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梅走出的明朝开国功勋英山侯於显

2011年4月6日,南京市西善桥街道文化广播站副站长张彤到油坊村樊家凹一处茶场寻查文物遗迹。进了茶场,他猛然发现,操作间的进门处铺着四块青石板。张彤俯身查看,发现其中几块竟然是明代的墓志铭!

简单清理后,张彤立刻请专家仔细辨认,其中一块墓志铭上有这样的铭文:“大明骠骑将军前军都督府佥事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英山侯谥襄武於公之墓”。张彤告诉记者,这是今年西善桥发现的第三块散落在村庄的明代墓志铭,应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据考证,墓志上的铭文显示墓主是明代初年一位名叫於显的大将,那么,这於显又是何许人呢?

他是明初抗倭名将

“於显是明初重臣,是朱元璋非常倚重的一位名将,在《明实录》等正史中都有他的事迹记载!”一位明史专家这样说。

记者查阅了《明实录》,其中记载,於显,生年不详,卒于1389年,湖广蕲州府黄梅县人。他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投奔朱元璋,征战中多次立下战功。洪武三年(1370年),於显被任命为广洋卫指挥使。卫,是明代的一种军队编制体系,下辖约5600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旅。

从黄梅走出的明朝开国功勋英山侯於显

洪武六年(1373年),於显擢升大都督府佥事。明初大都督府是朱元璋设置的最高军事机构,后来拆分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於显后来又到前军都督府担任佥事,佥事是都督府的一种高层职务。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於显因病去世。朱元璋追封他为英山侯,谥号“襄武”。

在《明实录》中,断断续续地记载着於显的一些故事。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朱元璋在南京组建成立“广洋卫”,负责水军作战和水路运输。洪武三年,於显被任命为广洋卫指挥使,也就是广洋卫的一把手。在这个职务上,他曾经领兵追击歼灭侵犯苏州、松江、温州等地区的倭寇。洪武六年,於显曾受命出海巡防防备倭寇。

於显还曾参与出海征讨倭寇的大战役。洪武七年,朱元璋命靖海侯吴祯为总兵、於显为副总兵,率领江阴、广洋、横海、水军四个卫的官兵、水师“巡海捕倭”,一路将倭寇追至琉球,取得了一次远洋征伐的大胜利,一直到洪武八年,舰队才回到南京。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曾经梦到“太阴有象,主胡兵入寇”,梦醒后,他下令各卫严加防范倭寇,同时命於显从海上运米四十万石,作为战备物资。

和朱元璋结成亲家

史籍中的记载还显示,除了为朱元璋东征西讨、远洋抗倭,於显与这位开国皇帝还有不一般的关系。

明史专家介绍,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第八个儿子、潭王朱梓娶於显的女儿为妃,“就这样,於显与朱元璋成了亲密的儿女亲家”。

可是,这一层姻亲关系,反而给潭王朱梓带来杀身之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当时於显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宁夏指挥於琥却被卷入胡惟庸案,很快就被处死。朱梓闻讯后非常紧张,老爸朱元璋虽然派人对他进行安慰,并让其入京,但朱梓更加害怕,与王妃於氏一起自焚而死。於琥案发之时,九泉之下的於显也被列入“胡党”,一代名将,竟在死后莫名其妙背此黑锅,真是历史奇冤。

从黄梅走出的明朝开国功勋英山侯於显

可能来自村中被毁古墓

墓志应该是放置在古墓中,来证明墓主身份,而於显的墓志怎么会出现在茶场操作间门前,沦为铺地石呢?

记者为此采访了油坊村的多位老人。老人讲,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油坊村有一处规模非常大的明代古墓遗址,墓前有石牌坊、石羊、石马、石虎、石文臣武将。令人遗憾的是,1972年至1975年“农业学大寨”时,上述石刻竟全部被毁。在随后的“开山造田”过程中,古墓也被夷为平地!一些石刻墓碑被用于建房的基础或台阶。

“那个明代古墓可能就是於显墓,而墓志当时被挖出来,沦为茶场的铺地石!”一个村民如此推断。

於显与家乡黄梅县

黄梅是千年古县,於显是黄梅人也是毋庸置疑。於氏作为黄梅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有确切文献资料可查,在黄梅至少有1500多年历史。据黄梅当地《於邱氏家谱》记载,黄梅於氏祖先在秦时为避战乱,从外地迁居到黄梅,并且在黄梅繁衍后代。禅宗发祥地——四祖寺所在地,就是於氏祖先於涟公献出的家庙山。这种说法在许多四祖寺的文献都可以查到。

从黄梅走出的明朝开国功勋英山侯於显

据《於邱氏家谱》记载,四祖寺知恩图报千年,与历朝历代的黄梅於氏都有千丝万缕关系,承担了部分於氏家庙的功能,供奉了各个时期的於氏贤达。四祖寺曾供奉於显牌位,享受四祖寺香火供奉。家谱上记载,於显兄弟、族人发达后,有衣锦返乡,有迁往异地任职。如今,在江苏有许多於氏后裔,笔者推测和於显家族可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南京作为朱元璋的首都,功臣於显也顺其自然带着部分族人在首都任职,从而一部分族人在江苏一代繁衍安居。

黄梅县的《於邱氏家谱》,一般的以两种方式来记录辈分,其中一种是以於显为起点来记录后世辈份。在黄梅县的大河镇一天门村,至今还有於显和於琥的衣冠冢,以及各种关于於显父子的传说。由于战乱兵燹等各方面的原因,关于於显的文字记载的资料,非常有限。对於显的研究,是对明史重要的补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关于於显的资料需要进一步挖掘,让我们更多一个角度来审视大明王朝,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