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茶北引 魯茶之道

開“南茶北引”之先河是一個偉大的決定,是一項偉大的創舉,“南茶北引和南水北調一樣,源自毛主席的大思維。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決定,是一項偉大的創舉。”儘管已經有80多歲高齡,可是一說到茶,王裕晏依然顯得很健談。他說, “南茶北引”凝聚著山東歷屆領導、廣大茶葉技術工作者、茶農、茶商的心血和汗水,展現了山東人民堅韌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南茶北引 魯茶之道

1954年,在譚啟龍來山東任省委第二書記之前,毛主席和譚啟龍在杭州的一次談話時,就說過:山東人口多,又愛喝茶,你到山東去工作,應該把南方的茶引到山東去。王裕晏說,事實上,毛主席與譚啟龍的家鄉都出茶,他們也都是知茶、好茶、愛茶之人。譚啟龍的家鄉在江西永新縣,是雲霧茶的主產地。山東素有濃厚的飲茶習俗,是我國茶葉消費大省,即使國家每年從南方調撥4萬多擔茶葉,仍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當時茶葉是國家統配物資,是出口換匯的重要商品,增加調撥數量十分困難,山東自產茶葉非常迫切。譚啟龍的到來,為山東從南方引種茶帶來了機遇,他因此也被人們譽為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譚啟龍到山東不久,山東省委、省政府就達成共識:山東的茶葉供應不能光依靠國家,要想辦法自力更生,於是就形成了“南茶北引”的最初想法。

1956年,譚啟龍決定在山東試種茶葉,在他的直接安排下,山東從安徽購進了大批茶苗、茶種,分發到各個地區試種。當時,山東“南茶北引”範圍最初確定在青島、日照、泰安3地,第一次南茶北引自此開始。

南茶北引 魯茶之道

1959年莒縣又引進茶種進行試種,後來總算引種成功了,可是,幾十年不遇的寒潮突襲,致使成片的茶苗被凍死,有的茶園甚至整體毀壞。再加上連續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南茶北引”幾乎面臨失敗的格局。直到1966年山東日照南茶北引才試種成功。

1973年10月,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日照縣召開了6省區“南茶北引西遷”經驗交流會,與會專家認為山東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這次現場會議的召開,標誌著生長在江南地區的茶葉第一次跨過了高緯度的限定,在北方的土地上正式生根發芽。

王裕晏說,山東人就是靠著不屈不撓、屢敗屢戰的精神,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使南方優質茶樹品種度過了抗旱防凍的難關,在山東安了家。如今,山東的茶葉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40萬畝,可謂一項偉大的創舉。

“南茶北引”打破南茶一統天下的歷史,山東茶崛起使得 “南茶”和“北茶”相得益彰,並駕齊驅。

中國的茶葉格局一直由“南茶”主導,在茶葉市場中,“南茶”以前絕對一統天下。而隨著山東茶葉的發展,這種格局正在逐步改變。

王裕晏說,經過幾十年的奮鬥與發展,“南茶北引”由失敗走向成功。“南茶北引”成功的標誌就是山東的茶樹種子能自己繁殖了。從此,國人的茶杯中有了山東茶。“南茶”不但根植於齊魯大地,而且變成了地道的“魯茶”。經中國農科院等多家科研機構跟蹤質量檢測表明,山東茶的各項指標優良而且茶多酚、氨基酸、維生素等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比其他茶葉高出許多,保健功效十分顯著。

南茶北引 魯茶之道

據瞭解,山東以發展綠茶為主,而且是重點發展有機茶、無公害茶。山東茶葉片厚、滋味濃、耐沖泡、香氣高,僅這幾條就遠勝過南方茶。如今,山東茶已遍佈齊魯大地,孔子故里、泰山腳下、靈巖寺邊都有了茶園,日照、泰安、青島的嶗山等已成為山東茶的優質產地。上世紀80年代,山東茶還漂洋過海,在朝鮮生根發芽;2004年,山東茶又種到了長城腳下,改寫了北緯30度以上不適合茶樹生長的歷史。

“南茶北引”並不只是觀念上的突破,首先還要考慮茶樹生產條件上的可行性。畢竟,如果“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現象發生在茶身上,山東是無法實現在茶葉生產上的抱負的。

王裕晏告訴記者,無論在質量上還是產量上,山東茶都可稱得上是北方之最。昔日是南方茶一統天下,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山東人喜歡喝山東本地茶。在濟南、青島等地茶葉市場,一些廣西、貴州等地所產茶葉,有的也在冒充山東茶銷售,因為這樣每公斤茶葉可以多賣四五十元錢。“但是,山東產茶僅僅是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山東茶總產量,實際還不到山東茶葉市場總銷量的10%。”

“山東是茶葉消費大省,年消費量達到5萬噸,茶葉市場業蓬勃發展,山東已成為南茶北運的集散地,濟南、青島、泰安、濰坊等城市的茶葉市場年交易量達130萬擔。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市場需求量持續增長。”談起山東茶的未來,王裕晏充滿了自信。他說:“茶葉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包含著豐富的附加值,具備社會、經濟、生態等多重效益,其經濟效益是傳統農業產值的20多倍。同時,它又與文化產業、旅遊產業密切相關,對一個地方發展的促進不可估量。”品牌有多響,產量有多大,山東茶的市場就有多大。山東茶崛起應品牌當先“齊魯大地好茶者眾多,如今市場還有很大發展潛力。但是,如何發展茶產業是山東面臨的一大挑戰。”王裕晏說,現在山東省名優茶產量已佔茶葉總產量的40%還多,產值則佔茶葉總產值的60%。如今,產茶大省的願景也正在實現,儘管適合北方種植的茶葉種類只有10多種,但山東省茶園面積每年新增都在5萬畝左右,茶葉產量也在穩增。可以說,品牌有多響,產量有多大,山東茶的市場就有多大。

對於山東下一步茶葉產業發展,王裕晏分析說,一方面現在各地正在制定茶葉產業發展規劃,提倡山東茶發展主打“品牌戰略”,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帶動茶葉的加工、提高茶葉的品質,另一方面就是採取新的科技成果,發展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真正使山東茶葉邁上新臺階。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繼續發揚茶文化,發展茶產業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經過“南茶北引”工程,魯茶也逐漸在市場中嶄露頭角,加強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是山東茶持續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議題。

由於種茶的經濟效益高,山東省茶葉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許多問題和不足也逐漸暴露出來,直接影響到山東省茶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和銷售。突出的表現:一是加工質量良莠不齊。目前全省共有大小茶廠上千家,“家家生火,戶戶炒茶”的小作坊生產情況嚴重,極大影響了山東茶的聲譽;二是品牌多而亂。目前全省有註冊商標的加工企業近800家,眾多的品牌使消費者難以辨別和區分;三是規模化程度不高。山東省的茶葉加工企業雖然不少,但年加工能力達到30噸的企業卻不多,絕大部分是小規模零星生產,嚴重影響了山東茶的品牌和形象。

“品牌是消費者購買的理由和保證”。王裕晏說,有必要對名牌產品加以保護,以促進茶經濟和茶文化健康和諧發展。山東茶應該一邊走品牌鑄造之路,一邊加大產茶農業區的開發。王裕晏認為,縱觀當前茶產業的發展,品牌缺失都是一個瓶頸。在全國企業已經從產品銷售發展到品牌營銷的高級階段,山東茶能否重振雄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培育起知名茶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