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陪跑者到C位,汪顺的人生逆袭

从陪跑者到C位,汪顺的人生逆袭

在游泳赛场上,无论夺冠与否,汪顺总是试图将毫无表情的淡定进行到底——他淡定的履行完自己的比赛流程,淡定的看大屏幕成绩,淡定的想观众挥手,淡定的接受混合区记者采访,淡定的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因为尿检汪顺的新闻发布会被推迟了将近50分钟。)调动自己的语言词汇也是井井有条,不紧不慢。

尽管2月10日,在家门口的短池游泳世界锦标赛上,汪顺在200米混合泳决赛中游出1分51秒01夺冠,创造今年该项目世界最好成绩的同时,也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但他弹起来还是超级淡定。

针对成绩——今天非常激动,觉得自己完成了既定目标,也算是交了一个非常好的答卷。蝉联冠军对我个人而言有点小兴奋,毕竟是世界冠军,而且是在提高成绩的情况下。我把每个自己该做的地方都做好了,最后的结果就不会令大家失望。

针对队友——队里的所有人都在加油,大家都在为更好努力,我们也是良性竞争,整个队伍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针对亲友团——其实我今天并没有看见他们,但是我觉得在赛场上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一条心,大家是一个大家庭。”汪顺说,这是自己和爸爸妈妈以及亲友团之间的默契。

针对濑户大也发——我听说了他没有和我进行强强对话的遗憾。他在混合泳和蝶泳上是实力非常强劲的对手(今年排名第一),能跟他比赛还是蛮兴奋。如果和他一起的比赛的话,把自己的竞技状态调整到最好。

针对接下来的比赛——接下来的100米和400米混也是尽我的全力去完成这些项目,争取完成最好成绩,一次一次把成绩提高。

确实,从江湖地位来说,和孙杨几乎同时出道的他早就坐稳国内混合泳一哥的位子,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的领奖台他全部登上过,两年前在加拿大温莎短池世锦赛上,他其实已经站上C位。而从成绩来说,3届亚运会、2届奥运会、4届世锦赛、1届短池世锦赛,一枚枚的奖牌其实也在证明着这位24岁的选手的成绩成长足迹。

而从比赛过程来说,他的这块金牌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预赛第一成绩晋级,全程几乎没有波折;决赛中一直遥遥领先,以超越第二名1秒多的成绩触壁,拿到了这枚在意料之中的金牌;今年世界杯的最后三站比赛上,他均拿到冠军;全年最好成绩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选手濑户大也之后,而后者却没有参加本届短池世锦赛的200米混合泳项目。在比赛开始前,美国游泳媒体Swimswam就预测汪顺能够夺冠。

不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等待这块金牌已经太久。

比起早早成名的孙杨、徐嘉余,汪顺一开始并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甚至是中国游泳队获得众多关注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仅拿到一枚铜牌的他也没能激起些许水花。加上菲尔普斯、罗切特、萩野公介在混合泳上的出色成绩,汪顺多次站上领奖台,也多次成为“陪跑者”。

但作为教练朱志根,其实一直希望他能成为比肩孙杨式的选手,成为中国游泳队新领军人物。不过由于国于温吞水的性格,让他一次次在比赛中成为陪衬。好在淡定也成为他的优势:在这么场的训练中,他一直甘为陪跑者,每天苦练不止,教练朱志根雕琢他的技术,也让他成为各个项目中最为平均的选手。在此前在美国封闭集训中,和蛙泳专项选手闫子贝相处融洽的他被大家称为“旺旺仙贝”组合,他虚心向闫子贝讨教蛙泳技术,最终做出了大胆的技术尝试——他在身体位置下降前就要手臂前送。

最终,在11月的3站世界杯短池的比赛中,他夺得3站200混的金牌。四个月前的亚运会赛场,汪顺拿到了200米混合泳项目的金牌,他最后时刻反超萩野公介的画面反复被提起。

尽管新技术时间过短还略显生疏,动作还没有完全定型,有些动作到位,有些还不到位。但更重要的是,汪顺已经一点点的具备了在这个项目上的统治力。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