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1月份从成都自驾去四姑娘山,汽车可以开过巴郎山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731749196


从成都自驾去四姑娘山,通常的标准路线都是走巴郎山的,大致行程的各路段情况如下。

第一段路,从成都至映秀,大概6、70公里的高速路,路况很好。

第二段路,从映秀到邓生保护站,大概70多公里的省道,很多都是隧道或者高架桥,盘山路不多,只是海拔会逐渐提高,从900多米逐渐爬升到2800米左右的高度,这段路要注意有很多限速的地方,相当多的路段限速40,一定要控制车速,以免吃牛肉干。

第三段路,邓生保护站经巴郎山后抵达四姑娘山,这一段路大概40多公里,全程大部分都是盘山路,以前走这条路必须翻越海拔4481米巴郎山垭口,高海拔的区域容易出现大雾、积雪、暗冰的情况,确实对车辆通行带来隐患,不过现在已经修通了巴郎山隧道,在3900米高度可以直接贯穿巴郎山,避开了主要的积雪、暗冰路段,行车效率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隧道大约9公里左右,穿过之后再行驶20来公里就可以抵达四姑娘镇了。

现在整个路段的路况都很好,而且桥梁、隧道多,山体落石影响小,总体行车安全系数很高,可以放行前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底,因为巴郎山积雪积冰的问题严重,高海拔路段会封路禁止通行,不能走老路从山垭口翻过去,只能走隧道,所以,如果你想去观赏高山垭口的风景的话,肯定不能如愿了。此外,即便是走隧道,也有较长的一段路容易出现暗冰的问题,对行车安全造成较大的风险,一定要注意控制车速,最好是能带上防滑链。



我是元宝爸爸,亲子旅行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旅行、自驾旅行、亲子旅行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元宝爸爸爱旅行


1月份从成都自驾去四姑娘山,汽车是可以开过巴郎山的,但不知楼主的意思是想开巴郎山老路去赏景呢?还是仅仅只是穿过巴郎山?

目前,巴郎山已经修通隧道,如果只是路过巴郎山,而无欣赏巴郎山老路云海的计划,可以走巴郎山隧道,行程更方便轻松,可以节约好几个小时的车程。

无论是走隧道,还是走老路爬山,巴郎山距成都200多公里,海拔高度5040米,1月份早已冰雪漫天。车辆除了要悬挂必备的防滑链之外,还需要注意控制车速。特别是下坡时,一定要挂低档,将车速控制在10~20码。

11月份,我们在翻越318川藏南线上最高的一座山东达山(海拔5130米)时, 遇到大雪,仅仅30分钟的时间里,就看到四五辆开进沟里的车。

藏区条件不便,交通不便,救援不便,将车开进沟里后,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大家在自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车速,特别是不熟路的司机,不要因为景色的美丽而干扰到自己的驾车。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楼主可以按着以下线路走个小环线。川西的雪景,玲珑剔透,覆霜盖雪,天地银装素裹,宛如仙境,很值得旅游,但安全隐患系数增大,切记注意安全!


走川西吃喝玩乐


1月车上不了巴郎山垭口,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到来年的2-3月都会封路因为垭口一路都是雪,非常危险。所以只能走巴郎山隧道。但是算走隧道,也要留意到隧道前的一段路,会有暗冰和积雪,最好备好防滑链,而且是铁链的。塑料的就算了,一跑就断。还有车速不要太快,特别是弯道太阳晒不到的地方肯定有暗冰。

照片一,3月中旬快到隧道口的时候,轮胎打滑,停下来上防滑链。大车基本都停了,有个大车停了2天不敢下山,太滑了。还好我自己带了防滑链。淘宝买的100多一对。其他车没带的,在当地买300-500一对。

照片二到五是4月初,上巴郎山垭口,结果陷车,从下午2点到晚上1点,救援才到,期间救援来了一次,车也来不上来。回去换了普拉多才上来的。

冬季进山如果下雪了,路上非常漂亮,一片银色的世界。










在别处de丁丁


不知道这张图片上的公告大家能不能看清楚,11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垭口不准通行!现在过去,第一,带好防滑链,海拔3000米以上应该有积雪,切记,备用。第二,油水更换,特别是防冻液最好更换。第三,蓄电池在低温下启动性能变差,老旧蓄电池最好更换了。



风狂的疯子


去四姑娘山要翻巴朗山,虽然燧道已通,不用翻垭口了,但冬季的巴朗山多雪多雾,道路湿滑,不过控制好车速,还是没多大问题,当然如果准备好防滑链更好。







烟云轻


现在从成都去四姑娘山冬天问题也不是很大,不用翻巴朗山了,巴朗山隧道已经通车一年多了(可能不准确),大概4小时就到了,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把防滑链备上,四姑娘山山上比较冷!


学林带你游世界


巴郎山垭口你是去不了,早就封路了。过隧道应该是可以的。不过冬天那边路段还是小心,暗冰比较多。


乐游双鱼


巴郎山垭口已经封了,只有走隧道走了。


毛哥651


冬季巴郎山垭口封路,只能走隧道…


康定飞马温泉驿站


暗冰路段不少,有个老司机最好。巴郎山现在走隧道问题不大,上山和下山背阴的地方注意安全。准备充足些再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