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共国际先锋师的铁血岁月

“浴血报神州,虎犊带吴钩。闽赣锐无敌,长征显身手。”1933年8月5日,我党领导的最大的一支青少年武装——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简称“少共国际师”),由周恩来亲自授旗,在江西宁都县成立。

全师共1万余人,平均年龄18岁,党团员占70%,下辖3个团,由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这支由青少年组成的部队,后来走出了23位开国将军,也走过了短暂而光辉的战斗历程,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极为罕见。

少共国际先锋师的铁血岁月

1933年8月20日第104期《红色中华》第2版刊登《壮伟的少共国际师授旗典礼》的新闻报道

就在“少共国际师”征战石城,浴血湘江,西进北上之时,1935年1月初,在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建制最大的红色童子团——少共国际先锋师在四川广元旺苍坝正式建军,这支少年武装直接由共青团川陕省委领导和指挥,先后参加了“广昭”“陕南”“西渡嘉陵江”等战役,走出了两位开国将军,为壮大红军队伍和巩固川陕苏维埃政权,冲破“川陕会剿”,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少共国际先锋师一直湮没在历史中,鲜为人知。笔者通过艰苦努力,查阅了大量资料,试图揭开少共国际先锋师的神秘面纱,还原这支我军最大红色童子团的烽火铁血岁月……

川陕苏区的“娃娃军队”

少共国际先锋师的铁血岁月

南峰山石岩上的巨幅红军标语

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六路围攻”之后,蒋介石又亲自策划了更加残酷、规模更大的“川陕会剿”,电令胡宗南部入川,上官云相等部向川陕边逼近,准备纠合川陕两省的军阀势力,东西堵截,南北夹击,一举消灭红四方面军于大巴山下。敌人集结的兵力达200个团以上,红四方面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要打退敌人的“围剿”,必须拥有足够支持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针对当时川陕根据地几经战争破坏,人口锐减,粮食和兵源极其匮乏的现状,1934年11月上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在巴中清江渡召开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制定了“依托老区,收缩战线,发展新区”的“川陕甘计划”,决定扩红西进,向陕南、甘南发展,将川陕苏区扩大为川陕甘苏区。

这时,中央红军已撤出中央苏区,大举西进北上。中共中央致电红四方面军总部,要求红四方面军迅速集结主力,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从长江上游渡江北上长征。

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15个团约2万余兵力移师旺苍,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以及红四方面军总部所属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总医院和红军大学等40多个机关陆续迁驻旺苍。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倪志亮、李先念、周纯全、熊国炳、傅钟等领导纷纷进驻城内。一时间,旺苍城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红军在旺苍境内进行了三江坝阻击战、黄猫垭等16次战斗,组建县级苏维埃政权2个,市镇级2个,区级14个,乡级74个,村级300多个,凿刻红色标语390余条。1934年1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在旺苍坝南峰山石岩上亲笔书写了一条标语:“为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新中国而斗争”。每个字大约1.5平方米,总面积达40平方米,全长38米,数里外都能看到。

为了粉碎“川陕会剿”,红四方面军在旺苍部署了“广昭”“陕南”“西渡嘉陵江”三大战役。为实现这一战略计划,红军开展了大规模的扩红运动。

1934年12月,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决定成立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以配合红军作战,完成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西渡嘉陵江、冲破蒋介石“川陕会剿”的战略任务。

其实,早在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就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建立了少共国际团。川陕根据地建立后,在众多的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的基础上,川陕省委成立了少共先锋独立师。红四方面军移师旺苍后,为了培养后备力量,发挥青少年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组织更多的力量冲破蒋介石的“川陕会剿”,决定在少共先锋独立师的基础上,组建少共国际先锋师。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男女青年加入少共国际先锋师,红军还派出“錾字队”在牌坊、石壁、石碑、阶石、墙上、城墙、岩壁等处制作石刻标语,至今,这些标语在旺苍、苍溪、昭化、利州区仍然可见。如“穷苦青年自动参加少共国际先锋师”“全苏区穷苦青年把连﹙四川方言,即全部﹚武装起来,消灭刘湘、邓锡侯”“穷苦青年兄弟们,赶快参加少年先锋营,完成少年先锋师,配合红军,快快的消灭刘湘”等。随之,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参军热潮,各地纷纷涌现母送子、妻送夫以及父子、夫妻、兄弟和姐妹一同入伍的感人场面。

1935年1月初,旺苍瘟祖庙﹙今旺苍县教师进修校﹚红旗招展,鼓乐齐鸣,红四方面军建制最大的红色童子团——少共国际先锋师正式建军,2800多名青少年精神抖擞,英姿勃发。全师下设两个团,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任命少共川陕省委书记高厚良为政委,少共川陕省委指挥部总指挥长叶明为师长。从此,红四方面军有了一支最年轻的正规武装力量,有了一支最富有生机和朝气的红色童子团。

现年93岁的王朝秀,家住旺苍县龙潭街,老人头发已斑白,耳朵也听不太清楚,可是回忆起81年以前的往事,老人眼睛发亮,如数家珍:

“1933年6月15日,红军解放了旺苍城,建立了广元县苏维埃政府。当时旺苍群众参加革命的热情很高,仅10万人口的旺苍,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一年半后,年仅12岁的我成为了少共国际先锋师中的一员。记得最开始加入童子团的只有20多个人。每天早上8点下了操以后,我就和伙伴们一起去渣滓路站岗。那时候,每人身后都背上一把酷似真枪的木枪,每天的工作就是拦下路人,收路票,一日三餐都会有统一安排的伙食。红军撤离旺苍北上长征之时,我已经做好了追随红军的准备。出发的前一天下午,我母亲打发人来叫我回去吃饭,回去以后,母亲二话没说就把我锁了起来,任凭我怎么哭闹都不放,等到我被放出来的时候,红军已经走远了。”

据邻居们讲,王朝秀的老伴已去世,膝下有两儿一女,都已退休。老人全家一共22口人,四世同堂,但家人都不在身边,老人一个人独居在县城里。家人多次想接她出去住,老人却始终“固执”地留在原地,每天还要去当年站岗的地方看一眼。

 浴血征战的青春岁月

“炮火连天响,军号频频吹,决胜在今朝,我们少共国际先锋师,英勇武装上前线,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嘿!坚决与敌决死战……苏维埃的鲜红旗帜,插遍全中国,完成共产国际最后胜利。”这是一首由《少先先锋队歌》改编的《少共国际先锋师师歌》。

为了把这些初离家门的娃娃们打造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按照共青团川陕省委的要求,少共国际先锋师立即进行了军事训练和政治整训,师长叶明负责军事训练指挥工作,又从其他红军部队调来军事和政治教官,对全师官兵进行了刻苦的军事训练。

2月的川北,天寒地冻,朔风剌骨,东河上还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全师官兵冒着严寒,在旺苍城边的河滩上摆开训练场,从稍息、立正、匍匐前进到各种战斗队形,从刺杀、射击、投弹到各种进攻和防御战术,一时间,河滩上吼声如雷,杀声震天,战士们好似一个个“小老虎”,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练兵高潮,全师官兵很快就掌握了作战本领。

“穷人们,快觉醒,团结起,来革命;立政权,苏维埃;国民党,消灭完;逐帝国,救四川;邓李罗,灭田杨,除众恶。赤化了,全四川,享太平,乐安然。”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少共国际先锋师还开展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文化知识的整训。政委高厚良组织政治和文化教员,给战士们讲课,学习《革命三字经》《列宁学校课本》等教材,让战士们明白“为谁当兵,为谁革命,为谁打仗”的道理,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和训练。

少共国际先锋师还走上街头,利用各种宣传形式,积极宣传红军政策,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劳苦青年参军参战,动员穷人起来闹革命。宣传队到处讲“红军故事”,传唱革命歌曲,如“米仓山高,东河水长。妈妈送儿去参军,打仗回来就看娘。”“妹十八来哥十九,拿起锄头去挖藕,只要哥心会妹意,要当红军一起走。”旺苍地区当时仅有10万人口,在他们的动员下,就有12000多人参加红军(其中有妇女3000余名,少年儿童800多人)。

少共国际先锋师的铁血岁月

长征路上的“红小鬼”(油画)

1935年1月下旬,红军前线总指挥部发出了攻打“广(元)昭(化)”的战斗命令,接着又打响了“陕南”“西渡嘉陵江”战役。少共国际先锋师随即结束了短暂的军训,投入到征战之中。这支“娃娃军团”主要的任务是保卫后方机关、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病员、清剿土匪、阻击敌人、侦察敌情等。有时也单独执行一些战斗任务。

旺苍“牛角洞战斗”打响后,少共国际先锋师派出一个营增援,日行100多里投入战斗,一路迅速占领了牛角洞对面的腰悬岭,另一路占领了牛角洞顶上的山峰刘家垭,封锁了牛角洞的出路,对牛角洞形成了包围圈。战士们用话筒向敌人喊话,宣传红军政策,瓦解敌人军心,沉重地打击了盘踞在川陕边一带的反动势力。

红军主力上前线后,后方的安全很大一部分都由少共国际先锋师担任。当时,红军前线总指挥部设在南锋山后山梁上青灵古庙一带,原由一个主力团负责保护,由于战事需要,一部分临时调出执行任务。少共国际先锋师便派出两个连增援,担负起了保卫红军前线总指挥部的任务。战士们不分昼夜地站岗放哨,高度警惕地守卫着红军总部机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受到了总部首长的赞扬。

“陕南战役”打响后,少共国际先锋师一部分随红四方面军主力,从广元朝天关和南山的关口坝向陕西宁羌县集结并参加了战斗;一部分奉命往广元、宁羌前线运送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的任务。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把军用物资送到火线,又从火线上抢运伤员到后方医院。战士们人小志气大,在向前线运送粮食和弹药时,肩抬背磨,有时晚上打个火把走一通宵。送粮食口袋少,战士们就把长裤的两个裤角一扎,然后装上粮食,再把裤腰一紧,架在脖子上就走。1935年2月4日,正逢大年初一,当和煦的朝阳从东山冉冉升起的时候,红四方面军的大旗已飘扬在宁羌城头,劳苦大众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新春佳节。

1935年3月下旬,少共国际先锋师和妇女团奉命将1200名伤员从旺苍坝、庙儿湾送到百里外的苍溪永宁兵站。因这一带全是崎岖陡峭的山路,抬担架过河要将伤员举过头顶,上坡时抬前面的战士要跪在地上,手指抓地往上爬。膝盖磨破了,臂肘磨破了,战士们宁愿自己流血,也不愿让伤员受苦。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将全部伤员转移到了永宁铺。

1935年4月中旬,少共国际先锋师随同红四方面军撤离旺苍,西渡嘉陵江,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途。长征途中,少共国际先锋师一直担任掩护和保卫红军后方机关的任务,并沿途宣传北上抗日的重大意义,宣传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在血与火的征战中,这支激荡着青春岁月的“娃娃师”不断成熟壮大,溶入中国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在中国共青团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