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库存世界先进武器, 为何八国联军侵华时清兵还用砍刀?

水西散人


在人们印象中,清末时清军的武器都是以大刀长矛为主,所以才打不赢洋鬼子。这可真是冤枉清兵了,19世纪60年代,清兵就装备了大量前膛枪炮,70年代后,更先进的后膛枪炮也被引进,洋务派还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兵工厂,可以说,此时土枪、土炮及冷兵器已基本淘汰,到了联军侵华时清兵大量使用冷兵器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清军库存中是有当时世界先进武器,那是联军司令西摩尔率部从天津火车站向北京进攻受阻,返回天津途中,占领了一个清军武库,从而发现了这批先进武器。我想这可能是清军刚从国外购置的武器,还没来得及装备吧。

联军侵华时在京津一带抗击列强的清军是武卫军,这只新式军队是甲午战后建立的,是慈禧用来集中军权所用,主要的任务是拱卫京畿。装备最好的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清一色的德式装备,下辖步炮队、马队、工程队。如步炮队的训练用枪为德制11公厘口径旧毛瑟步枪,战备用枪为奥制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两种枪械各配一万支,这还不算什么,他们还配备了德国最新锐7.92公厘Gew.98步枪百支及克虏伯60口径速射炮、格鲁森57速射炮等,最重要的是还装备有马克沁重机枪,总人数达两万人。

众所周知,联军侵华时是义和团和清兵共同抗击洋人,所以用砍刀的应该是义和团才对。义和团由于盲目排外,全部使用冷兵器还搞些什么神灵附体。庚子事变发生后,武卫前军站在了抵抗侵略的第一线,但是义和团见武卫军装备全是洋武器,居然把他们说成“假洋鬼子”,以致双方发生火拼,也怪清廷太过无能,对义和团政策扶剿不定,使得京津一带乱成一团,可怜的聂士成在抗击侵略时又被义和团捅了刀子,以致聂军大乱,腹背受敌,结局悲惨。

保卫京师的清军是武卫中军和甘军,这些军队虽然没有聂军装备那么好,但是也装备了近代化枪炮。除此之外,京师还有一些八旗兵、绿营兵及京师禁卫军,这些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那时他们也只是起到维护治安的作用,用的是冷兵器也很正常。


兵说


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清军都是用刀砍,是不正确的!

可能是有这么一个事情误导了大家:说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一位意大利海军中将,在天津占领了一座清军的武器库,从里面发现了大量的先进武器,其中有很多比八国联军的还要先进!

于是,很多人就误以为清军把武器都藏起来不用,拎着砍刀上阵。

事实是什么样子的呢?当时守卫北京城的主要是新式陆军武卫三军,其中聂士成统帅的武毅军战斗力还不错,他们一共20000人,战斗人员16000人。

看武毅军的装备:步兵装备的主要是德国毛瑟11毫米口径单发步枪

,以及毛瑟11毫米口径连发步枪,共计10000支;7.9毫米口径毛瑟步枪2100支;骑兵装备奥地利产8毫米口径连发骑枪1400支;两挺7.9毫米马克沁重机枪;75毫米克虏伯大炮16门、60毫米后装炮32门、57毫米速射炮32门,还有37毫米和87毫米的速射炮。

就这能说只用砍刀吗?

好,那疑问就来了,这种装备水平,怎么打不过八国联军呢?

看看八国联军是怎么打进北京城的吧。前面的就不细说了,8月2日在廊坊被义和团围攻,史称廊坊大捷。之后八国联军加大兵力进攻,清军总指挥李秉衡因为弹药补给问题,以及很多部队不听他的调遣,连战连败,服毒自杀。

此时的慈禧太后还完全不知道情况,以为李秉衡大胜八国联军。直到8月12日下午,真正的战报才送到慈禧手中,她才慌忙电令各省勤王军队火速北上

第二天,慌了手脚的慈禧命令城中军队出城杀敌,上万官兵根本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也没有统一的指挥。扛着枪拉着炮在北京城外转悠了一天,又被叫了回来。

8月14日,八国联军终于开始攻城。俄军先在东直门轰出一个大洞,俄军杀入,但是立刻就遭到了守城清军的猛烈射击,双方一直都在激战。

与此同时,日军和清军在朝阳门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就在这一天,中国教民出现了,他们找到英军,告诉他们护城河下面有一个秘密水门……

经过激烈战斗,八国联军冲破外城,进入内城争夺战。但是,内城的清军一看外城失守,六七万人几乎全跑了。

当然,15日一大早,慈禧就带着一家人全跑了。

清军不是没有先进装备,当时

清军购买的武器装备数量庞大,也装备了军队。只是清军毫无斗志,一战就退,一退就把手里的武器扔了。具体购买和丢弃的武器装备,大家翻翻史料就知道,简直触目惊心!

李鸿章曾经心痛的说:“令我寒心,再发再弃,当如之何?”

打不过人家,不是武器装备的问题。军队素质差,一打就跑,给他们什么都打不赢的。


七追风


清政府1900年,慈禧老佛爷下达一条指令,向全世界宣布挑战。随即遭到国外军队联合反抗,至此有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总共有一万多人,而清政府有禁军八万多。但为什么基本八比一的方式,清政府还输的那么惨,败的那么彻底呢?原因就是武器差别太大,八国联军可以说是人人火枪洋炮装备,而清政府军,绝大部分使用刀枪棍棒。

但在八国联军攻陷清政府以后,意外发现一个仓库,里面全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武器,基本可以人手一把还有富裕,八国联军都嫌弃为啥没多长两只手。



返过来再说清政府,为什么有这么多武器但不用呢?其实这些武器是当时曾国藩从世界各地买回来对付太平天国的,天平天国平复以后,武器自然也就搁置起来了。还有一点就是,清政府当时腐败严重,据书中记载,当时这些武器的使用,是需要收取贿赂费,才给使用的。不给钱不让用。曾国藩自己一人拿不出这么多钱,士兵自出腰包用兵器打仗,他们也不出,而且太久搁置,太多士兵从来没接触过,即使给他们也不会使用,所以就形成最后大部分清军持刀敌对火炮的情景了。间接性增加了八国联军的嚣张气焰。导致清政府损失惨重,不可计数。


历史课的VIP


清朝在八国联军时期确实有不亚于其他列强国家们的武器,但是在说到清朝当时的武器水平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八国联军发生的真实原因,或者说是八国联军对清朝开战的借口。


清朝晚年在慈禧太后的推动以及很多人的妖魔化下,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就开始爆发了。

他们当时拿着自己的大刀大枪杀了很多洋人的普通百姓,但是关于一点大家要注意的是,他们在杀洋人的时候也连带着杀了很多自己国内的人。

惨遭义和团毒手的自己人

而被杀的自己人主要有两个群体,第一个大群体就是当时的教民们,这些教民们普遍信仰基督教,因此被当时的义和团人视之为了国贼、走狗,因此惨遭了杀戮。


第二个群体更是无辜,他们的死亡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无妄之灾,他们并不信仰基督教,但是他们比当时很多的人时尚先进一点,他们使用洋人的物品。

比如洋人的钢笔、铅笔、衣服、鞋子、帽子、车子之类的,只要是当时从国外流传过来的物品被他们使用了,又被义和团的人看到的话,那他们的灾难就来了。

正因为这些暴动引发了洋人的震怒,这才彻底引发了八国联军的到来。


清朝先进武器的来源以及使用这些武器制约

说实话,当时北京、天津这一带的清朝官兵武器都算不上是太差,他们虽然也会用一些冷兵器,但是他们也装备了一点都不比西方国家落后的热武器。

而这些热武器是如何来的呢?主要是在几十年前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曾国藩发现了西方热武器的强大,所以花重金陆续从国外购买进来的。


在曾国藩之后,清政府也陆续从国外购买过这些热武器,虽然这些热武器并不能装备到全国所有军队中,但是在北京、天津这些地方却是有不少存货的。

不过因为这些武器是清朝户部花重金从国外购买进来的,所以他们的归属权属于户部掌管,并不属于军队方面掌管。

在这些西方先进武器买回来后,它们被大量封存在了专门的武器库中保管。

如果平常军队需要使用这些武器作战或者训练的话,那他们就得通过两层手续,第一层手续就是得首先经过皇帝的同意,第二层手续就是得用钱买通户部掌管这些武器库的人。

而他们买通的价格一般是如何的呢?当时大概在1.3%左右,就是如果你的提出来的武器或者弹药价值1000两的话,那就得给这些人13两银子的贿赂。

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武器当时买回来后是当成摆设供奉起来。

大家觉得每次使用这些武器都要经过这么繁琐的手续以及代价,军队中的士兵们对这些买回来的枪、炮又能有多么了解呢?


就比如你一个人连车都不会开,突然让你去驾驶坦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天津武器库里还没有得到许可使用就被夺走的武器

在这种种的情况下,八国联军攻打清朝的时候,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种状况:

八国联军的先头部队在打到天津的时候,因为当地军队还没来得及向皇帝请示使用这些热武器,所以当时保管在武器库中的很多热武器都没来得及使用就被八国联军的军队给抢夺了下来。

并成为了他们的武器补充,供应他们坚持到后续部队的来援。

据当时一个名叫西摩尔的将军给他们国家国王写的信记载,当时这些武器库中的武器是非常先进的,一点都不比他们军队中现在正装备使用的差。

按粗略的估算,大概可以为他们装备一支万人军队,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清单了解一下天津武器库里的主要武器:

这就是八国联军在攻打天津的时候为什么不使用这些武器的原因。

那就是因为清朝当时的机制太过于腐败了,这些先进武器并不是装备在军队中的,各种复杂的使用手续还没有来得及通过,天津就被他们打了下来。

北京城被攻破的原因

不过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因为慈禧太后已经感觉到了时局的紧迫,所以马上给京城驻守的士兵们派发了这些武器。

除了少部分没拿到先进武器的士兵之外,当时大多数士兵手中都是持有这些先进武器的。

不过因为那些士兵们使用这些武器训练的时间不够、对武器不够熟练的原因,所以他们并没有发挥出太强大的战斗力。

还有就是,因为义和团运动中团民们对教民们的杀戮太过于惨烈的原因,所以导致那些教民们产生了很大的逆反心理,为八国联军充当起了带路党。


他们通过北京城下的地下通道找到了城外的八国联军首领,带领着一部分的八国联军军队通过这些地下通道进入到了北京城中,然后通过内外夹击获取了最后的胜利。

在这种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清朝晚期的士兵大都腐败不堪、没有什么誓死报效国家的意志,所以他们的失败也可以说得上是必然的。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在八国联军时期的武器状况,那时候天津也有先进的武器,但是因为清朝腐败机制的影响,导致这些武器并没有合理运用到士兵的手中,不过在攻打北京的时候,清朝士兵们却开始大量使用起了西方人制造的先进武器,因此清兵还在使用砍刀的说法并不全然是正确的。


孤客生


可能很多人从电视剧上都看到清军的战斗力很低,武器装备很差,用大刀和鬼子的洋枪洋炮拼杀。但是这只是一个很片面的理解,事实上清朝并没有那么不堪,这样的场景主要是突出晚清的贫穷和落后,虽然大刀是清军的一项必需的战斗技能,但他们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枪好使。



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其实清朝早就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在军事上,不但大量购买西方武器,比如枪械和大炮,还聘请德国教官训练军队,以提高清军的战斗力。


武毅军就是一支接受过西方军事教育的样板军队,购置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在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但是当时荣禄一边打一边给八国联军各大使馆提供弹药,军心涣散,岂能胜利?别说是清政府的军队,就连当时的义和团都早已配备了枪械。

所以,晚清的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技术和武器落后,其根源在于军民不同心,国民不同心,不能团结一致,没有信仰,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指引。晚清战争,败于混乱,败于不思进取。


历史密探


果真如此吗?1900年的庚子国变中,不要说清军了,就是义和团都装备有大量洋枪了,大刀长矛对洋枪洋炮?是不是《神鞭》这电影给大家的印象太深了?

清军在18世纪中叶就已经成为了一支高度火器化的军队,枪炮已经成为清军的主要作战力量。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清廷出于镇压农民起义以及抵御外辱的需要,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武器,并建立起了颇具规模的近代军事工业。到甲午战争之前,清军已经有相当大部分的部队装备了近代化的后膛撞针击发枪和后膛击发火炮,在同日军交战时,清军从未因装备落后而吃过亏。甲午战败之后,清廷决心进行军事改革,参照德国军事制度编练新式军队,这些新式军队抛弃了清朝旧有的八旗和绿营体制,完全仿效德国军队的编制,全部换装近代化的枪炮。其中,聂士成统率的三十营的武卫前军最为精锐,这支部队在1900年也成为了清军抵抗八国联军的支柱力量。

(西方人所绘的武卫前军的士兵形象,可见画面左侧的士兵已经穿上了德式军服,脚穿军靴,步枪上刺刀,应该是军中的样板部队和仪仗队)

武卫前军装备如何呢?根据刘凤翰《武卫军》一书中的介绍,全军装备有德国旧式毛瑟步枪(毛瑟1871式)一万枝,奥制曼利夏步枪一万枝,马枪一千四百杆,克虏伯七五炮十六门,克虏伯六〇炮三十二门,格鲁森五七陆路快炮与过山快炮约三十二门左右,克虏伯三七快炮数目不详,麦克心炮二门,八七炮数目不详。同时,单兵还配有铁锨、干粮、擦枪油、被包、皮袋、铁水壶、孔明灯;指挥官配备有望远镜、电台等近代化装备。全军完全采用德式操典,聘请了德国顾问为教习,连军装也尽量采用德式军装。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德式部队。

(武卫前军训练照片,可见士兵全部使用了后膛撞针击发步枪,军帽也采用西方化的宽檐帽,军服也采用了西方式的军服,同传统的清军形象完全不同)

1900年庚子国变发生之后,武卫前军奉命驻防天津一带,站在了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第一线。天津八里台之战,聂士成壮烈牺牲,武卫前军寡不敌众,败走山西,余部后来被并入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成为后来北洋军的组成部分。

在北京方面,清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是董福祥的甘军。甘军与武卫前军对比,装备要差得多,“行头”也要土得多,也没有采取西方式的操典,没有西方军事顾问,基本上是一支旧式的清军。但即便是这样一支“土老帽”军队,也全部装备了近代化的枪械,只是缺乏火炮,而荣禄的炮兵又并没有真正给予他们以火力支援,这就是后来甘军长期围攻使馆区却难以攻下的重要原因。

(庚子国变中的董福祥的甘军士兵,虽穿着旧式军服,但可见其腰间都缠着长长的子弹带,说明其装备的是近代化的步枪,而且弹药充足)

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除了甘军之外,还有荣禄指挥的武卫中军。武卫中军装备精良,有各种近代化枪械和火炮。但是很遗憾,这支部队由于荣禄的掣肘,没有真正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发挥实力。董福祥的甘军在围攻东交民巷时曾请求武卫中军给予他们炮火支援,但荣禄的部队却故意把炮全部打到了使馆区以外的地方,没有发挥实质作用。最终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这支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大部溃散,最终落得被解散的命运。

(1900年在天津行军的武卫军士兵,已经呈现出西方化的形象,并全部装备了近代化的步枪)

除了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和董福祥的甘军,当时清朝还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就是袁世凯的定武军,也就是袁世凯在小站练出的那支部队。定武军采用的也是德式操典和德式装备,是一支近代化的军队,不过那支部队因为袁世凯调任山东巡抚而移防山东,所以没有参与抵御八国联军的战争。

所以,综合来看,1900年的庚子国变中,抵抗八国联军的清军基本上装备的都是近代化的枪炮,不存在大刀长矛对阵洋枪洋炮的情况,实际情况是洋枪洋炮对阵洋枪洋炮,清军——特别是精锐的武卫军同八国联军之间基本没有装备上的差距。清朝战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慈禧为首的保守派集团在庚子国变中的举措失当,以及清朝政治上的腐败,但这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话题,这里就不多讲了。

以上,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如果赞同我的回答,也欢迎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及时收到更多回答。


军武次位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京津一线驻扎的清军的装备丝毫不差。

甲午惨败以后,清政府意识到传统湘军、淮军的不足。

这些军队虽装备一些西洋武器,但数量有限,而且训练、战术都是曾国藩、李鸿章之流在围剿太平军、捻军、西北回孽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

这完全属于经验作战,打装备低劣的半民军很强,一遇到更强的列强,比如日本、英国、法国立即原形毕露。

于是,清政府出巨资编组了新军,也就是武卫军。

武卫军分为5支:聂士成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甘军为武卫后军、宋庆毅军为武卫左军、袁世凯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荣禄新募部队为武卫中军。

这5支部队装备训练有一定区别,其中宋庆、荣禄部队最差,聂士成和袁世凯的最强,董福祥属于中间。

虽然有区别,但武卫军装备总体是很先进的,不是旧湘军和淮军可以相比的。据当时清朝海关统计,经天津口岸输入的武器仅在1898—1899年间就猛增了8倍之多,其中有重型火炮、机枪和步兵长短枪等新式武器。

以聂世成的前军来看,官兵约15000人,长夫约4000人,合计在20000。该军聘用德国教官进行训练,全套德式装备,并且使用最新锐的Gew.98毛瑟步枪、马克沁机枪等等,被当时人称为「假洋鬼子」。

看看他装备的武器:德国毛瑟11毫米口径单发步枪,以及毛瑟11毫米口径连发步枪,共计10000支;7.9毫米口径毛瑟步枪2100支;骑兵装备奥地利产8毫米口径连发骑枪1400支;另外有奥制Mannalicher8.5公步枪一万支为战备用枪。2挺最先进的7.9毫米马克沁重机枪;

炮兵也相当了得:75毫米克虏伯大炮16门、60毫米后装炮32门、57毫米速射炮32门,还有37毫米和87毫米的速射炮。



可以看到,这种武器配置丝毫不弱,至少轻武器方面不明显弱于八国联军。

只要指挥得法,将使用明,完全可以和八国联军拼命。

然而,八国联军打来之前,最强的袁世凯部已经调入山东。虽慈禧太后反复让袁世凯赶赴河北支援,但狡猾的袁世凯按兵不动。而宋庆部毅军,驻山海关附近,受东北的俄国饿狼牵制(后俄国人趁机占领东北全境)。

所以,京津一线,其实主要是聂世成、董祥福、荣禄三军死撑。宋庆一部助战。

其中荣禄的武卫中军,刚刚组建1年多,主力是旗人,目的是为了牵制汉人的部队。然而这支驻扎北京城的部队,武器虽好,兵员素质太差,多是没饭吃的旗人盲流。这些人纪律极差,骚扰百姓,民怨极大。当时北京老百姓人说:“武卫中军分布禁城内外,博弈好饮,横行都市,都人为之谣云:武卫军,如虎狼,谁其将者荣中堂!”

这样一支部队,装备再好也不能作战。后来慈禧逃亡时,都不敢随便让这支部队护甲,可见他们军纪之差。

说白了,聂士成、董福祥就是抗击八国联军的主力,另外还有宋庆一部主力。

由于装备不错,士兵素质较高,开始他们表现不错。

八国联军的先锋部队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军800人,沿途遭受聂士成、董福祥的联合绞杀,走到廊坊就不敢继续前进,狼狈退回,前后伤亡二三百人。

但是,大沽口失陷以后,战局就扭转了。

八国联军源源不断赶来,其中的英军、日军、俄军都是颇有战斗力的,装备也好。

而此时清军最大问题暴露了,就是缺乏有效的指挥,甚至胡乱指挥。

大沽炮台在6月17日已经失守,清廷却在6月19日发布了坚守炮台的作战命令。

整个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实际上清军没有唯一的最高指挥官,比如李鸿章、曾国藩之流。各部各自为战,接受慈禧太后的命令。

而慈禧太后举棋不定,想打又不敢打,导致军事完全陷入被动。

于是,清军很快被八国联军各个击破。

在战争中,清军整体作战方法保守落后,主要采取分兵把守、单纯防御的消极方针,在大沽、天津、北京各次防御作战中,都被敌人正面攻击与侧翼包围而一举攻破


在天津,聂士成和宋庆先后被八国联军打残,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他们几乎是看着八国联军一步步增援到2万人,又眼睁睁的看着八国联军发动进攻。

实战中,八国联军发现清军新军武器装备虽好,还是不太会用,这主要是训练和士兵战斗意识原因。

平时训练内容上徒具形式,不切实战。一个外国军官认为清军根本没有彻底地操练,他辛辣地讽刺道:“至操练的方式,与其说是训练一支军队,毋宁说是在发展运动员的肌肉。”袁世凯也认为:“中国兵制,徒守湘淮成规,间有改习洋操,大抵袭其皮毛,未能得其奥妙。”其次,清军缺乏协调作战的演习,“中国不举行正式的军事演习”。

尤其双方的炮兵和重机枪使用差别较大,最终聂士成也是死于八国联军炮兵之下。

至于义和团,干脆就是扯淡的。开始还能冲冲锋,后来知道洋人枪弹厉害基本闻风而逃,去抢劫人民。为此,聂士成愤然杀死了近千抢劫杀人的义和团。

然而,有着新式装备的也只是武卫军而已。

其他的清军,武器装备则有好有坏。诸如防御北京城的所谓世袭八旗兵,大部分装备就不堪入目。他们多装备老式火枪,火药因保存不善很多都已经失效。

一些士兵根本就没有受过放枪的训练,只能手持大刀长矛作战。

大家知道老舍他爸怎么死的吗?

这个八旗的守城兵,竟然死于自己的枪支故障。

老舍后来这么写:城破之日,皇城里的西太后已带着皇上大臣跑了,而身为护军的父亲,还守在地安门与洋人交火。手中枪子打着了火药,瞬间爆炸,将父亲炸倒。气息奄奄的父亲被老舍堂哥发现时,是在地安门附近北长街一个粮店里。兵荒马乱枪炮横飞,死里逃生的堂哥只带回了父亲的一只破袜。


萨沙


据一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法国老兵回忆道:看缴获清军的武器武器,有些居然连见都没见过!


由此可见,清军当时的装备情况还是不错的,甚至能称得上是"精良",但就是这样的一支在人数,武器均要强于他国的清朝却被直接秒杀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战略上

慈禧太后一时头脑发热,完全不明白形势,还沉浸在天国的优越感之中。盲目地向相列强国家宣战,但却从来没有认真进行过战略层面的安排部署。在对义和团态度上,阴晴不定,没能够好好利用。


战役上

尽管清军的数量五倍于八国联军,但是太过分散,居然连一个总指挥都没有。各州各地各自作战,没有经过精密的谋划和参谋,很多地方只是看到了外国人,就马上弃城逃跑,将弹药武器装备拱手相让。甚至在义和团的问题上,还自家人打自家人,分不清东西南北。

战术上

清军确实有着先进的武器,也确实受到了训练。但是最终的成果也仅仅就是能够走出一个整齐漂亮的队列罢了。真正到了战场上,大家像排练的时候一起放几枪,除了天空中几只麻雀被打下来之外,并没造成什么杀伤力。所以只能被动挨打,他们所能依靠的也仅仅是自己的战斗精神了。


总的说来,当时的清朝完全没有做好和外国军队打仗的准备。

整个清朝,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已经烂成一团,乱成一团,和列强们开战,无异于飞蛾扑火!

欢迎下方留言关注~


历史惊文




以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看,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清政府能购买的先进武器数量有限,装备一支几千人的武装还可以,如果数量达到几万或十几万就有点难度。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训练跟不上。就算能购买几十万支枪械,也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来教。就算能找到合适的老师来教,也没有办法用现代理念来对各个兵种进行合理搭配。

在实战中,没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分,任何一种武器都有自己的缺陷。如果不能合理的搭配,相互补充缺点,再好的武器也没有用。中日甲午海战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竟然被小日本给打败了。

海战结束时,北洋水师损失并不大,主力退回了威海卫军港。军港背后是掩护军港的炮台,还有清军的陆军协同防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先是陆军退却,然后是炮台失守。日军就用清兵的大炮向自己的军港炮轰,然后才是失败不可避免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清军的陆军和海军、炮台之间的协同太差了,最后不仅被日军击败,并且还被日军用清兵的大炮轰自己的海军。



再回头来看,因为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并且大量被皇室开支占用,正常的各种开支又是不可减少的,被拿来投入到军事建设中的就非常有限。

清政府内部的贪污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补衣服,一般官员补衣服只花1到3钱银子,而皇帝被衣服要花5两银子。在清政府有限的军事建设经费中,在采购这个环节又有大量的银子被贪污或以拿回扣的方式给浪费掉了。

1895年3月11日,《纽约时报》报道,说有些军火商以3两白银的价格为清军购买了大批报废的毛瑟枪。军火商竟然向清政府报价每支枪80两,最后清政府按每支枪9两结算。军火商赚大了。因为这些枪基本都是报废枪,枪托没有加工好,枪口粗糙,螺帽脱落,其实根本不能用。

因此清政府的军队中,确实购买过先进的武器,但数量太少,根本不足以武装一支庞大的军队。当在战斗中,这支军队一旦消耗完了,其它军队的战斗力就根本不堪一击。

更搞笑的是,在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打开北京的军械库,发现了大量的先进德式枪械和炮弹在仓库中睡觉,根本没有用在战场上。他们哈哈大笑,不知道清政府买这些枪械是做什么用的。



关于军事训练和指挥的问题,清政府也意识到了,因此,清政府后期的军改也参考了德国的军事系统。

但有一点清政府没有明白。德国的军事系统至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结合了自己的武器特点制定的战术和训练。

清政府照搬了这个军事体系,并没有结合自己的武器特点,因此就是比较失败的引进,根本达不到效果。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基本上还是比较顺利的。他们用的武器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射程普通比清兵的要远。因此经常出现他们能打到清兵,而清兵打不到他们。对于一些难以攻打的据点,对于八国联军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直接上大炮轰。


至于说在战斗中出现的用砍刀的,大概就是慈禧寄希望很大的义和团战士吧,他们会传说中的刀枪不入,所以用什么样的武器都是天下无敌的。

所谓的天下无敌,最终都成了炮灰。清军的失败是全方位的失败,是制度和系统的失败,单纯用军事来补是没有用的。


新知传习阁


一个脑袋出了问题的病人,不管你给他什么厉害的武器,他都是没有办法保护好自己的,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而清朝就是那个脑袋出了问题的病人。

清朝的脑袋出了什么问题?其实病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愚昧,以骑射立国的清朝,始终坚持着老祖宗的传统不放,到了清朝末年,对武将的选拔还是二百多年前的那一套骑射功夫,这样的统治者,你能指望他带领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这是不可能的,这就跟你不能指望一个文盲看懂相对论一样。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末期的军队里,武器装备还是很先进的,不仅有各式快枪,而且也有很多制式的大炮和机枪。但是在打战的时候,这些武器却根本就没有排上什么用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将官不会教,士兵不会用,对汉官训练的将兵还防着掖着,一旦不需要就立刻解散。

已经腐朽到了极点的清朝军队,最终面对八国联军的,只剩下了僧格林沁的3万拿着弓箭、马刀的骑兵。在僧格林沁的马队死光之后,聚拢起来的十几万清军便一哄而散,变成了溃兵跑了。

清朝用他的败亡证明了一件事,不管一个人的身躯究竟有多强壮,但是如果脑子还整天想着当年的好日子,那这个人是没有前途的。同样一个国家如果不开放,不与时俱进,而整天想着什么天朝上国,那么这个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

放着仓库里的大炮、机枪不用,却守着祖宗的成法而舞刀弄枪,这样的清兵,能打得过世界上最强大的那一批人,那才有鬼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