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

张峰是我不曾离弃的信仰


农二代如果还想在农村发展靠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够的,本身有并不是很富有也没多少闲钱去租地,我认为农村合作社为这些农二代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道路,现在农村很多土地都荒废着,别人不种地也不给其他人种,无非就是价钱没谈拢,未来农二代可以考虑你出地我出力,建立就像股份制一样的分红形式来满足我没钱租地你把地空着的尴尬境地,充分利用现代化农业带来的成果种好地,会种地,每个县城里都有技术人员提供指导的,技术方面没问题,还是那句话,这年代不懒都会出人头地


我爱wang小英


我就是农二代,我的出路我觉得已经很清晰,必须靠自己,任何人都靠不了,这个故事很长,慢慢看完吧!

我从小生活在极度贫穷的地区,小时候读到三年级村里的老师就跑了,没办法只能辗转去到其他地方,留守在亲戚家读书,然后每个星期背点米和油去亲戚家,在他家吃饭,因为不能住校,学校是其他村的,没有寄宿制。


​ 从三年级到6年级,基本上是一年换一个地方,说来就是我三年级就离开家住校生活了,那时候多小,想想自己都清楚,还有一个情况,那个时候还是走路,走两个小时才能走到学校,而且风雨无阻,这样一走就是五年,那时候还小,并不觉得特别累,农村孩子都这样。

而且每个学期,每年,父母都要东拼西凑的去给我们借学费,我家三个都读书,哥哥姐姐,还有我,自己想想需要花费多少钱,那个时候并不是免费的,好歹我们没有放弃。


​中考那年,我考上了省内最好的高中,完全靠实力的,我们学校考上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我,之后在附近就家喻户晓了,每当人们经过我家的路边,地边上,都有人在说,就是这家的孩子考上某某高中了。

这些已成为历史,不去谈论过多,后来也理所应当的上大学可,但是教育的差距,去到城市上高中,才发现差距很大,所以考了个一本的大学,不算知名。


​而后工作了,是一家国企,在这里你就发现,努力辛苦都付出了,没有关系是没希望没有未来的,作为农二代,我也很清楚,只能靠自己,所以我选择做其他事情,做一些不需要关系,不需要出生的事情,相对来说公平些,我现在至少做到了,工作之余挣的钱比上班挣的多。未来在哪里,挣到足够的钱就很清晰了。谢谢


农村那些事


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我也经常这样问自己。我是如假包换的农二代,我也不怕丢人。这一生已过大半,也曾半工半农,至于创业?作生意?不是那块料,也从不敢奢望。我的后代也不会再拿起锄头了,一方面是不会种,另一方面不愿种。收获太低跟不上现实消费需求。他们与我一样,都在城里谋一份职业,大概一生也就这样了(如果没有大的变动的话)。老家的土地既贫瘠,又稀少,跟本难以为继!最要命的是一媳难求的窘境让人不禁感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前几个月老妈生病,我回了一趟老家,触景生情,写了一点感慨,现分享一下权作回答吧。这或许是我国千千万农二代们共同的感触吧。


老家地形地貌航拍图

正是人间芳菲四月天。远离城市的偏僻农村一片郁郁葱葱,到处一片青绿。放眼望去,是绵延的山峰,树木,荒草地。偶尔也点缀着几户白的,彩的农家和稀稀拉拉几块坡地。菜花早开过了,剩下一片青黄的油菜子如青青的正扬花的小麦。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还有人间烟火,这里就是新时代的农村。



前几天接到老爸电话,说老妈在家生病了。一般小毛病吃吃药就差不多能好。这一次村医生都看过几天也不见好转。他们都是七十来岁的人了,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很少去大城市或好玩的地方去。不是因为钱,我老妈严重晕车,哪怕是摩托也不愿坐,更别说走出大山的长途汽车了。我也几次要接他们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都未能成行。我是独子,这些年常年在外,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看看他们。两人相依为命一辈子,在农村种点土地,养几十只鸡,还有牛,狗,猪,猫等牲灵。有时到市里呆一两天都要火急火燎囔着要回去。理由是不放心家里牲口,庄稼,还有城里太暄嚣!习惯了农村的恬静。家里要是哪头牺口要生病了,老妈会急的直掉泪。在他们心里,除了家人,牲灵们俨然已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伙伴和精神寄托。



前两天接到电话,我赶回家了。火车坐完坐汽车,三十多小时的行程终于到了这个从小长大,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太阳火辣辣的挂在天上,我孤身一人走在乡间路上。这条路还是三十年前就打通乡镇的村路,前年在浇上水泥硬化。从遥远的城市里来,又延伸到遥远的山村里去。一路上静得出奇,有那么几只耐不住寂寞又早起的知了在欢快地叫着。它们在证明着天气已经热了。现在的气侯也没个谱,前几天还穿毛衣呢,转眼就得穿体恤衫。延着乡村公路向前走着,马路边偶尔一户人家,也是铁将军把门。都外出务工了,有很多人家老人已过世,整年也没个人影,哪怕是新建的砖瓦房,长久无人居住的话,也能看到岁月留下青绿的苔藓。偶尔一家有人居住,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或许和我父母一样,守着这个家,守着这个或许只有过年才能热闹几天的家。他们不愿与儿孙去城里享"清闲″。他们住不惯城里的房子,卫生要求高,又不自由,没有乡土气息,没有青葱的庄稼和可爱的牲灵们。这或许就是接地气吧。



我昨天回到家以后,老爸告诉我,一个乡邻在市里养猪,猪生小猪崽子时,他去拣猪羔子,头一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死了。才五十多岁,或是脑溢血所致。在震惊之余,我下决心带老妈到市里最好的医院检查一下。不管她能不能坐车,今早一大早就把她送市里医院了。有些检查报告还没出来,下午有空闲我领她到处看看。自己生活一辈子的地方有些什么人文景观啥的。走远了也不现实,怕她受不了劳累。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生命有时真脆弱啊。



我们村这几年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前几年上面出巨资修建了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听老辈讲,当年徐帅的部队就在我们村同川军干了一大仗,牺牲了不少革命前辈。虽然踏着先烈们战斗过的土地,怎奈冷冷清清。城里与乡下是天壤之别。城里人们熙熙攘攘,行色匆匆。乡下半天也见不着一个人,偶尔碰到一熟人也会亲热的聊一会儿。虽然国家在搞新农村建设,看起来有模有样,总是"人气不足″。每年最热闹的几天就是春节了。家家户户老人小孩在一起过年。这几天一过,一切又变得可怕的死寂!就像我这次回家的时节一样,漫山遍野一片青绿,只有山间鸟儿在打破宁静。触景生情,心里有种深深的孤独感!前些时侯有报道不断报出空心村,一个人的村落等新闻。我们居住的这村子还不算太偏远,尚且如此。我早些年做手艺的真正大山里恐怕早就不宜人居了吧?



父辈们一辈子与土地相依为命,他们也不打算离开这片故土。落叶归根是最深的情结!现在山村到处是撂荒的土地,无人耕种也无力耕种!树木和野草疯狂生长侵蚀着早些年开荒的地方。我们这一代也曾半农半工,对土地牲灵还有些许情怀。我们的下一代或许不在有土地情怀了。城市在不断变大,农村在逐渐消失在荒野里……



我也不知道未来农村,尤其偏远山村的出路在何方?曾经的鸡鸣犬吠,欢声笑语,人气热闹的农村或许会成为历史……


BMLGGZSGCS秋水长天


08年高中毕业,考大学来长春,学习也一般,就考一个专科,学的专业当时也并不看好,毕业之后也经过很长一段的迷茫期,上学的时候总是很美好,也不用担心花钱的问题,没钱了就向家里要,美好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当知道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时候,才会感觉到钱是多么的不好赚,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个时候才会感恩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的父母,才会加倍努力去赚钱,去工作。

都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我虽然没有出生在一个富人之家,但我的父母也没有亏待于我,相反,我还觉得我比大多数同龄人更加幸福,这源于我的父母给我的一切,从走出家乡,考上大学,那一刻起,我就决定离开面朝泥土背朝天的环境,决定去改变之前的局面,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很渺小的,当然我现在的力量也改变不了什么,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把自己弄明白了再研究的事还是靠谱点。这也许就是不忘初心吧。






渊渟月峙


我是一个资深的农二代,初中毕业读了技校,不是不想考高中,只因小学初中老师水平差初中读毕业的都很少,我们一届的初中一个班50人能考2~3个重点高中就不错了,我读技校也许是好的选择花钱少来钱快。读了一年半就南下深圳打工,谈了女朋友老丈人没要一分彩礼,因为结婚家里拿不出一分钱,我很庆幸像我这么穷的能遇到这么好的丈人,结婚生宝宝全部我和老婆承担,现在一美资公司做电气技术员工作六年了,老婆在一私企做仓库,年收入11W,在深圳养宝宝很累,每年存不了多少钱,之前存了一点钱准备后半年在西安付首付买房子,因为深圳我们买不起更活不起,老婆一再要求老爸出钱帮忙买房,我知道老爸没钱自己夹在中间实在难受,买了房子我的出路无非就是背着房子努力的打工,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什么时候是头,总感觉在异乡永远飘着,没有存在感,当看到宝宝的笑容我感觉这一切都值了!


斌子华羲


“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看看农二代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首先,农二代的生活来源已经脱离了土地,他们没有一个会种地或者愿意种地,那么,他们怎么生活呢?绝大部分离开学校就进入了城市赚钱维持生活。虽然在城市也生活的不算好,但相比起在农村来说已经好了很多。那么,农二代还会回到农村吗?他们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1、农二代还会回到农村吗?

其实,农二代基本上都不太可能回到农村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他们不会务农,也不愿意务农。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就和农业没有关系,但留在城市他们又觉得迷惘,因为他们和城里人比起来似乎又不是城里人。飘飘荡荡,他们像水上的浮萍一样没有安定感。他们终究要走向哪里?

2、农二代会留在城市吗?

其实,农二代想留在城市也是困难重重。首先,城市的房价让他们不可能买得起房子,既然你买不起房子也就很难在城市扎根。那,回农村显然也是他们不愿意的。怎么办?其实,他们大多数最终会在老家的县城安身立命。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只可能在老家县城为他们买得起一套房子。另外,他们在城市赚钱的本领,也足够在县城赚钱维持生活。

3、农二代还能漂多久?

其实,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数千万农二代在漂着,在寻梦。这和他们的年龄是有关系的。他们,大多数18-40岁。如果过了40岁这道坎,再这么漂着,很可能漂不下去。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多数人都要成家立业。而,如果一个人漂着赚钱养家糊口也是很困难的,更别说寻梦,基本上是奢侈的梦。他们大多数最终还是要回家,很可能在老家的小县城安身立命。

4、农二代之后怎么办?

说起农二代,就要考虑农三代,农四代的问题。是不是这种身份尴尬总像是魔咒一样套在农民身上解不开了呢?其实,只要是农二代解决了进城的问题,就不存在农三代和农四代的问题。因为,对农三代和农四代来说,他们本来就是城市的土著居民,不存在身份尴尬。也就不存在往哪里去的问题了。俗话说,从农村人到城里人要3代人的努力,到了农三代、农四代也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聚焦三农热点说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也是农二代,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大部分人都反对我继续读书,觉得女生读书没有用,只有爸爸妈妈支持我,拿了家里的积蓄给我凑够了第一年的学费,后来为了省一笔路费,我没有让爸妈送我,十六岁的年纪,自己拖着行李箱前往几百里外的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除了上课外,发传单、送外卖、兼职销售、做促销等事情都是我的大学日常,后来我也写一些文章投稿,努力的赚钱,所以我大一下半年的时候就可以负担自己一半的生活费,大二上期开始我用了家里的钱交学费,生活费完全自己承担,用的是假期工挣的钱,大二下期我开始和同学合伙做小生意,拿着打折的火车票跑去沿海,挑一些适合夜市地摊和展会上卖的小东西,并且谈定了一个可以随时给我们发货的厂家,回来后趁着周末或者节日还有当地展会的时候去卖东西,挣的钱终于凑够了大三的学费,也是从大三开始,我没有花过家里的一分钱,大四的时候,我开始承担弟弟的零花钱,偶尔还可以给父母买套衣服,现在我即将大学毕业,依旧是普通人,但是我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世界上平等的,它不会让付出了百倍努力的人一无所获!


用户32800775


农二代的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角度很广,我们从几方面来分析:

1.从自身来说。肯定要靠自己奋斗。我妻子是农村的,我也很喜欢农村,没事就陪老婆去农村。现在的农二代我也见到很多,大致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父母惯坏了的,读了个大学,吃不了任何苦,工作做不好,农村的活更是都不会,整体想着轻轻松松赚大钱,最后都变成了寄生虫。

第二种非常努力。有的利用农村的优势把土地都流转过来种植经济作物,自己开拓销路。有的先跟着的乡镇企业的老板学习技术销售,最后自己成功创业。总之都非常厉害。

2.从国家来说。农二代的出路,应该是在国家的政策下缩小城乡差距。就像有些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不允许离开农村的人回迁了。为什么,因为那里的农村已经比大城市都富了。很多离开的人想回来沾光,可惜没机会了。


80闲话


农二代,如果不坚守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会更无依靠。 大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家乡的地荒了。现国家推出土地流转,很农民把家里的田土低价租给了种田大户。这几年全国经济低迷,工厂倒闭。生活压所迫,导致跳槽,追随高薪。农二代在城里没关系,没高学历,只能做基层的低薪。年龄大的想回老家,可家里田土租出去几十年,到种田大户那打工,工价比城里还低,如何养活一家人,如何养老都是问题。以前一个人种一亩三分地可养活一家人,现在农二代地没了,依靠何在。农二代很可能被城里淘汰的一代,农村的贫一代。在外务工的农二代兄弟们,要么想办法在城里扎根,要么坚守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新使命




​​​我就是个农二代,父母干了一辈子农民,如今我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