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书法,简而言之,就是指汉字书写的法则,是以其书体的笔法结构以及章法来书写,使之成为一幅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然后书法的核心,莫过于我们时常所提到的“笔法”了,那么为何代代相传的“笔法”如此神秘呢?

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笔法,就是指使用毛笔,书写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还是我们中国书法和中国国画,以及山水画一类作品特有的一种技巧。

相信对书法稍微有点儿了解的书友,或多或少的都曾听说过元代文人画的领袖——赵孟頫曾说过的一句习书金句:“结字因时相传 用笔千古不易”

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释义:字的结构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传承、但是用笔方法却是千古不变,所以可以说这句话已经将笔法的传承与神秘讲的颇为透彻了。

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那为什么古人的笔法会如此神秘?

由于古代没有发明印刷和拓片技术,因此“笔法”基本上都只能从老师那里获取,所以才感觉以前古人的笔法显得如此神秘。

而且相信好多的书友都知道我们楷书的鼻祖钟繇,为了得到蔡邕的一本笔法秘籍,竟不择手段的派人盗了“草圣”张芝的弟子韦诞的墓,因此书法史上也才有了“掘墓偷艺”这一书法故事。

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但由于现代印刷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既可以在书店轻松的买到各种字体的碑帖,还可以随时观看书画名家的书写视频,因此笔法也就没有古人时期的那么神秘了。

但凡是书法家,或是学书人教授徒弟才艺的时候,都必不可少的进行笔法的传授,但由于年度已久,所以笔法的传承我们已无法追溯,不过【法书要录】中倒是较为集中的记录了笔法的传授。

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笔法从蔡邕那里开创,然后传授给崔瑗及文姬,然后文姬又传给钟繇,钟繇又传给卫夫人,卫夫人又传给王羲之笔法,王羲之又传给自己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王献之又传给外甥羊欣,羊欣又传给王僧虔,王僧虔又传给萧子云,萧子云又传给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智永禅师又传给虞世南。

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当然,李世明也是虞世南的徒弟,虞世南又传给自己的两个徒弟欧阳询和褚遂良,然后欧阳询又将笔法的秘诀传授给了虞世南的外甥陆柬之,陆柬之又传给自己的儿子陆彦远,陆彦远又传给自己的外甥张旭,然后张旭又将笔法传承给了三个徒弟李白、颜真卿、徐浩,然后颜真卿又传授给了自己的三个徒弟柳公权,怀素,邬彤。

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然后笔法代代相传的秘密传到唐代时期就差不多至此中断了,所以才会导致宋朝人看唐朝人的书法就不那么自信了,可能是千古的笔法到他们那儿中断的缘故吧!

因此,大文豪欧阳修才会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唐”

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刚才不知仔细阅读了千古笔法的传承的书友,有没有注意到:书法笔法的传承是有家族式的,且特点很鲜明: 笔法不是传给了亲儿子、就是传给了亲外甥,或者是自己的亲徒弟、

以及父子,母女,师徒等亲戚关系之间的传授,所以可能就是这般缘故,因此才会显得古人的笔法如此的神秘罢了。

千古笔法的传承没落,意味着你没学到精髓,而且学的笔法还是假的

千古笔法就是这样不断的传承,最后传到了唐代就这样断层了,不知书友您觉得笔者叙述的笔法传授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以及不明之处嘛?欢迎书友您来下方留言区添加补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