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玉环,这个从“小道”跑进全国百强县(市)的浙江最年轻市,正用一个又一个的交通项目终结“三无”历史。曾经的交通末端,已成为四通八达的沿海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的发展,继续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命运。

在这当中,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发展的226省道泽坎线,见证了它的每一步脚印。

1

等级大跨越

名称从泽坎公路到76省道泽坎线,再到226省道泽坎线,这条省道始建于1954年,经过三期工程建设,于1977年9月漩门大坝建成后,天堑变通途,玉环境内39公里路段实现全面通车。

当时路线包括23座桥梁、106道涵洞以及2条近7公里的山岭路段,起于竹坑,经凡塘、清港、外塘、田马、楚门、龙岩、芦浦、沙鳝、青马、城关、环城、双龙、西台13个乡镇抵坎门。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改革开放后,面貌日新月异,尤以各业先行的交通事业,突飞猛进。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砂石路开始铺设块石路面。80年代后,块石路面也逐渐改建为更加平坦水泥路面。

1988年后湾岭改线工程动工,经过1年多改造境内省道已无山岭路,省道里程由39公里变为32公里。当时参与西青岭隧道验收工作的退休干部郭定建依然记得,隧道被打通,高山变通途,渐渐地,大家出门不再像以前那样翻山越岭了,路面等级不断提高。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随后,泽坎线快马加鞭迅速发展。

1989年,漩门隧道建成通车;

1992-1995年,海边至岭脚段,泗头至楚门段公路相继完成改造;

1997年,文旦大道及黄泥坎隧道建成通车;

1999年,玉环至坎门左线建成通车,成为玉环第一段一级公路;

2004-2006年,泗头至小龙王段拓宽工程完工,泽坎线文旦大道拓宽工程完工,城南至坎门段(右幅)改造完成。

至此,泽坎线玉环段建设改造完成,全长26.92公里。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而泽坎线的发展之路没有停缓:

2008年,76省道复线玉环段建成通车,开辟了出入玉环的公路第二通道;

2016年,76省道复线南延通车,实现了玉环全岛“半小时交通圈”。

期间,泽坎线通过改线提升变得通畅快捷,原本属于当中一部分的县道漩后线、泗小线、楚城线、新漩线等公路,在完成使命后转型为城市枢纽,延续着助力玉环跨越发展的使命。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2013年的226省道泽坎线(现为县道新漩线)

2

管养大提升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公路管养机构、模式、技术都迎来了巨大变化。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共振碎石化技术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省道桥梁泡沫混凝土施工

从小时候的砂石路,到如今的康庄公路、四好农村路,“路二代”徐巍都有着深刻的感情。与老一辈不同,在公路养护岗位上的他,看到了公路养护需要的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需要技术的提升。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路面大中修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漩门港大桥伸缩缝浇筑

于是,“四新技术”成为了泽坎线养护提升的关键:

2009年,竹坑至泗头段首次采用共振碎石化技术,实施水泥路面白改黑;

2011年,玉环公路率先在全省公路养护工程领域引入了泡沫混凝土技术,用于治理玉环桥梁普遍存在的桥头跳车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14年,城南至坎门段右幅实施沥青路面中修罩面,下面层采用Superpave高性能沥青混凝土......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养护机械助力省道公路清洗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部门联动为春运车辆保驾护航

养护提升带来了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

2010年,泽坎线榴岛大道实施养护市场化管理,“两把扫帚变一把扫帚”;2013年,玉环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部基层站所“站队合一”“两辆车变一辆车”,公路日常巡查效率提高50%,行政成本费用降低40%,突发事件处置时间缩短一半。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省道漆划标线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226省道玉环段摊铺沥青

3

美丽大升级

2015年3月,总投资概算7.13亿元的226省道玉环段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并于2016年底提前完工通车,大大提高了玉环对外公路的通行能力。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226省道玉环入城口

这段时间里,兴起了一个热门词汇——美丽公路。

226省道泽坎线首当其冲,作为美丽公路示范路进行改造。原来省道入城口景观整体效果差,缺少标志性景观,植物稀疏。在美丽公路建设过程中,作为专项进行景观绿化设计,从S226玉环界至沙门红绿灯,全长1.4公里,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充分体现“海韵玉环”的特色,公路两侧绿化带各宽22米,种植以乔、灌、草、花相结合,层次分明。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美丽公路226省道

在节点改造提升中,沿线共涉及6个平交口,7处边坡治理。平交口在沙门、楚门、龙溪等沿线乡镇的大力支持下,筑起了一道道别具风格的门面景观;而沿线边坡多数为裸露边坡,景观效果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部分边坡通过种植绿色植物进行覆绿,其余的通过挂网技术进行景观改造,建成后犹如一条绿色长廊贯通玉环南北。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226省道榴岛大道

不仅如此,小城镇环境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行动的强势推进,让省道两侧面貌得到极大改善,立面改造、绿化工程等项目又让公路整体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上”。更有楚大线(76省道复线南延)玉环湖绿道、玉坎河绿道等项目,丰富了省道的综合服务功能。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玉环湖绿道——绿色长廊 喻丹摄

近年来,随着玉环“工业强市”战略的明晰,交通项目建设的裂变进程正在不断加速,高速通车,国道兴建,漩门湾“撤坝建桥”,高铁铁路网喜讯连连......但那条饱经风霜的226省道泽坎线仍旧在那里,在岁月的洗礼中抓牢每一个发展契机,坚实迈步。

1954——2018,走过玉环这条路……

(郑焙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