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子山村易地搬迁后的“蝶变”

排子山村易地搬迁后的“蝶变”

搬迁群众的新家园

排子山村易地搬迁后的“蝶变”

搬迁新村一角

排子山村易地搬迁后的“蝶变”

新建成的幼儿园

青海新闻网讯 仲冬时节,走进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乡排子山村搬迁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布局有致、靓丽新颖的美丽乡村新景象。这既是民和县落实易地搬迁脱贫攻坚行动的一个成果缩影,也是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带给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干旱山头的老村庄

排子山村位于核桃庄乡政府以西10公里处,平均海拔2100至250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位浅山贫困村。这里年均338毫米的降水量和年均697毫米的蒸发量,形成了排子山“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恶劣自然环境。

站在排子山村的山梁上放眼环视,地如其名,境内山地成排,沟壑纵横,山梁坡洼间零散分布着的农家老庄廓,有的已经人走屋空,有的依然能看到从屋顶烟囱中冒出的几缕炊烟。

据排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冶万有介绍,这里原本生活着286户村民,但是受制于十年九旱、广种薄收的严酷自然环境,村民们的生活十分艰苦。迫于生活的压力,全村已有205户村民举家外出,到异乡另谋生路,而这一部分举家外出农户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71%。现在留守下来的81户村民,仍然在这“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干旱土地上耕作生息。

他们之所以留守在这里,或因外迁能力所限,或因故土难离。

为了改善留守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乡、村两级花费了很大心思。全膜玉米、家庭牧场、硬化村道等一项项惠民工程在这里先后落地生根,让这里的民生条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这一系列惠民举措,依然没有驱散掉笼罩在81户村民头上的贫困阴影。

因为,在排子山上,除了山,便是沟。尽管这里有着3100亩的耕地,但是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留守村民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并没有换来“土地生金”的希望。

有人说,排子山村通往外界的路实现水泥化,出行已经不成问题。然而,绕着山形蜿蜒而上的硬化村道并非坦途,而是坡陡弯急,如果遇上冬季下雪天,村民的出行安全可想而知。

村民冶万英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核桃庄乡中学寄宿读书,每周一早上他从家骑摩托车送孩子到校,周五又用摩托车把孩子从学校接到山上的老家,一个单程就得40多分钟的时间。冶万英担心的是,遇上大雪封山天气,只能靠两条腿徒步下山。如果谁家里有个紧急病人,那麻烦就更大了。

严酷的生存环境,极为不便的生活条件,让留守在这里的81户村民吃尽了苦头。如何彻底摆脱这“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严酷山区,唯一的出路就是易地搬迁。

好政策带来好日子

2015年,脱贫攻坚春风吹遍民和大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地处干旱山头上的排子山村沐浴到了党和政府扶贫阳光的温暖。民和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决定对核桃庄乡排子山村实施易地扶贫整村搬迁项目。

对于留守在排子山上的81户382名村民来说,特别是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言,这样的喜讯使他们对未来的日子有了更大盼头。

据核桃庄乡党委书记沈云介绍,在2016年4月召开的排子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意见建议征求会上,几乎所有参会的村民们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同意搬迁。

民意所向,2017年7月,总投资3155万元的核桃庄乡排子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据沈云介绍,搬迁项目涉及搬迁户89户431人(包括外出返村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355人。搬迁工程采取集中建新村方式安置,建设项目涵盖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安全饮水、安全用电、村道硬化、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幼儿园、排水、亮化、卫生厕所等工程。

扶贫搬迁项目事关搬迁群众切身利益,为确保工程质量,乡政府在聘请工程监理全程监督的同时,还让搬迁户与施工方签订建房质量合同,所建房屋接受搬迁群众的全程监督和验收认可。

据沈云介绍,截至2018年11月底,排子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经通过竣工验收,群众开始陆续搬迁入住,新建幼儿园将于明年春季接纳幼儿入学就读。

山脚下的美丽新村

记者走进新落成的排子山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看到,一排排农户新家园布局有序,紫色的琉璃瓦屋檐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在村道两侧的节能灯杆上悬挂着鲜红的五星红旗,成为村里的一道新看点。在村级南侧建起的一栋三层幼儿园大楼成为搬迁新村里的地标式建筑。

村子里,正在收拾家园的村民忙忙碌碌,巷道里偶尔还能看到几辆停放的私家车。

在搬迁户冶万英的家门口,一对母女正在擦拭绿漆铁质大门上的泥巴斑点,脸上流露着搬迁新居的喜悦。

走进大门,紧贴大门南侧墙角是新建的卫生厕所,院内地坪全部硬化,五间砖混结构的新房屋显得新颖亮堂,已经入住的一间侧屋内,烤箱散发出的热气烘暖了整个屋子。

冶万英是排子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山头搬到山下,再住进国家扶持建成的新家园,冶万英没筹资一元钱,可以说是卷着铺盖入住。

冶万英说,感恩党的好政策,让他没出一分钱就住上了这么好的新房子,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不知道他们一家人在那干旱山头上还要生活多少年。

据沈云介绍,排子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配套修建了1处幼儿园、1处村级综合服务建设的连接川杨公路的便民大桥,让搬迁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沈云说,明年开春后,将着手村子的美化绿化建设,为搬迁群众创造绿色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开辟脱贫致富新捷径

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就需要稳定的增收产业作支撑。

排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冶万有告诉记者,村上依托300万元的村集体发展扶持资金,在海鸿兴海湾购买商铺356.4平方米,目前与民和县海鸿建设集团签订三年合同,村集体每年可收取商铺租金11万元,三年合同期满后再随行就市续签。

另外,核桃庄乡政府和排子山村“两委”积极引导鼓励已建成的49户家庭牧场养殖户和14户种植产业稳定做好产业发展,不断增加家庭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冶万英便是其中之一。据冶万英介绍,今年他在山上种了10亩玉米,还养着4头牛、8只羊、1头骡子,搬迁入住后,他要在山下居住生活,山上发展种养产业,为家庭增加收入。

排子山村有3100亩的耕地,这些土地是搬迁群众发展种养产业的很好资源。对此,乡党委书记沈云表示,群众搬迁后,搬迁户所承包的耕地所有权不变,凡愿意继续耕种的仍可继续耕种,对不愿耕种的土地,乡村两级通过招商引资或鼓励搬迁村现有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通过互助资金质押,撬动金融资金,推进规模化生产,群众收取流转金。

沈云还表示,对有意愿从事经商、餐饮的搬迁群众,通过互助资金给予小额信贷支持;对愿意进入企业务工的,通过“雨露计划”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劳动技能,扩大他们的就业门路。

从干旱山头上的老村庄到山脚下的美丽新村,不仅让留守村民搬离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山头,也搬出了留守村民的脱贫信心。相信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勤劳的排子山村民必将走出贫困阴影,过上更加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