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有哪些技術層面的東西,該怎麼訓練?

飛鳥詩


書法最基礎的技法包括筆法、結構、章法和墨法,只要學習書法就會接觸到這幾樣基本的書法技能,所有的書法家也都用畢生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磨這幾樣技能。

這幾樣技能其實本身並不難,難在把它們協調的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一個普通的書法家和書法大師可能在技術上差別並不是很大,但是他們組織書法藝術語言的能力上會有很大的差距。


甚至有一些書法大家在技術上還不如普通的一些書法家,但是他們運用好現有的技法,一樣寫出好的作品,現在很多的學院出來的學生,技法已經爐火純青,能夠摹寫出和原帖一模一樣的書法作品,卻很難自己寫一幅合理的作品,就是不會組織書法語言。


就像我學習英語十幾年,背了好多的單詞也句子,還是不會和外國人交流一樣,還沒有掌握語言的規律,不能夠自如的組織語言。

所以,書法的技術一定要訓練,但是這種訓練一定是要指向創作的,不能為了訓練而訓練,在網上看到一個訓練方法很好,推薦給大家,

通過練習各種幾何的圖形和畫圓來練習書法的中鋒。

通過練習楷書的基本的筆畫來練習書法的提、按、頓、挫、轉、折。


不二齋


大家好,我是蘭亭書法日講。非常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有很多技術層面的東西,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


1.筆法

所謂的筆法就是用筆的技巧,方法。不同的書體、不同的風格筆法有所不一樣,但是總得來講有中鋒和側鋒,露鋒和藏鋒,方筆和圓筆六種,這六種筆法基本上適用於所有書體。

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雲“用筆千古不易”,說的是中鋒用筆,中鋒用筆是筆法之大法。其中根據書體的不同,用筆方法有所側重。

筆法練習方法主要是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也就是筆畫的提按轉折。



2.結體法則

所謂結體,也叫間架結構。指的是筆畫之間的穿插、排疊,點畫搭配的關係。蔡邕九勢中說“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結構的基本原則是平衡統一,形成對比。練習方法是可以參考古人留下來的著作,例如歐陽詢三十六法,黃自元八十四法,草訣百韻歌等。


3.章法

章法又稱分間不白,指的是研究書法整片佈局的方法。書體不同,章法處理也不盡相同。要想練好章法,首先把前面兩個問題解決,因為章法與筆法,運筆,結構有著重要的聯繫。

4.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感覺有用的麻煩幫忙點贊轉發一下,如有異議,下方留言指正!


蘭亭書法日講


書法在技術層面上有幾點要掌握:一是學習用筆的基本技法,掌握筆和墨,墨和紙的的結合,如何運用。二是練習橫豎撇折鉤及其它筆法的基夲功,比如“永”字八法。三是掌握字體的基本要素,如果練習楷書,瞭解掌握顏柳歐趙的基本特徵。如果練隸書,就要了解隸書的運筆技巧,等等。說的不全面,僅供參考。











魏殿松


書法首先是技術,其次才是藝術。

作為一種用筆的技術,肯定是可以專項突擊的,因為筆法無外乎“起行收提按轉折”這七點。

諸多變化,全在這七個字中。

常人學字,大多隻摹其形,不重其法。

結字固然是一種必備的技巧,但是理解的成分多餘訓練成分。

只有筆法,才是可以訓練而來的。

至於用墨,不過是筆法的延伸罷了。

單看一個字就好了。

幾乎所有的筆畫,起筆的方法、方向,無一相同之處。

可能有朋友就會問“瞎說、三點水第一點,與山左豎,不是一樣的嗎?”

當然,看著很像,但如果看成一樣,那就要加強自身的練習了。

就看這兩筆,雖都出鋒,但是動作一樣嗎?

筆勢一樣嗎?

一個直接下滑,一個要折筆。

左點取“背”勢,右點取“向”勢。

如藍色所畫。

再看綠色圈裡,所有起筆,無一相同,這是偶然嗎?

有些人說後人把蘭亭神話了,這等“愚昧之人”很多,就不說明了。

還有人拿田蘊章“十八個之字不同是偶然”說事。

我就說一句,如果一個不臨帖的人,或者不學書法的人,寫出十八個不同的“之”非常可能。

但是讓一個受過幾年臨帖訓練的人,能寫出幾個不一樣的“之”?

這就是“學”與“不學”的差別。

如果一個人不學法度,自然不知法度,更別談守法度。如果一個人學了,能寫出幾種,就看本事和天賦了,正常人三五種是基本功,超過十種就是對書法的理解已經透徹了,如果下筆就有變化,說明人的心和筆端,已經融為一體。


首先用筆是技術,學到“死”容易,寫“活”難。

蘭亭被歷代大家推崇,一定有其緣由。

再說技術層面如何訓練,上邊的變化都只是“看”到的,看得到,才能談技法訓練。

因為很多人看不到,所以只能“摹”其形。

這就說明了,初學者或者一個自學的人,在初學時是不可能通過專項訓練去提升書法水平的。

“摹”形是基礎,至於有幾人能跳出來,就看個人領悟能力了。

有些人看不見這些變化,則一生跳不出。

有些人一點就透,哪怕只學過一個月書法,下個月練習也會注意到這些變化,從而練習的時候加以注意,時間長就,自然“近”古。


想練技術,要麼眼力高,要麼悟性高,談技術層面就已經涉及專業了,這二點是必須要有的。

如果大家理解的“技術”二字,還在一筆怎麼寫的平正,一個豎怎麼寫,一個折怎麼寫,那是不需要悟性的,也不需要什麼技術思考,多寫幾遍自然就像,如此十年自然更像。

那不是技術,那是“會拿筆”,還談不上“用”筆。


如果上文對大家有幫助,可以點一下關注。

書法入門難嗎?

真不難

長眼,留心,多聽,就入了門。

書法有專業和不專業之分嗎?

也沒有

不專業的人多了而已,才有專業這詞。


梁宇航



書畫家姚建文


書法說全是技術層面的東西,可能追求藝術的人會不同意。但事實就是如此。沒有技能做支撐,任何的意境,趣韻,神氣從何而來?形之不存,神將安附?


書法的技能就是手對筆的控制。訓練的方法就是模仿。怎麼模仿?臨帖嘛。臨帖就是模仿。臨帖是個漸熟的過程。因為毛筆是軟的,書寫要靠提著筆而不按著筆。提筆很難,按筆很容易。

臨帖的目標有三個,書寫筆畫的正確性。運筆輕重的準確性。手的控筆穩定性。達到了這三個目標,就算基本的入門了。進一步的堅持,達到了熟練應用,巧就能生。所以古人說,習字由生到熟,由熟生巧,由巧生新。



開始的生,是能力不足的生,生疏的生。後面的生,是產生的生,精熟以後自然的產生出新意。這就是一個學書的過程。不切實際的去想著如何寫的與眾不同,如何的去創新,起點就不高,能創出什麼來?中書協成立的那天起,就提出了要大膽創新。結果呢?膽子到是越來越大,誰創成了?

不要去做無謂的空想。把根基打牢,意韻神氣自然會產生,新意也會產生。


子衿書法


書法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技法的訓練,一是文化的積澱。後者要靠閱歷和讀書來修煉內功,而前者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增長的。

技法包括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的內容,而要提高這些技法,我覺得應該:

1、加強臨帖,向古人學技法。古人的經典法帖,歷經千百年時間的檢驗,為我們提供了豐富而高超的技法,我們所需要的所有營養,都可以在其中找到。



2、注意資料的收集學習。主要包括兩類,一是自己所學習的那一類型的古人法帖與臨作,二是歷代關於此類書法的書論或文章,要善於從資料中學習。


3、加強集字創作訓練。要注意仿原帖風格書寫不同內容,可從幾個字開始,逐漸增加字數,直至集字成篇。

4、注重寫小樣訓練。要善於利用碎片時間,用鉛筆或鋼筆寫小樣,並不斷修改,直至滿意後再進行創作。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技術層面的東西,無非兩種,一是筆法,二是墨法。

從筆法的角度,又可以分為執筆法和用筆法。

執筆的傳統,是從永字八法傳下來的五執筆。即五字執筆法,擫、押、鉤、格、抵五種指法。嚴格說,五執筆屬於勾筆法,但不同於一般意義的勾法。純正勾筆法,不需要格的。除五執筆,還有三執筆。是擫、鉤、格三種指法。執筆的另一個問題長短和虛實。長短估計大家都知道,但虛實大家不一定悟透。什麼是虛,是指懸管,是我們停下來不寫之時。這時我們要放鬆,放鬆到僅是勾擫兩指,輕輕用力。用多大力?懸住筆管即可。

實是什麼意思?個人理解是寫字之時,或者說運筆之時,五指齊力,方能萬毫齊力。

用筆是指我們操作使用筆的能力,用筆的中心問題是用鋒。

其中包括內擫外拓,包括玉堂禁經的九用,這些屬於古法。現在,人們使用的回鋒法、裹鋒法等等,屬於今法。

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下九用,九用包括三筆六鋒。三筆包括頓筆、揭筆和銼筆,都是用於收尾。其中心思想,是告訴人們,筆末立鋒,這一原則。現在人們常說,藏頭護尾,也是這個意思。現在人的回鋒法,與頓筆不同,頓筆無需回鋒。
現在,人們說出鋒,古人不說出鋒,古人叫什麼?叫叫揭筆。揭筆是出鋒,但有技巧,技巧就是翻腕。人們常說鼠尾,鼠尾的產生,就是沒有揭筆。

銼筆,就是現在人說的斷筆,也有人稱之為搶筆,還有人稱斷尾。

六鋒是指六中用鋒方法,由於時間原因,我這裡粘貼玉堂禁經原文。有興趣的朋友,我們可以在留言區討論。

三曰馭鋒,直撞是也;有點連物則名暗築,「目」、「其」是也。

四曰蹲鋒,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一」、「乙」等用之。

五曰【足存】鋒,駐筆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足存】之,「刀」、「乛」是也。

六曰衄鋒,住鋒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七曰趯鋒,緊御澀進,如錐畫石是也。

八曰按鋒,囊鋒虛闊,章草磔法用之。


秩和律師147753


以要飯的多年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逆鋒起筆

藏鋒中行

抑揚頓挫

輕重緩急

動而不流

靜而不滯

意在筆先

字居心後

筆斷意連

意隨念轉

以筆代刀

遊刃有餘

行雲流水

一瀉千里

其中,“以筆代刀、遊刃有餘;行雲流水、一瀉千里”是最高境界,偏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沒幾十年的功夫及對書法魔一樣的愛好與執著,斷難悟出。

要飯的幾近成魔,縱觀當今書壇,捨我其誰!

——————2018.06.10.丐幫少爺擲筆


丐幫少爺


無論哪種藝術形式,其道理都是殊途同歸的,通一法而百法通,書法也是如此。

如武術中的散打,基礎動作也就腳法、拳法、步法幾種,組合後卻可千變萬化。

繪畫、音樂、廚藝、體育、服裝甚至科學等等也都如此,都是注重打好基礎。至於如何運用,則看個人天份及努力程度了。

書法中涉及技術層面的,也可分為正確的基礎姿勢與正確的基本筆法兩大類。

一個人寫字一提筆,看他的架式:座和站姿、執筆方法、書寫節奏等方面,我們便可知道他是否具備基本功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童子功”。再看他寫出的字,力度、起行收筆、間架、章法等是否具法度,就可判斷他功力的深淺了。

再用武術來比喻姿勢的重要:拿簡單的一個直拳動作,它是由蹬地、擰腰、貫臂出拳組成。當一氣呵成完成這動作時,把力從腳蹬的力加上擰腰,甩臂出拳(注意直拳不直)後,這力就不單單是手臂的力量了,而是你蹬地的力度再加上全身的重量了,你有100斤體重,你的拳也就有一百斤。。。書法中正確姿勢的重要,也同樣也保證了我們能把書寫力度、書寫自由度等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同理,在其後筆法、間架、章法等組合的運用,在掌握了正確姿勢基礎上,就要進行眼力的訓練了;眼力~是一個熟練度、準確度、反應度的體現。如《書譜》中說:“夫運用之方,雖由已出。規模所設,信屬目前。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術,適可兼通。手不忘熟,心不厭精。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諳於胸襟,自然容與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也……!”這就是眼力的功力。

眼力的訓練,除了多練手外,還要多讀帖。把手的熟練度與心中的熟悉度貫穿起來,自然可達到“悟”的質變了。

現在有許多江湖門派或疑似“大師”,在書法上投機取巧(特別是國展),把一段話或一首詩詞程式化,長期練習以示人。通過這種手法,盡力完善、美化它,但一旦寫不熟悉的詞章就原形畢露了。不熟悉此道是很讓人迷惑的,這不是基本功,是取巧方法,初學者要慎之。

所以說,書法不可一蹴而就,除了用功,沒有其他捷徑,取巧只能呈一時之快,書法最終的樂趣,還是要在堅實的實踐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