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加速“聚变” 未来监管将趋严格

近期,监管层对我国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频频表态。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殷勇12月8日在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将积极鼓励各金融机构在京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立内部孵化机制,共同提升金融科技能力。业内人士认为,这透露出我国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信号。

金融科技加速“聚变” 未来监管将趋严格

科技需求巨大

“面向未来,我们将遵循金融和科技各自的发展规律,更加关注金融和科技的有效结合,平衡好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积极构建健康有序、安全规范的金融科技生态,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产业。”殷勇表示,要夯实金融科技创新的技术基础,鼓励科技企业加强金融底层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积极稳妥推进创新成果在支付、征信、风险管理、投资、交易、清算、登记、身份认证、反欺诈、反洗钱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应用金融科技完善供应链金融,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场景,开发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推广绿色金融理念和实践。

殷勇认为,应鼓励金融机构在京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立内部孵化机制,共同提升金融科技能力,并为人民银行在京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做好服务。

“中国对于金融科技的需求巨大,因为,它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获客效率,解决风险控制问题。”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我们利用科技在实际的金融场景中做了很多探索,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的改变效果明显。在具体应用上,以智能获客为例,通过智能技术获取并识别网络的客户信贷需求,并为其提供相应服务,降低获客成本。

同时,朱光进一步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能极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首先,金融科技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其次由于小微企业服务单笔金额较小,若传统金融机构不能在成本上得以控制,则很难有动力和积极性,但金融科技可以提升服务效率,金融机构不需花费大量人力,便可降低服务成本。”

此外,朱光认为,金融科技还可参与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信用记录的覆盖面,强化金融业对守信者的激励作用和对失信者的约束作用。比如利用金融科技建立的信用模型,可在央行征信数据基础上,将风险区分度提升15%;行业监控和区域监控模型,可动态监测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域的信用水平变化,有效防止用户过度负债。”

在朱光看来,金融科技公司加上传统金融机构,双方共同发挥优势,形成的金融市场体量是非常大的。“金融科技行业的真正模式是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紧密合作,发挥双方优势。”

金融科技加速“聚变” 未来监管将趋严格

供图 今日头条

监管需更严格

不过,谈及金融科技的监管,相关人士普遍认为,其未来应该更为严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透露,人民银行在积极推进健全金融与科技融合下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其中一个要点是,金融活动必须接受严格的市场监管。具体而言,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准入管理的主体、日常监管的主体和从业机构展业空间的范围应该保持一致;要有责任明确的监管主体和清晰的日常监管规则。

潘功胜表示,要坚持监管规则的公平性,防止监管套利,不论对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科技企业,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穿透式监管。此外,监管的政策取向、业务规则和标准应该大体一致,不应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监管标准宽严不一。

“监管层的表态依然是对‘凡是金融业务都必须纳入监管’这一原则的强调。”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此前,监管方已经对此明确表态,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都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穿透式监管。

中国互金协会副会长、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黄宝新指出,近年来,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已纷纷成立新机构,专门研究金融科技的规范与监管问题,监管与发展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共同营造一种良性环境,监管需要继续完善规则,改进方式,为新金融时代的到来和新金融体系规范化健康发展准备条件。

朱光对《上海金融报》记者指出,监管科技也是金融科技非常重要的课题方向,凭借数据和技术,一揽子的监管科技解决方案正在完善。从宏观方面,金融科技可以把握金融脉搏和金融地图;微观方面,金融科技可以打造风险监控系统、机构服务平台,全方位刻画企业画像,评估企业运营风险,并对异常交易进行预警,搭建起监管和机构的沟通桥梁。“比如,目前度小满金融与地区金融办就已立案的数百家非法集资企业的实际经营地址挖掘展开合作。”朱光指出,未来还将联合各地金融办构建专项金融地图,对辖区内相关金融机构进行标注,提高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辨识度等。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都会比较严格,对于金融科技能力不足,或者仅试图进行监管套利的企业而言,其未来发展将举步维艰。只有真正具备技术能力,能够通过技术提升金融业务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才会获得更大发展。”于百程告诉《上海金融报》记者,对于金融科技未来监管的重点,首先依然是划定底线,对非法金融活动零容忍打击;其次是推进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理顺行业秩序,实现优胜劣汰,风险出清;再次是在整治基础上,完善监管制度,形成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监管体系。

记者 李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