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道光朝出了個300年最好命宰相,卻是大清的悲哀,這是為什麼?

梅宜明


道光朝這個官場不倒翁名叫曹振庸,27歲中進士踏入官場,活了80歲,從政52年,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而不倒,在清朝他是做宰相時間最長的一個人。

曹振庸的為官之道頗受後人詬病,“少說話、多磕頭”成了他的座右銘。他和五代十國的宰相馮道有得一拼。馮道五任宰相,歷四朝,十位皇帝。無論皇帝如何換來換去,馮道一直穩做宰相之位。



▲曹振庸

二人之所以能夠左右逢源,官居高位,共同特點就是:明哲保身,遇到不好辦的事情,儘可能躲得遠遠的,不出頭;如果躲不過了,就要多請示,多彙報,堅決跟著領導走。這也許是個人之福,卻不是國家之幸。

曹振庸,安徽歙縣人。乾隆朝的宰相曹文植之子,曹家在清朝是名門望族,乾隆曾御賜曹文植“四世一品”匾額,其實準確的說是“五世一品”因為乾隆和他老爺子曹文植先後去世後,嘉慶加封曹振庸為一品宰相。

嘉慶朝曹振庸官居首席軍機大臣(相當於宰相),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時人稱“父子宰相”。曹振庸在乾隆活著時,是被培養的青年幹部,是為兒子嘉慶儲備的人才。

嘉慶本來是個平庸的皇帝,有怎樣的領導就有怎樣的臣子,乾隆盛世根本沒有曹振庸發揮的餘地,曹振庸只是沾染了官場老油條的習氣,和珅之流深深影響了官場,他的父親因為不恥與和珅為伍而辭職回家養老,這些事都對曹振庸產生了影響,所以在嘉慶起用他後,吸取了教訓,做一個“好好先生”,一個沒有稜角的宰相。



▲嘉慶

曹振庸的名字透露出了他的為官之道,走的是“中庸”之路,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既不會為領導添麻煩,又不會為屬下產生壓力。官場混的四平八穩。沒有大錯,也沒有大的功績。這樣的領導誰不喜歡呢?

嘉慶在外出巡遊時,曹振庸有三個月是總處理公務,這是領導對他莫大的信任。當時朝中流傳這樣幾句話“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可見曹振庸有一套為官秘訣。

到了道光朝時,他的老油條風格發揮到了極致,道光是歷史上最簡樸的皇帝,他捨不得得吃捨不得穿,但是大臣們可不想這樣受苦,紛紛欺騙皇上。

比如一個雞蛋宮外賣一文錢,可到了宮裡變成了五文錢,中間都被大臣吃了回扣。有一次道光問曹振庸,雞蛋多少錢一個呢?曹振庸知道說多了說少了都不合適,乾脆回答說,臣從來沒有吃過雞蛋,也不知道多錢一個。這樣一來,既不得罪大臣,又迴避了皇上的問題,這就是曹振庸做官的訣竅。



▲道光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無一不說明曹振庸是個平庸的宰相。這也是他長壽的秘訣。這些是個人之福確是大清的悲哀。但願官場少些曹振庸這樣的人,多一些宰相劉羅鍋這樣的官!


秉燭讀春秋


多磕頭,少說話.一句話道出了清朝中晚期官場的無奈和現實.曹振鏞行事認真嚴謹,-對人和氣,較為清廉.從這個層面上說,似乎是個好官.但作為宰相,作為大清朝已面臨內憂外患的宰相,缺乏大刀闊斧的實幹精神和改革力度,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其實是在為江河日下的清朝敲響喪鐘.


雨笑寬


清朝是家皇帝,就像家庭一樣,皇帝一人說了算的,不想宋朝以前的在公堂上,個人意見可以發表的,清朝沒有宰相,自有大學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