

為什麼要選科?這就要上升到國家的角度了,是為了提高國民的素質教育。教育部部長陳寶國,在十九大報告時說,過去的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上海和浙江試點已經落地,經評估取得成功,儘管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其他省也要開始試點,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起來。其二是為了科學的取材,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在這上面就不多講啦,只能去執行。

最後說一下,如何選科?這個才是眾多考生和家長的需求,先來看一下山東首屆選科情況:

选科不是用来选的,而是倒推出来的

從統計數據來看,原來的文綜(政史地)是選科數量最多的一個組合,比例16.70%,理綜(理化生)比例也不低,為13.11%。可見原來的分科(文理科)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當然選科的背後也會有種種原因,這裡就不做深究了,還是要回歸主題的。如何選科?選科關聯到專業。也就是說選科之前就要了解專業的要求,看專業對於六門科目的要求,以免未來填報志願時,報不了想學的專業。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據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文件中給高校設了一條底線,也給出了高校專業選科更大的選擇權限,允許高校同時設置2門(甚至3門)科目為必選科目,同時允許高校在部分專業做專門說明情況下,可以突破《教育部指引》限定的選考科目範圍。講到這裡,就不是那麼好理解,給大家看一下案例:

选科不是用来选的,而是倒推出来的

在文件中,一共給出了12個門類下的92個專業類的“選考要求”可選範圍,其中有1個專業類(藥學類)分為了2個子類,所以可以看成是一共有93個專業類。這其中,僅有31.18%(29個)的專業類允許“不提科目要求”。

选科不是用来选的,而是倒推出来的

多數家長和考生看到這裡,就會鬆一口氣,畢竟有近三分之一的專業不需要考慮選考科目,對於物理這個科目,在文件中,共有19個專業類是屬於必考的,佔總專業類數的20.4%。

选科不是用来选的,而是倒推出来的

從山東的選科數據和教育部的文件,對於選科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如何選科,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對於某個或是一定的範圍內專業已經達到了非學不可的地步,那麼就需要看是否有必選科目,如果有,那就要選,如果沒有的話,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啦。建議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學習起來不會吃力,還能夠拿到高分。當然不排除有考生想挑戰一下自己的,要證明自己的,那就祝你好運。

第二種是對於專業沒有達到非學不可的地步,學什麼專業都可以的,其實這種才是最難選的。壓根不知道方向在哪裡,也無從下手。建議,在選科前的時間內尋找專業方向,數量不要定為一個,可以是一個專業範圍。這樣的話就看第一種情況就好了。如果實在是找不到,也沒有辦法,那就挑選自己感興趣、師資力量比較豐富的科目,有利於學習。

回顧:

选科不是用来选的,而是倒推出来的

國家生涯規劃師,知名高考志願規劃專家,老滿說高考創始人,中國教育在線、高考金刊、新東方、百度、新浪等平臺特聘高考諮詢專家。多年從事中學生涯規劃和高考志願填報指導工作,經驗豐富。滿老師教你報志願公號mlsgkbk,擅長根據考生的愛好、興趣、特長和對未來的職業規劃,量身打造合適的志願填報方案。多次應邀舉辦大型高考志願填報系列講座,數十萬考生和家長受益。近年來先後指導近千名考生進入理想的院校和專業,深受考生及家長好評。

选科不是用来选的,而是倒推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