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在重庆称帝的皇帝?

司马长史


有一个,也是在重庆称帝,并以重庆为首都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元末农民起义军出身的明玉珍,其在重庆建立了地方政权“大夏国”。



明玉珍是湖广随州随县人,1351年,元朝由于多年的残暴统治,民间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明玉珍也就在这个时候趁势而起,在青山率领千余人起兵反元,1353年,被徐寿辉招降,被封为“统兵征虏大元帅”,并驻守沔阳,之后与元朝将领哈麻秃战湖中,但是在战斗过程中被弓箭射瞎右眼,从此他就被人称“明眼子”。1355年,因战功升奉国上将军、统兵都元帅。1357年,听从杨汉和戴寿的建议,亲率大军进攻重庆,并于同年生擒哈麻秃,攻占重庆,之后在普州击溃李喜喜率领的青州军,并乘机得以进入四川,并占泸州和宜宾,同时徐寿辉任命他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陇蜀四川行省参政。



1358年明玉珍率军占领四川成都。1360年,因陈友谅杀徐寿辉,明玉珍与陈友谅反目,并自称陇蜀王。1362年3月29日,明玉珍正式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统,都重庆。



历来人们对明玉珍的评价都甚高,其在位四年有余,大夏对外少有战争,他多半是在与民修养生息,因此在当时重庆、四川等蜀地较之中原之地更加的安定与繁荣,明玉珍又兴文教、薄税赋,因此可以说蜀地的百姓生活的都很安定。崇祯年间工部尚书傅维鳞曾经这样评价明玉珍“风情慷慨,仁心义质,宏图雅节, 有足称焉。 获据险远,屏绝昏虐,减赋礼贤,文教彬郁,负川锦以为固,控全蜀而称制,要亦偏安之令规,霸者之高烈矣。”


澳古说历史


历史上还真的有在重庆称帝的皇帝,并且还有在重庆去世的皇帝。两个人一前一后,差不多隔了正好二百年

现在去重庆旅游的,都知道重庆有白帝城。那么白帝城为什么叫做白帝城有关系呢?当然是因为一个叫白帝的皇帝。他就是两汉之交割据益州的公孙述。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有帝王之心。

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四月,公孙述在白帝城自立为帝,国号成家(一作大成或成),崇尚白色,建元龙兴。而他建都的地方,正是白帝城。

一百九十八年后,夷陵之战一败涂地的刘备,在白帝城渡过了他生命之中最后的岁月。他所建立的蜀汉,和公孙述的成家政权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割据益州、偏霸一隅、企图中原,最后草草收场。而白帝城,成为了刘备最后的归宿。

在这里,也上演了被后世视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一幕——白帝托孤。



青言论史


  在重庆这片土地上,还真有一人在此称帝,此人就是元末众多起义军首领之一——明玉珍。

明玉珍在元末动荡的岁月中,拉起一支队伍,打起诛灭元朝的大旗。在他的领导下,起义军相继攻克了成都及四川周边的大部地区。公元1363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为大夏。不过他建立的王朝只存在了九年,在洪武三年,他的儿子向朱元璋纳土称臣,被封为归义侯。大夏便退出历史舞台。

  还有一个人,虽然他不是在重庆登基称帝,但他也算是走出重庆登上皇位。此人是宋孝宗的三子——宋光宗赵惇,赵惇先被封为恭王,(恭州就是今天的重庆)然后被立为太子。公元1189年即位,光宗即位后认为自己先封恭州王后即位是双喜临门,所以改恭州为重庆。


望月读历史


历史上确有在重庆立国自称皇帝之人,他就是明玉珍。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随州人明玉珍团结父老乡亲千余人,投奔红巾军主帅徐寿辉,明玉珍骁勇善战,曾在战斗中被元军射瞎右眼,因功封元帅。奉命征伐巴蜀,逆取重庆,继而占领泸州,宜宾,成都等地。突然传来消息,徐寿辉被陈友谅夺权并杀害,明玉珍表态不从陈友谅,但又感前程茫然之时,谋士刘桢建议割巴蜀自立,说“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可以立不世之业”。明玉珍遂“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在位五年,年三十六岁而卒。子明升继位,洪武四年,朱元璋派军大举征伐,明升不敌,献城投降明朝军队后被押解南京,授封归义候,洪武五年,遣送明升全家至高丽,大夏国彻底灭亡。


坐观世情


宋光宗 赵惇;

史载,宋孝宗第三子赵惇1162年封恭王,1171年立为皇太子,1189年受孝宗禅让即位皇帝。同年八月,他赐令升恭州为重庆府———这就是宋光宗赵惇在这里先封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的由来,重庆由此得名。

PS:元末农民起义军出身的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立了地方政权“大夏国”。明洪武三年,其子明升纳土归降,被封为归义侯。

另外,无论是赵惇,还是明玉珍,都不是重庆本地人。宋光宗赵惇出生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明玉珍出生于湖广随州随县(今湖北省随县)。


用户99810331878


宋光宗 赵惇;

史载,宋孝宗第三子赵惇1162年封恭王,1171年立为皇太子,1189年受孝宗禅让即位皇帝。同年八月,他赐令升恭州为重庆府———这就是宋光宗赵惇在这里先封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的由来,重庆由此得名。

PS:元末农民起义军出身的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立了地方政权“大夏国”。明洪武三年,其子明升纳土归降,被封为归义侯。

另外,无论是赵惇,还是明玉珍,都不是重庆本地人。宋光宗赵惇出生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明玉珍出生于湖广随州随县(今湖北省随县)。


是女神经呀


赵惇,在这里先封王,后称帝,所以才把这里更名为重庆——双重喜庆。


雁去无痕ty


有,宋光宗就在重庆登基称帝的,“重庆”的来历就和宋光宗有关。重庆在宋朝时称恭州,光宗即位前藩府就在恭州,是为“一庆”;后来他又在恭州举行了登基大典,是为“重庆”,于是他就将恭州升格为重庆府。还有一种说法是:光宗在恭州举行登基大典时,祖母“寿圣皇太后”和父亲太上皇(宋孝宗)亲自临视,是为“重庆”,重庆就是这么来的。


枫沙湖畔一小鱼


三国时期,刘备在四川成都称帝,建立蜀汉,但不是重庆,距离很近。


青青子衿20361111


我们村我说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