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二代”的出路在哪裡?

張峰是我不曾離棄的信仰


農二代如果還想在農村發展靠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是不夠的,本身有並不是很富有也沒多少閒錢去租地,我認為農村合作社為這些農二代提供了一個非常便利的道路,現在農村很多土地都荒廢著,別人不種地也不給其他人種,無非就是價錢沒談攏,未來農二代可以考慮你出地我出力,建立就像股份制一樣的分紅形式來滿足我沒錢租地你把地空著的尷尬境地,充分利用現代化農業帶來的成果種好地,會種地,每個縣城裡都有技術人員提供指導的,技術方面沒問題,還是那句話,這年代不懶都會出人頭地


我愛wang小英


我就是農二代,我的出路我覺得已經很清晰,必須靠自己,任何人都靠不了,這個故事很長,慢慢看完吧!

我從小生活在極度貧窮的地區,小時候讀到三年級村裡的老師就跑了,沒辦法只能輾轉去到其他地方,留守在親戚家讀書,然後每個星期背點米和油去親戚家,在他家吃飯,因為不能住校,學校是其他村的,沒有寄宿制。


​ 從三年級到6年級,基本上是一年換一個地方,說來就是我三年級就離開家住校生活了,那時候多小,想想自己都清楚,還有一個情況,那個時候還是走路,走兩個小時才能走到學校,而且風雨無阻,這樣一走就是五年,那時候還小,並不覺得特別累,農村孩子都這樣。

而且每個學期,每年,父母都要東拼西湊的去給我們借學費,我家三個都讀書,哥哥姐姐,還有我,自己想想需要花費多少錢,那個時候並不是免費的,好歹我們沒有放棄。


​中考那年,我考上了省內最好的高中,完全靠實力的,我們學校考上兩個,其中一個就是我,之後在附近就家喻戶曉了,每當人們經過我家的路邊,地邊上,都有人在說,就是這家的孩子考上某某高中了。

這些已成為歷史,不去談論過多,後來也理所應當的上大學可,但是教育的差距,去到城市上高中,才發現差距很大,所以考了個一本的大學,不算知名。


​而後工作了,是一家國企,在這裡你就發現,努力辛苦都付出了,沒有關係是沒希望沒有未來的,作為農二代,我也很清楚,只能靠自己,所以我選擇做其他事情,做一些不需要關係,不需要出生的事情,相對來說公平些,我現在至少做到了,工作之餘掙的錢比上班掙的多。未來在哪裡,掙到足夠的錢就很清晰了。謝謝


農村那些事


農二代的出路在哪裡?我也經常這樣問自己。我是如假包換的農二代,我也不怕丟人。這一生已過大半,也曾半工半農,至於創業?作生意?不是那塊料,也從不敢奢望。我的後代也不會再拿起鋤頭了,一方面是不會種,另一方面不願種。收穫太低跟不上現實消費需求。他們與我一樣,都在城裡謀一份職業,大概一生也就這樣了(如果沒有大的變動的話)。老家的土地既貧瘠,又稀少,跟本難以為繼!最要命的是一媳難求的窘境讓人不禁感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前幾個月老媽生病,我回了一趟老家,觸景生情,寫了一點感慨,現分享一下權作回答吧。這或許是我國千千萬農二代們共同的感觸吧。


老家地形地貌航拍圖

正是人間芳菲四月天。遠離城市的偏僻農村一片鬱鬱蔥蔥,到處一片青綠。放眼望去,是綿延的山峰,樹木,荒草地。偶爾也點綴著幾戶白的,彩的農家和稀稀拉拉幾塊坡地。菜花早開過了,剩下一片青黃的油菜子如青青的正揚花的小麥。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狗吠,似乎在告訴人們這裡還有人間煙火,這裡就是新時代的農村。



前幾天接到老爸電話,說老媽在家生病了。一般小毛病吃吃藥就差不多能好。這一次村醫生都看過幾天也不見好轉。他們都是七十來歲的人了,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很少去大城市或好玩的地方去。不是因為錢,我老媽嚴重暈車,哪怕是摩托也不願坐,更別說走出大山的長途汽車了。我也幾次要接他們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都未能成行。我是獨子,這些年常年在外,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看看他們。兩人相依為命一輩子,在農村種點土地,養幾十只雞,還有牛,狗,豬,貓等牲靈。有時到市裡呆一兩天都要火急火燎囔著要回去。理由是不放心家裡牲口,莊稼,還有城裡太暄囂!習慣了農村的恬靜。家裡要是哪頭犧口要生病了,老媽會急的直掉淚。在他們心裡,除了家人,牲靈們儼然已成為了他們生活的夥伴和精神寄託。



前兩天接到電話,我趕回家了。火車坐完坐汽車,三十多小時的行程終於到了這個從小長大,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太陽火辣辣的掛在天上,我孤身一人走在鄉間路上。這條路還是三十年前就打通鄉鎮的村路,前年在澆上水泥硬化。從遙遠的城市裡來,又延伸到遙遠的山村裡去。一路上靜得出奇,有那麼幾隻耐不住寂寞又早起的知了在歡快地叫著。它們在證明著天氣已經熱了。現在的氣侯也沒個譜,前幾天還穿毛衣呢,轉眼就得穿體恤衫。延著鄉村公路向前走著,馬路邊偶爾一戶人家,也是鐵將軍把門。都外出務工了,有很多人家老人已過世,整年也沒個人影,哪怕是新建的磚瓦房,長久無人居住的話,也能看到歲月留下青綠的苔蘚。偶爾一家有人居住,都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或許和我父母一樣,守著這個家,守著這個或許只有過年才能熱鬧幾天的家。他們不願與兒孫去城裡享"清閒″。他們住不慣城裡的房子,衛生要求高,又不自由,沒有鄉土氣息,沒有青蔥的莊稼和可愛的牲靈們。這或許就是接地氣吧。



我昨天回到家以後,老爸告訴我,一個鄉鄰在市裡養豬,豬生小豬崽子時,他去揀豬羔子,頭一低就再也沒能站起來,死了。才五十多歲,或是腦溢血所致。在震驚之餘,我下決心帶老媽到市裡最好的醫院檢查一下。不管她能不能坐車,今早一大早就把她送市裡醫院了。有些檢查報告還沒出來,下午有空閒我領她到處看看。自己生活一輩子的地方有些什麼人文景觀啥的。走遠了也不現實,怕她受不了勞累。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生命有時真脆弱啊。



我們村這幾年也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前幾年上面出巨資修建了紅四方面軍烈士陵園。聽老輩講,當年徐帥的部隊就在我們村同川軍幹了一大仗,犧牲了不少革命前輩。雖然踏著先烈們戰鬥過的土地,怎奈冷冷清清。城裡與鄉下是天壤之別。城裡人們熙熙攘攘,行色匆匆。鄉下半天也見不著一個人,偶爾碰到一熟人也會親熱的聊一會兒。雖然國家在搞新農村建設,看起來有模有樣,總是"人氣不足″。每年最熱鬧的幾天就是春節了。家家戶戶老人小孩在一起過年。這幾天一過,一切又變得可怕的死寂!就像我這次回家的時節一樣,漫山遍野一片青綠,只有山間鳥兒在打破寧靜。觸景生情,心裡有種深深的孤獨感!前些時侯有報道不斷報出空心村,一個人的村落等新聞。我們居住的這村子還不算太偏遠,尚且如此。我早些年做手藝的真正大山裡恐怕早就不宜人居了吧?



父輩們一輩子與土地相依為命,他們也不打算離開這片故土。落葉歸根是最深的情結!現在山村到處是撂荒的土地,無人耕種也無力耕種!樹木和野草瘋狂生長侵蝕著早些年開荒的地方。我們這一代也曾半農半工,對土地牲靈還有些許情懷。我們的下一代或許不在有土地情懷了。城市在不斷變大,農村在逐漸消失在荒野裡……



我也不知道未來農村,尤其偏遠山村的出路在何方?曾經的雞鳴犬吠,歡聲笑語,人氣熱鬧的農村或許會成為歷史……


BMLGGZSGCS秋水長天


08年高中畢業,考大學來長春,學習也一般,就考一個專科,學的專業當時也並不看好,畢業之後也經過很長一段的迷茫期,上學的時候總是很美好,也不用擔心花錢的問題,沒錢了就向家裡要,美好的日子總是很短暫,當知道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的時候,才會感覺到錢是多麼的不好賺,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這個時候才會感恩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的父母,才會加倍努力去賺錢,去工作。

都說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我雖然沒有出生在一個富人之家,但我的父母也沒有虧待於我,相反,我還覺得我比大多數同齡人更加幸福,這源於我的父母給我的一切,從走出家鄉,考上大學,那一刻起,我就決定離開面朝泥土背朝天的環境,決定去改變之前的局面,但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很渺小的,當然我現在的力量也改變不了什麼,聖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把自己弄明白了再研究的事還是靠譜點。這也許就是不忘初心吧。






淵渟月峙


我是一個資深的農二代,初中畢業讀了技校,不是不想考高中,只因小學初中老師水平差初中讀畢業的都很少,我們一屆的初中一個班50人能考2~3個重點高中就不錯了,我讀技校也許是好的選擇花錢少來錢快。讀了一年半就南下深圳打工,談了女朋友老丈人沒要一分彩禮,因為結婚家裡拿不出一分錢,我很慶幸像我這麼窮的能遇到這麼好的丈人,結婚生寶寶全部我和老婆承擔,現在一美資公司做電氣技術員工作六年了,老婆在一私企做倉庫,年收入11W,在深圳養寶寶很累,每年存不了多少錢,之前存了一點錢準備後半年在西安付首付買房子,因為深圳我們買不起更活不起,老婆一再要求老爸出錢幫忙買房,我知道老爸沒錢自己夾在中間實在難受,買了房子我的出路無非就是揹著房子努力的打工,不知道出路在哪裡,什麼時候是頭,總感覺在異鄉永遠飄著,沒有存在感,當看到寶寶的笑容我感覺這一切都值了!


斌子華羲


“農二代”的出路在哪裡?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看看農二代的生活狀況是什麼樣。首先,農二代的生活來源已經脫離了土地,他們沒有一個會種地或者願意種地,那麼,他們怎麼生活呢?絕大部分離開學校就進入了城市賺錢維持生活。雖然在城市也生活的不算好,但相比起在農村來說已經好了很多。那麼,農二代還會回到農村嗎?他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1、農二代還會回到農村嗎?

其實,農二代基本上都不太可能回到農村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他們不會務農,也不願意務農。他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就和農業沒有關係,但留在城市他們又覺得迷惘,因為他們和城裡人比起來似乎又不是城裡人。飄飄蕩蕩,他們像水上的浮萍一樣沒有安定感。他們終究要走向哪裡?

2、農二代會留在城市嗎?

其實,農二代想留在城市也是困難重重。首先,城市的房價讓他們不可能買得起房子,既然你買不起房子也就很難在城市紮根。那,回農村顯然也是他們不願意的。怎麼辦?其實,他們大多數最終會在老家的縣城安身立命。原因很簡單,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只可能在老家縣城為他們買得起一套房子。另外,他們在城市賺錢的本領,也足夠在縣城賺錢維持生活。

3、農二代還能漂多久?

其實,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數千萬農二代在漂著,在尋夢。這和他們的年齡是有關係的。他們,大多數18-40歲。如果過了40歲這道坎,再這麼漂著,很可能漂不下去。原因很簡單,就是大多數人都要成家立業。而,如果一個人漂著賺錢養家餬口也是很困難的,更別說尋夢,基本上是奢侈的夢。他們大多數最終還是要回家,很可能在老家的小縣城安身立命。

4、農二代之後怎麼辦?

說起農二代,就要考慮農三代,農四代的問題。是不是這種身份尷尬總像是魔咒一樣套在農民身上解不開了呢?其實,只要是農二代解決了進城的問題,就不存在農三代和農四代的問題。因為,對農三代和農四代來說,他們本來就是城市的土著居民,不存在身份尷尬。也就不存在往哪裡去的問題了。俗話說,從農村人到城裡人要3代人的努力,到了農三代、農四代也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聚焦三農熱點說


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也是農二代,我考上大學的時候家裡大部分人都反對我繼續讀書,覺得女生讀書沒有用,只有爸爸媽媽支持我,拿了家裡的積蓄給我湊夠了第一年的學費,後來為了省一筆路費,我沒有讓爸媽送我,十六歲的年紀,自己拖著行李箱前往幾百裡外的大學,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除了上課外,發傳單、送外賣、兼職銷售、做促銷等事情都是我的大學日常,後來我也寫一些文章投稿,努力的賺錢,所以我大一下半年的時候就可以負擔自己一半的生活費,大二上期開始我用了家裡的錢交學費,生活費完全自己承擔,用的是假期工掙的錢,大二下期我開始和同學合夥做小生意,拿著打折的火車票跑去沿海,挑一些適合夜市地攤和展會上賣的小東西,並且談定了一個可以隨時給我們發貨的廠家,回來後趁著週末或者節日還有當地展會的時候去賣東西,掙的錢終於湊夠了大三的學費,也是從大三開始,我沒有花過家裡的一分錢,大四的時候,我開始承擔弟弟的零花錢,偶爾還可以給父母買套衣服,現在我即將大學畢業,依舊是普通人,但是我相信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世界上平等的,它不會讓付出了百倍努力的人一無所獲!


用戶32800775


農二代的出路在哪裡?這個問題角度很廣,我們從幾方面來分析:

1.從自身來說。肯定要靠自己奮鬥。我妻子是農村的,我也很喜歡農村,沒事就陪老婆去農村。現在的農二代我也見到很多,大致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父母慣壞了的,讀了個大學,吃不了任何苦,工作做不好,農村的活更是都不會,整體想著輕輕鬆鬆賺大錢,最後都變成了寄生蟲。

第二種非常努力。有的利用農村的優勢把土地都流轉過來種植經濟作物,自己開拓銷路。有的先跟著的鄉鎮企業的老闆學習技術銷售,最後自己成功創業。總之都非常厲害。

2.從國家來說。農二代的出路,應該是在國家的政策下縮小城鄉差距。就像有些發達地區的農村,已經不允許離開農村的人回遷了。為什麼,因為那裡的農村已經比大城市都富了。很多離開的人想回來沾光,可惜沒機會了。


80閒話


農二代,如果不堅守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會更無依靠。 大部分農民進城務工,家鄉的地荒了。現國家推出土地流轉,很農民把家裡的田土低價租給了種田大戶。這幾年全國經濟低迷,工廠倒閉。生活壓所迫,導致跳槽,追隨高薪。農二代在城裡沒關係,沒高學歷,只能做基層的低薪。年齡大的想回老家,可家裡田土租出去幾十年,到種田大戶那打工,工價比城裡還低,如何養活一家人,如何養老都是問題。以前一個人種一畝三分地可養活一家人,現在農二代地沒了,依靠何在。農二代很可能被城裡淘汰的一代,農村的貧一代。在外務工的農二代兄弟們,要麼想辦法在城裡紮根,要麼堅守家裡的一畝三分地。


新使命




​​​我就是個農二代,父母幹了一輩子農民,如今我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