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年級是個坎,做好這幾件事就容易了

表姐家的大姑娘上三年級了,每天晚上寫作業要寫到11點多,早上7點就要被叫起來吃飯,每天早上披著被子,眼沒有睜開就被拉到了飯桌前。匆匆地扒了幾口飯,就要被帶到學校去。日復一日,孩子的眼窩都塌陷了。可是如此努力,也沒有換來理想的成績。 

鄰居家的孩子上三年級了。老師佈置了許多作業,孩子一放學,就被固定在桌子旁邊寫作業,常常趴在桌子上寫著寫著就睡著了。一學期下來,成績也只是有了微乎其微的進步。

表弟家的小子,也上三年級了。每天下午放學回到家,先吃兩口東西,埋頭就開始寫作業。他的作業寫得很快,基本上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就完成了,然後他就會到小區裡和小朋友們一塊玩槍戰、捉迷藏、木頭人甚至爬樹等。經常玩得滿頭大汗,熱氣騰騰,回到家吃飯,吃完飯,預習一下、複習一下再看一會兒書。一個學期下來,成績反而很靠前。

相信看到這些情況,家長們一定不驚訝也不陌生。大家都在說三年級現象,三年級是一個坎兒,三年級有一個怪圈,一、二年級成績好的,到了三年級,很多反而會下降。

都說三年級是個坎,做好這幾件事就容易了

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不完全對。

l 那些從低年級開始就注重思維品質訓練的孩子,成績比較好的,到了中高年級更加會如魚得水,成績名列前茅。而低年級的時候,靠機械記憶取得好成績的同學,到了高年級,成績反而會下降。因此,重視思維訓練才是破解三年級現象的制勝法寶。

都說三年級是個坎,做好這幾件事就容易了

l 現在的學校模式,女孩子更能適應。因為女孩子相對來說比較安靜,比較乖巧,善於閱讀理解,與現行教育比較貼合。而男孩子小腦比較活躍,更喜歡充滿運動感知這類活動和書籍,所以好動,愛看漫畫等,需要座位的空間要大,室外活動要多,動手動腦操作的要多。當然,也有的男孩子會被培養成為像女孩子一樣,比較安靜,比較乖巧的,但是對以後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弊端,缺乏創造創新能力就是之一。因此家長要根據男孩女孩的身心特點,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異同來客觀看待三年級這個現象。不能孩子到了三年級就整齊劃一,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樣,不能看漫畫,不看動畫片,多閱讀,多寫作,家長要多觀察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的興趣去合理安排。

l 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及時進行復習、預習非常必要。記得有一個統計:學了新的知識,如果不復習,經過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以後,那麼這個知識基本上就忘完了。而如果能夠及時的複習,那麼,三三個月以後,這個知識就會長久的留於腦中,變為自己的知識。如果能夠進行

及時的複習,將知識變為己有,那麼孩子的成績是容易向上靠近的。

都說三年級是個坎,做好這幾件事就容易了

l 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懂就問,這是作為學生應該具備的品質。通過問,可以彌補自己知識的空白,也可以瞭解別人思考的方式,是求知很好的方法。同時要養成自己勤于思考的習慣,我們的大腦不能用來當做擺設,在最好的時間要積極的吸取知識,汲取養分。

l 我們分析三年級課程的時候會發現,語文的閱讀理解和作文,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創新,英語的生活用語,都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科學更是注重生活。每一科有每一科的學習方法,但我覺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語文課的《大青樹下的小學》、《西沙群島》、《小興安嶺》等等,如果孩子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就會對此有深刻的理解。科學更是來源於平時的觀察。熱愛生活,樂於觀察,樂於思考,相信孩子一定不會差的

現在很多家長聚在一起,談起孩子,總覺得孩子寫字寫的很慢,愛動,專注力不集中。這也釋放了一個信號,現在的孩子玩的時間太少了。孩子的很多時間都被消耗在結構化活動上,比如興趣班,培優班等,沒有了自由活動時間。而這些結構化和計劃活動,卻大大的扼殺了孩子的獨立性和應變能力,缺乏自主性。而孩子是一個身心靈混合體,當身心疲憊的時候,頭腦也會跟著疲憊。專注力不集中的孩子,並不是三年級特有的現象,只是隨著課程的深入,三年級可能會更明顯一點,根本的還是要注重身心的調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去做運動,去接觸大自然,去感受生活。都

都說三年級是個坎,做好這幾件事就容易了

大運動能促進感覺器官的統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