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懂诗词?

意会胜言传


诗词是古老的文化,诗词是王冠上的名珠,光彩夺目五颜六色。古诗词对仗严谨平仄呼应朗朗上口,现代诗语言精炼简洁意象优美神游八荒。如入芝兰之室令人心旷神怡唇l齿留香!

纵览题主的诗作,过于浅白,言有尽而意未达。和格律有出入,同现代诗有週异。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个人所见,欢迎同道诸友交流指正,不喜勿喷。





镜中花水中月69


诗分为几类,古风、律体,一般人不懂平仄,就写古风好了,而律体就必须遵守格律。鉴别一个人会不会写诗,看他的格律就知道了,一般从韵脚看起,如果不遵守《平水韵》、《中华新韵》,就显得杂乱,无章可循,或出韵,或出律。而古风相对追求意境,朗朗上口,可以不以格律论。因为要遵守格律,所以有些会写诗的人很不耐心,觉得烦,为平仄而平仄,舍弃了犯平仄的好句,所以干脆不写,或故意冲平仄,但不乏好诗。相反,有些人按平仄去写,但腹中无货,写出的诗词也很晦涩,几乎不忍目睹。我对平仄就很没耐心,很少写了。填词更讲究,每句多少字,什么位置用平声,什么位置用仄声都必须遵守,按平仄去填,更难倒了不少人。但若写现代诗,就比较自由了。不过现代诗要写得好,也不容易,意境也是相当重要。



枫叶乱舞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本世纪初,我拿一本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诗集给两人看,翻出一首短诗来《我来了》:

谁说天上没有玉皇,

谁说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

这首可能是在建三门峡水库时一位建设者写的,当时很流行,许多报刋都发表过。

这两人中一位是北大女毕业生,参加过朦胧诗学习创作。她看后很惊奇,“这竟然是诗”?在她眼里,连顺口溜都不如。这位北大女毕业生拿出一本诗集来:“自己写的,没钱,印数不多2000冊。”后在扉页写上“某某斧正,签名”。

另一位是小老板,也出了一个诗集,也在扉页签名转给我们。小老板说:“我不懂朦胧诗,也不会写,写这些就算顺口溜吧”。但是就是这种顺口溜,他出了三本集子,有一本翻印了五次,最多一次印了两万冊。我们给小老板起名为“写诗爆发户”。而北大女毕业生连送带卖不到500本,有1000冊送废品站。她知道了写朦胧诗的恶果。因为老百姓不喜欢!

对于那首《我来了》的诗,林县人民传诵它修成了红旗渠,大寨人传诵它修成了虎头山梯田,许许多多农村的农民诵传它进行战天斗地,还有新疆军垦,北大荒的农垦也在传诵它。因为它是正能量的诗!

可能五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我来了》这首诗及威力。

什么是诗?你懂吗?



辽海醉仙


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懂诗词?懂诗与写诗我觉得是两回事,懂品评诗词的不一定能写出好诗词,能写出好诗的也不一定就特别懂得品评诗,读完这首诗,感觉不知所云?


《五绝●数寒星》
(新韵)
檐下数寒星,不知蚊热情。
怕惊云上月,心颂到天明。

析:

站在屋檐下无聊的数着天上的(寒星?)星星,忘记了夏天的蚊子对人特别的热情。

为了不惊扰云上的月亮,心里一直赞美?直到天明。

寒星亦名启明星,在黑暗将去黎明来临之前,这个颗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寒星也可以指寒夜的星;寒光闪闪的星。

作者的数寒星应该是指寒夜的星星,因为启明星就一颗,是不用你站在屋檐下慢慢去数的,那么第二句的蚊子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寒夜何来蚊子的热情?第三句怕惊云上月,转句用的较好,最后心颂到天明,不知道你在颂什么?难道蚊子叮人还要颂扬蚊子的伟大?莫名其妙,整首诗意境模糊错乱,用词不当。


修改版:(新韵)

《五绝●数寒星》

檐下数寒星,江边火若萤。

怕惊枝上鹊,独坐到天明 。


剑不如人


随意即可,读多了自然有货。



江湖夜语不点灯


欣赏一首诗其实也简单,首先是看得懂。其次是理解意象,把握情感。如果想再高大上一点,就知人论世,评价风格意义等。一般我们这些普通人看这么多就足够了。

这首诗一看就是打油诗,而且是现代人写的,估计是初中生。原因简单,有的词古人很少用,不是说不用,如怕,就是很口语的。还有的就是语句不通,最后一句莫名其妙。

其次,想表达什么情感?估计作者也是无厘头,所以就不解释了。

最后,这些意象太凌乱,没法形成一个画面。中国古诗的一大特点就是有画面美,就是所谓的意境。这作者恐怕还需要多学习。

另外说点题外话,星星和月亮在夜晚出现是有特点的,这是常识,这里也写错了。建议问问度娘,相信以后会有更好的作品出来。

本文主要是从欣赏的角度谈,至于创作,那又是另外一个角度了。相信别的会有文友做相关的补充的。故略去不谈。


刘146057455


什么叫懂?心领神会之意。

没必要故弄玄虚,装出一副掌握过宇宙真理的样子。

诗、也是由汉字组成的,写出来是抒发作者感情和供其他人欣赏的。一个人,哪怕把中国所有的诗词都解读了,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一个视角而已。

而作为普通人,哪怕只知道李白的那一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你也不能武断的认为他不是真的懂诗。

请放下你那狐假虎威的姿态,老老实实的做一个普通人,而不是借助诗词来显摆自己。因为当初这些诗人写诗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让你作为资本向世人炫耀的。





双人鱼42891187


这个问题似乎是让你读一张纸条:“你是否识字?”。如果答“识字”,可以让你认一认从来见过的一个生字,肯定懵了;如果答“不识字”,那为什么你能读懂这张纸条。

我想说的是,懂或不懂诗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懂或不懂,这就像听音乐会,大家都在鼓掌,但每一个听众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没有必要去区分谁真懂音乐、谁假懂音乐。

对于诗词理解也是如此,中国诗词浩若烟海,对诗词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如果你一定要拿它去测试和区分你的朋友是真懂或假懂,没有意义。比如,你如何理解下面这首诗?答案一定各不相同。

附:《蚂蚁的心事》

碗里掉进一只蚂蚁

我要把汤倒出去

这一只碗突然变得十分沉重

原来蚂蚁心事有千斤

我忐忑不安

一湖水会淹死一个弱小生命

蚂蚁说,心事已化作脚下轻舟

不用担心

黄干(笔名:皇竹草),重庆人,男,医学硕士学位,曾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等工作。中国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会员,中国网络诗歌网签约诗人,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大赛人气榜前10强,2017泸州国际诗酒节获奖者,2018深圳杯第二届诗词大赛获奖者,2018中国黄金诗词文大赛获奖者,2018“印象中国年”全国首届新春主题文学大赛获奖者,主写现代诗。


hgv0821






9236于水


先来回答你的问题,您说的是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真正的懂诗词。

我认为,诗词作为中华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应该来传承的,传承之下也应该实时的去创新,不能总按以前的套路来写诗词,一味的去传承这样不叫创新。

中华诗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诗句,有我们特有的意境美与语言美。

依我看,我们应该大胆的去发展,而不是在这种问题上产生胆怯的心理,您所描写的这首诗大体上看来还是很好的,如果细究自然有很多的毛病,但如果是一位初中生所写的,那么更加希望他坚持下去,创作出更多的更好的作品!为我们的优良的传统文化作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