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回邵陽種植藥材

雲邵陽記者 童中涵 通訊員 鄒小豔

12月13日,新邵縣龍溪鋪有機玄參種植基地的溫室大棚裡,博士生劉峙鑫正在指導農戶們培育中藥材種苗。正是這個回鄉創業的高材生,帶動800多家農戶從事了中藥材種植。人均年創收3400多元讓從事中藥材種植成為新邵縣龍溪鋪鎮周邊農民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博士生回邵阳种植药材

劉峙鑫正在講解百合培育技術

2002年,劉峙鑫從湖南中醫藥大學畢業之後進入了全球最大的中藥企業——日本津村工作。在那裡,他做過生產,幹過品質管理,管過供應鏈。2008年,經日本津村生藥研究院、香港浸會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劉峙鑫獲得了生藥學博士學位。

在日企工作期間,劉峙鑫深刻體會到日本在中藥質量標準方面的先進與野心,也看到了國內中藥材栽培與產地加工方面的短板。作為一名中藥人,劉峙鑫覺得自己有責任站出來,為我國中藥事業做點事,改變這種混亂的現象。創業的夢想一直在燃燒。“我一定要給自己奮鬥的機會,讓自己此生不遺憾。”2010年8月劉峙鑫毅然遞交了辭職信,義無反顧地走向了創業之路。

博士生回邵阳种植药材

有機玄參種植基地

回到家鄉新邵,他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從農戶那收購中藥材進行加工。創業之初,資金是一個大問題,他只能找身邊的人借錢。建廠為節約人工成本,他自己挑紅磚、擔河沙,做泥水小工。那段時間,他整整瘦了十公斤,終於將廠房建起來。創業第一年,由於對市場把握不好,年底結算,虧損40萬元。他父母聽說後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找他大吵。面對這一切,他只能默默承受。

為了把產品推銷出去,劉峙鑫帶著樣品去香港、廣州等市場,大熱天穿著西裝一家家公司去拜訪。經過不懈堅持,合作社的客戶也慢慢積累,越來越多,業務開始走上坡路。第二年就扭轉了虧損的局勢,從虧損40多萬元,轉變成盈利20多萬元。2014年,他通過摸索和研究,掌握了無硫化中藥材的生產技術。靠著一股子韌勁和對產品質量嚴謹的態度,合作社的無硫系列中藥材產品銷量呈現穩步增長的局面,2017年,合作社的中藥材產品銷售收入4327萬元。

博士生回邵阳种植药材

劉峙鑫手捧中藥梔子的雙手

家鄉農民由於不瞭解市場信息,種植品種往往很隨意而且跟風種植,經常吃市場的虧。劉峙鑫帶領合作社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引導新邵縣龍溪鋪鎮周邊農戶種植龍牙百合、玉竹、玄參等有市場前景的產品,解決了家鄉農民不知種什麼、種出產品難銷售的問題。“幸虧有了這個伢子,帶領我們種中藥材,我才能在家種中藥材就有這麼多收入。”麻衝村村民熊中貴,今年種了一畝玄參,創收9千多元。

“我們企業跟農戶就是魚水之情,我們離不開農戶的支持,種植戶也需要我們扶持。”回鄉創業8年多來,劉峙鑫積極參與政府倡導的“精準扶貧”工程,他帶領常春藤合作社為3000多名貧困戶發放扶貧資金,並通過扶貧資金創造紅利使貧困戶受惠。僅2017年,合作社向龍溪鋪鎮建檔貧困戶發放扶貧資金本金70.35萬元、發放扶貧資金紅利37.52萬元。

博士生回邵阳种植药材

手捧中藥材的劉峙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