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七星老農


每個時代人們的需求不一樣,需要的農產品也不一樣。人們的消費觀念不一樣,需求的產品也不一樣。

1、雜交水稻產量高,在90年代立下了汗馬功勞。

記得90年代,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家家戶戶種植常規水稻,畝產量才三四百斤,產量高的才500斤左右。那時候要交公購糧,畝產量才三四百斤,交完公購糧,卻不夠一家人口糧,那時糧食不夠,經常喝粥,大米留著過年。1996年,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開始推廣雜交水稻,畝產量能達到六七百斤,產量接近翻倍,交完公購糧,有足夠的糧食留著自己吃。雜交水稻產量高在當地農村迅速普及,家家戶戶改種雜交水稻。在要交公購糧的時代,只有種植雜交水稻才能使種糧人不餓肚子。雜交水稻畝產量隨著育種技術的提高,由90年代的畝產量六七百斤,已經提高到了1100斤(當地雜交水稻的畝產量)。現在除了農村種植糧食,每年還大量進口糧食,糧食已經完全能滿足13億人口的需求了。

2、人們的消費觀念大幅轉變。

現在的常規水稻畝產量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常規水稻的價格比雜交水稻價格更高。五常大米、黃毛氈米等大米,就是常規水稻,價格遠遠高於雜交水稻。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是吃的健康,常規水稻的抗病害能力更強,有些是仿照以前農村的生態種植方式種植,農藥化肥殘留少,更健康。

3、農村農民也注重健康養生了,只種植一些自己吃的常規水稻。

在昕瑞生態當地,水稻收購價低廉,很多不種植水稻改種果樹。有些人會種植些常規水稻,留著自己吃的,不售賣。雖然產量沒有雜交水稻高,但自己有地,種植一些夠自己吃就可以。


昕瑞生態


我們揚州地處江淮流域,現在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小,絕大部分農戶都種植常規水稻,也就是能自己留種的粳稻常規品種,也有一部分農戶種植雜交粳稻,反正不是雜交秈稻的品種。

究其原因,據我的瞭解和分析,雜交稻雖然有人工栽植省工省力、也產量高的優勢,但由於雜交稻秸稈要比常規稻高許多,抗倒伏能力性能要比常規水稻低許多,此外,常規粳稻的市場收購價也比雜交稻高,種植雜交稻的收益自然隨之要比常規粳稻少,農民朋友自然不願意種植雜交稻而選擇種植常規稻了。

也許一些人還會說,種植雜交稻省工、省力,能節約勞動力成本,不錯,這是事實,可你也知道,現在種植常規水稻也有更多的新型栽培技術,更節省勞動力,且產量也很高,如我們揚州江都、寶應等區、縣多年來水稻直播栽培技術,草害少,產量高,加之現在的機插秧的逐步推廣,更適合、適宜全面推廣和種植常規稻,在我們這裡家庭中有高血糖、糖尿病不適合食用粳米而會選擇栽種少量的雜交稻了。





和風細雨言


我們家位於廣西南部,一年可以種兩季水稻,拿我們那裡的情況來說一下吧。很多年前,大多數人家都比較窮的時候,確實都是種雜交水稻居多,因為那時候家裡一般大量餵豬養雞,對糧食的需求量大,雜交水稻產量高,家裡吃不完還可以去糧站賣掉,還能補貼家裡的柴米油鹽。

現在我家一般都是夏季種雜交水稻,冬季種常規水稻,而且都是留冬季稻自己吃,夏季稻交公糧和賣掉。究其原因,一個是現在普通農戶幾乎都不養殖豬牛等大型牲畜了,養的那點雞鴨吃剩飯就足夠,第二個是雜交水稻雖然產量高,但是口感不大好,米粒碎,現在農民生活好了也開始講究吃的好,而不僅是吃的飽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雜交水稻對於解決農民溫飽問題的巨大作用,我爸媽常說,小時候經常捱餓,但是現在,只要你不挑米的口感,隨便都可以吃飽。

常規水稻現在種植多了,不純是種植成本的問題,因為現在的農民種常規水稻也很少會自己留種,都是購買稻種的,兩者的打理我印象中雜交水稻還要省心一些。只能說是在吃穿不愁的情況下,人們開始追求吃的品質了。


幸福的平行線12391243


解放前珠三角最好的水稻田,最好的年份,水稻畝產也難超四百市斤,長期徘徊在畝產二三百斤!解放後選種育種後達到畝產五百斤左右。七十年代開始,特別是八十年代,畝產量因國家有袁隆平等一大批水稻專家的選種育種,改良後的水稻畝產,經常超千斤!珠三角由於喜歡小農粘,單季畝產八百斤左右的多。如果種雜交稻,大多超千斤。每個鎮村都有年畝產噸谷的尖子戶!水稻的幾十年改良,袁隆平們功不可沒!為什麼很多農戶不種雜交水稻,主要原因是南方都是小農戶,家庭就一點土地,種價值高產量低的品種,反而綜合效益好一些!如果大面積,肯定是種雜交水稻好,小農戶種糧主要是自己的食用為主。農業事,只有農民才有發言權。別黑袁隆平們,他們的工作有現實價值,農民沒有人會黑實實在在工作的人!


南國紅棉3


“去雜交化”是中國水稻行業的發展趨勢。

首先要扭轉一個認識,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不是袁隆平,而是鄧小平,並非否定技術,而是解放生產關係在某個歷史時期確實比提高技術手段更為迫切。北方人不吃大米,而是以吃小麥為主,雜交小麥可沒有推廣過,北方人現在也不捱餓啊。過去大力宣傳雜交水稻,是巧妙的把餓肚子的鍋扔給了技術落後,而回避某些人為原因。

回到正題。雜交水稻確實比常規水稻的產量高,但這幾乎是雜交水稻的唯一優勢。其劣勢也很明顯,一是成本高。學過中學生物的都知道,雜交物種自交後代的性狀是不穩定的,不穩定意味著沒有商業價值,所以農民無法留種自育。雜交水稻的種子是種子公司的制種基地培育的,農民只能向商家購買種子,有時會買到不合格的種子,導致大量減產,甚至還有買到假種子的,導致顆粒無收,這個損失就慘重了。二是價格低。現在作為口糧在市場上流通的大米一般分為兩類,粳米和秈米。一般認為粳米口感好於秈米,所以粳稻價格也高於秈稻,廣受好評的東北大米就是粳稻,南方的晚稻也屬粳稻,目前粳稻絕大部分都屬於常規水稻。再說秈稻,南方的早稻和中稻一般都屬於秈稻,其中大部分是雜交水稻,我們說的雜交稻其實就是指雜交秈稻。常規秈稻是經過數百年培育選擇的結果,在口感,抗病等特性上有優勢,而雜交稻培育的目的在於增產,所以產量比一般常規秈稻高,但是口感上都不如常規秈稻。目前南方常規秈稻都是作為當地名優特產培育的,價格較高,而雜交水稻產量雖高,但是品質較低,在口糧市場上難以同粳稻和常規秈稻競爭,多數流通進入深加工行業,以食品行業和飼料行業為主,價格自然就上不去了。

基於以上原因,南方已經出現“去雜交化”的趨勢,最早拋棄雜交稻的是江蘇,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全省推廣種植粳稻,在品質上已經能與東北大米一搏;隨後是安徽,目前安徽也基本完成粳稻換種工作;再其次是湖北和河南,也在縮小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擴大粳稻種植面積。目前全國大量種植雜交稻的主要是湖南、江西和四川等南方省份,這幾個省也是最適合種植雜交水稻的。即便如此,這些省份也在開發適合本地的粳稻品種和常規秈稻品種,以此提高水稻競爭力,擠入全國的口糧市場。


平羌尋跡


據報道,2018年全國水稻播種面積4.39億畝,其中雜交稻面積2.15億畝,常規稻面積2.24億畝。

雜交稻曾覆蓋了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的百分之六十,近年來,隨著優質高產常規稻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常規稻發展迅速,播種面積已超過雜交稻。那又是什麼原因使農村人放著高產的雜交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稻呢?

首先雜交稻沒有一些人吹的那麼高產,而常規稻也不象有些人貶低得的那麼不堪,畝產量只有三四百斤。以致許多人都非常奇怪,農民怎麼還在種產量那麼低的常規稻,而不去種產量能翻倍的雜交稻呢?農民也是會算這個帳的,雜交稻的產量比常規稻高百分之八左右,也就是說種一畝雜交稻比種一畝常規稻多一百斤稻穀這樣。但常規稻米好吃,現在許多農民種田都是種來自己吃的,多餘的才賣點,就算是專業種糧食賣的,常規稻無論是稻穀還是大米價格都比雜交稻高些,這樣算下來種常規稻實則比種雜交稻更合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對糧食的品質有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好;更要求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而回歸自然的傳統常規稻正是滿足了這一要求,可以預見,今後越來越多的人將選擇種植可以自留種的傳統的常規稻。


三農新視界


一.雜交稻的產量沒有喊的那麼高, 試驗田不限化肥農藥成本的高產沒有意義。時不時高調宣佈畝產3000斤, 到了農戶手上種,也就1200斤到頂。高產炒作使民眾都誤以為全國水稻已高產到吃不完,實際雜交稻只佔很小一部分。

二.雜交稻不能留種,農戶購買成本每斤50~90元左右,這也是雜交稻種子公司的研究動力。而常規稻很少有公司去研究,因為能留種,無利可圖。農戶更喜歡能自行留種的優質常規水稻(三四年後要提純一次)。

三、在化肥農藥作用下,常規粳稻的產量已接近雜交稻,畝產也達1000斤左右,這是常規水稻重受青睞的關鍵原因。農戶能種常規水稻的,決不會種雜交稻。江蘇80%的面積種常規水稻,北方則100%。雜交稻的產量優勢在縮小,已遠低於早年的20%。

四、常規稻口感好,收購價高,優質大米全是出自常規稻。而雜交稻雖產量高些,但口感不算很好,收購價低或不肯收。我們在糧店中購買的每斤2.5元大米,基本都是常規粳米。

五、雜交稻的優點,除了產量佔優,土地適應性好,這才是它的關鍵。在長江以南土地貧瘠的不少省份仍種植雜交秈稻,種植面積佔全國1/3。


溫情憶鴻564


夏天回農村老家一趟,為種稻谷問題和堂弟聊了一下,我對這件事情比較有興趣,因為看到很多報道我國除了進口東南亞大米,還進口印度大米。

一個農業大國過去對糧食特別重視,以糧為綱,全面發展,改為現在以錢為綱,全面發展。

以前在50至80年代是一個吃不飽穿不暖年代,而且還有大批援外糧食,所以畝產1000斤以上糧食成了主要種植品種,這裡要感謝袁隆平老先生為中國農業作出了具大貢獻!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告別了吃飽改為吃好為生活標準。以前一個人一天吃一斤多米,現在吃幾兩米,這個改變是人民生活提高了很多。

以前我們種水稻強調產量,雜交稻畝產千斤以上吃的口感並不好,市場大米價格2元左右,農民收購價1.10元左右稻穀,以前由糧食部門收購,進入倉儲,由於資金利息,管理費用成本較多,後又陳化糧低價售出,這樣中糧總公司鉅虧3800億元。

現在稻穀以大米加工廠收購為主,直接進廠加工,沒有倉儲,成本減少了,但是糧食收購難比較突出,一車糧食十多天排隊進廠卸貨,對農民賣糧難沒有辦法解決,畢竟加工廠以民營為主,沒有大量資金收購糧食和倉儲地方。特別是產糧區賣糧難更為嚴重。

國家倉儲減少了,不虧錢了,這個鍋讓農民背有點不合理。

下面再談農民改種常規品種不種高產糧原因,這是一個市場行為,我認為很好,早應該這樣。

雜交水稻畝產1200斤,常規水稻畝產800斤,一個好吃,一個不好吃。

我們進口大米好吃相當我們常規稻,一斤大米3元以上。

我弟家種了幾畝田全部是常規水稻,米飯的確好吃,有青香味道。

農村人吃自己吃為主,很少賣糧,因為種糧虧錢。

這就是現在種常規稻多的原因。

有人肯定明白讓農民都種常規稻多好,又解決了吃飯問題,又不進口糧食,又提高了農民收入,讓農民回農村種糧食,土地不荒廢了。

可是糧食收購價是一個關鍵,現在收購價只多0.10元,也就是雜交水稻1.10元,常規稻1.20元,多一毛錢對農民沒有積極性。

這中間相差400斤產量,所以農民只吃不賣。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袁隆平老先生說,如果一斤賣2.00塊錢農民願意種糧食。

我們中糧除了鉅虧3800億,另外國家每年還有幾千億糧食補貼。但是這樣補貼農民並沒有多少實惠。

如果直補到農民品種,產量,對中間不明不白的錢也是一個約束。對農民最有利。

建議大規模種植常規稻,減少進口糧食,直補農民,減少中間渠道。讓國家糧食加工為主,利用倉儲能力,減少農民賣糧難問題。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喜歡切勿罵娘。


王老歪49681976


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生產是農民的頭等大事!放在以前,物質匱乏,人們飢寒交迫,急切需要的物質就是糧食,畢竟沒有什麼事情比吃飽肚子更重要,但是當時的生產技術以及水稻品種卻無法使水稻達到高產,難以滿足人們的物質所需,雜交水稻的橫空出世,使糧食獲得了高產,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溫飽問題!但是現在時代變了,人們對糧食的需求,不在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對生活的一種追求!那雜交水稻跟常規水稻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在遺傳有一定差異,但他們同時又具有優良性以及互補性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出新一代產量高,抗病病害能力強的雜交水稻種谷,用於生產,這便是雜交水稻!

常規水稻,是指種穀後代不分等級,可以自己留谷種的水稻!不像雜交水稻是需要雜交變異生產出來的谷種,而常規水稻是自留谷種,它能保持本品種特徵特性的不變!也就是說,今年種的稻穀不錯,自己可以篩選一部分做谷種,不用再去種子公司購買!能夠節約一筆谷種費!

雖然常規水稻可以節約了一筆種植子費,但是水稻在產量以及抗病性是遠遠不及雜交水稻的,由於農民不具備提純的技術,3-4年後品種混雜、退化現象會逐年嚴重。

不過常規水稻的口感以及糯性卻比雜交水稻要好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自家留種種植的常規水稻更有稻米香,更糯軟,也更好吃!而市場買的大米都是比較粗糙的,甚至硬邦邦的,味道要差很多!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觀念也開始改變,吃不在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一種生活享受!雜交水稻產量高,糧食卻不值錢,所以現在很多農村人放棄高產量的雜交水稻,選擇品質更好,價值更高,味道更香糯的常規水稻種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我最近剛好看了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名字叫做《十八洞村》,故事主要是以脫貧致富為主,裡面非常多的場景都是在稻田裡拍攝的。

裡面的扶貧村幹部在一次次的工作中還有和村裡的農民朋友們的聊天過程中,最終確定了脫貧致富的方向和方案,其中有幾段臺詞我是記憶深刻,有個老村民冒著沒有收成的危險和老婆不給吃大米飯,要吃半年的包穀飯的情況下,偷偷的種了一畝老稻穀(傳統稻穀),別人說他太大膽時,他是這樣子說的,等秋天收了,我婆娘就給我米飯吃了,老稻穀能賣八塊錢一斤,打成米在城裡能賣到二十幾塊,十幾塊一斤,城裡人搶著買。

還有一段是村幹部給他們規劃和計算收益,他是這樣說的,一畝田產老稻500斤,一斤賣8塊,一畝地得4000塊,你家有10畝地,一年就有4萬塊的收入,村裡有100畝地,一年的收入就有40萬的收入,你們再把老稻穀賣了,買雜交水稻米來吃,還有好多臺詞我忘了,(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電影)。

從受歡迎的程度上,從他們的幾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人們吃飯不在是單單的為了吃飽,他們還在味道、口感上有更高的要求,好明顯傳統水稻雖然在產量上站優勢,但在味道和口感上就比不上了。

從農民的收益上我們也可以看的出,老水稻每畝有4千元的收入,(我不知道數據準不準)二雜交水稻的產量有些地方能達到1200斤每畝,水稻的收購價格大概是1塊多吧,每畝的收入應該在1500-2000元左右吧,(我瞭解的不是很詳細),這樣看來收入是了水稻的好點。

這也許是很多放棄雜交水稻,轉而種傳統水稻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