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灭刘氏家三族三万余人,究竟是为了何事?

用户81763520682


这一看题目还怪吓人嘞,汉武帝灭刘氏家三族三万余人,汉武帝刘彻是谁家的人?他自己就姓刘,而且是刘氏皇亲国戚的总头目,这一说杀的跟外人一样,汉武帝杀刘氏宗族,打断骨头连着筋,好赖都是他们自己家的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按说汉武帝刘彻作为刘氏宗族利益的总代表,有维护刘氏宗族繁荣子嗣的责任,这搞了半天别人想做做不到的事情,全让汉武帝这个自己人做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逼得汉武帝刘彻非得走这一步棋。

其实说“棋”听不出来什么,说是汉武帝刘彻走的一步“倔棋”,可能更能说明事情的原委,也就是说这事汉武帝刘彻但凡冷静点或者说但凡听劝,就是根本没有的事情了,任性有人性的代价,更何况当时的汉武帝刘彻是一个任性的倔老头,这事的起端其实还是人心惶惶的巫蛊之祸。

秦朝是一个迷信活动盛兴的朝代,到了汉代其实也基本上还是如此,遇到什么事情都是要祭祀行礼问问老天爷的,但是汉代与秦朝有点不一样的是汉代的祭祀经念的有点歪,用到了害人的途径上。


比如说巫蛊之祸,主要就是通过针对性的对木偶扎针或系绳子给别人找晦气或者说害人的把戏,虽然这并不能给人带来实质性的伤害,但给人在心理上带来的压力却是巨大的,有人就拿这个害汉武帝,汉武帝肯定不干。

而且当时的汉武帝已经是个耄耋老人,本来心里就安全系数不高,太子刘据与他的很多政见相左也让他甚是烦恼,因此但凡有借题发挥的机会,汉武帝可以说都不遗余力的抓住了。

当他听说“有刁民想害朕”的时候,就是当时宰相的儿子,还与公主私通,直接就把宰相连同他儿子都杀了,当然这还没完,抓着瓜蔓往下薅,很快越牵连越多。

最为关键的是还把太子牵扯了进来,当时汉武帝到外面独家,太子刘据在都城,不肯就服,太子弄了一班人,跟汉武帝的正规军对打,当然太子败了,跟着太子造反的人也纷纷被杀,其实这事前前后后杀了有十多万人,远不止题目所说的三万人!


历史三日谈


汉武帝杀了30000多人的事件是巫蛊之祸,受此事件牵连的多达十万人,可以说是汉朝最大的死人事件了。

别看汉武帝英明神武,创造了汉武盛世,那是他站在文景之治的肩膀上达成的,不过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确实多,胜利的也多,所以汉武帝不可避免的膨胀起来

汉武帝有三个缺点,穷兵黩武、好色、长生不老。

穷兵黩武就不说了,发动了很多战争,虽然也开疆拓土,但是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没能劳逸结合,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

长生不老是每个皇帝都希望能够达成的,汉朝就他说了算,肯定想长生不老,所以这都是水中捞月,已经有秦始皇的先例了,汉武帝还是不死心的寻找长生之法,不是每个人都有孙悟空的运气。

而好色不用说,每个皇帝都好色,不好色的皇帝那肯定是性取向有问题,汉武帝的后宫有多位佳人,没女人的时候烦,女人多更烦,皇帝只有一个,为了获得汉武的恩宠,后宫诸位妃子多邀请女巫入宫,试图以巫术达到目标,同时对其所嫉妒者便施以巫蛊之术,一时间后宫迷乱,时有发生因后宫的巫蛊之事而牵连朝中大臣的事件。

而汉武帝现在已经年老昏庸了,已经步入年轻的时候那么精力十足了,当时有人对丞相不爽,就告发了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巫蛊咒武帝,还与与阳石公主通奸,汉武帝收到消息,也没有查实,这关系到他的性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此外汉武帝不死心,命宠臣江充彻查巫蛊案,江充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

江充恃宠而骄,又与太子刘据有矛盾,就趁这个机会陷害太子,太子非常害怕,为避免受制于人,遂起兵诛杀江充,这可了不得,即使太子是冤枉的也已经犯了皇帝的大忌,于是汉武帝派兵镇压,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此时有些元老看不下去了,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冲动的汉武帝终于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被江充利用了,于是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


历史百家争鸣


武帝刘彻暮年后,对强大的外戚集体卫氏颇为疑忌,卫青病逝后,武帝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头疼多梦,总是梦见有小木偶在梦中追杀自己,于是便找来巫师指点迷津,巫师以有人用传自胡人的巫蛊之术谋害武帝为其解惑。

随后有人揭发丞相公孙贺的儿子用巫蛊诅咒武帝,并且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原本追随卫青南征北战,卫氏外戚集团一直就让武帝不安,这更加坐实了他的猜忌,于是将公孙贺父子下狱致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被株连致死。

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江充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太子性格宽厚温仁,在治国方略上跟武帝一直有分歧,他主张对外休战,与民休息。虽然他是从百姓福祉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向政治强硬、手段酷烈的武帝却认为这是太子太过懦弱的表现。在强大的外戚集团环视下,武帝很是担心太子将来能否撑得起大汉天下。所以武帝也有借巫蛊案打压各政治势力,为太子扫亲障碍的考虑。

但是朝堂的大臣们却认为武帝父子不和、有隙可乘。于是忠厚长者们就比较支持太子,但是那些心思狡诈的酷吏们就向着武帝。于是江充查来查去,就查到了太子头上,以在太子宫中发现巫蛊污蔑太子。太子眼见巫蛊案牵连太大,武帝一路血腥屠杀从未手软,包括自己的亲姐姐都死于非命,慌张之下就命太子宫卫兵封锁宫门杀掉了江充,可惜被一个随行太监逃了出去给在外地度假的武帝报了信。

太子慌乱之下问计已经不得宠的皇后也就是母亲卫子夫,卫子夫眼见女儿惨死,卫氏一门惨遭屠戮,太子擅杀江充,又有巫蛊嫌疑,以她对武帝酷烈无情的了解,认为太子难以幸免于难,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太子释放囚犯,起兵造反。太子刘琚哪里是叱咤风云大半生的武帝的对手,很快兵败出逃,最后全家被追兵杀死,卫子夫也自杀身亡。

这便是巫蛊案的全过程,后又怀疑丞相刘屈髦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参与策划巫蛊案嫁祸太子,灭了他们三族,从发案到到结束,前前后后杀人三万余。杀的长安城血雨腥风,人人胆战心惊。

巫蛊案其实只是汉武帝年迈多疑,神经衰弱,被臣下利用而制造出来的政治、人伦悲剧,其老年杀死了卫青的后代,自己的女儿、儿子、孙子,逼死了自己的皇后,最后终成他毕生之痛,至死不已。


谢金澎


汉武帝晚年灭了刘氏三族三万余人,表面上看是因为巫蛊之祸,但真实原因显然没有这么简单。所谓的巫蛊之祸,说穿了就是有人做了一个布娃娃,上面写着刘彻的名字,然后被人天天用针扎,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扎小人,想以此来诅咒汉武帝早点死。但这种东西真的有用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汉武帝好歹也算是一代雄主,虽然作为古代人,有些迷信思想必不可免,但你要说他真相信这个东西会让人死,那绝对不可能,否则他还费尽心思的攻打匈奴干嘛,还不如直接做一大堆小人,上面写上匈奴各个首领的名字,然后天天用针扎,这样灭其匈奴来岂不更快更好!

事实上,汉武帝不仅不会相信这种扎小人会让人死,更不会相信太子会做这种傻缺事情。道理很简单,作为东宫太子,将来的一国之君,从小都是受到最好的教育,最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怎么可能会相信这种东西有用?既然没用,他又何必要用?否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么?对于他而言,想要当皇帝,只有两条路:一是老老实实不犯错,等到武帝驾崩后皇位自然是他的;如果不想等,想要提前接班,那就只有第二条路,派人暗杀或者武力迫使刘彻提前退休。至于巫蛊这种行为,纯属没事找事,给自己添堵!

我们再退一万步说,假设太子真的在扎小人,但这又算多大的事情呢?又不会死人,即便是冒犯了皇权,顶多把太子废了了事,为何要赶尽杀绝,砍了三万多人!这不管怎么看,里面都有深层次的原因。

对于太子刘据而言,他是已出生就被立为太子,从小就是被当做是未来的国君来培养,所以他的嫡系班底是非常强大的,在加上卫青霍去病这层关系,太子从小就和卫霍两家的军二代们一起玩到大,可谓关系密切,在军中也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对于这些军二代官二代而言,他们肯定更希望太子早点接班,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楼。

再加上汉武帝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尤其是晚年让李广利出征,多次徒劳无功损兵折将,更是让汉武帝的威望下降到了极点。一边是老迈昏庸,行知将死的武帝老头子,一边是年富力强的中年太子,换做是谁,也要开始格外重视起太子来,至少在一些重大事件上不敢再得罪太子,因为谁也知道,这位太子在接着来的日子里随时都将登上皇位,现在得罪他,不是找死么!

这一系列的种种,在汉武帝看在眼里,心里肯定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心,虽然说所有的皇帝都是希望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前提必须要等到自己死后,很少有人愿意提前退休,尤其是汉武帝这种有着强烈权力欲望的人,更不可能让提前退休这种事情发生,更甚者,他都不允许这种事情有萌芽的机会,他可不想提前当唐高祖!

所以汉武帝决定借巫蛊之祸给太子一个警告,为什么说只是一个警告呢,因为从后面汉武帝诛杀江充一伙,思念太子的行为看,他当时应该并没想要铲除太子,最多就是想把太子身边的势力给削弱掉,所以巫蛊之祸一上来就是专门针对太子的嫡系人马,尤其是卫霍两家。

虽然汉武帝只是想敲山震虎,但一方面由于当时执行武帝命令的江充已经投靠在钩弋夫人门下,所以他在打击太子势力时,会有预谋的下狠手;同时另一方面,太子并不知道武帝的真正意图,看着江充不断剪除自己的嫡系势力,太子内心的恐惧也是可想而知,在他看来,这很有可能是武帝想要对自己斩草除根。这时候围绕在太子身边的官二代、军二代们,肯定都会劝太子动手,就像后面李世民身边的大臣力劝李世民杀李建成一样,总之一句话,是对方不仁在先,咱们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只能奋起反抗!否则大家都没好下场,还不如趁早散去!

最终,不管什么原因,太子只能被迫仓促起兵,并和江充开始交战。但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的耳中后,事情的性质完全就变了样,汉武帝内心肯定会想:好吧,你果然是想着要造反,还好老子下手早!接下来,汉武帝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对太子下死手,所以最终就是:原本一个个小小的巫蛊之祸,结果死了三万多人,卫霍两家基本都被剪除干净,皇后也收到牵连被迫自杀,太子被灭了三族,真惨!


我是赵帅锅


汉武帝杀三万人,灭刘家三族是巫蛊之祸。汉武帝之所大杀四方,尤其是诛杀丞相刘屈髦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得三族,在历史记载中,是汉武帝为了给巫蛊之祸找到政治负责人,找替罪羊。

作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汉武帝有超人的权术手段,但是到了晚年,刘彻也不免更加采集,迷信长生之道。刘彻早年经历过一次巫蛊事件,即废后陈皇后被废的罪名就是搞这些迷信活动,在对匈奴作战中,刘彻更了解到,巫蛊这事儿从胡人那儿传入中原的,可能更可怕,尤其是对自己的统治和自己的长生不老大业都不利。

所以武帝对涉及巫蛊的案件处罚一向是只有更重,没有最重。

这是巫蛊事件的基本盘,即武帝到了晚年权力欲望更加强烈,操控臣子的手段更加高超,对于从精神和行动上的不轨更加警惕和严厉。

在政治背景上,当时西汉朝堂有两件大事,第一是丞相公孙贺慢慢失势。公孙贺早年是跟着卫青一起远征匈奴的虎将,但是公孙贺听到武帝任命自己为丞相也不免大哭,因为他知道前任几个丞相没有一个好下场,如此强势的君主,怕呀。但是怕也得干这个丞相。

另一个政治背景是,武帝用法严苛,重用酷吏;征伐匈奴,耗费民力巨大。

而他的太子刘据却是个宽厚之人,常常以武帝重重判刑的人平反,并且太子本人十分反对长期用兵。自古年老的君主和壮年太子之间的关系就相当难处理,遇到汉武帝这种权力欲望强,又十分猜忌的郡主就更难。

而朝中嫉恨太子的人很多,他们常常诋毁太子,《治治通鉴》记载: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羽,故太子誉少而毁多。

这就证明,实际上武帝朝已经形成了派系,而汉武帝只要还在一天,就会继续强势主导自己的强势政策。这时,有人告发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为巫蛊咒武帝,还说与阳石公主通奸,武帝闻听大怒。公孙贺父子被下狱而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

重臣、皇族、前大将军之子都被杀死,实际上这背后有着极为浓重的政治色彩,这些都是支持太子的人。公孙贺被杀之后,汉武帝找了个老实人来当丞相——刘屈髦,他知道这人还有些本事,但没胆子和自己唱反调。同时命令江充继续追查巫蛊。

这江充算是一朝权在手,就不顾一切的典型代表,得令之后的江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江充趁机打击朝中的实力派,支持太子的人,别管是真的假的一律是屈打成招给个罪名就弄死,闹得就越来越大,甚至小民之间都相互告发,前后被杀和牵连的人已经有数万人。

汉武帝这时候倒没觉得杀人多,还移驾甘泉宫,跑出去度假了。

而江充搞到了太子的头上,太子刘据忍无可忍干脆诛杀江充,趁机起兵,这时候是征和二年。刘据带兵进攻丞相府,刘屈氂引身逃跑,丢失左丞相官印。武帝听闻消息之后非常愤怒,以为太子反叛,他命令刘丞相立刻平叛。

刘据的起兵理由是武帝病困甘泉宫,太子起兵诛杀奸臣,迎回皇帝。但刘丞相拿到的就是调兵虎符和圣旨了,太子则调集长安城内的囚徒和百姓组成军队。汉武帝则下诏征发长安周边的军队都归刘丞相指挥。

都是刘家的人,就此打的不可开交,两军激战数天,死伤数万人,战场上的血都流入了护城河。最终刘据的军队失败,向南逃奔覆盎城门,逃出城去。既然兵败,祸事不可避免,刘据很快就自杀了。

汉武帝大肆封赏这次平叛的功臣,而追随刘据的大臣和将领又再次遭到灭族,就此太子一党被彻底清除。

到这儿,因为这场大乱死伤已经超过十万人。之后刘彻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甚至特意建了一座思子亭来悼念太子,又把皇孙重新诏入内廷。

刘彻逐渐明白,巫蛊这件大事儿,是自己干错了。这么大的事儿,自然得有替罪羊吧!正在此时,丞相刘屈髦开始作死了。原来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有拥立自己的外甥成为新的太子的想法,请刘丞相帮忙,刘丞相满口答应,开始策动这件事。

汉武帝晚年最在乎的就是废立的事情,刘丞相这次是死催的,很快有人告发刘屈氂的夫人因为刘屈氂多次受到汉武帝谴责,而指使巫师在祭祀土地神时诅咒汉武帝,还说刘屈髦与李广利共同祷告祭祀,想使昌邑王刘髆当皇帝。

汉武帝闻听此言异常愤怒,当即把所有巫蛊之祸的锅都甩给刘丞相,把刘屈髦定为大逆不道罪。之后刘屈髦被押在车上游街示众,然后在长安东市腰斩,刘屈氂的妻子押赴华阳街斩首示众。李广利的妻子儿女也收捕入狱。李广利听到这个消息,投降了匈奴,其宗族全部被处死。

至此,这场大乱才算告一段落,前后死伤之惨,汉武帝的手段不可谓不狠辣。


历史风云录


汉武帝刘彻被公认是一位雄才大略之君。细究史书我们会发现他生逢其时。他即位之时,汉帝国正处于上升期,前面文帝、景帝采取与匈奴和亲、与民生息、韬光养晦之策,开创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不仅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为刘彻铺好了继续发展的道路。以此为基础,汉武帝刚一上位,就整饬军武,攫拔年轻将领,以消除边患,开疆拓土为己任,之后他发兵击匈奴,进一步拓宽了大汉的版图,应该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当然,史家对他还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另一类评价。

汉武帝年轻时就痴迷长生不老之术,到了晚年,就愈发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史载,他曾在太始和征和年间好几次东巡,模仿秦始皇派徐福赴东海求取不死仙药,企图遇见传说中的神仙。但神仙虚无缥缈,踪迹难寻,汉帝国反而天灾人祸不断,五谷歉收,弄得武帝心烦意乱。

彼时年迈的武帝正宠幸钩戈夫人,老夫少妻,渐觉精力不济,病邪侵体,再加上因公孙贺案赐死了两个亲生女儿,更加心神不安,长此以往,精神愈发恍惚。一天在宫中午睡,突然梦到许多木偶小人,挥舞木锤击打他,他惊出一身冷汗,被吓醒后仍感心惊肉跳,久久无法恢复平静。

恰在此时,江充求见。江充靠告密起家,心如蛇蝎,手段狠毒,深得武帝的青睐和信任。江充被武帝封为直指挥使,专门督查近臣以及宗室贵戚的过失。

武帝见了江充,告诉他自己梦境中的怪异惊悚场景,江充深谙其意,便趁机断定是巫蛊所为。武帝笃信不疑,就派江充立即查办此事。

江充为了谄媚武帝,邀功请赏, 派几个胡巫(西域巫师)到处乱挖一气,一旦在谁家挖出偶人,立即抓捕拷问。其实胡巫挖出来的木偶,都是江充唆使他们事先埋好的。江充用烧红的烙铁严刑逼供,逼官民承认诅咒皇帝,许多人熬刑不过,只得自诬供认 ,就这样,前前后后共有数万人被江充害死。

这时的江充势焰熏天,在朝中无人敢惹。得势的他开始考虑为自己留后路。江充曾经好几次得罪太子刘据,害怕他继位后展开报复,于是开始不择手段的栽赃陷害太子。江充曾经弹劾过太子家人,而且他利用巫蛊大兴冤狱,株连甚广,许多人被冤杀,太子也很有怨言。江充知道,一旦太子上位,第一个被诛杀的定是自己,因此必须在自己当红时整垮太子。

太子刘据是卫夫人(卫青之姐)所生,生性谨慎、敦厚,经常为人洗脱冤狱,因而颇有声望。起初汉武帝很喜欢他,后来又觉得他才具平平,不像自己,开始不太满意,多亏卫夫人提醒太子对武帝曲意奉承,这才没有被废黜。江充利用武帝矛盾心理,伙同黄门侍郎苏文一起构陷太子。

小人最善察言观色,更会利用人性的弱点。江充抓住武帝追求长生不老、迷信神巫的心理大作文章。他指使一个叫檀和的胡巫向武帝报告,说宫中有人下蛊,瘴气弥漫,如果不赶快清除,皇上的病就会越来越重,最后恐怕不治。武帝一听就信之不疑,立刻命江充进宫挖偶人,清除蛊毒。

江充拉大旗作虎皮,手持诏书,在宫里到处挖蛊,在别处挖出的不多,唯独在卫后、太子宫中挖出了许多木偶,特别是在太子刘据的东宫里还掘出了咒符,江充不问青红皂白,以此为证据,声称要上告皇上。

太子从未埋设偶人诅咒父皇,但见当场被挖出了许多木偶、咒符,百口莫辩,他深知武帝的脾气,立即慌了手脚,束手无策,连忙召来太子少傅石德,向他问计。石德知道此事厉害,怕受牵连,就向太子献策道:“丞相公孙贺父子和两位公主就是受巫蛊之事牵连而被诛杀的,如今从你的宫中掘出了木偶咒符,即使明知是栽赃陷害,但也说不清楚了。如今唯一的办法是抓住江充等人,弄清楚事实原委,再想法自救” 。太子认为江充手持皇帝诏书,不能擅自逮捕。石德劝道:“皇上卧病不能理事,奸臣一定是欺蒙于他,如此胡作非为,你若不当机立断,岂不是重蹈秦太子扶苏的覆辙吗”?太子深觉有理,就假传圣旨,征调禁军,抓住了江充。苏文等帮凶却逃到了甘泉宫。

太子下令处决了为非作歹、肆意陷害的江充,将巫师檀和烧死,并派人通报卫皇后, 还打开武库取出兵器,命人守住长乐宫门。

苏文等人逃进甘泉宫,向在此养病的武帝报告说太子已经举兵造反,江充已被他捉去。汉武帝虽然老病,但还算清醒,对苏文说:“太子生变,恐怕是因为江充掘出蛊毒之事,快把他找来,我要当面问清楚”。使者在苏文的授意下不敢去传唤太子,只在宫外躲避多时,兜一圈后回来向武帝复命道:“太子确实已经谋反,不仅不愿意前来,还差一点杀了我” 。

武帝大怒,命丞相刘屈氂率军抓捕太子。刘屈氂立刻发兵攻打长乐宫。太子再次慌神,又无法可想,只得再次假传圣旨赦免牢里的囚犯,再将他们武装起来,由少傅石德率领,准备迎敌。

太子和丞相刘屈氂各自督军血战三天三夜,死伤无数,血流成河,仍旧无法分出胜负。第四天,武帝得知太子矫诏,满朝文武们这才纷纷率兵帮助丞相,攻打太子,此刻坊间盛传太子举兵造反,形势对他十分不利。太子见情况危急,又强征长安百姓为其出战,鏖战了两昼夜,被官军击溃,太子太傅石德被杀。

太子刘据携两子乘乱逃跑。武帝听说太子潜逃,大发雷霆,他下令将守门官田仁处死,还逼杀了袒护田仁的御史暴胜,还将并未出兵协助、但和太子交好、私自受节的护军使任安腰斩。武帝还未罢手,他收了卫后的印绶,逼其上吊自杀,卫氏一族全被诛灭,太子的嫔妃也全部被赐死,随同太子谋反的东宫将吏也全部被处死。

太子逃到湖县,藏匿在泉鸠里,那里的人们虽然收留了他,但却异常贫困,无法供养他。不想走漏了风声,地方官率兵前去捉拿他,将泉鸠里团团包围,太子见走投无路,便悬梁自缢而死。他的两个儿子(武帝之孙)和泉鸠里人奋力抵抗,全部被杀。

汉武帝虽然恼恨太子,但未必想杀掉他,见他既已被杀,两个孙子也死了,也不能再行反悔,只好照原来的许诺,厚赏了那些率军围攻泉鸠里、缉拿太子的地方官。见这么多刘姓子孙因太子巫蛊谋逆缘故被屠戮,武帝有所醒悟,他派人调查江充等人挖偶人一事,不久真相大白,原来是江充弄虚作假,栽赃陷害太子,为的是迎合自己。武帝暴怒,下诏将江家满门抄斩。

汉武帝晚年糊涂,其症结在于宠信方士,痴迷巫术,妄想长生不老;又兼刚愎自用,戾狠猜忌。人性的贪婪是永无靥足、十分可怕的,做了九五之尊的皇帝仍嫌不足,还想得道升仙,安享万代之福。最终被奸人利用,祸及子孙。史载,因巫蛊之祸牵累,从帝都长安到各封国以及诸郡县有数十万人被株连,其中卫氏外戚被屠戮一空, 因此案而死者多达数万人,其中有许多是刘氏子孙(有没有三万待考)。

据说,后来汉武帝对此事追悔莫及,在长安筑了一座高台纪念冤死的太子刘据,名曰“思子台”。

【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


铁马冰河wu


电视剧中的汉武帝  毛泽东的《泌园春·雪》有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意思是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及成吉思汗这五位帝王雄才伟略,堪称中国历史开天辟地之先驱。然而在五人当中,汉武帝刘彻却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因为他早年的努力,创造了大汉民族一统天下的伟业,而在他的晚年,却因为疑神疑鬼而灭了三族,这是怎么回事呢?  西汉“文景之治”后,国家财力日渐雄厚,到了武帝时代,钱多到仓库里都放不下了。此时,汉武帝刘彻有了和匈奴开战的决心和资本。再加上他的麾下集合了像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的一代英才猛将,更让他有了对匈奴开战,战则必胜的信心。终于一战于漠北,再战于阴山,彻底将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回了原始社会。社会各界对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大加赞赏,刘彻自己也开始变得飘飘然了。他那疑神疑鬼的毛病开始显现出来。  征和元年,汉武帝梦中发现有人带剑要行刺自己,待他醒来后,却发现空无一人。但是,他认为做梦为实,于是下令内卫到处抓拿梦中行刺自己之人。正值有一地方恶霸上书,借此机会诬告丞相公孙贺,说他的儿子和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意图谋害武帝。汉武帝信以为真,不加勘察,即下令将公孙贺满门抄斩,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女儿阳石公主。  然而此事并没有完,恶梦连连的汉武帝始终坚信有人在幕后指使,派人到处抓捕所谓的凶手。终于逼得太子无法忍受,奋起反抗,事后兵败被杀,连累皇后自缢。宫内宫外刘氏家族被牵连杀害者达三万余人,鲜血染红了长安城,此次灭三族行动,完全是刘彻疑神疑鬼造成的,这也给这位伟人身下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耻辱印记。


抽的不是烟j是梦想


汉武帝刘彻晚年昏庸,都说虎毒不食子,汉武帝不仅将自己的儿子逼死,还逼死了皇后卫子夫,几乎连自己家族的人也难幸免,朝中官员更是悉数被斩,在整个过程中有数万人因此丧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起因

巫蛊之祸最初是因为抓捕朱世安,未曾想朱世安在监狱中上书,声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最主要的是还设巫蛊诅咒汉武帝,所谓巫蛊,也就是将人的生辰八字写在纸上绑在一个布娃娃的身上,在用针扎,电视剧里很多都有类似的情节。

汉武帝得知之后龙颜大怒,将公孙贺满门抄斩,就连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卫伉、李广之孙李禹等人都被斩杀。

汉武帝为何要这样做?

其实汉武帝是用巫蛊最擅长的人,他当年就是用这个手段对付陈皇后的,他也很清楚,巫蛊诅咒不死任何人,但是却比杀一个人来的更容易,甚至可以牵扯到很多人。汉武帝在后世的评价也非常高,尤其是击打匈奴一事,但同时汉武帝手段非常多,为了巩固政权,牺牲的人也不在少数。

当时公孙贺一大家族被斩杀看似是因为巫蛊,实则有其他原因,要知道公孙贺跟随汉武帝几十年,女儿也非常了解自己,卫青的儿子和李广的孙子也都是非常了解汉武帝的,他认为这些人都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必须除掉。

随后汉武帝借机将此事放大,把矛头指向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因为他们更加清楚汉武帝的事迹,汉武帝的爪牙江充搜查了皇后卫子夫的寝宫以及太子的寝宫,发现里面都有诅咒汉武帝的证据,然而汉武帝并没有给刘据解释的机会,直接发兵,太子刘据也只能被迫起兵,最后汉武帝直接下令:“捕斩反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

这次直接杀了卫氏一门,还有朝中大部分官员,更多的是牵扯到了长安的居民,但凡直到事情真相的基本上被处死。接下来汉武帝一发不可收拾,他认为自己冤枉太子了,于是又找这些当时策划巫蛊之祸的人以及镇压太子起兵的人做替死鬼,当时的江充被太子所杀,但是汉武帝依旧没有放过,而是下令将江氏也来了个满门抄斩,把苏文烧死,凡是追杀太子的人全部灭族,丞相刘屈氂全家被杀无一幸免,李广利全家也被处死,自己带着七八万兵马投靠了匈奴。

汉武帝晚年可谓是干了不少不得人心的事,之后留下来的全是那些侍臣,几乎没有可用之才,然而在这场斗争中,牺牲了数万人,其中大多数都是长安百姓,很多人都是无辜受难,然而此时的汉武帝却修建“思子宫”,又作“归来望思子台”表达自己的哀思,巫蛊之祸中丧生的人也就此作罢。

纵观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唯独这事一直被后人诟病,实在可惜。


羽评郡主


巫蛊之祸,帝王的忌讳。古今为帝王者皆有长生之愿,然而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终有一死,帝王也是常人不可能超越生死。

有人在背地里要咒他早死当然作为君王是不可能轻易放过。

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还说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被下狱而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

刘姓受诛人数众多是武帝用人不当,皇权作怪。才会出现江充等人利用查巫蛊一案陷害太子刘据,刘据受威胁迫不得已自保,武帝错误的以为刘据造反强力镇压。刘据兵败自杀,太子身后拥护者众多当然会有人许多人受诛连。

武帝后来明白过来才知太子被怨。

事情无法挽回,因此事受死者多为太子拥护者,所以太子与帝王之间有裂隙相互猜忌刀兵自然牵连甚广。


豆本是豆


汉武帝晚年曾经因为巫蛊之祸杀了刘氏家族三万余人,尤其是诛杀丞相刘屈髦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得三族。

作为千古一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虽然有超乎想象的政治敏感性和帝皇权术手段,但处在那个封建迷信的时代,越是有权利的人更加对长生和巫蛊忌惮而好奇。汉武帝在早年时期曾经经历过一次巫蛊事件,他对此忌惮很深,当时废除了他曾经想金屋藏娇的陈皇后。

再后来他不断地和匈奴对抗时期,刘彻深处的位置使他更能明白的了解到巫蛊之术是从胡人那传到中原,所以汉武帝对涉及巫蛊的案件处罚都十分严苛,几乎打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由于在帝王这种环境下几十年,汉武帝晚年的控制欲和权利欲望更加强烈,他对臣子的控制手段更加高明,从精神和行动上更加警惕和严厉。

在汉武帝晚年朝廷中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是丞相公孙贺慢慢失势,他是卫青手下远征匈奴的一员猛将。公孙贺此人不想被任命为丞相的,因为前几任丞相没有一个好下场,猛虎侧榻岂容他人酣睡,丞相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表面看起来风光无比,但在封建社会时期官大一级压死人,特别是你的顶头上司是全天下最有权利的人。这时,有人告发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为巫蛊咒武帝,还说与阳石公主通奸,汉武帝听完之后大怒,立即将公孙贺父子被下狱而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

其中有一个更深的联系是这些被诛杀的重臣、皇族、前大将军之子,都是太子党。汉武帝的宠臣江充趁机把太子党屈打成招,前前后后被杀和被牵连的人已经有数万。后来刘据的起兵,太子起兵诛杀奸臣,迎回皇帝。但刘据有汉武帝的圣旨,而太子则调级的事长安城内的囚徒和百姓,经此一役太子一党被彻底清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