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玩砸了”,交易所二次質疑規避關聯交易買資產

最近杉杉股份有點尷尬,以公開競拍的方式從母公司購買資產,從而躲過了披露和審議,沒想到上交所不依不饒,要求強行披露。

12月11日晚間,上交所對杉杉股份(600884.SH)下發監管工作函,二次質疑是否存在利用公開拍賣規避關聯交易審議,要求公司以關聯交易方式對本次交易進行審議和披露。

此前在12月3日,杉杉股份通過公開競價方式以9.36億元競得控股股東杉杉控股持有的穗甬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穗甬控股)30%股權。

本次關聯交易金額佔公司淨資產的8.97%,已達到股東大會審議標準。但杉杉股份以“公開拍賣等行為所導致的關聯交易”為由豁免審議和披露:未經股東大會審議,董事會已簽署轉讓協議,並未披露標的詳細審計報告和更多競拍信息。

以拍賣的方式免於披露,上交所的質疑在於:一是公司是否因豁免披露而幫母公司“背了鍋”;二是否存在操縱拍賣過程的行為。

隨後杉杉股份回覆:拍賣公司為上海大公拍賣有限公司,參與競拍企業2家;拍賣公告11月23日刊登在《上海金融報》,競買人的要求是公司成立滿五年且註冊資金5000萬元及以上。

上交所繼續質疑拍賣程序的合法性:“拍賣公示媒體為報紙,受眾有限,實際參拍人僅2名,客觀上可能存在競價不充分的情況, 拍賣程序無法對交易價格的公允性和公開性提供必要的保障,關聯交易可能存在的利益傾斜風險並未因採取拍賣形式而得到消除。”

上交所要求公司核實參拍的另外一方,是否與上市公司存在“關聯關係、利益安排、關係密切或者其他應當披露關係”。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拍賣並沒有進行充分公示,在上海大公拍賣的官網上,穗甬控股30%股權的拍賣公告發佈於11月5日,在拍賣結束後。大公拍賣工作人員對界面新聞記者回應稱是因官網出現故障,並拒絕透露更多競拍信息。

杉杉股份“玩砸了”,交易所二次质疑规避关联交易买资产

至少現在來看,杉杉股份這次“玩脫了”,將陷於與上交所的持續膠著,同時也不得不進行詳細披露。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10.2.15規定,上市公司與關聯人因一方參與公開招標、公開拍賣等行為所導致的關聯交易,公司可以向本所申請豁免按照關聯交易的方式進行審議和披露。

杉杉股份正是根據這一條免於披露和審議,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購買標的可能被嚴重高估,雖然母公司此次出售僅獲利1300萬元。

穗甬控股成立於2016年,主營業務為不良資產管理及股權投資基金,並在黑龍江以參股的形式取得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牌照。其註冊資本30億元,杉杉控股出資9億元持股30%,廣州科技金融創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國有資本)持有30%的股權,官網顯示其是廣州市委、市政府直屬的產業投融資平臺,簽約基金管理規模超3800億。

截至2018年6月30日,穗甬控股總資產62.86億元,淨資產30.77億元,在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僅僅實現淨利潤1.07億和3830萬元,淨利潤還在急劇下降。

按照上述淨資產來算,杉杉控股持有該股權兩年時間,賬面價值僅由9億變為9.23億,僅增值2300萬元,此次以9.36億賣給自己的上市公司,僅賺了1300萬元。

杉杉股份稱,此次購買資產是為了補充金融投資資源,問題在於,主業為不良資產處置的穗甬控股能成為杉杉股份手上的下一個“寧波銀行”嗎?

2014年以來,“股神”杉杉股份21次減持寧波銀行(002142.SZ)獲益約20億。

根據一些同行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中國華融(2799.HK)和中國信達(1359.HK),兩家主營業務均為不良資產處理。Wind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華融市盈率(TTM)為5.3,市淨率0.42;中國信達市盈率(TTM)3.8,市淨率0.49。而此次的收購標的穗甬控股,其上半年淨利潤3830萬元,淨資產30.77億元,估值31.2億元,按其全年淨利7600萬元預估,計算可得其市盈率大致為41,市淨率為1.01,均大幅高於上述兩家同行公司。

一方面,從市盈率來看,其收益與估值嚴重不匹配;從市淨率來看,上述兩家公司市淨率只有0.5左右,杉杉股份此次以賬面淨資產價格全價買下,已是高價,其中的壞賬又有多少?

另一方面,從增長空間來看,根據Wind,機構對於中國華融的一致預測大幅降低,對於中國信達的預測保持穩定:一致預測2018年全年每股收益為0.45元,與去年同期一致。

一位資深財務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受宏觀經濟影響大,在經濟增速下行區間,資產變現並不順利,資產減值損失加大,反映在兩家上市公司的淨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逐年下降,中國信達的市值從2015年的1500億左右縮水至目前的763億。

杉杉股份“玩砸了”,交易所二次质疑规避关联交易买资产

杉杉股份在此時高價買入穗甬控股,到底是“背鍋”還是“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