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宁波慈善奖”揭晓 90个个人、企业和项目获表彰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以“善行甬城,德润名都”为主题的第五届“宁波慈善奖”颁奖活动在宁波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我市90个在慈善公益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和慈善项目受表彰。市委副书记宋越舜致辞,卞吉安等出席。

宋越舜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第五届宁波慈善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和热心参与我市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宋越舜指出,在当前宁波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和加快“名城名都”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还有许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需要帮扶、需要关爱。在发挥好政府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广大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助力。希望广大慈善组织积极培育慈善优势,开发慈善资源,拓展慈善领域,让更多人加入精准扶贫,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希望广大企业家继续发扬“宁波帮”精神,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多献爱心、多行义举,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希望广大市民自觉弘扬慈善精神,践行公益理念,积极参加慈善活动,努力营造“人人行善、全民向善”的浓厚氛围。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让党性在慈善事业中彰显本色、焕发光彩。

“宁波慈善奖”是我市公益慈善领域最高的奖项。本届慈善奖评选活动于今年6月底启动,最终产生慈善楷模奖15个、慈善项目奖21个、捐赠个人奖19个、捐赠企业奖15个、志愿服务奖20个。

全市共有90个个人、企业和项目获表彰。

“我捐得不多,只是我的一点心意。”杨东恩,鄞州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一线工人,从2008年开始,就向鄞州区慈善总会捐款,多则几千,少则几百,从未间断。其中一笔2.1万元善款,是杨东恩一点一滴省下来的,足足攒了6年多,而他对自己的花销异常严苛,还下决心把烟也戒了。

“我的想法很简单,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杨东恩质朴的回答,正是他对慈善的理解,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发声,为社会出力。

像这样的凡人善举,宁波不胜枚举。近年来,宁波涌现了一大批年年捐、月月捐的爱心人士,其中,隐名捐款的就有几百名。慈善,让宁波这座“爱心之城”获得了无比巨大的前行力量。

“每次看到他们一点点成长,很开心。”2000年,单位的一次助残活动让宁波永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第三路队长郑海红结识了“折翼天使”。一次次交流,郑海红发现,这些特殊孩子渴望陪伴。作为一名路队长,她很少有休息时间,18年来,她把仅有的休息时间都奉献给了这些特殊的孩子。

失明的婷婷,聋哑的国宝,是郑海红结对的孩子,多年的陪伴,两个孩子早已把郑海红当成了亲人。对两个孩子的喜好、特长以及想法,郑海红一清二楚,现场主持人的问题,丝毫难不倒她。

在郑海红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公交人加入助残队伍,从2000年至今,永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与市特教中心结对学生60余人,服务时长1200多个小时。

爱是不断传递的。对于突然多出来的弟弟妹妹,郑海红的儿子也非常喜欢,一有机会就让妈妈接弟弟妹妹到家里吃个团圆饭。“将来有一天,妈妈力不从心了,我肯定会接上的。”

华茂教育基金会在贵州加榜乡成立首个“彩虹之家”,随着课桌椅、书柜书籍、餐桌、教学仪器等爱心物资的到来,加榜乡中心小学建起了图书馆、音乐室、体育室,还有了干净的食堂,孩子们不用再在外面露天吃饭了。

2016年至今,华茂集团已经在贵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建立了3个“彩虹之家”。不仅如此,还不定期组织宁波的孩子前往贵州进行公益之旅,贵州的孩子也被邀请来宁波参加夏令营。华茂集团在两地孩子间架起了一座彩虹桥,丰盈童心,色彩斑斓。

慈善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颁奖现场,华茂集团的代表透露,今年他们已启动了一项“乡村教师培训计划”,明年4月正式实施。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他们展现出来的慈善精神,总是令人动容,也铸就了这座城市最完美的底色。

我市慈善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连续五次入围“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榜。数字显示,近3年,全市共接收社会捐赠总额24.96亿元,慈善救助总支出20.10亿元,对困难家庭、贫困学生、大病患者、孤老孤儿、留守儿童、农村学校、重大灾害及对口支援地区进行帮扶,直接受益人达220万人次。

慈善精神在宁波已成为一种品格、一种风尚,更是宁波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本届慈善奖获得者中,有慷慨解囊、反馈社会的企业家,也有虽不富裕却爱心满满的普通劳动者;有常年热心公益的老志愿者,也有“80后”“创二代”等新慈善人;有朴实无华的常规捐献,也有现代理念的慈善创新。一个个平凡而感动的故事,深深感动着台下观众。“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也要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精神,让慈善之光温润每一个角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宁波日报记者王佳 通讯员梅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