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各级党委、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层层传导压力、强化担当,逐级分解任务、强化精准,严格监督考察、强化责任,将其作为头等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尽早完成任务目标,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好扶贫领域中的十种关系,科学处理好脱贫攻坚中的复杂矛盾,才能最终实现精准和可持续脱贫。

一、正确处理好思想与行动的关系。

习总书记曾说:“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思想与行动缺一不可,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解决脱贫问题,应先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石拐区立足地区实际,深入了解贫困现状,提出“521”工作思路,即五管两整治一盯住,管生活、管思想、管行为、管变化、管持续;整治村容村貌、整治院落卫生环境;盯住贫困边缘户,确保实现精准脱贫。全区108户213人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实践表明,只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上来,坚定自觉地落实好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紧迫感,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掷地有声的担当,才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二、正确处理好党建与脱贫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需认真把握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聚焦重点,真正把党建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但目前仍有几类问题比较突出:嘎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本领不强、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找不到以党建促扶贫的抓手,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等等。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建立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以党建工作夯实脱贫根基,将党建意识贯穿脱贫始终,用党建创新带动脱贫成效。例如,包头市实施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五联五帮”行动,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向重点贫困村集结,为固阳县早日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正确处理好扶贫与扶志、扶智的关系。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做到“扶贫先扶志”。只有注重扶志,让贫困户参与其中,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扶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石拐区绍卜亥和白菜沟嘎查,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一起谋思路、想办法,利用地区养殖优势、扩大畜养规模、整合资金资源,建立吉忽伦图苏木生态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舍室圈养项目,目前该项目已争取资金70万元、村民入股30万元,落地建成后将实现年收益20万元,带动贫困户每年增收1000元。其次,要做到“扶贫必扶智”。“送鱼”一时莫若“授渔”一生,只有注重贫困户“软实力”的提升,搞好基础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开发地区特色、创新发展产业等,扶持他们的决策之智、发展之智、创新之智,才能使贫困户从精神思想、致富技能、脱贫心态等根子上真正脱贫。

四、正确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输血”仅能救一时之急,而“造血”才能解长久之困。如果没有“造血”功能,一旦停止“输血”,最终还是会“原地踏步”。例如,部分投资发展的种养殖产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联结不紧密,企业的发展好坏对贫困户无触动,致使经济效益不高、脱贫效果不佳。因此,扶贫工作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让贫困户成为“造血”的真正主体,利用产业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贫困鸿沟”观念,跨越“被施舍者”心理定位,激发自力更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才能实现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真正转变。

五、正确处理好精准与创新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扶贫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搞手榴弹炸跳蚤,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将扶贫扶到点上、根上”。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保障,需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例如,我区三岔口嘎查面对旱地多水地少、农业科技含量低、单户经营模式等问题,成立专业合作社与专家技术公司合作共同实施土地托管马铃薯种植项目,规模化种植马铃薯1500亩,自建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使贫困户人均每年增收2000元,有效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因此,只有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经济、资源、环境要求的扶贫方案,做到精确帮扶、精细管理、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只有不断探索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才能走出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六、正确处理好扶贫与脱困的关系。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可以说,成效显著,但习总书记说:“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有的帮扶干部把贫困户“摘帽”当成“交差”,认为摘了贫困帽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大功告成歇口气”。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做好脱贫工作,既是眼前的更是长远的,部分贫困户虽然表面上脱贫了,但实质上距离脱困却还有着较大距离。一方面,要将“脱贫摘帽”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要消灭“绝对”贫困,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安全住房,有好的教育、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脱贫只是阶段目标,要着眼长远,注重嘎查村、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使他们赶上小康队伍步伐,实现永不返贫、永不掉队的“脱困”目的。

七、正确处理好贫困群众与帮扶干部的关系。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选派好驻村干部,保持基层扶贫干部相对稳定,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脱贫工作要强化帮扶责任,有“谁的孩子谁抱”的使命感,但却不能有“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的怪现象。贫困群众与帮扶干部的辩证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没有乡镇、嘎查村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没有贫困群众强大的自力更生,没有帮扶干部的在发展理念、创新思路、办法等软实力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脱贫攻坚任务不可能圆满实现。截止目前,石拐区共选派130名“一对一”帮扶干部、1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5个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到各行政村开展帮扶,结合“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思路,帮助打造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驻村干部在能力上弥补贫困群众脱贫的短板,破除他们的贫困恐慌、畏难情绪和本领局限,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不断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推动了脱贫致富目标的早日实现。

八、正确处理好教育与监督的关系。

习总书记强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扶贫干部首先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一心围着群众干。但在实际帮扶过程中,有的扶贫干部存在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等问题;有的只注重做表面文章,蜻蜓点水,敷衍了事;有的向扶贫项目、资金“伸手”。2016年以来,石拐区对扶贫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和巡察、督查,共处置扶贫方面的问题线索12件,全区范围通报批评5个部门、单位,有效遏制了扶贫领域的不作为慢作为、吃拿卡要、侵占挪用、贪污受贿等问题。但对扶贫领域、帮扶干部的监督管理仍不能松懈,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教育引导,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对形式主义等作风问题要深挖细查,严肃处理,让扶贫领域形式主义无处可逃;要不断加大纪律审查力度,持续形成强大震慑,对胆敢向扶贫项目、资金“伸手”的,重拳出击、严查快办,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问责越重的强烈信号。

九、正确处理好产业扶贫与政策扶贫的关系。

近年来,全区都在精准上下功夫,找准脱贫致富道路,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和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但随着脱贫摘帽任务的增效提速,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帮扶干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主要争议在于扶贫资金、产业项目、政策保障等资源分配不均。有的群众看到贫困户享有政策性保障,就会造成“要懒懒到底,政府来兜底”的思想,某些程度上好事办成了坏事。实践证明,政策性保障只是兜住失去劳动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真正想实现脱贫致富,还要依靠产业带动,正如习总书记说:“产业扶贫才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比如,石拐区提出的“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农牧户+互联网+电商...”等新模式,就是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同时吸引一般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通过互促互进,实现共同脱贫致富。因此,在脱贫道路上,既要把社会保障兜底作为基本防线,加大对重点人群的救助力度,也要把发展生产作为扶贫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产销结合、稳定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使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最终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十、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习总书记曾说:“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

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赫赫有名的华西村,就是从贫穷落后到共同富裕的典型,这说明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通过集中统筹全区资源和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注重扶贫与发展联动,不断创新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等模式,做到查找差距、取长补短,才能逐步缩小贫困差异,推动乡村振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落地实施切实可行的惠民利民举措,才能让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让乡村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主编:李松亭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