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坐頭等艙和公務艙的人,收入是什麼級別的?你達到了嗎?

咱不說極端情況(比如買不到經濟艙的票,或者有人請客的,或者太遠身體實在扛不住的,或者屌絲為了體驗生活拿一個月工資去嘗試一下)。

就說那種自己要買頭等艙和公務艙的人,而且坐的是二小時內短途的,一般收入是什麼級別?

我細算了一下,差價一般差一千塊錢。

為了二小時坐的舒服點,花一千的代價,一小時差價500元,這個性價比實在低,哪怕你時薪300元,也沒必要這麼浪費吧,因為按時薪300元計算的話,為了這二個小時坐的舒服一點,得多工作3個多小時才賺的回這個差價,是否不太划算?難道辛苦工作三小時就為了二小時坐的爽?

如此推斷,難道坐頭等艙的都是時薪一二千以上的高人?


主動坐頭等艙和公務艙的人,收入是什麼級別的?你達到了嗎?


知乎—王子君



主動坐頭等艙和公務艙的人,收入是什麼級別的?你達到了嗎?


至少一半是頭等艙和公務艙,基本集中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作為一個主要是蹲家搞策劃搞互聯網的人來說有點奇葩。

收入不穩定,一年50w到80w之間,買國內的頭等艙和公務艙還算勉力支持。前年做海外諮詢時一小時500美刀,頭等艙還真不怵;現在創業,沒有做私活的時間,就買買紅眼航班的頭等艙算了。

原因很簡單:胖。

我是正方形身材,經濟艙座位的腰帶可以勒死我。我坐在三聯座中間那個位置,可以勒死旁邊兩位無辜乘客。

我有一次坐中間,我右邊靠窗是一位年長的女士,不管我怎麼兩腿併攏雙肩內收作乖巧狀,她都被擠到窗戶上快成照片了。

同行的同事說,飛機起飛後我很快就睡著了,我的呼嚕和我的體型一樣渾厚有力。我一打呼嚕,這位女士就像小雞仔一樣顫抖一下。她全程沒有睡覺,帶著神經崩潰的表情直到下機。

同志們,我的良心也是會痛的啊。

所以我自費買頭等艙,不是喜歡聽空姐重複貌似很多實際就一盤的菜單,不是偏好站著嫌矮坐著嫌擠的專車,更不是為了國航頭等艙候機室裡萬年不變的茶葉蛋早餐。

我是實在不忍心害人了...


知乎—艾美麗


普通金融民工一枚

爸媽每年來英國過夏天(國內夏天太熱了)

花錢給他們做頭等艙來回 那是綽綽有餘的,也覺得很值得

老人家飛機上12個小時吃得好睡得好 下了飛機才有精神

我又不買名牌包 名牌鞋 名牌化妝品 花錢給爸媽享受最開心了。


15年阿姨(媽媽的朋友)帶我去泰國玩,來回都是坐的頭等艙,她自己平時出去玩也都是坐頭等艙,因為她說自己有飛機恐懼症,如果坐經濟艙空間太狹小她會有很嚴重的耳鳴,而且會很恐慌,她以前很排斥坐飛機,後來她兒子出國了,必須要經常出國就一直買頭等艙了。她經營一家很小的服裝店,收入的話可以說幾乎僅僅夠她每個月的吃喝(因為她實在是太愛吃了!而且對食物的挑剔令人震驚)

所以她為什麼有錢每次都坐頭等艙呢?

emmm因為房子,她和她老公家拆遷差不多就拆了四五套房,而且在上海,然後他們大概五六年前買了套800多萬的公寓,當然錢不夠但是他們也沒有賣其他房子去抵,而是貸了200萬的款,然後現在房子漲到了1700萬,其他房子也都漲了,貸款靠房租還綽綽有餘。

現在她每天就吃吃喝喝,在家練練瑜伽喝喝茶種種花散散步,想去哪裡,近點的就立刻開車去,遠點的就直接訂機票,有錢有閒!她老公自己炒點小股,我也不知道掙不掙錢,但是也相當自由,每天夫妻兩個如膠似漆的,走哪都是兩個人,關鍵她老公做菜一級棒,還特寵她,變著花樣燒,我想這大概就是她挑剔食物的原因吧。

說真的,我阿姨真是我這輩子見過最幸福的人了,每天無憂無慮的,見到我們偶爾還會發發嗲,性格特別乾脆,喜歡誰就對誰特別好,不喜歡誰看都不看一眼,完全不需要為了人際關係去假意迎合別人,同時她又對身邊的人特別好,孝順長輩,幫助朋友,非常善良的一個人!

所以我認為坐不坐頭等艙最重要是生活態度的問題,不是每個有錢的人都會捨得花錢,像我阿姨她捨得坐頭等艙是因為她注重生活品質,她從不買奢侈品,不虛榮,不攀比,但是吃喝用度卻從來不會虧待自己,用她的話說人活就一輩子,在能力範圍內自己好一點。

但是像我這種買不起頭等艙的小盆友還是好好學習努力工作,以後再改善生活品質吧 !

看了很多評論區的評論,也回覆不過來,主要是沒有心力回覆,所以修改了一下答案,也沒怎麼答過題,所以也沒有畫分割線啥的,我只是看到一個題目,所以順手答了個題,作為一個知乎小透明,生活中可能也是個小透明,沒錢沒背景沒能力,但是我很快樂,我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也不會憤世嫉俗,我感恩我擁有的,我想這就足夠了。

也許有時候自己也會覺得自己沒有上進心,但是可能我就是這麼佛系一個人吧,所以我希望評論區的一些小夥伴,如果你們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就為了夢想去努力,那些你未曾擁有的,哪怕你詆譭也不會屬於你的,不是嗎?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成為這些帖子裡的主角,去讓別人羨慕嫉妒恨



不看不知道,真沒想到這麼一個問題居然能炸出來這麼多隻飛兩艙的大佬。

題主首先排除了“買不到經濟艙的票,或者有人請客的,或者太遠身體實在扛不住的,或者屌絲為了體驗生活拿一個月工資去嘗試一下”這些情況。下面就讓我們,首先篩選掉答非所問的答主,之後就本問題下的各種其他回答做一下歸納總結。

a. 年收入50萬以下,由於“消費觀超前”、“注重生活體驗”而只飛兩艙的。

這種收入狀況,要是說“遇到價格便宜的商務艙會買”,這個我會信,畢竟大家消費觀不一樣,短途多花個一點工資圖個舒服也合理。然而,飛個長一點的國際航班半個月工資就沒了,如果全家出行一趟一個月白乾。不知道誰給的勇氣“只飛商務艙”(家裡十套房的除外)。

是不是有編故事的成分呢?笑而不語手動狗頭

b.公務出行多,積分攢的滿,手持積分自費個商務艙的。

積分換票當然不會有太大經濟壓力。然而這個設定不完全符合樓主問題中的描述,畢竟積分相當於公務出行的隱藏福利啦。第二,讓我好奇的是,好多人一年上百個航段飛行密度,難道不是各個聯盟白金早就到手了?買經濟艙升艙概率大,不升艙的話,除了座位小一點,行李可以加一件,專用值機櫃臺、休息廳、提前登機、行李優先這些福利和頭等艙也幾乎一樣。然而,在有些人的回答裡,這些金卡就能拿到的待遇像是頭等艙專屬一樣。

是不是有編故事的成分呢?笑而不語手動狗頭

c.我親戚、我朋友、我同學

三巨頭的故事就不用多講了。一來不知道對方有沒有吹噓的成分,二來不知道對方究竟是怎樣的家底。

是不是有編故事的成分呢?笑而不語手動狗頭

d.大部分是國內航線,且飛行次數不多

回答裡還有一小半都只是飛過國內航班的商務艙而已。還有一些寒暑假放假回家的學生,或者一年一次家庭旅遊。這種飛行次數,對於收入無敵的知乎er來說,多花兩三千塊的確不會產生什麼經濟壓力。很多a.分類的答主,其實本質上應當被歸為這一分類。

e.留學生、海外黨一年一次的回國

一年回國一次,而且只有一個人飛不用給全家買票,飛個商務艙還是很舒服的。如果家庭年入百萬以上(當然很多人不是自己賺的錢),一張往返機票搶得好也就多花一萬人民幣。然而這就是一年一度的一錘子買賣,如果假期經常滿世界玩,多飛幾次跨太平洋/大西洋/亞歐大陸的航班恐怕經濟壓力也不小吧。

f.真大佬

要麼是特別有錢,對飛行價格完全不敏感,要麼是在舒適飛行中節約的工作時間取得的收益大於飛行的價格。

綜上,a.b.c.基本上都是在吹逼。d.e.f.符合題主的問題。總結下來就是,自費兩艙的人,收入沒有什麼固定級別,要看具體情況。總之要麼飛的不多,要麼需要密集工作,要麼特別有錢。

上邊的總結應該可以很好地回答樓主的這個問題了



知乎。

定居在美國,去年一年一直在花錢飛兩艙,大概四月開始只飛美國航空,年底剛好飛到行政白金,也就是eqm滿100k,eqd滿一萬兩千美金。今年美國和國內都飛,美國因為有行政白金,只有一次花錢買頭等,其它買經濟艙,除了一次例外全部升級到了頭等或商務。

四月和六月回了兩次國,走了很多城市,全部買頭等或商務,大概加起來飛了二十次只多不少;少數高鐵更方便的場合則買高鐵商務座。毛估估大概總共今年截至目前在國內飛機火車票開銷在五六萬往上的樣子。

越洋,美航行政白金送四張越洋升艙券,用完之後可以用里程加現金升艙,考慮到目前行政白金有了消費要求,擼黨保級不易,基本都能保證升艙成功。不過美航的兩艙段787的商務頭等有些機型配置比較坑,這個後面說。

收入情況見個人說明。

這裡說說中美國內航線的異同。最大的區別是,國內稍微繁忙一點的航線,比如成都,深圳,北京,上海之間的航線,都有大飛機值機,比如a330,787或者更大的型號。而這些航線大飛機的頭等艙或商務艙的實際成交價也並不比小飛機顯著更高而是大致持平。這些短途大飛機的兩艙性價比極高,因為可以座椅可以平躺佔地很大,價格卻相當便宜。

作為對比,美國除了極少數航線上的某些航空公司航班,比如紐約洛杉磯或紐約三藩這種遠程大客流航線的某些班次,會有大飛機,絕大多數航班都是小飛機如737或320值飛,頭等/商務就是大板凳,寬一些,腳下空間多一些,靠背向后角度僅比經濟艙略大。當然整體舒適度還是顯著高於經濟艙,尤其要考慮美國胖子多,遇到隔壁一個胖子就很糟糕,兩個則是災難;另外對於身高腿長的人腿部空間也太侷促。

可以這麼講,國內買兩艙大飛機,買到的是舒適,相比之下美國買到的是不遭罪。

與此對比的是,國內兩艙定價要比美國厚道的多。我通常臨時決定出行為主,國內飛北上深蓉之間,臨時買第二天票基本都能在三千人民幣內搞定,通常一千大幾到兩千小几。而且當日內還有很多選擇。相比之下如果美國臨時買第二天商務艙,典型兩小時多一點飛行的通常要到五六百美金,少數情況更貴。如果橫跨美國如奧蘭多到洛杉磯,則可以到一千多美金。

關於這一點,我想一方面大飛機的兩艙供應量大,而小飛機本就沒多少兩艙座位;另一方面美國公司對少量剩餘兩艙位置的處理也更傾向於給高級會員升艙而不是賣錢,所以寧可定高價,賣不出去就送人情。相比之下國內公司則似乎寧可低價把最後時刻剩的票賣出變現。

這也因此有一個很好玩的現象,就是在美國飛頭艙,幾乎永遠都是滿座,而國內無論大飛機小飛機,大概率是有不少空座的。一開始看到這個還有些不習慣。

當然這種情況對我這種美國國內飛單公司有次高級會員(美航還有個僅限邀請的禮賓要客級別)而國內直接花錢買兩艙的用戶就比較友好。比如前面舉的第二天要奧蘭多飛洛杉磯的例子,臨時買票經濟艙兩三百美金頭等艙一千七不到,那當時判斷大概率最後一張頭等賣不掉,而這條航線不是典型商務航線所以估計高級會員乘客不多,那麼很可能最後一個頭等會給唯一一個行政白金升艙。最後果然,在飛行的當天早上收到確認,升到了頭等。

另外有趣的一點是,國內商務頭等自帶休息室,而且吃的多少都還可以,頭等專門的安檢人也通常很少不太用排隊,在某些機場還有專門的要客登機樓,比如深圳機場的貴賓廳,會讓登機流程更流暢簡單省時而且只要有點錢就可以用。相比之下美國雖然也會有頭等或商務安檢通道,但幾乎都是和航空公司普通常旅客(比如美航的最低級金卡會員或更高)共享,所謂優先通道,導致走的人太多;同時非常多的機場僅僅在證件查驗階段有專門通道,而安全檢查則和其他人一起排隊,實際上仍然要排很久隊伍。這一點可以說是我最愛國內兩艙的一點。同時,聽起來很奇葩,但美國國內飛的兩艙居然不能直接進航司休息室,比如美國航空的兩艙乘客不能憑票進海軍上將俱樂部admiral club,而必須專門另外購買會員,而休息室內的飲食也通常不如國內休息室,只是聊勝於無的水平。

想來想去,或許因為美國商業私飛比較發達,真正有錢的都去飛private jet,像我這樣飛兩艙的還是屬於高級窮逼吧。相比之下國內很多有錢的還是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飛兩艙而不是私飛,那麼對應兩艙各種服務尤其貴賓登機服務也就更發達。寫到這不得不再誇一次,深圳機場貴賓廳真方便啊!

最後還有個有趣的觀察是,美國兩艙乘客的平均年齡明顯更大些,中年白人男性是單一最大群體,相比之下亞裔還是少一點,反而黑人比想象中的多。還有就是雖然兩邊兩艙遇到的妙齡美貌女生絕對值都很少,但國內還是要明顯更多一些。在美國唯一一次遇到是某大學足球隊團體乘機,幾個小姑娘被禮遇升艙到前面。當然,兩邊兩艙這方面都明顯不如經濟艙。或許說明美貌其實相對好的經濟狀況,還是更不稀缺的?

這裡同時也要注意,其實就我知道的很多情況,不少人因為習慣問題或者個人選擇,而不是經濟原因,仍然堅持飛經濟艙。就我們大學班跟我玩的比較好的倆同學,一個是CraiditX創始人

,去年拿了mit科技評論選出來的35 under 35的,一個是當年25出頭在華夏當了國內最年輕公募基金經理,現在自己開私募基金管著三十多億人民幣的

,按我跟他們的交情和了解,一直飛兩艙是毫無經濟壓力的。但實際上他們公務出差還是飛經濟艙,只有帶家人出遊為了保證家人舒適才全家買兩艙。說起來,突然覺得自己太不夠簡樸了。當然,我一個一米八一百八十多斤的長腿沒脖子胖子,不坐兩艙而去擠經濟艙的機會成本確實也比好身材的他們倆高不少,算是自我安慰吧。

對了最後補充一下差點忘了說的坑爹的美航787洛杉磯飛上海的越洋商務艙。坑爹之處在於小桌板的設計,是前後推拉式,且就在腿的上方前面。結果就是平躺的時候,無論小桌板如何放,一定會在腿略屈膝時頂到膝蓋。也即是說只能腿完全伸直睡,但凡試圖屈膝就會非常侷促。頭一次遇到沒法讓人睡好覺的兩艙。

要說越洋,真的還得是越大的飛機越舒適,說白了我們花錢不就花在更多的空間嗎?

哦最後還提一句,其實雖然美國國內頭等艙商務艙比國內坑爹,但比歐洲還是強的。你見過經濟艙前幾排一半邊三個座位中間空一個不賣,就直接管兩邊座位叫商務艙的嗎?這就是歐洲的主流情況。真夠坑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