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双方步兵交战的距离有多远?抗日剧中用手枪射杀冲锋中的日军真的能做到吗?

番茄酱蘸土豆


二战时期中日双方步兵交战的距离有多远?

这个就得看枪能打多远了,打的越远交战的距离就越远,尤其是枪支的有效距离,机枪虽然打的远,但是命中率却低,在战场上主要起到压制火力的作用,真正能够决定交战距离的,还得是步枪。

以中国在二战中的步枪来说,第一款制式步枪是中正式步枪,这款枪是中国仿照德国1924年毛瑟步枪,口径7.92毫米,有效射程500米。

日本的步枪以三八大盖为制式步枪,是日本侵华期间最标准的步枪,相比中正式步枪而言枪龄更久一点,枪的口径6.5毫米,有效射程460米。

通过对比可知,中正式步枪比三八式步枪打的远,杀伤力大,枪身更轻便,从参数上来看中国在轻武器上应该是完虐日本鬼子的,但是真实的历史是,三八式步枪日本人手一把,中正式步枪整个抗战中只生产了六七十万只,质量还不稳定,在抗战初期数量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国军士兵拿的最多的武器并不是中正式而是汉阳造,要说这汉阳造年头可就久了,从清末就开始制造,基本可以算是老古董了,这枪的理论性能和实战性能已经是两码事了,不但打的慢,而且还不稳定,容易炸膛,攻击距离与三八式步枪根本没有可比性。

当然,中国军队的武器应该说是万国造,中正式和汉阳造都承担不了制式武器的称号。

在实际战斗中,日军士兵由于训练有素,在三百米内射击的命中率很高,国军不仅枪械不行,士兵训练更不行,因此射击距离没有日军远,在很多影视剧当中,都有一个情节就是我方有经验的指战员都要求部队把鬼子放近了再打,一个是节约子弹,提高命中率,另一方面,远了也打不着啊!

抗战剧中用手枪射杀冲锋中的日军有没有可能发生?

抗战剧中最常出现的手枪应该就是盒子炮了,也就是驳壳枪,这个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盒子炮是最受中国军队欢迎的手枪,在整个这款枪的生产周期内,生产一百多万把,中国是持有最多的国家。

用手枪射杀冲锋中的日军不是没有可能,主要在距离上,如果是阵地战的话,你拿手枪跟日本鬼子的三八大盖对枪,那就是开玩笑了,因为盒子炮的有效射程也就50-150米,跟三八大盖的有效射程460米差远了。

在近距离,尤其是日本鬼子发起万岁冲锋到百米之内,驳壳枪绝对是一大杀器,因为驳壳枪本身就手枪,手枪就是近距离射击专用的,灵活便捷,射速快,尤其是驳壳枪还是20连发的小冲锋枪,对于鬼子冲锋的时候,一扫就是一片。

中国人之所以得意盒子炮,实际上也正是看中它这几点,中国军队在阵地战中根本就不是日军的对手,除了轻武器上的差距外,在重火力上更是没有可比性,所以,中国军队开启了游击战的方式,组织手枪队在敌后进行侦查、袭扰破坏等活动,因为出奇制胜,这款手枪给日本人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因此,用手枪杀日本人要看具体情况,很多抗战剧把手枪当狙用的确有点扯大发了。


史论纵横


首先,二战绝大部分步兵交战距离,都在300米距离以内。其次是手枪,包括自动版驳壳枪在内,在大兵团野战战场上的作用,都很小。不要看抗日神剧里,几个人人手一把盒子枪,就能把只要步枪的敌人,打的东倒西歪,瞬间打死几十个敌人。

我以1944年,李家钰上将牺牲的战斗为例子。在战斗初期,李家钰命令第532团担任掩护任务。日军发现了第532团团部,日军穿插进来的小部队占据了制高点,导致只有驳壳枪的团部警卫排和团长彭仕复全体牺牲。

随后,一股日军伪装成我国老百姓的样子,向纵深穿插。发现了一支拥有大量手枪的部队,随后,日军召唤一支步兵部队赶往这个地点,就发现了李家钰上将的司令部。

司令部警卫部队包括,手枪连,迫击炮连,机枪连等等一起上去阻击,结果失败。日军突然进入到100米距离开始机枪扫射,导致李家钰上将,陈绍堂少将,萧孝泽少将三名将军阵亡。

实战当中,手枪射程太近,那二三十米的战斗射程和偏小的威力,根本无法适应野战需求。手枪,机枪的警卫部队火力配备,在野外交火,无法与敌人的步枪,机枪火力配备对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抗战爆发以后,我国曾经很时髦的手枪团,手枪旅等等编制,都迅速取消了。


深度军事


《长沙保卫战》有个片段反应了这个问题,当日军步兵在火力掩护下强渡新墙河时,杨汉域第20军的川军兄弟们隐蔽在南岸阵地里射击,步枪却打不到敌人,无奈之下,营长命令战士们跳出战壕前移100米,冒着敌人的炮火伏在河岸上射击。鬼子是打着了,我军伤亡一定增加。




抗日战争早期,中国军队装备的步枪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比较先进的进口“捷克式”步枪(不是机枪奥),但数量不多;其二是清末开始生产的“汉阳造”步枪,数量最多;其三是巩县兵工厂1935年定型的“二四式”步枪,这款步枪在研制过程中蒋介石亲自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所以又被命名为“中正式”。


捷克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先说汉阳造,它在1904年之前的型号叫“老套筒”,之后称为“八八式”,标尺射程1800米,但有效射程仅有300米,如果是枪龄较长膛线快磨光的“老枪”,200米能有准头就算不错了,所以川军才不得不跃出战壕对射,因为他们的装备太老旧了。




“中正式”步枪的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可达600米,它仿制的是德国1924年定型的毛瑟步枪,实际技术比汉阳造要领先两代,在当时算得上世界一流水平;而日本“三八式”步枪的表尺射程是2400米,有效射程是460米,子弹口径和杀伤力均不如中正式,所以在500米左右距离的对射中,使用中正式的国军一点也不吃亏。

所谓“表尺射程”是子弹能飞出去的最大理论距离,在实战中意义不大;而“有效射程”是指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所需要的距离,这才是王道。



问题在于,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节节败退,武器装备损失非常严重,而中正式的产量又不能满足基本需要,所以连中央军嫡系部队也不能配备齐全。在1938年底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第51师师长王耀武曾经与第71军军长宋希濂探讨过中日步兵轻武器的性能比,结论是中正式要强于三八式,但号称精锐的第74军51师,中正式也只装备了三分之一的步兵,余皆“汉阳造”。


黄桥战役被新四军消灭的第三战区翁达独立第六旅,只因为全部装备捷克式轻机枪和一水的中正式步枪,3000多人即被称为“梅兰芳”式部队,若非中正式产量有限不能大规模列装,独六旅哪里来的如此雅号?




抗日战争国军吃亏的主要是重武器火力差距悬殊,以及轻武器的“万国造”,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单兵素质”,这是王耀武和宋希濂等一线部队长的共识,一人一枪无甚特别,百人百枪高下立判,万人以上则战斗力呈几何型拉开距离,文化、训练、狂热等作风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工。

看一下中日军队的轻武器理论数据对比:捷克式轻机枪的表尺射程是1500米,有效射程是1000米,歪把子的表尺射程是1000米,有效射程只有600米;民二四重机枪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1000米,九二式重机枪的表尺射程2400米,有效射程1000米;毛瑟驳壳枪有效射程50到100米,“王八盒子”有效射程只有50米。



因此结论很清楚,在1000米的距离上只能完成重机枪对射,600到800米勉强可以进行轻机枪对射,400米上下步枪兵可以开火,如果是手枪互射的话,超过50米都属于耍流氓。

如果冲锋的日军还在50米开外,用手枪射击完全就是瞎蒙,能不能打中基本是靠运气了,不过抗日神剧的导演们一般不研究这个,几百米外用镜面匣子爆头,也是常有的桥段。


度度狼gg


按顺序回答第一个问号:

二战时期

机枪有效伤害距离在500到800米

步枪有效伤害在200到300米

冲锋枪之类的约在50至100米

狙击手有效杀伤在400到700米



一般情况在200米左右

如果是纯粹的步兵作战,而且是野战

在250-300外,开始部署机枪,开始进行压制,从200米距离开始,步兵分队在机枪火力压制下开始向前跃进,期间步枪手开始射击。



按顺序回答第二个问号:

手枪的射程一般有限,近距离战斗还可以,加上能够连发,所以近距离的时候还不错。但如果是远距离战斗,就差很多了,不管是杀伤力还是说射程。单纯用手枪打阵地战并不行,同时,抗战中也没有那么多的手枪,军队中,都是军官才能配手枪。



所以,如果抗日剧中用手枪射杀冲锋中的日军的话,还是要分别一下距离的。如果近距离作战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远距离的话那就纯靠“蒙”来实现了!


寰球军武


我听一老八路讲过他多次参战的经历,43年前,八路军一个连队装备二,三挺轻机枪,机枪配二、三百发子弹。步枪也选好枪,发给了射击好的老战士,子弹也发的多,大多战士多老枪旧枪,一枪俩排翻火子弹,四个边区造手榴弹,开战全几十米之内开火。手枪少,只有连长指导员佩用,防身,发令,或处决退兵偶而用一下,那个年代手枪子弹特别缺,金贵的很!电视剧那不是真实的战争场面。


吕向正539


这个问法不科学,交战得看地形的。一般来说,在平原上交战双方打的枪都是瞎放打黑枪的,主要的交战武器是飞机、坦克、大炮、重机枪,步兵都是躲在战壕里打冷枪,射杀跟随着坦克装甲车冲锋的步兵。以当时的日军车载重机枪为例,日军的92式重机枪常规射程在1000米左右,在平原地区的射程在2000米左右,最大射程则高达4500米,基本上在2000距离内一分钟一千多发的射速就是屠杀。

在山地地形的情况下,由于装甲部队上不去,这才会用步兵来攻坚,但是炮火掩护还是少不了的。一般来说防守方占据地形优势,居高临下射击可以占有射程上的优势,比如九二重机枪的4500米最大射程就是从山上往下射击来实现的,在重机枪的射程之内步兵是很难发动冲锋的。所以这时候同样打的是炮仗,基本上都是拿大炮轰,大致交战距离在500米到2000米左右,主要还是得看地形,有山坳阻隔的话距离会近得多。

干掉重机枪后,双方才会开始步兵短兵相接。一般来说这段距离在80~150米左右。这主要是超过这个距离枪就打不准了。交战双方一般会从150米匍匐前进到距离阵地80米左右,然后才开始冲锋。二战中我军的枪差子弹不标准,枪打不准,差不多得让日军走到50米的时候才打得准。所以,基本上集中厮杀的距离就在30米~50米。这个距离上用手枪是可以打死日军的。


优己


日本鬼子又不是钢筋做的,有啥用枪打死打不死的,传统的一句话:“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菜刀的“射程”比枪一般来说就差远了吧,不还是照样干嘛,难道枪还不如菜刀?显然不能。(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如果喜欢抗日神剧的读友,经常会看到一个镜头,那就是牛逼点的部队经常会听到他们头头说一句话:“听我的命令,放进了再打!”关键是这个“近”是怎么把握的,多近算近,这“头头”判断远近的依据是什么?

战场上没有吹牛皮的空间,更没有放空炮的时间,这些指战员能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放进了再打,而且是步兵,端着冲锋枪也就是二三百米的距离了,如果有机枪配合,可以在500左右的距离就对敌人造成杀伤。


再近点就可以换步枪了,等到放近点再打的距离,至少50米左右,这时候不但步枪可以派上大用场,就是腰间的手枪,打的准的话,专打日本人的头,爆头的那种,基本上也可以一枪一个。

很多人都觉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军特别喜欢拼刺刀,在电视剧里也不少这样的场景,其实在绝大对数的情况,在出现拼刺刀的情况时,都是因为日军已经占据战场上的绝对优势,为了显示出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才会选择放下枪进行肉搏。


针对日军的这种浅层次的搏击要求,普遍来说大家还真没兴趣跟日军拼刺刀,何必呢,挺累的,美国人的做法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把人围成一圈里四外四,里面的负责换弹匣,外面的负责把冲锋过来的日军送回老家,最后吓得日军再也不敢与美国人拼刺刀。

这就说明日军他也是血肉之躯,打到他身上非死即伤。


历史三日谈


当时步兵交战距离在300-400米吧,这还是机枪压制,步枪交火往往在200米以内。再远肉眼配机械瞄具也瞄不准了,虽有杀伤力但命中靠运气了,多半是浪费子弹。但实际上八路是要放到很近距离才开火的,土八路子弹匮乏,也缺少机枪等压制武器,为了确保命中,往往放到百米以内,甚至几十米内开火。至于手枪,远了打不着,敌人冲锋到跟前了还打不到么?内战年代军阀部队编制里往往有手枪连,平时护卫,战时可做预备队,一旦敌人突破己方阵线,凭借自动手枪(主要是盒子炮)远高于栓动步枪的射速,以猛烈火力发起短兵相接的反突击。当然,全自动的冲锋枪效果更好,不过那个年代冲锋枪算稀罕物,盒子炮相对容易搞,即便半自动对单发步枪火力也是压倒优势了。


锡兵中士


二战时代双方步兵的远距离交战距离主要在200米到400米的距离上。

这个范畴是机枪和轻型曲射武器的战斗范围

比如著名的歪把子,也就是日军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以及八九式掷弹筒都在这个战斗范围。

步枪的作战距离主要是100到200米之间。

比如在美军陆军军医部统计,有坂6.5mm子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八大盖所射出的子弹,在150m至200m的这一正常交火距离上,会出现可观的弹头变形,造成严重的创伤。

至于冲锋枪的作战距离一般在50米到100米之间,手枪则更近了。


至于抗日剧中用手枪射杀冲锋中的日军这种情况其实很难做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自忠将军殉国的那一战。


1938年5月16日中午,日军根据无线电侦听基本锁定了杏儿山上张自忠的指挥部,从三面包围过来。下午1时,张自忠率领警卫手枪营开始向长山方向转移。张自忠的手枪营根本没有重武器,只是一人一支20响驳壳枪、一把砍刀而已,面对日军的步枪机枪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下午3时30分,突破东山口的日军231联队第10中队向南从黄连求下向西方包抄,意欲截断张自忠最后的退路。

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张自忠率领剩余的手枪营卫士撤到长山南麓,准备同日军做最后的死拼。

这时日军第11中队三个小队分成两路,第1小队上山包抄,第2小队下山包抄,第3小队从正面攻击过去,发扬机枪的远程火力,压制着手枪营最后的官兵。

下午5时,中国军队的战壕内当时只剩包括张自忠将军在内3名幸存军官,其他卫士都已经阵亡。

之后日军突入战壕,张自忠将军殉国。

很显然,张自忠将军身边的卫士肯定是军中精锐。但军中精锐也无法用手枪对抗装备着机枪、掷弹筒和步枪的日军冲锋,甚至是毫无还手之力。


冷兵器研究所


影视中总是看到指挥员对部属说近一点,再近一点,有的还在叫数着30米、20、15米在喊打,你要是在战场上真的这样那我可以这么说敌人30秒就能把你的阵地夺取了。武器有近远程之分,目的就是要在一远距离上先期阻击或消灭部分敌人,近距离接敌是非常危险的,好多影视剧喜欢拼刺刀不知为何?在一方弹药没有的情况下只能用刺刀抵抗时,另一方枪弹不缺竟然也会去做出拼刺刀傻事?战场上除了偷袭及搜索部队在敌人没被发现前尽量接近开枪,其它战况都不会让敌人接近,在步枪机枪够得着的距离上就开始射击了,拒敌于百米之外,如果放敌于30米之内开打那战斗结果就是一场混战,在防护线上一旦敌人进攻到100处还没有有效阻挡的情况下就要后撒了,此时第二道防线开始战斗,手枪在战场上作用不大,上了战场那些平时佩着手枪的军官们都会拿起长枪,他们更喜欢的是快射的冲峰枪或轻机枪,傻子才会举着支手枪去找死,别说百米外,就50米处你举着手枪我端着步枪是个什么结局,影视中那些拿着手枪左一枪右一枪就把几个敌人打倒了,临了还反手往屁股后面来一枪竟也把后面的打翻了,太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