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為什麼自己出費用把快件放入快遞櫃

快遞員為什麼自己出費用把快件放入快遞櫃

智能快遞櫃解決了快遞“最後一公里”的“痛點”,但是,卻又產生了新的困擾和問題。

這兩年,智能快遞櫃在小區、寫字樓附近遍地開花,它能夠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解決了快遞“最後一公里”的“痛點”,但是,卻又產生了新的困擾和問題。

快遞員未經同意把物品放進快遞櫃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客戶,前不久她在網上給父母買了血壓計,但是等了好幾天也沒收到,這時候她才看到短信,通知物品被存在了快遞櫃裡。

客戶說:“快遞員不給打電話,直接發一條短信讓自己去找,有時候,放的快遞櫃離我們遠,就特別不方便。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直接放快遞櫃的做法特別不合理,家裡有人就可以直接送家去。 ”

為什麼不把消費者的物品直接送到家,而是存放在快遞櫃裡?很多快遞小哥也是一肚子委屈。

快遞員為什麼自己出費用把快件放入快遞櫃

一名快遞員說:“一棟樓120多個件,客戶不在,電話打不通,送不出去,客戶回來之後就找我們要快遞,沒送到,人家會投訴。雙11期間,一天五六百個快遞,實在是處理不過來。”

快遞櫃從“免費”變“打賞” 還收起“超時費”

截至目前,我國有10多家主要企業設立了智能快遞櫃25萬組,平均每天處理快遞量1100萬單。而部分地區的快遞櫃,也悄然從“免費”變成了“打賞”,還有的開始收起了“超時費”。

快遞員為什麼自己出費用把快件放入快遞櫃

中郵速遞易董事會秘書說:“超過免費存放時間之後,每超過24小時會收1塊錢,最高不得超過5塊錢。”

快遞員為什麼自己出費用把快件放入快遞櫃

中國物流學會研究員表示:“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他一直把快遞無限時地放在快遞櫃裡,顯然是不恰當的,逾期收費也是一個合理的表現。”

有快遞小哥寧願自掏腰包 也要選快遞櫃

儘管對消費者來說,更關心通知服務是否到位、收不收費、快遞員是否履職等問題,但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對快遞小哥來說,他們中有些人寧願自掏腰包也要選擇快遞櫃。

晚上將近6點,天已經黑下來,溫度也降到了零下12度,快遞小哥還在送件。由於客戶沒接電話,他把今天剩餘的包裹都花錢存進了快遞櫃。

快遞員說:“最小的格口,每件是兩毛,中號的格口是四毛,最大的格口是六毛錢。派件效率提高了很多,原來一天下來就是90到100個快遞,現在一天可以派150到160個快遞。”

有快遞員透露,一個月下來,放的比較多的話,可能要花一兩千。

有快遞員表示,自己每天要花費五六個小時穿梭於各個小區,基本是免費為用戶配送快件,而可以賺取提成的攬收快件時間則只有三四個小時。因此,快遞員寧願花錢放快遞櫃,提高派送效率,以賺取更多的提成。

快遞員為什麼自己出費用把快件放入快遞櫃

於是這幾年,提高配送效率的快遞櫃發展迅速,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快遞入櫃率有望達20%,對應快遞櫃格口需求約為7600萬個,市場潛力巨大。

快遞櫃的運營商幾乎都處於虧損狀態

一組尺寸為250×195×50釐米的智能快遞櫃,起訂價格高達12000元,再加上進駐、運營維護等費用,一組快遞櫃初始運營投資金額至少在4萬元左右。

而快遞櫃的收入主要來自快遞員的使用費和消費者的超時費。而在行業發展初期,企業之間為了競爭互相壓價,“入不敷出”是常態。快遞櫃試圖從免費轉為收費的背後,也是持續虧損的壓力。

中國快遞櫃友會秘書長說:“場地的租金和企業間競爭的不規範,現在的勢頭變成了企業相對惡性的競爭。就目前的運營成本來看,幾乎所有的智能快遞櫃的運營商都處於虧損狀態。”

其實,快遞櫃在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不少投資者質疑它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儘管如此,快遞櫃市場依然在爭議中壯大。

業內人士告訴,目前一組快遞櫃場地使用費最高已漲至每年8000元。場地費水漲船高,收費標準卻迫於競爭壓力不斷下降。

快遞櫃涉足賣水果、收手機

於是,不少企業開始拓寬運營渠道。有的快遞櫃公眾號也做起了售賣水果、食品等生意,還有一些開展了手機回收、金融消費貸款等業務。

雖然目前快遞櫃公眾號積累了不少會員,但是很多消費者也僅僅只使用快遞存取業務,其他業務的盈利情況並不樂觀。

快遞員為什麼自己出費用把快件放入快遞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