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希特勒并非一个遵守规则的人,但不进攻瑞士真的是遵守海牙公约吗?

羊鳳霞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在二战时期,瑞士在轴心国的包围下始终保持了中立,而没有遭到入侵,实在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不过这个结果既不是希特勒大发善心,跟海牙公约更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在强权国家(不止是纳粹德国)眼中,国际条约什么的只有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有效,否则就是废纸一张,中立在希特勒眼里是不存在的,像丹麦、比利时、挪威、荷兰、卢森堡这些中立国,个个都被他踩在脚下,所以德国没有入侵瑞士绝不是出于对其中立地位的尊重。

1941年至1942年的欧洲,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处在轴心国的控制下,唯有位于欧洲中央的瑞士保持中立。


尽管在二战爆发前,希特勒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宣称“无论什么情况都尊重瑞士的中立”,但实际上希特勒非常敌视瑞士,在1941年6月他在与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和外交部长齐亚诺的会谈中毫不掩饰对瑞士的敌意,他称瑞士的人民和政体都是令人厌恶的,是新德国不共戴天的敌人。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也曾公开谈论过德意两国瓜分瑞士的可能性。德国是在1940年6月25日,也就是法国投降的当天开始制定入侵瑞士的计划,最初为“绿色”方案,后改为“枞树”行动,起初计划投入21个师,从奥地利-瑞士边界和法国-瑞士边界发起进攻,后来压缩到11个师,但意大利军队将出动15个师从南面同时进攻,投入兵力大约在30万到50万之间。不过,这项计划最终被束之高阁,从未实施。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有染指瑞士的意图,但瑞士军队总司令吉桑上将(右)对这种威胁保持了高度警觉。


关于希特勒没有入侵瑞士的原因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原因是,瑞士对于德国的入侵行动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常备不懈。瑞士虽然是个小国和永久中立国,但非常重视国防建设,实施全民皆兵的军事动员体制,在20世纪30年代加大国防投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准,国防预算达1500万瑞士法郎,占全部预算的15%,而在1935年德国公然废除《凡尔赛和约》后,瑞士的国防预算更猛增至9000万瑞士法郎。

二战时期在阿尔卑斯山区巡逻的瑞士士兵,复杂的地形和准备充足的瑞士军队使得德军进攻瑞士的难度相当大。


在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当天,瑞士军队总司令亨利·吉桑上将就发布了总动员令,瑞士军队现有的三个军分别向东、西、北国境线展开,同时启动各项动员计划,甚至从48岁到60岁的男性公民中都动员了10万人作为后备军。9月7日,吉桑在联邦议会上表示:“全部瑞士军队可以在10分钟内做好战斗准备!”瑞士军队在国境各处利用地形地貌修建了大量国防工事,囤积物资,以利于长期坚守。在1940年夏季,吉桑又修改了防御计划,通过节节抵抗迟滞德军的进攻,逐步放弃北部的平原丘陵地带,将主力收缩到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堡垒地带,坚持长期游击战。可以预见,德军即使占领了瑞士,也将陷入极为困难的山地游击战中,恰如他们在巴尔干地区所面对的。

在瑞士的山区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经过精心伪装的防御炮台,这类国防工事几乎遍及瑞士全境。


除了进攻上的困难,德军也将付出高昂的占领成本,而占领瑞士能够带来的战略利益却微乎其微。相比之下,保持瑞士的中立显然能够给德国带来更多的利益,首先,瑞士发达的国际金融业对于德国的战争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转移财富和洗钱;其次,瑞士的中立地位也可以作为德国与西方进行外交斡旋和利益交换的孔道,也是重要的情报来源。所以,希特勒选择保留中立的瑞士也是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


崎峻战史


瑞士是一个中立国,没错,但是瑞士是中立国,不代表它没有武装。

中立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泰国那种,不管谁来都是爷。

还有一种是瑞士这种,就是一个刺猬,到处都是武装。

前一种,你想找个汪精卫,你都不需要去打,后一种,你打了以后会被扎的满身血。


瑞士不好打

瑞士看起来小,其实挺不好打的,瑞士山多,浑身上下全是武装,举个例子

这看起来是一个房子


实际上里面有大炮


看起来是个石头


其实是个大炮


瑞士的山上藏满了这种性质的大炮


哪怕是个破木屋子都有一个大炮



瑞士人整个把地下掏空,地道能藏好几百人,瑞士的银行家能开飞机,公路能起飞战斗机,德军当时是装甲兵团,适合平原作战,不适合山地作战。


瑞士钱多,而且不是自己的钱


全球各个国家都有钱存在瑞士。

瑞士要被打了,各个国家的黄金那可就真没了。

而且一旦瑞士被打,其他国家也没法兑换他国货币了。

瑞士自从1516年全面执行中立政策,也是因为如此,各国才会放心的在瑞士存钱。

存的多了,各国金融基本上都会和瑞士绑定,导致瑞士一被打,倒霉的首先是其他国家。

所以瑞士被打了,各国哪怕处于自己的利益考虑。都会帮忙。


李建秋的世界


1、地理位置:

瑞士多山地,装甲部队难以施展,易守难攻,瑞士仍保有较完整的军工体系,军备力量尚存。而且瑞士也没有满足得意维持战争必要的自然资源,攻击占领瑞士有些得不偿失。

2、中立国。

瑞士一直保持中立国态度,且没有存在军事威胁,在二战时期对德国妥协屈服,德国没有必要去做物极必反的事情。

3、瑞士银行

瑞士著名的瑞士银行。保密程度非常高,德国与瑞士有很多金融往来,在战争时期,德国掠夺来的财富,大多数流向了瑞士银行。独立的瑞士,能给德国的对外战争带来诸多方便。

4、对外贸易

在二战时期,欧洲的老牌国家对德国进行经济封锁,停止一切与德国的贸易,德国被孤立。而作为中立国的瑞士,有利于改变德国被贸易孤立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