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哪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该怎么训练?

飞鸟诗


书法最基础的技法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只要学习书法就会接触到这几样基本的书法技能,所有的书法家也都用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这几样技能。

这几样技能其实本身并不难,难在把它们协调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一个普通的书法家和书法大师可能在技术上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他们组织书法艺术语言的能力上会有很大的差距。


甚至有一些书法大家在技术上还不如普通的一些书法家,但是他们运用好现有的技法,一样写出好的作品,现在很多的学院出来的学生,技法已经炉火纯青,能够摹写出和原帖一模一样的书法作品,却很难自己写一幅合理的作品,就是不会组织书法语言。


就像我学习英语十几年,背了好多的单词也句子,还是不会和外国人交流一样,还没有掌握语言的规律,不能够自如的组织语言。

所以,书法的技术一定要训练,但是这种训练一定是要指向创作的,不能为了训练而训练,在网上看到一个训练方法很好,推荐给大家,

通过练习各种几何的图形和画圆来练习书法的中锋。

通过练习楷书的基本的笔画来练习书法的提、按、顿、挫、转、折。


不二斋


大家好,我是兰亭书法日讲。非常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有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笔法

所谓的笔法就是用笔的技巧,方法。不同的书体、不同的风格笔法有所不一样,但是总得来讲有中锋和侧锋,露锋和藏锋,方笔和圆笔六种,这六种笔法基本上适用于所有书体。

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云“用笔千古不易”,说的是中锋用笔,中锋用笔是笔法之大法。其中根据书体的不同,用笔方法有所侧重。

笔法练习方法主要是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也就是笔画的提按转折。



2.结体法则

所谓结体,也叫间架结构。指的是笔画之间的穿插、排叠,点画搭配的关系。蔡邕九势中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平衡统一,形成对比。练习方法是可以参考古人留下来的著作,例如欧阳询三十六法,黄自元八十四法,草诀百韵歌等。


3.章法

章法又称分间不白,指的是研究书法整片布局的方法。书体不同,章法处理也不尽相同。要想练好章法,首先把前面两个问题解决,因为章法与笔法,运笔,结构有着重要的联系。

4.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觉有用的麻烦帮忙点赞转发一下,如有异议,下方留言指正!


兰亭书法日讲


书法在技术层面上有几点要掌握:一是学习用笔的基本技法,掌握笔和墨,墨和纸的的结合,如何运用。二是练习横竖撇折钩及其它笔法的基夲功,比如“永”字八法。三是掌握字体的基本要素,如果练习楷书,了解掌握颜柳欧赵的基本特征。如果练隶书,就要了解隶书的运笔技巧,等等。说的不全面,仅供参考。











魏殿松


书法首先是技术,其次才是艺术。

作为一种用笔的技术,肯定是可以专项突击的,因为笔法无外乎“起行收提按转折”这七点。

诸多变化,全在这七个字中。

常人学字,大多只摹其形,不重其法。

结字固然是一种必备的技巧,但是理解的成分多余训练成分。

只有笔法,才是可以训练而来的。

至于用墨,不过是笔法的延伸罢了。

单看一个字就好了。

几乎所有的笔画,起笔的方法、方向,无一相同之处。

可能有朋友就会问“瞎说、三点水第一点,与山左竖,不是一样的吗?”

当然,看着很像,但如果看成一样,那就要加强自身的练习了。

就看这两笔,虽都出锋,但是动作一样吗?

笔势一样吗?

一个直接下滑,一个要折笔。

左点取“背”势,右点取“向”势。

如蓝色所画。

再看绿色圈里,所有起笔,无一相同,这是偶然吗?

有些人说后人把兰亭神话了,这等“愚昧之人”很多,就不说明了。

还有人拿田蕴章“十八个之字不同是偶然”说事。

我就说一句,如果一个不临帖的人,或者不学书法的人,写出十八个不同的“之”非常可能。

但是让一个受过几年临帖训练的人,能写出几个不一样的“之”?

这就是“学”与“不学”的差别。

如果一个人不学法度,自然不知法度,更别谈守法度。如果一个人学了,能写出几种,就看本事和天赋了,正常人三五种是基本功,超过十种就是对书法的理解已经透彻了,如果下笔就有变化,说明人的心和笔端,已经融为一体。


首先用笔是技术,学到“死”容易,写“活”难。

兰亭被历代大家推崇,一定有其缘由。

再说技术层面如何训练,上边的变化都只是“看”到的,看得到,才能谈技法训练。

因为很多人看不到,所以只能“摹”其形。

这就说明了,初学者或者一个自学的人,在初学时是不可能通过专项训练去提升书法水平的。

“摹”形是基础,至于有几人能跳出来,就看个人领悟能力了。

有些人看不见这些变化,则一生跳不出。

有些人一点就透,哪怕只学过一个月书法,下个月练习也会注意到这些变化,从而练习的时候加以注意,时间长就,自然“近”古。


想练技术,要么眼力高,要么悟性高,谈技术层面就已经涉及专业了,这二点是必须要有的。

如果大家理解的“技术”二字,还在一笔怎么写的平正,一个竖怎么写,一个折怎么写,那是不需要悟性的,也不需要什么技术思考,多写几遍自然就像,如此十年自然更像。

那不是技术,那是“会拿笔”,还谈不上“用”笔。


如果上文对大家有帮助,可以点一下关注。

书法入门难吗?

真不难

长眼,留心,多听,就入了门。

书法有专业和不专业之分吗?

也没有

不专业的人多了而已,才有专业这词。


梁宇航



书画家姚建文


书法说全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可能追求艺术的人会不同意。但事实就是如此。没有技能做支撑,任何的意境,趣韵,神气从何而来?形之不存,神将安附?


书法的技能就是手对笔的控制。训练的方法就是模仿。怎么模仿?临帖嘛。临帖就是模仿。临帖是个渐熟的过程。因为毛笔是软的,书写要靠提着笔而不按着笔。提笔很难,按笔很容易。

临帖的目标有三个,书写笔画的正确性。运笔轻重的准确性。手的控笔稳定性。达到了这三个目标,就算基本的入门了。进一步的坚持,达到了熟练应用,巧就能生。所以古人说,习字由生到熟,由熟生巧,由巧生新。



开始的生,是能力不足的生,生疏的生。后面的生,是产生的生,精熟以后自然的产生出新意。这就是一个学书的过程。不切实际的去想着如何写的与众不同,如何的去创新,起点就不高,能创出什么来?中书协成立的那天起,就提出了要大胆创新。结果呢?胆子到是越来越大,谁创成了?

不要去做无谓的空想。把根基打牢,意韵神气自然会产生,新意也会产生。


子衿书法


书法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法的训练,一是文化的积淀。后者要靠阅历和读书来修炼内功,而前者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长的。

技法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的内容,而要提高这些技法,我觉得应该:

1、加强临帖,向古人学技法。古人的经典法帖,历经千百年时间的检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高超的技法,我们所需要的所有营养,都可以在其中找到。



2、注意资料的收集学习。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自己所学习的那一类型的古人法帖与临作,二是历代关于此类书法的书论或文章,要善于从资料中学习。


3、加强集字创作训练。要注意仿原帖风格书写不同内容,可从几个字开始,逐渐增加字数,直至集字成篇。

4、注重写小样训练。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用铅笔或钢笔写小样,并不断修改,直至满意后再进行创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技术层面的东西,无非两种,一是笔法,二是墨法。

从笔法的角度,又可以分为执笔法和用笔法。

执笔的传统,是从永字八法传下来的五执笔。即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五种指法。严格说,五执笔属于勾笔法,但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勾法。纯正勾笔法,不需要格的。除五执笔,还有三执笔。是擫、钩、格三种指法。执笔的另一个问题长短和虚实。长短估计大家都知道,但虚实大家不一定悟透。什么是虚,是指悬管,是我们停下来不写之时。这时我们要放松,放松到仅是勾擫两指,轻轻用力。用多大力?悬住笔管即可。

实是什么意思?个人理解是写字之时,或者说运笔之时,五指齐力,方能万毫齐力。

用笔是指我们操作使用笔的能力,用笔的中心问题是用锋。

其中包括内擫外拓,包括玉堂禁经的九用,这些属于古法。现在,人们使用的回锋法、裹锋法等等,属于今法。

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九用,九用包括三笔六锋。三笔包括顿笔、揭笔和锉笔,都是用于收尾。其中心思想,是告诉人们,笔末立锋,这一原则。现在人们常说,藏头护尾,也是这个意思。现在人的回锋法,与顿笔不同,顿笔无需回锋。
现在,人们说出锋,古人不说出锋,古人叫什么?叫叫揭笔。揭笔是出锋,但有技巧,技巧就是翻腕。人们常说鼠尾,鼠尾的产生,就是没有揭笔。

锉笔,就是现在人说的断笔,也有人称之为抢笔,还有人称断尾。

六锋是指六中用锋方法,由于时间原因,我这里粘贴玉堂禁经原文。有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在留言区讨论。

三曰驭锋,直撞是也;有点连物则名暗筑,「目」、「其」是也。

四曰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一」、「乙」等用之。

五曰【足存】锋,驻笔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足存】之,「刀」、「乛」是也。

六曰衄锋,住锋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七曰趯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是也。

八曰按锋,囊锋虛阔,章草磔法用之。


秩和律师147753


以要饭的多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逆锋起笔

藏锋中行

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

动而不流

静而不滞

意在笔先

字居心后

笔断意连

意随念转

以笔代刀

游刃有余

行云流水

一泻千里

其中,“以笔代刀、游刃有余;行云流水、一泻千里”是最高境界,偏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几十年的功夫及对书法魔一样的爱好与执着,断难悟出。

要饭的几近成魔,纵观当今书坛,舍我其谁!

——————2018.06.10.丐帮少爷掷笔


丐帮少爷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其道理都是殊途同归的,通一法而百法通,书法也是如此。

如武术中的散打,基础动作也就脚法、拳法、步法几种,组合后却可千变万化。

绘画、音乐、厨艺、体育、服装甚至科学等等也都如此,都是注重打好基础。至于如何运用,则看个人天份及努力程度了。

书法中涉及技术层面的,也可分为正确的基础姿势与正确的基本笔法两大类。

一个人写字一提笔,看他的架式:座和站姿、执笔方法、书写节奏等方面,我们便可知道他是否具备基本功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子功”。再看他写出的字,力度、起行收笔、间架、章法等是否具法度,就可判断他功力的深浅了。

再用武术来比喻姿势的重要:拿简单的一个直拳动作,它是由蹬地、拧腰、贯臂出拳组成。当一气呵成完成这动作时,把力从脚蹬的力加上拧腰,甩臂出拳(注意直拳不直)后,这力就不单单是手臂的力量了,而是你蹬地的力度再加上全身的重量了,你有100斤体重,你的拳也就有一百斤。。。书法中正确姿势的重要,也同样也保证了我们能把书写力度、书写自由度等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同理,在其后笔法、间架、章法等组合的运用,在掌握了正确姿势基础上,就要进行眼力的训练了;眼力~是一个熟练度、准确度、反应度的体现。如《书谱》中说:“夫运用之方,虽由已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手不忘熟,心不厌精。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也……!”这就是眼力的功力。

眼力的训练,除了多练手外,还要多读帖。把手的熟练度与心中的熟悉度贯穿起来,自然可达到“悟”的质变了。

现在有许多江湖门派或疑似“大师”,在书法上投机取巧(特别是国展),把一段话或一首诗词程式化,长期练习以示人。通过这种手法,尽力完善、美化它,但一旦写不熟悉的词章就原形毕露了。不熟悉此道是很让人迷惑的,这不是基本功,是取巧方法,初学者要慎之。

所以说,书法不可一蹴而就,除了用功,没有其他捷径,取巧只能呈一时之快,书法最终的乐趣,还是要在坚实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