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级演员,没有国家一级演员,在职称前加国家二字的只有教练

点击蓝字,关注“童学文化”

谭元寿先生不肯承认自己是“艺术家”,季羡林先生要求摘去“国学大师”的桂冠,为后辈树立了榜样,但这只是少数贤者所为,许多人还是喜欢戴高帽。

副教授、副局长的“副”字照例总是要省掉的。不信的话,哪位认个真,“副”字不要省掉,当面称呼一声“张副局长”或“王副教授”试试,看看对方脸色就会明白的。

称艺术水平一般的某青年演员为艺术家,容易引起大多数人的反感,被称者本人往往也不好意思接受,可是有一种称呼已经非常流行而且被普遍接受了,这就是“国家X级演员”。

演出说明书上或者报幕时,介绍某演员除了其它获奖情况外,用得最多的就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二字的确能抬高人的身价,前苏联有如乌兰诺娃那样的“国家功勋演员”,国内的“全国劳动模范”也显然比省、市级劳动模范高一级。哪怕是二级演员,前面缀以“国家”二字变成“国家二级演员”也显得很荣耀。

人们可能以为这种称呼是实事求是的,因为这是演员的职称,而演员的职称是经过严格评审的,演员手中是有证书的,这是来不得虚假的,笔者一度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想一想,“国家”二字为什么只在艺术界出现?诸如“国家一级导演”、“国家一级编剧”、“国家一级作曲”等等,而同为高级职称的其它系列怎么不见类似称呼?例如易中天在CCTV—10“品三国”红遍了全国,他的头衔不过是“厦门大学教授”,怎么不叫“国家教授”?一位朋友在一家出版社当编审,编审与教授、一级演员一样同为高级职称,他的名片上只写某出版社编审,也没见谁叫他“国家编审”的。

只有一级演员,没有国家一级演员,在职称前加国家二字的只有教练

笔者带着好奇心查阅了从国务院人事部到各省的有关职称评定文件,结论是:正式文件规定的职务名称中,只有教练员系列中的正高级名为“国家级教练”其它系列均没有国家二字。在艺术专业系列中职称分为四级,其中一级、二级为高级职称,三级为中级职称,四级为初级职称。具体细分,一级有一级编剧、一级导演、一级指挥、一级作曲、一级演员等,其它系列与它们同为正高级的有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主任药师、编审、译审和国家级教练等。副高级职称的副教授、副研究员、主任医师、副主任药师、(中学)高级教师、副编审、副译审和高级教练等与艺术专业系列中的二级编剧、二级导演、二级指挥、二级作曲、二级演员等是同级的。由此可见,职务名称是国家的有关文件统一规定的,除“国家级教练”这一名称含有“国家”二字外,其余职称都不含有“国家”二字。

演艺行业对于演员级别的定义:

1·国家一级演员

是国家对为繁荣中国的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演员给予的最高职称,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

2·国家二级演员

就是比国家一级演员低一级的演员,应有较强的演业天分和表达能力,能对各种电影、话剧及电视剧等等质量提出重要修改意见,能较好地解决在演业中遇到的不同的疑难问题。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专业知识和生活积累。

3·国家三级演员

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受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能够比较准确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圆满地完成担负的表演任务。

4·国家四级演员

初步了解本专业知识,受过基本功训练,能在导演或艺术指导的启发帮助下完成演出任务,有一定的培养前途。

影视演员的阶层:

群众演员(临时性质)--最基层的表演爱好者,为了理想而努力的人群,很多著名演员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跟组演员--跟随剧组的演员,随时为剧组提供缺乏的演员要求!

特约演员--在某个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只有几面之缘的演员,偶尔说上几句台词出现几张面孔!

角色演员--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承担一个人物的演员!

童学文化欢迎各位看官的评论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