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要说自己是满清皇族的后代?

空白161228846


如果这里的有的人确实是满清皇族的后代,还能不让人说了?!

皇族的范围很广泛,说起来太麻烦枝蔓,如果局限在溥仪这一支,相对简单一点。

虽然溥仪因故不能生育,但并没有绝嗣,溥仪兼祧同治光绪,就是北方民间所说的一子顶两门、南方民间所说的两房夹一子,他在苏联西伯利亚劳改时,立惇亲王奕誴的曾孙毓喦(载濂孙、溥偁子)为后嗣,这样一来毓喦的血统源自五爷,宗法上接续的却是四爷(咸丰帝)的香火。

毓喦回到中国后被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受教育与思想改造直到1957年,出狱后,毓喦曾经靠教书为生,后靠卖杂货为生,1959年被送到北京附近劳改,1966年被送到山西劳改。1979年释放回到北京,找了一份扫大街的工作,1999年病逝于北京。

(毓喦与第二位妻子合影)

毓喦长子恒镇生于1944年,曾任新疆石河子第六建设兵团电影放映员,后来回北京做起了金石书画的买卖。

(老爷子能把运动装穿出金秀贤的赶脚)

毓喦三子恒钧职场生涯混的不错,是工商银行北京新街口支行副行长,有个生于1996年的女儿金启桐,原先在北京四中念书,现在应该大学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

(学霸校花对夜店也情有独钟)

回到问题本身,如果现在自称满清皇族的后代是觉得还有皇位可以继承,那是深井冰;如果是为了装逼甚至本身就是造假,那也让人齿冷;但是如果本来就是而说自己是,那自然是一点问题都木有。


谈古论金


真正的满清皇族后代不会刻意声张自己的身份,遇到了只是一笑而过。我中学高二的地理老师是满族人,满姓爱新觉罗,教课风趣幽默。其实知道他姓爱新觉罗的时候我还很诧异,他从来没有公开讲自己姓爱新觉罗,只知道他的汉族名字。上高三听另一老师说才知道。我还有一位政治老师教政治,也是满族人,按血统还是格格身份,满姓太长没记住,汉姓名字叫王维(自己取的)。



回到问题,所谓的那些在媒体上叫嚣的满清皇族后裔其实都是在哗众取宠。大多数爱新觉罗后人都在民国时改姓汉姓,不宣扬不声张,渐渐地成为了社会中的一份子。例如启功先生就不以自己的爱新觉罗身份作为荣耀。


爱新觉罗只是一个普通的满族姓,与其他民族所谓的姓氏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朝代的没落,总会有一些残余势力在啃着祖先的威名炫耀,以显示他们的崇高用来掩饰内心的自卑。

我是炎黄子孙,这一点比什么所谓后人都光荣。


涑水司马


满清皇族的后代?现在说起来就是个笑话。

满清在100多年前就灭亡了,蒋介石的民国也是日落西山,早就不是当年的天下了。想想当年满清灭亡的时候,北平有多少旗人?整整70万人,到49年解放的时候再统计就只剩下了几千人。这几千人是真正的满清皇族,包括没落的王爷贝勒贝子格格和大臣戈什哈。都是登记在册的正儿八经的满清皇族,跑也跑不了,瞒也瞒不住的。

隆裕太后一发布退位诏书,大清国的旗人们就开始四散而去,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制度土崩瓦解。原来在旗的达斡尔、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都纷纷改回了原来的民族。这个时候,连爱新觉罗家族都改成其他姓氏,躲到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瞒了身份,小心翼翼地活着,谁也不说自己是满清皇族了。民国政府一宣布剃头易服令,旗人们立马在大街上拍成长队剪掉留了几百年的辫子,换掉穿了十几代的旗人服饰。为什么?都是为了消灾避祸,大清国没了,几百年优待旗人的制度没了,连王爷皇上太监都没了。剩下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哪个没脑子地还会说自己是满清皇族呀?

在2000年的时候,满族能说满语的人也就只剩下18个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行将消亡,满族人甚至已经几乎忘掉了自己是满族人。那么,为什么现在又冒出这么多满清皇族呢?原因也非常简单。现在国家尊重民族信仰,优待少数民族,提倡为民族发展做贡献。所以很多人为了捞好处,就开始重修族谱,拼命地把自己往皇族里靠。大到地方政府争夺名人出生地死亡地,小到家族、个人争夺名门望族正统等等,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搞旅游开发,争取资金盖一些仿古建筑、造一些假的历史古迹、圈地建旅游景区,吸引游客来观光消费,有些人说自己是皇族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利益,就是为了钱。而不是真正地为了弘扬民族文化。

现在中国有多少满族人?2010年的时候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现有满族人口1070万人,在我们身边,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是满族或者是赫哲族或者是其他少数民族。不过这也没什么,时代在变化在发展吗不是?万一哪一天隔壁老王要跟您说自己是满清皇族后代您也千万别奇怪,因为现在的满清皇族越来越多了。

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期待您的关注;


徒步说史


满清皇族有“宗室”和“觉罗”也即常说的黄带子和红带子,清代皇族人数到民国时期已经有不少了,人口基数大。而且,辛亥革命之后,清代不像之前朝代,王朝灭亡之后,宗室子弟有很多死于战争,如明代皇帝支系后裔以及各藩王后裔,在明亡之后,很多都死于战乱,乃至被屠杀,而清朝灭亡相对来说较为和平,相对的,皇族子孙命运也远没有明代那样惨烈

上述只是客观原因,剩下的就是主观原因。一方面,人总是有一种好奇心,对待名人的后裔总是想找寻一番,所以凡是名人的后裔,总感觉多一层光环(如寻找陶渊明的后裔),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皇族后裔的身份也大体类似,所以人们也就不自觉的多关注一些,相关的报导也就多一些。另一方面,就是攀附心理在作怪,在追认祖先这件事情上,很早就开始了,所以在很多族谱中,祖先都是名人(不乏祖先确实名人的情况),而于个人而言,攀附更是简单(宗族的攀附还得创造出世系),再加上人们的关注,假冒的情况就更多,有时候甚至还能带来实际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再补充一点,真正的皇族后裔确实很低调,可以看一本书叫《生正逢时——清皇族后裔金毓嶂口述家族史》,主人公金毓嶂曾祖父是清朝第一代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祖父是清朝第二代醇亲王、清末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大伯父是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父亲爱新觉罗·溥任是载沣的第四子。金毓嶂曾任原北京市崇文区政府副区长、区政协副主席等职,为人极为低调。


楚邾


在目前这种辫子戏盛行,奴才文化升温的时候,这些人跳出来宣称自己是皇族后代,无非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博取一些利益罢了

说实话,那真不是姓个爱新觉罗就高贵如斯的,咱们中国古代的皇室也不是一个两个,李姓,赵姓,朱姓,刘姓,恐怕说一个就是皇族后裔,说一个就是流着高贵的皇族血脉,到底谁高贵?

有点不好意思的说,笔者姓李,当年大清祖上可给我家祖上打过工,我家祖上再祖上还是大唐皇室,我这血液,我这身份,高贵否?不也是在这打工养家糊口来着?

民国建立后,按皇室优待条例,大清小朝廷得以继续存在。当时的中国有一道特别的风景:民国政治家或在议会中进行和平辩论,或在疆场上继续厮杀,而北京紫禁城中,宣统帝溥仪依然在称孤道寡。此种情景,直到1924年11月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

此时的溥仪也就成了一介平民,平民自然就不是皇帝,自然就没有皇室,就更不要说什么皇族了,当然,后来溥仪成了康德大帝,那也就又有了一些所谓的皇族,但到了共和国成立,这些人的皇族梦就再度泯灭。

原北京市民委副主任、醇亲王载沣长孙金毓嶂说过,“都什么年代了,姓那个有点儿古怪。”这是一个假如清王朝的统治仍未结束的话,他很可能成为皇帝的人。但他自认为,我们都是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戴着红领巾,长在红旗下,这个所谓的身份没有一点用,他也没有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高贵。

而雍正九世孙的启功则低调到只在家里作画写字而已,凡是给他写信用爱新觉罗或是金字称呼的一概以查无此人退回了。

这些人,在满清时代的身份恐怕要比这些凭空冒出来的所谓多尔衮,乾隆的子孙们高贵多了,也丝毫没有见人跳出来四处乱窜,而跳出来四处乱窜,宣扬自己有皇族身份,高贵血统的那几位,在人们的眼中,恐怕都是当成小丑看的了把!


关河南望


笑话而已,跳梁小丑。


如果说中国人痛恨那个王朝无疑是清朝了,野蛮征服了文明,几百万人奴役了上亿人。

现在冒出来这么多所谓的满清皇族后代,我认为是亡国奴。


不过是在政策日益开放化的产物,弱化主体民族,优待少数名族,实现中华民族繁荣。

不好好为国家的富强努力,光想着在国家强盛的时候出来享受成果,不若乎此类人了。


晚上睡的猫儿



为什么当初民国时期,和文革时期不出来,而现在过了近百年了才出来?充其量也就扮演个跳梁小丑的角色,记得有个称是皇族的人去见溥仪的弟弟时,行清朝旧礼。而溥仪的弟弟只送给了他四个字“认清现实”。


塞北少年行


为什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满清皇族后代?其实清皇族在解放后统计人己极少了,看来大多人是冒充的。
我估计是那些人是满清的宫庭剧看多了,这些年清宫庭剧占据了几乎古装剧的半壁江山,的确让有些人是中毒太深了。

受清宫庭剧的影响,弄得满清皇族竟成了许多无知者羡慕的对象,不说别的,圆明新园景区主殿这个拍照点,因为帮游客化妆成清皇上贵妃拍照(80----120一张),人家每年都赚几百万,每天游客排队化妆在假龙椅上照相。看来大清朝的苦难没人记得,大清皇室的奢华倒有许多人想过过瘾。


还有一种人肯定会反驳我,现在国家都在提倡重视近代史教育,人们也对近代历史最感兴趣,为什么你展示的近代历史邮票会被那么多人追捧,不正是人们喜欢近代史的明证吗?喜欢近代史人太多,有这种需求的人也多,那么冒充清皇室的人也就多,这有什么奇怪的?

这种观点我肯定不认同,国家鼓励人们喜欢和学习近代史是为了让人们从大清腐败衰亡中吸取教训,是为了“警钟长鸣,毋忘国耻”,而那些千方百计改姓为清皇族的人,只能说是无知无识而已。


不说了,我姓“朱”,我要不要也说我是大明朝皇族后代呢?还有那些姓“李”、姓“刘”的更显赫呢。

有些人以冒充清皇族后代为荣耀,却不知全国人们把他们当“清宫庭剧小丑”来看待,做了小丑还自以为荣,还真是可笑得很。


湘平古珍邮馆


清朝皇族大体上分成两部分,即宗室和觉罗,宗室指的是努尔哈赤以及其亲兄弟的后裔们,觉罗指的是努尔哈赤的叔伯以及祖叔伯的后裔们。清代宗室和觉罗都归宗人府管理,所以都属于皇族。

宗室的待遇比觉罗要高很多,像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些爵位,觉罗是不可能有的,而且宗室内部也有划分,分别是“远支宗室”、等等,先祖时代越靠前的,跟当朝的皇帝的血缘关系就越远,支也就越远。

远支宗室和觉罗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大人物,很可能就是个普通旗人,大概率没有生存技能,还有烟瘾,这种人,在清楚灭亡后,除了乞讨和等死似乎没什么出路。而且清朝一亡,皇族也没人打理了,这些底层人员一流动,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皇族了。

再说回“近支宗室”和“极近支宗室”,他们的脉络是比较清晰的,清朝灭亡以后,他们大多数选择改姓,也有不少迁回了东北,毕竟我国有悠久的杀前朝遗族的传统,这些人也怕死。

据说清朝宗室1937年修谱的时候有大概不到一万人,这个数字显然不符合清朝两百多年的繁衍规模,但也不重要,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平民,混得比较好的也就跟溥仪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几个。

不过近几年来,演艺圈和各种圈子里的“爱新觉罗”越来越多,原因不就是现在政策好喽。

我曾听一个贵州的朋友说过,他们那里能跟少数民族沾边的小孩都改了少数民族,以致于他们那里少数民族一点都不少数,原因自然是高考加分嘛!清朝皇族,亦是同理,没有好处的事谁干。


平沙趣说历史


都是一群不知真假的小丑搏眼球而已,这年头,因为清宫辫子戏多了,所以一些阿猫阿狗都出来认祖归宗,先不论真的假的什么皇族后裔,就算是,又有何用?中国从夏朝起,多少个王朝?这样算又有多少皇族后裔?几千几百年过去封建王朝早已经过眼云烟,你现在冒出来扯这些是想咋滴,复辟么?惯着你,何况这些所谓满清后裔的祖宗当年给中国带来多少耻辱,中国历朝有哪一朝像清朝那样无能软弱,丢脸丢到家,一个个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看看现在没听说哪个姓朱的,姓赵的这样大摇大摆出来说是皇室后裔吧,只有这些满鞑子整天跳来跳去。再者,真正的满族皇室后裔也不会这样招摇,我认识一个沈阳的姑娘,姓肇,算真正的爱新觉罗改姓的后裔,人家都特低调,也没像这些假货瞎蹦哒。所以,遇到这些智障就让他们滚蛋吧,这是一群二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