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1955年我国遭遇罕见严冬

根据资料查证,1954年12月下旬至1955年1月中旬,我国自北向南出现罕见持续低温严寒天气,有22省市出现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低温冰雪气候。当年冬季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共有9次,其中有全国性寒潮3次(1954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1954年12月22-31日、1955年2月16-21日),区域性寒潮2次(1954年12月5-12日、1955年2月7-13日)、一般或较强冷空气4次(1955年1月3-7日、1955年1月8-11日、1955年1月14-17日、1955年2月25-28日)。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强盛,导致1954-55年冬季我国许多地方的气温长期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出现奇寒。特别是南方,不少地区该年冬季出现的最低气温值迄今未被打破,成为近60年来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

1954-1955年我国遭遇罕见严冬

1954-1955年我国遭遇罕见严冬

根据当时的数据统计,1月中旬淮河流域的最低气温降到-18~-21℃,长江中下游江、湖地区降到-10~-15℃,江南到华南北部降到-5~-8℃,两广大部地区降到0~-3℃,就连海南岛的一些地方(定安)气温也降到-3℃。除了气温低以外,安徽、湖北、江苏、湖南、江西等省还出现连续10~15天的大雪和冻雨,积雪一般30~70厘米,最深处达1米。更为罕见的是,以上地区除长江干流外,其余江河湖泊全被封冻,一般结冰16~35厘米,局部冰厚1米多。淮河干支流均出现结冰,当时一艘由蚌埠开往正阳关的客轮被冻结在途中,汗水被冻轮船66条,洞庭湖300多只民船冻在湖内,洪泽湖、宝应湖内有9400多人被困。

1954-1955年我国遭遇罕见严冬

1954年12月和1955年1月的《新湖南报》记录了1954年至1955年湖南的大冰冻。据报纸记载,1954年的“大冰冻”起于1954年12月26日。当天晚上,“寒流开始第二次袭扰洞庭湖,洞庭湖全部堤垸很快就冰封雪盖了,堤岸上的树木被冰雪压得弓变低垂,数十里电线被冰凌坠折。气温由20℃骤然降到-8℃,风雪持续了11天,湖上的老人们说:这是洞庭湖20多年没见过的大严寒大冰冻。

从湘北开始,紧接着,湘中、湘南相继出现大冰冻,在这10天之中,气温一直保持在-2℃以下。

当年长沙气象台解释说:“这种现象称为下冻雨,是上空暖空气和近地层的冷空气相遇的结果。冷空气不断地将暖空气抬高,由上空降下的雨滴或毛毛雨落近地时,便逐渐凝结,最后冻结在地面或物体表面,特别是物体的向风面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