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婚姻影響大嗎?該怎麼擺脫?

天上的雲在飄272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婚姻影響很大!深究到一個人的內心,就會發現,每個人幾乎都複製著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所以一對夫妻走到一起,有一個磨合期就是這個原因!

我們每個人重複父母的模式,必然會產生矛盾。兩夫妻能否走到白頭,關鍵看夫妻兩個家庭的模式在磨合期,處理的方式是否得當!這個就是經營的智慧了!如何擺脫,我來說說我的經驗!

第一,放下幻想中的浪漫!

婚姻中,不管是什麼原因結婚,女人內心總是幻想浪漫的愛情💑,浪漫的另一半!事實上,我們幻想的浪漫,很虛幻。而真正的浪漫是一種境界!在兩個人沒有過磨合期進入融合期,所有的浪漫都是假的,比如送花,給點驚喜,等我們成熟的時候,就會明白,這樣的浪漫有多假!


第二,放下內心的期待!

婚姻中,女人還有一個通病。就是我不說,你最好知道我想要什麼!或者我說了上一句,你就知道我下一句要表達的意思。我無數次和身邊的女性朋友說過,那是不可能的!永遠不要去期待,男人給女人的好,剛好是女人想要的好!我曾經經常和我先生說,我想要白菜,你總是給我蘿蔔,你對我很好,傾其所有,但不是我想要的,我以前每次說這個話的時候都要抓狂!後來我沒辦法了,我不期待想要的白菜了。他給我啥我就收著。沒有期待要白菜的心情,就沒有了失望的情緒!他給啥都成了驚喜,這就是心態!


第三,全盤接受所有人和事!

我記得曾經我和先生吵架,他說,如果我不是他的妻子,只是一個陌生人,都不會多看我一眼;我也回了同一句話給他,我說如果你不是我丈夫,我也不會多看你一眼!哈哈😄,就在說完這句話的那個當下,我突然頓悟。既然是夫妻,就要接受對方的所有!因為分不開,除了接受,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除非一輩子吵下去,可是也吵不出結果。接受是唯一的路!因此我放下了!現在學了心理學,看了書,才懂得,接受一切,是終結一切痛苦的唯一方法!我們看到人群中願意多看一眼的人,也不見得就沒有缺點,既然有,如果一起生活,還的接受,不是嗎?全盤接受對方的時候,其實就是全盤接受自己本人,接受自己的整個人生!原生家庭的傷害和影響,將在這一刻終止!


第四,直接溝通

夫妻之間有什麼想法,直接告訴對方,是解決問題最快的方法!我想他抱抱就說,抱抱我,我想他親我,就說親親我!哈哈,有意思吧,就這麼簡單!如果我們放下期待和做到接受。這種直接溝通最開始覺得難為情,可是你一旦做了,並變成習慣,你就會發現,這才是真正的浪漫。感情會直線升溫。所有的想法都要直接溝通!

第五,融合期

走完第四步,融合期就很簡單了。許多夫妻之所以離婚,是因為前面幾步沒做到,最後走不到融合期,就分手了!需要提醒的是,融合期也有一個危險的地雷。這個地雷就是,突然會發現生活很平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年之癢!如果第四步我舉例的那些語言調味劑做不到,那麼平淡中最容易覺得乏味!有些夫妻覺得這就是生活,最後歸於平淡,可能平淡一輩子!有些夫妻不接受平淡,要麼出軌,要麼離婚!所以走好第四步很關鍵!


第六,甜蜜綻放

如果把我第四步說的那些甜言蜜語,用在直接溝通上,就可以順利的從融合期走到甜蜜期,讓夫妻兩個獨立的個體,在婚姻中甜蜜綻放!真正達到靈魂伴侶的境界!靈魂伴侶不是放棄獨立和孤獨,而是找一個人來守候我們彼此的孤獨!這個時候兩個人在一起看電視,吃飯,聊天,都是一種浪漫。因為你們走過前面的經歷,瞭解了彼此,一個眼神就秒懂了對方的意思。這才是昇華以後的浪漫境界!


第七,華麗轉身

如果一個人的婚姻經過了前面六部的洗禮。那麼你將徹底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所有傷痛,以及對你婚姻的各種影響力。整個生命將真正的華麗轉身!幸福一生!這份愛會傳承!

祝福你,華麗轉身,幸福一生!


生活百家講壇


原生家庭對人的婚姻影響很大。

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很容易在自己的婚姻中重複已經熟悉了的父母的行為模式,延續家庭不幸的循環。

黃秋生是一位比較著名的香港演員,曾多次獲得香港金像獎影帝稱號,演技沒話說。但他的個人生活卻非常混亂。黃秋生的青梅竹馬叫吳惠貞,兩人結婚後不久就常年分居。黃秋生還在節目中大談從不管孩子的教育,全扔給妻子,甚至還爆出有私生子的消息。

回顧黃秋生的童年經歷,我們似乎可以找到混亂個人生活的原因。父親在黃秋生4歲時離開香港,十幾歲時切斷通信和生活費。母親無法承受這一切,多次自殺;甚至給黃秋生喂洗衣粉,幾乎要殺死他。



黃秋生父母不負責任地缺席家庭生活,給他的童年帶來很多痛苦經歷。但他自己卻成長為和父母一樣的人。由此可見,原生家庭對婚姻的影響之大。

如果想擺脫原生家庭對婚姻的負面影響,最好的辦法是在思想上給自己“排毒”,改變從父母處習得的行為模式,這樣才能創造理想的家庭生活。

關於如何“自我排毒”,《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給出了答案。本書以作者蘇珊·福沃德參與治療的真實案例為基礎,介紹了有毒原生家庭的不同類型,並針對不同類型家庭受害者給出了相應的建議,是一本獻給在原生家庭中受傷、想要做出改變,但暫時有些迷茫的受害者的自我治療手冊。



《原生家庭》中,蘇珊·福沃德給諮詢者提出了6條建議:

  • 認清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 自我界定,情感獨立;
  • 停止自責和自我懲罰;
  • 與父母對峙;
  • 接受心理治療;
  • 打破舊有家庭模式。

想要擁有自由幸福生活的人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父母堅持不改變,自己依然可以為所選擇的生活努力和抗爭,而無需為之前家庭生活的不幸負責。

即使在原生家庭中看到的都是痛苦的婚姻生活,糾纏的夫妻、親子關係,依然可以選擇改變自己,擁有幸福的一生。


列星安陳


原生家庭的模式,真的對我們成年以後的人生影響甚巨。

說到破解之道(雞湯勺子來了):就是要看見和承認那些負面(不配得)的感受。

其實,很多人都有“不配得”的情結,覺得幸福看起來好虛假,不實在,還是痛苦比較真實,於是會搞自我破壞,推開那個讓你幸福的人或搞砸那件讓你幸福的事。

所有的情緒,都需要被認可

有一個例子,兒子暑假回來,我帶他參加一個臺灣的旅行團,團員中有一對女性朋友,她們結伴而來,但是我從旁知道美玲幫經濟實力不佳的小芳付了團費,免費招待她玩。小芳可能有不配得的心結,所以在酒店房間裡面,踢到傢俱,腳趾頭腫的老大,幾乎無法行走,破壞了旅遊的興致。

可能很多人會說,踢到腳趾頭是很可能發生的事,不見得就是她的不配得。但是我從旁觀察小芳的言行舉止,我覺得我的直覺是準確的。我們潛意識沒有被我們看見的東西,通常就會主宰我們的行為模式,在實際生活中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

而小芳的自我解決之道,可能就是在要注意在旅途當中,當那種“不好意思”“羞愧”等不舒服的情緒上來時,要能夠在心裡讓出一點空間來容納它們,而不是硬生生地壓下去,不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其實這些情緒,只需要你去認可它,給一個空間去承載它就可以了,你什麼都不用做。

當被認可、接納以後,這個情緒就不會被壓在潛意識裡面,然後引爆一些破壞性的行為來損害我們的幸福和利益了。

看見、理解, 看見、理解,這是最重要的。

保持一顆謙卑之心,是一個人幸福快樂的必備條件

話說回來,我因為寫了一些受歡迎的書而聲名大噪,自己其實心裡也是有愧的。為什麼是我?哪一個作者今生有幸作品可以賣到千萬冊?我憑什麼?

所以我會做一些補償行為,來安撫心中的愧疚。比方說,我會不遺餘力的支持好的作家和老師,用我的名氣去推廣這些真正有料、人品又好的老師,也介紹各種好書。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大度,其實是為了減輕自己的“不配得“感。

另外就是大家對我的黃金投射,也讓我很不舒服。

我其實根本算不上是個修行人,有的時候德性也不是很好,但是因為我的書,大家和我在心靈層面有了連結,會把我美化成我不是的那種人。對此,我也有很深的羞愧,所以常常喜歡在公開場合醜化自己,行為乖張,希望打破粉絲對我的錯誤看法。還好這些行為沒有造成什麼自我破壞,畢竟對於我的不配得和羞愧,我還是有覺知的。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檢視你的人生,發現自己有不配得情結的時候,一定要去認真的看待它,並且熟悉那種感覺。在日常生活中,當它不自覺的升起,進而想搞破壞的時候,你能立刻覺察到它,進而把它對你黑暗中(不自覺)的破壞降到最低。

而最重要的功課其實是:學會感恩和推恩。

  • 感恩就是當不配得的羞愧升起時,帶著感恩的心去面對那些讓你覺得不配得的人或事。低頭默唸幾句感謝的話,也是一種感恩。

  • 推恩則是把你承受到的恩典,普及出去。

就像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影響力是老天贈與的,不是我去掙來的,所以我會願意推廣好的書、好的老師,用我的名聲為他們背書。至於匿名捐贈,更是我長期在做的事情。

每當不配得和羞愧感升起的時候,對我而言最容易的解決方式就是去救濟貧困、助學等。當然,清楚的看見它們、接納它們是第一個重要的步驟,後面怎麼做其實是次要的。

如果此刻你的感受是相反:為什麼別人有,而我沒有?那麼可能你要做的還是感恩:為現在擁有的東西去感恩。

感恩是如此正向的一個能量,它會吸引更多的同類事物來到你的生命中。

同時,感恩也可以讓一個人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後者是一個人生活幸福快樂的必備條件。


張德芬


近幾年,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越來越多,甚至很多人會告誡女孩子,如果一個男人的原生家庭不好,不管當時兩人感情多好,都不要在一起。

可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戀愛觀,婚姻觀,價值觀一直生活方式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在正常不斷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往往脾氣暴躁,缺乏耐心和信心,就算他努力控制自己,但二十多年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讓他很難擺脫。


朋友玥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他的父母經人介紹認識結婚,兩人本來沒有感情基礎,加上雙方性格都比較強勢,所以婚後總能因為一些小事就吵起來。

玥曾苦笑說,很多孩子童年時是看動畫片,但她童年時是看父母上演的對罵戲,她聽過各種各樣的不堪入耳的話,看過父母吵架時醜陋的嘴臉。離開家,成了她長大後最重要的目標。

慶幸的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玥沒有因為變成父母的樣子,她渴望擺脫這樣的家庭,也發誓自己以後的家一定要溫馨和睦。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份毅力和覺悟,更多人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他們要麼覺得原生家庭的樣子就是所有家庭的樣子,要麼會對婚姻感到恐懼,不願意相信異性,不願意戀愛結婚。

所以,真心希望已為人父母的各位可以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既是造福自己,也是造福自己的孩子;也真心希望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中的孩子,可以通過學習,接觸社會後瞭解到更多幸福的可能性,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最終過上幸福的生活。


叢馨初發


你好,我是周小鵬,愛我們學院創始人,心理諮詢師,專注解決婚戀情感心理問題。


每一個人的原生家庭都有各自的問題,所謂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卻是相似的。那麼,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婚姻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又有什麼辦法可以擺脫呢?


1.幸福的起點在原生家庭,而轉折點在你自己手中


如果你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家人對你的愛,使你時時都能感受到溫暖和幸福,而父母之間的感情也給了你很好的婚姻示範。這樣好的起點傳遞給你都是正面的積極信息,你也能體會到幸福的婚姻給了你更好的成長環境,你的戀愛婚姻觀也與父母更加趨同,這樣的思想就是原生家庭給你的禮物,讓你的人生有了好的開始。你的健康成長,和諧家庭,愉快心境,都是源自於此。

而另一方面,在一個吵鬧不休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他更容易憂鬱而自卑,對家庭甚至產生恐懼,在成人以後對於異性的交往也變得沒那麼自信,很容易造成他對婚姻關係的一些錯誤認知。這是原生家庭對他的傷害,在以後的生活裡留下的創傷。


所以說,原生家庭的印記在一個人的心理上還是有很大影響的。但這並非不可逆的,成人之後的幸福還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這樣的轉折隨時可能發生。

2.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重點是人格的獨立和思想的成熟


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以及行為模式,在小孩的心裡形成了深刻的烙印,就像一張白紙被大人牽引著,無意識的塗抹了很多色彩和形狀。


但這一切都是因為孩子還不能完全明辨是非,父母的行為就成了他們眼中的一面鏡子。但如果你有了自己的認知,接觸了更多的人和事,你會明白這個世界是多樣的,家庭相處模式也是不同的。你可以通過閱讀,學習,或者找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傾訴自己的困惑,找到正確的答案。


環境可以改造一個人,見識也可以擴展你的思維,只要你相信,你願意從過去的陰影裡擺脫出來,你就可以做到。

具體該如何改變呢?

1.找出你與原生家庭的相似點,重點突破。

2.多見世面,也可以自己看一些心理書籍,板正曾經的誤區。

3.多與積極快樂的人交流,和愛人一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4.從心理上相信自己的獨立和成熟,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活在過去的傷害裡。


諮詢婚姻戀愛問題,歡迎關注私信小鵬姐姐哦!


周小鵬


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而在婚姻當中則更加明顯,很多孩子本身並不知道,自己把很多壞的和不良習慣帶到了新婚當中。

比如,一個女生從小就缺乏父親的關愛,只有媽媽從小帶著,在家庭的關係當中,就缺少男人的這份溫情。長大以後,這類女生就特別希望找一個“大叔”,因為大叔可靠、溫柔,又體貼,感覺是自己從小就渴望得到的東西,現在有個人出現在自己面前,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投靠。

但是,這份感情究竟是不是愛情,她們本身也不知道,喜歡對方到底是因為什麼,是真正地對他擁有情感,還是真正僅僅只是一份“感受”。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她們的心中。

這只是其中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安分、缺乏安全感的環境裡面,造成的影響和問題就更多,這不僅僅是“原生家庭”這個詞彙能夠解釋清楚的了。

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婚姻裡不再出現更多類似的悲劇發生,需要認識到“從小給自己帶來的情感傷害”,需要去正面面對你存在的問題,可以尋求心理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要合理去看待自身存在的問題。

問題存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一直不肯願意去面對這個事實。有了這樣的覺悟,我想去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才會真正地得到實現。


心理諮詢師王明燦


影響很大,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說說我自己吧,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拮据且孤獨得環境裡,之所以說孤獨,是因為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外出打工,我從小就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溫暖!然後我的父母省吃檢用,這樣捨不得買那樣捨不得買,他們省不止提現在自己,包括我!我記得剛畢業那會兒,實習只有幾百塊的工資,房租就付去幾百,我記億裡反正就只能200的了,有時候要買過什麼東西都沒法,不得已我去給父母說,父母只說沒錢,逼得我沒有辦法!當時剛談了男朋友,就安慰自己只是暫時性的借他錢而已,實習過了就好了,可是,這就是欠的債遲早的還,漸漸的欠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還不起,總之為當時的男朋友感動,覺得嫁給他值得,相信自己也不會走父母的老路……結果冥冥之中還是選擇了爸媽一樣的老公,生活也漸漸地活成了父母的生活的樣子,哎,這或許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吧!


左左166977266


我有時候會看電視上的情感類節目《愛情保衛戰》,這個節目是幫助解決情侶或夫妻感情困惑的,當他們有了這樣那樣的感情問題,就會有嘉賓老師從各個方面為他們分析,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經常在一些時候,比如某人非常偏執,或者有什麼過激行為,或者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會有老師突然扭轉話題:你的家庭是怎樣的?你父母感情如何?兄弟姐妹幾個等等。從而推斷此人的某些心理或行為是怎樣造成的。

我就是那個時候,意識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的。往往是我們初為父母的時候,想要教他如何做,如何做得好,但是當孩子慢慢地長大,其實很多事都不用教了,因為孩子都看得見。他看到父母如何說,如何做,如何與人相處.......因為孩子最早最直接的教育就來自父母。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就是講原生家庭的,這本書的作者是是英國的兒童心理醫生、關係精神分析學家奧利弗·詹姆斯,他致力於心理精神研究,被英國報紙譽為“國民心理學家”。

在《天生非此》這本書中,詹姆斯指出我們並不是天生如此,我們長成現在這個樣子,是受原生家庭影響造成的,父母的言傳身教、關愛或虐待、思維模式以及我們與父母的身份認同都影響著我們長大之後的為人處事,以及心理和性格。這種相似並不遺傳,卻形同遺傳。

我們為什麼長成了父母的樣子?

我們出生之後,最早看到和學習到的就是父母的言行。即使是幼小的年齡,也很快就懂得了要想獲得父母的贊同,就要聽話,也就是複製他們的言行。

言傳

對於孩子的行為,父母都會有個評判,讓他們滿意的行為會讚美鼓勵,不好的就會批評教育,甚至打罵。即使是不會說話的孩子,慢慢也就能看懂大人的眼神和表情,懂得父母是高興還是生氣。所以,孩子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取悅父母,按他們說的去做,聽話就會受到表揚,得到擁抱或親吻。如果反著來,批評是少不了的,捱揍也有可能。

父母是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也會影響著孩子,他們會很自然地延續父母的思維,因為在他們看來,父母做的想的都是對的。

身教

很多人會說,看看孩子是什麼樣就知道他的父母是什麼樣。因為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榜樣。不管父母有守時、好鬥、冷漠、積極等各種品行,那他一定也是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的,孩子做得不合心意一定會指責他,扭轉他成父母想要的樣子。在孩子還不能明辨是非的時候,父母的行為就是他們的模板。

我記得看寧遠的書,她有兩個孩子,她說其實不用刻意地教孩子怎樣做,因為你做的他們都看到了。

我以前為孩子報了樂器班,但是很厭煩假期裡也馬不停蹄地上課。為了讓孩子看外面的世界,我只好為他請假。但是後來我明白了這樣做很不好,這其實間接地是在告訴孩子,這課並不重要,有事就可以請假不上。既然報了學習班,就應該像學校的功課一樣儘量少耽誤,如果我能每次都排除萬難而不報怨地送他去上課,他也會把彈琴看得很重的。

身份認同

人們常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其實並不是一家人才進一家門,而是進了一家門,才成為一家人。孩子模仿父母,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思維方式,或者認知模式,都會將其帶入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就變成自己的方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就是影響的力量。

虐待或關愛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我們有著深入骨髓的影響,長大之後即使意識到很多不對之處,也很難改變,比如虐待。

一個人小時候受到父親的虐待,那麼長大以後虐待自己孩子的可能就非常大。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候,厭惡痛恨父親,發誓將來我一定要對我的孩子好,一定不讓他感受這種膽戰心驚。但是長大之後,他很可能會重演他父親的經歷。

在黃國勝的《隱藏的人格》一書中,作者提到了“反向認同”的概念。意思是說他表面是反對父親的,是不認同他的,但是背後卻隱藏著“認同”。就是先認同,形成一個跟父親一樣的壞人面具,同時又塑造了一個與之相反的好人面具。這個結果就是,他一面痛恨著某種行為,一面做著這種行為。 所以,事實是施虐者大多都曾經是受虐者。



原生家庭是怎樣影響性格的?

書中講到一個母親的故事。在女兒2歲半的時候,兒子出生了。因為早產,兒子需要更多的呵護,於是女兒就倍受冷落。加上母親重返工作崗位,女兒還不滿1歲就去了幼兒園。女兒過得很不好,母親只好找了兩個保姆輪番照看。後來女兒雖然很乖,但是膽小怕事,跟同齡人在一起常常表現得很順從。而從不缺少關愛的兒子卻是另一番模樣,非常沉穩自信。

看得出來,幼時受到良好的照料,就會得到積極的結果。如果照顧不周就會造成心靈上的傷害。而同胞的兄弟姐妹即使是在一個家庭中成長起來,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付出的愛不同,他們的性格也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所以可以說,同一個家庭中的孩子的性格差異,取決於後天培養方式。比如出生順序、性別、父母當時的境遇都有很大的關係。許多事實證明,孩子的很多行為是父母養育造成性格特徵的代際傳遞,同樣道理,這也是孩子為人父母后必然的養育方式。

而我們與父母相似的原因是父母將他們的心理,他們曾經的經歷施加到孩子的身上,以期望自己的情況能有所改觀。比如“我很好,而你不是”的這種心理,就會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輕視或虐待,就像是把痛苦和壓抑傳遞下去一樣。而“我很好,你也很好”的家庭裡,孩子感受的是父母的關愛、支持與鼓勵,也是把快樂和美好傳遞下去,他們才能快樂地健康成長。

父母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年輕或年少時候的經歷進行的一次複製。



如何改變自己的現狀?

長大之後,有了自己的認知,就會判斷出好與壞來。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好的就去做,不好就拒絕。不是的,從上面的話也可以看出,有的人明明知道不好,但心裡仍有一種力量逼著他這樣去做。

那麼如何改變這個現狀呢?

1.找出你與父母哪些地方想像,梳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找心理專家,請他幫忙分析你的童年經歷以及個人心理,從而帶你走出困境。

3.把“我很好,而你不是”心理轉換成“我很好,你也很好”的心理。

4.相信一切可以改變,改變代際紀錄。

一定要相信這些相像並不是由基因控制的,而是培養方式形成的。基因不可變,而培養方式及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我之前曾看過一篇文章,講他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積極快樂自信的人,這是給了人一些希望,只要想改變,就可以努力做到。

我也是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原生家庭的確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太大的影響,我甚至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許多自己的影子,讓我非常不滿又只能怪我自己。如果能早些懂得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如此大的影響,我也許會做很多改變,可能會把孩子培養得更好一些。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無論是有了孩子的人,剛結婚的人,已經長大的孩子。所以我推薦每個人都該看看《天生非此》這本書。


我是何相知


影響很大!真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種說法,生命是一種輪迴。原生家庭帶給你的思想,為人處世,都會刻在你的骨子裡,然後你會下意識地做出同樣的做法。這就是一種輪迴。因為你的潛意識會讓你模仿父母的做法。

比如,我媽媽是一個非常獨立的人,且是一個非常愛操心的人,她喜歡把什麼事都飛快地自己做好,然後數落我爸啥也做不好,對待我也是這樣。我清楚地記得我爸被我媽數落完了失落的樣子讓我多心疼,也記得我被我媽數落完了感覺多麼的難堪,甚至絕望。

可是我也習慣幫所有人操心,安排好所有事。交了男朋友之後,我也會用很多事來證明我比他強,然後會忍不住數落他。導致男朋友很傷心。

你看,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是一種輪迴。

你不如在每一次事件發生時,試著跳出你的角色,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自己,看看自己的哪些行為,其實跟父母的做法是一樣的,同時也是你所不能接受的他們的做法。當你發現問題出在哪以後,就在每一次發生同樣事情時下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但不要讓意識去判斷對與錯,只是告訴自己換另一種方式表達和解決。

慢慢地,你就能夠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了。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常常需要幾年的時間,甚至更久,希望你能夠保持住,且有耐心。

加油吧~

關注我,看看別人婚姻的那些事。


婚昏欲說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機構門寧格基金會提出過一個“90與10原則”,說的是,在引發當下人際、情緒問題的問題中,只有10%跟現在的事件有關,剩下的90%都跟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有關。 那麼,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下一代的婚姻的?

我們要認識到,婚姻是原生家庭的複製體。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指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愛的對象,叫作“愛的原型”,在一生當中,我們都會不自覺的以這個原型為藍本,尋找親密愛人。這個原型就來自異性雙親,對男孩子來說是母親,對女孩子來說是父親。舉個例子,一個女人的童年被酗酒的父親毀掉了,儘管她極其厭惡酒鬼,但卻戲劇性地發現自己總被這樣的男人吸引,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強迫性重複”。

同樣,在原生家庭裡,我們沿襲了父母的言傳身教。我們也許口口聲聲不想變成父母那樣的人,但也慢慢活成了父母的翻版。如果父親總是心不在焉地對待母親的講話,那麼兒子將來多半也會這樣;如果母親一直對家人指手畫腳,雞蛋裡挑骨頭,那麼女兒也會變得強勢和挑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