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戰的時候希特勒讓隆美爾全權指揮,打蘇聯能贏嗎?

喬治85744078


戰爭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夠主導的。



首先,在1944年,不管是誰去指揮德軍,都不可能贏了。

再說隆美爾,隆美爾一向都被批評為”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矮子”。我之前仔細看了一下絕大多數的觀點,大多數都是這麼認為:

(北非德軍一開始的裝備不比法國時好多少,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扔得不到升級,圖中是隻裝了一門37短管炮的三號坦克)

......希特勒在將隆美爾派到北非之前,明確說明只是希望牽制英法軍隊,給他的部隊也不過是一個裝甲師和一個輕裝甲師。但是隆美爾擊退了英軍的追擊後,擴大了戰事,不僅讓德國在北非投入更為龐大的軍力,一昧地窮追猛打還加重了補給的壓力,為日後德意軍隊的困境埋下伏筆......



其實說實話,我認為這麼說是非常有失公允的。而恰恰相反,在很多人眼中無足輕重的北非和地中海,卻是極其重要的。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當軸心國失去了北非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意大利和西歐。

當然更為重要的就是,一旦德意徹底拿下北非,不僅可以有機會將直布羅陀和蘇伊士封鎖,切斷英國與亞洲和非洲殖民地的聯繫,還可以進軍中東,拿下豐富的油田。

而事實上,這些東西早已經在隆美爾的手稿中預料到的。隆美爾是最早認識到地中海對德國的重要性,以及大西洋海戰和戰略轟炸的重要性。



(英國著名戰略家哈特,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英國著名戰略家利德爾哈特就很早承認,隆美爾是一個極具戰略天賦的人。從現在來看,隆美爾這方面的天賦,還是淹沒在他的戰術之下。



所以有時候在看到對他戰略上的批評的時候,我會比較可惜隆美爾在法國之後,就沒有勝任更重要的職務。他沒有到參謀總部,沒有去蘇聯指揮作戰,也許到時候他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隆美爾幾乎拿下了埃及以西的所有北非土地)

至於他能不能幫助德國贏得對蘇戰爭,我認為不行,因為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的前車之鑑已經證明了,在希特勒直接干預之下,這些極具才華的軍人,有時也無法發揮他們的真正實力。

(1944年,隆美爾被派往次要的西線,去修築大西洋壁壘,在他上任的幾個月時間裡,脆弱的大西洋壁壘才有了質的飛躍)


視聽團仔


隆美爾是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如果他指揮台風,按照隆美爾的戰術,他會出一支奇兵,直接在八月份奇襲莫斯科,但是如果奇襲不成功,被蘇軍前後夾擊,那麼這支奇兵會全軍覆沒。如果奇襲成功,再與前方德軍一起合圍蘇軍,那麼就不會有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隆美爾會指揮他的裝甲部隊在休整後往東進發,這時,烏克蘭已經是納粹德國的糧倉,整個莫斯科以東都是納粹德國的後方,隆美爾會派遣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攻打高加索,奪取蘇聯的油田。接著會攻佔中東,給予中東的英軍毀滅性打擊。這時,鄧尼茨的狼群在大西洋給英國造成了嚴重損失,英國在中東和大西洋的失敗使丘吉爾下臺,新政府主張議和。納粹軍隊進駐英國,控制英國的殖民地。隆美爾的裝甲部隊會行進的非常快不到一年徹底佔領蘇聯,。


陪伴Loveflower


二戰時希特勒讓隆美爾全權指揮的話,德國會失敗的更快。

從隆美爾在一戰和二戰的表現來看,是一個不錯的軍、師級指揮官,擅長快速攻擊,把握機會,創造了不少出色的戰績,但是他的缺點也非常明顯:

首先,隆美爾缺乏戰略眼光。

隆美爾是個不錯的軍、師級指揮官,但是也僅此而已。希特勒把隆美爾派到北非。僅僅是希望幫助意大利人穩定局面。實際上北非除了事關英國和意大利的顏面之外,在當時毫無戰略意義。英國的地中海航線在意大利參戰以後,已經基本放棄使用,連駐埃及英軍的補給都是從好望角經紅海運到埃及。而且當時中東的時候也集中在基爾庫克、阿巴丹、阿瓦士等地,在北非和埃及除了尼羅河三角洲的糧食外,沒有任何有價值的資源。在北非投入太多力量毫無意義。

但是隆美爾為了個人榮譽,不顧德國參謀部的警告,一再擴大戰爭規模。有些人覺得非洲軍的規模並不大,但是非洲軍的新式坦克數量比例超過了東線,而且為了給非洲軍運送物資,非洲軍的汽車幾乎的東線四個坦克集群的汽車總數差不多。耗費了巨大的資源,僅僅是為了獲得隆美爾的個人榮譽,這樣的人放在最高指揮官的位置上,只能是災難。

其次,隆美爾缺乏大兵團特別是戰略指揮的經驗。

隆美爾實戰指揮最大規模的部隊不過是非洲軍團,他之前的戰績大多是指揮師以下的部隊擔任突擊任務,而不是把控戰略全局。而且即使是指揮非洲軍團的時候,由於北非除了沿海有少量公路外,其他內陸都是無邊的沙漠,因此戰鬥是侷限的海邊的,隆美爾並不需要考慮各條戰線的配合。

而蘇德戰場不一樣,從列寧格勒到黑海,雙方的戰線長達4000多公里,雙方參戰部隊數以百萬計,戰線錯綜複雜,這不是一個毫無經驗的軍官能指揮的。

第三,隆美爾不重視後勤,這在蘇德戰場是上非常危險的。

在北非戰場的時候,由於缺乏足夠的港口,而且缺乏鐵路,所以無法支持隆美爾的進攻計劃。儘管後勤部門一再警告隆美爾,繼續進攻後勤將無法保證時,隆美爾卻毫不在意,除了一再提出根本無法滿足的要求外,並不考慮如何去解決問題,最終遭到了失敗。

而蘇德戰場的後勤補給要比北非複雜的多,面對的敵人也兇猛的多,一個不重視後勤的指揮官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取得勝利的。



不沉的經遠


一場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太多了,它不止關係到軍事因素,還有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等。但是僅從軍事角度而言,由隆美爾代替希特勒指揮東線戰事,確實會給東線戰場的局勢帶來根本性的變化,至少是好的一面的變化。


希特勒和隆美爾究竟有何不同呢?隆美爾是一位真正的懂軍事的將領,從其在法國戰役和非洲戰役中的表現來看,隆美爾是一位優秀的裝甲兵將領,尤其擅長機動作戰。而希特勒並沒有接受過體統的軍事教育,也沒有任何指揮經驗,他在一戰中連低級軍官都沒有做過。這意味著希特勒缺乏基本的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軍事能力,儘管他擁有一些“軍事直覺上的天賦”,但是無法彌補他基本軍事指揮能力的缺乏。這也是為何希特勒總是從戰爭經濟的角度來思考戰略問題,而不是軍事角度,說白了他不懂。


所以如果隆美爾負責指揮東線戰事的話,最大的改變就是一切戰略問題都以軍事上的獲勝為基本出發點,而不是希特勒的戰爭經濟角度和政治角度。例如在1941年的基輔和莫斯科問題上,隆美爾會毫無猶豫的選擇莫斯科,力求在冬季到來之前同蘇軍在莫斯科決戰,佔領這個交通樞紐。在將蘇軍戰線分割為南北兩段時,再回過頭來對付波羅的海三國的蘇軍或者南翼的蘇軍,擇其弱者而進攻。

由隆美爾指揮東線的另外一個重大改變就是作戰方式的改變,隆美爾是裝甲兵將領,深諳機動作戰的優勢所在,他無疑會大大加強對裝甲部隊的正確使用,不會採用希特勒的“硬性防禦”的策略。機動作戰是德軍最為擅長的,所以隆美爾接管東線指揮權雖不能說一定取得最後勝利,但是顯然蘇聯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至於說隆美爾本身的軍事能力,尤其是其戰略指揮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說隆美爾是“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的人都是沒有深入瞭解隆美爾的人,他的軍事才能令人歎服!


小小狼王


如果你要一個連長指揮一個師作戰會有什麼結果?隆美爾非洲軍只不過兩個德國師,開的還是輕型坦克,上面有個意大利司令指揮,隆美爾再桀驁不馴,後方跨地中海運輸還靠意大利保障。這支軍隊到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和第聶伯河,分分秒秒給朱可夫滅了,怪不得黨衛軍帝國師老大說,隆美爾沒有上過東線,什麼也別談!


手機用戶17510641474


可以打敗蘇聯的將領很多, 希特勒犯的錯誤主要有三個: 第一是沒有用對參謀人員。架空總參謀部, 漠視專業人員的建議, 但在具體戰役中又使用馬謖般的參謀長保羅斯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是不給下屬機會, 只有犯了一次錯誤或者頂撞一次就立馬解職, 比如曼斯坦因, 古德里安等, 那些可是大神級的人物, 說解職就解職了, 也不管戰場到底變化了什麼。三是歇斯底里發作。戰爭初期的希特勒充滿智慧眼光敏銳判斷精確和當機立斷的決策能力, 但到了後期希特勒完全成為了一個魯莽隨性的武夫, 這樣的希特勒想與充分信任下屬的斯大林較量那是必輸無疑了。


xiayuan-wang


換誰打蘇聯都不行!

一是地理,二是環境就能拖垮德國!別的戰士武器戰術都別說!

地理方面蘇聯2000多萬平方公里,蘇聯人不抵抗,德國人的戰車和部隊要佔領蘇聯城市起碼都要一年吧😂稍加抵抗就能把德國的軍隊拖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蘇聯可不是波蘭,法國那種小國家🤓

二是環境,一旦戰爭進入冬天,蘇聯冬天那種零下幾十度的氣候,可不是槍炮可以解決的!實際上確實德國人也是敗給氣候,打到斯大林格勒時已經零下幾十度了,德國軍隊還沒準備過冬的棉衣😁


平頭白髮中山裝咋啦


不能贏。不是隆美爾個人能力的原因,因為,在西線進攻英國的同時,攻打蘇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是完全錯誤的戰略,是問,在一個錯誤的大戰略下,一個將軍能起多大的作用?曼斯坦因不厲害麼?可能蘇聯付出的代價更大,或許可證攻下斯大林格勒甚至是莫斯科,但是蘇聯不會屈服,會一直抵抗到底。所以,一旦德國陷入兩線作戰,必輸無疑。


嬉皮笑臉的談經論道


隆美爾軍事才能被高估,作為計算型將才,知己知彼是成功的基礎,而遇到計算型加消耗型選手就會力不從心。而且東線打得不算差,只是在消耗中磨平了士氣,在計算上越來越算不準蘇軍的預備隊和武器裝備。

當你準備拿掉沙盤上的坦克集群時,其實那不過是些先頭部隊,而蘇軍靈活的火炮運用能力又常常讓德軍防不勝防。

甚至後期還漸漸喪失了空中優勢,對於什麼都不佔優的軍隊來講,僅靠計算能力的高級參謀將軍是改變不了命運的。

那麼善於不按套路出牌又擁有強大戰爭實力的巴頓或可一試,但遇到朱可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華西列夫斯基,以及協同日漸嫻熟的蘇軍,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畢竟承受能力蘇聯要大一些,而且挺過來的蘇軍視野寬闊,只要有一點軟肋,就可能被包圍、分割。這種快速大縱深包圍學習了德軍戰術,並結合自身武器改造,應該說是達到了巔峰。畢竟真正的機械化軍也就蘇聯人真正實現過,消耗起來其他國家還真無法比得上。性能好的價格貴產量低,產量高的又打不過人家。人家坦克農民稍微練習就能從拖拉機手變成乘員,幾個小時訓練就能射擊開炮。

德軍失敗是不清楚敵人的重建能力與反抗意志也不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嚴重低估對手創新實力,你有世界上最好的參謀部又有什麼用?希凱申喜歡免費包郵,送人頭是常事。


maxskill


不可能,因為美國參戰了。美國的實力超出德國好多倍,打德國不成問題。

美國只犧牲了十五萬人就橫掃了西歐大陸,在非洲打敗了德國納粹。

美國還炸燬了德國的整個軍事工業設施和整個的工業設施,讓德國失去了繼續戰爭的能力。

美國還挽救了蘇聯,美國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飛機,坦克,汽車,精密機床,軍用物資,食品,生活物資。不然,蘇聯早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