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遭员工实名投诉,阿里对员工真的很冷酷吗?

MILKLA


阿里对融入不了他们所谓的价值观的员工相当冷酷,只要不认可所谓的价值观,就会被开掉。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某个部门的一个同事,因为和刚刚离职的同事吃顿散伙饭,发了一个朋友圈,被上级领导看到了,然后被开除了。理由是:“价值观不符合,负面情绪会影响团队。”


无论是收购还是直接入职,刚进团队时候的各种洗脑的培训是少不了的,不管你是p几,还有各种活动,其中最让人吐槽的就是破冰文化了。总之如果,你借口不去,那么就是不融入团队,年终考核可能就是3.25,理由就是团队协作扣分了。以下图片来自某搜索引擎截图,这个概括对于一些活动概括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不得不提的就是阿里的离职率,以下这段新闻,是2017年11月份的一个报道

看到了吧,10%的月离职率,一年全部换一遍。剩下没有离职的,基本上不会轻松到哪里去,22.30下班可以说是正常点了。


但是不得不说,阿里给的薪水高,但是如果超过3年没有晋升,就没啥前途了,中层不建议去阿里。刚毕业的可以去,混个2-3年有点抬头,有点光环就赶紧撤吧。


总之,阿里虽然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感觉一点也不开放,办公室政治还是很严重,对员工不像想象中那么好,但是如果你被洗脑了,认可了人家的文化,也许你会觉得挺好的。


阿里比较喜欢招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有太多想法,好塑造。有一点社会经验的管理成本就高了,这也解释了那些被阿里收购公司基本都被整惨了。


一字刀


2016年,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在微博实名发文说,终于我被你们逼死了。


这名员工名叫潘阳,2016年7月15日,他已连续工作了12天,每天加班,刚好遇到工作上的业务要和同事进行沟通。同事拒绝了他并且直接对他言语攻击。让他直接倒地,失去了自我意识。1分钟里,全身抽筋,身体控制不住的蜷缩,情绪完全崩溃,淘淘大哭,哭了15分钟。该文引来了多家媒体的转载,也让诸多网友关注!

在潘洋的微博文章里谈到,他对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失去了兴趣,但是他认为自己还是要表现好。一个人在深圳,他必须要让自己活下去。并且他早上看病,凌晨四点就要去挂号,他说清晨很冰冷,医院里的他显得更加悲惨。

当然,潘洋的性格和观念上还是有一些可以探讨的地方,比如说他不断地诉说:不管怎么样,一个人要在深圳熬下去!他说他情绪低落也不能表现出来,他害怕自己变成父母的负担。因为父母是农民,他是从大山出来的!其实,像他这样,装作开心,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心理抑郁。

根据他的自述,我想和大家总结几点,

  • 第一、现在的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其实都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很多孩子缺少自我调整的心理常识以及减压的必备知识。

  • 第二、职场人经常接受一些错误的社会观念,这些观念包括职场如战场。成功似乎成了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特别是让大山里出来的农村孩子认为屌丝逆袭的唯一路径就是拼命!

  • 第三、潘洋自身的错误观念。比如:强烈的要求自己要出人头地;自己没有退路,出了问题也不能告诉亲人朋友;自己不能变成父母的负担。

这都说明存在感不足。人生的意义显得稍微有些单一。这让我想起了,一些成功学的观念、心灵鸡汤、还有单一的积极心理学。

人生很多时候需要多种价值观的支撑,如果一个人长期坚持正能量,会带来坚持不了之后的崩溃。装作开心,反而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心理抑郁。

所以每一个人遇到心理问题要求助,哪怕是男人也要学会示弱!试图让一个人去抗下全世界、全家庭、全家族这样的巨大的负担是任何人都无法去承担和背负的。

  • 第四、我们现在的企业缺少互联网心理学知识,只有管理没有心理。

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实际上没有重压,生活简单不太会出现问题。如果在持续的压力下,人就会无法承受重压带来崩溃。

这篇微博里,潘洋始终在问的这句话: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想说的是,错的不仅仅是他其实潘洋发出的这篇微博,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患者对社会发出的求救,在向他的亲人、好友发出的求救。如果我们能在潘洋发出求救的时候,给他更多的关怀和关心!那么任何人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可以得到解决!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

我常年给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培训,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大企业最喜欢灌输价值观,灌输企业文化的培训,而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并不重视。很多企业只是在年终带大家去旅游,而这种一次性的旅游并不能消除一年的压力;还有的企业年终进行减压的培训,想在培训中把大家逗个乐,就把一年的压力解决了,实际上这也是不行的。

其实人们在大脑负荷极大还有精神负担下,人们的情商就会遽然下降,智商也会下降。所以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处理会有更多的冲突和问题。这都是企业缺少的常识。

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员工学会自我调整,学会如何在办公室这有限的空间里,有限的五分钟休息时间,甚至是上厕所的时间学会嵌入式的减压。在互联网时代,在速食时代,员工的大脑负担负荷特别严重时,如何学会对大脑的模式进行切换。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心理团队


阿里巴巴现在已经有历史超过20万名的员工,在职员工也有8.6万名,而阿里巴巴是我认为可能企业文化做的最扎实的(当然某些人叫洗脑),在文化的背后本身就是规章制度的强制认同,阿里巴巴被员工实名投诉本身也是正常的,毕竟企业文化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一直认同。

除了阿里巴巴,还有华为也被诟病企业文化,华为的狼性文化有一个故事是,有个员工加班最终家庭不美满,员工想离职,而任正非表示说:“如果你老婆不支持你,你可以换老婆啊”,引发行业一片热议。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到底有什么呢?

1、阿里的员工归属感是互联网中最强的。

阿里巴巴的是企业文化驱动的,公司的HRBP是最强的部门,而阿里巴巴筛选员工就是以文化认同为吸纳,在KPI里面有50%的评分就是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而阿里巴巴的价值认同做的相当的好,很多离开阿里巴巴的人也以阿里巴巴为荣,马云还为离职员工创办同学会。同事之间叫同学,离职叫毕业,而在公司内部还存在着一个部门叫“离职人员组织文化部”,每年还举办阿里同学会。

2、阿里巴巴的福利薪资很高

让员工认同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工资要给到位,而且要超额给到,只有超额给到才能让员工对企业认同,阿里巴巴不仅有幼儿园,补贴,还有大学,餐补也很齐全,股权也很多。所以阿里巴巴平均薪资可以做到60万元。

3、严苛的KPI

阿里的KPI很严格,严格执行361制度,也就是10个人中,3个优秀、6个普通、1个不合格,连续两次1会被淘汰。3.25分就是不合格的得分,很多人都得过,而得了的人通畅没有奖金,也会很难受。

你想去阿里巴巴工作吗?


毛琳Michael


我自己和阿里的人有过接触,而且是不少人,就两个感觉:1,工作压力确实大,加班是常有的事;2,同事之间兄弟情还是很深厚的,不存在冷酷一说。

阿里巴巴最早开始时,靠的就是中供铁军,靠推销员一个个客户积累,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帝国。所以,铁血就是阿里文化里不可或缺的。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你可能无法融入阿里,离开就好了,不必撕破脸皮。

当然,阿里对业绩好的人是非常大方的,2000年初,很多阿里销售员都可以全款在杭州买房,年薪有些高达百万,你想想那是什么待遇。但是,这些中供铁军的付出,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几个人住一个小房子,每天出去见客户,基本上一个接一个的见,吃饭时间都很少。这是阿里的野蛮扩张时期。

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读相关的资料,介绍的还挺详细的。

互联网行业看似光鲜,但是竞争非常激烈,阿里是一个强运营公司,腾讯是个强产品公司,但两家公司加班都很厉害,包括华为,大家应该也都知道,薪资很高,但是加班也是常态,甚至办公室桌子下面都有铺盖,累了直接躺着睡会。

工作强度和薪资是成正比的,金融行业也是如此,你以为投行那些年薪百万的金领很轻松吗?一样的加班。

加班没什么好抱怨的,这是一个常态,而个体的投诉反而是个例,说明你不适合这个公司或者行业,可以考虑转行或换个公司。

世界本来就是适者生存,没时间矫情。选择你能接受的,或能接受你的。


赵冰峰财经


就一般人而言,可以把这个问题后面的问好和“吗”字一起去掉。因为阿里巴巴从开始创业就面临极大的压力。所以,在早期不仅马云自己压力大,而且员工也容易抑郁。

不同的是,当年跟着马云混的18罗汉,现在个个都混的有头有脸,自然不会再提当年差一点就坚持不住的情况。

不过,理论上公司上市只有一次,所以无论阿里用什么方法,后进入阿里的员工分得的福利也只会变得越来越小。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其实,阿里巴巴早有员工投诉,而这个员工是正式的阿里员工。但很多时候,阿里的业务是外包的。根据有关专业人士了解到,就在扬州的某个创业园里,就有阿里的优酷土豆合一的客服中心,里面录用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

不过,阿里不用担心这些人“造反”,因为人力资源部门会定期清理老员工,所以很少有员工能停留一年以上。而且高强度的工作,会让员工自动离职。

更妙的是,阿里的这个客服中心,虽然挂的都是阿里的招牌,但在法律程序上是外包给其他公司的。换句话说,即使将来真的有员工要告阿里,也是枉然。他只能告那家外包公司。

其实,这有点像阿里系物流一样,每一个具体物流人员和阿里在法律上,并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却要被阿里间接控制。

不过,就这一次而言,阿里的运气不是很好。这个阿里巴巴的员工,有正式阿里人员的身份。这无疑加重了阿里公关的难度。

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阿里,以马云和阿里如今的状态,在如此庞大规模里面企图扩展自己相对中心化的梦想,这样已经是尽力了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在阿里巴巴工作,连续加班,压力很大,这些都是事实。

关于连续加班,阿里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日本人应聘阿里的工作。在面试时,这个日本人自夸道,我们日本人可是最吃苦耐劳的民族了。加起班来像一头牛,耐力持久,而且不会抱怨。之后这个日本人得偿所愿,进入了阿里。但仅工作了一个月,这个日本人就提出了离职。他说,我原本以为日本人是最能加班的了,没想到遇上了更加拼命的阿里人,实在是甘拜下风,还是回日本好了。

听完这个故事,阿里人往往会心一笑,接着继续埋头工作去了。

关于工作压力大,阿里人最大的噩梦应该就是绩效考核被打3.25。简单介绍一下阿里的绩效考核,考核分为3个档次,3.75是超出期望,3.5是符合期望,3.25是未达到期望。一个团队中只有20%的人能拿3.75,70%的人可以拿到3.5,另外10%的人则只能拿到3.25。拿到一次3.25,影响年底绩效奖金的发放;拿到两次3.25,则会被开除。

我曾亲耳听到过很多阿里人说,自己晚上做噩梦,是关于绩效考核被打了3.25。

不仅是阿里巴巴,同为领先IT企业的腾讯、百度、华为等公司,连续加班、压力过大的现象也都存在。中国30多年来在世界上迅速崛起,这种疯狂的速度,被称为是“中国速度”,这背后则是拼命的加班加点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身在职场的你我他,只能适应这种情况,跟上这样的速度。

当然,在努力跟上这种速度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就像阿里的这位员工潘阳一样。



看了他对阿里的控诉,字里行间流露着无助和无望。连续的加班,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已经让他处于崩溃的边缘。而7月15日那天,和某女同事沟通工作时,同事拒绝了他,并对他有言语上的攻击,直接造成他倒地、全身抽搐、失去意识。

事后,虽然这位女同事没有联系他,也没有向他道歉,但他说:“我明白不全是她的错,她只是压死我最后一个稻草。”

潘阳愿意原谅这位女同事,就说明他同情处在同样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环境下的伙伴;而潘阳自己需要的,能够治疗他抑郁的方法,就是能让他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同情和关爱。

在他的描述中,他的领导以及公司HR确实给予了他一些帮助,比方说帮助他沟通获得道歉,比方说帮助他申请换岗等等,但这些帮助,对于那时的他来说,还远不能安抚他内心的创伤。

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是每一个自强不息的职场人不得不面对的大环境。对此,马云说自己能做的是:“阿里要坚持让一群有情有义的人,一起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我也认同这一解决方案。

想要让自己的努力付出有意义,那就应该选择去干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才对得住自己;而想要让自己能够在这严峻的环境里坚持下去,唯有和一群有情有义的伙伴共同面对,唯有相互的关爱与帮助,才能支撑我们顽强地坚持下去。


呵呵两下


我在阿里待了6年,是这么多年待得最长的一家公司,如果冷酷,会这么长吗?

这需要从两方面来说:

在归属感上,阿里做得非常好,离开多年后,还会以是阿里人为荣。阿里的氛围、环境等都与国际接轨,这点应该没人反对。在待遇、福利方面也是不错的,比如幼儿园、福利房、交通补贴、体检、餐补等等各种都很周全。

在KPI考核上,确实很残酷,严格执行361制度,也就是10个人中,3个优秀、6个普通、1个不合格,连续两次1会被淘汰。

总体来讲,阿里讲究的是价值观,也就是阿里味儿。

有没有阿里味儿,是能否在阿里待下去的关键。


楚离


我在阿里呆过一段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比较有发言权。阿里工作的特点就是高强度高收入,我们内部流行一句话:3个人干5个人的活领4个人的薪水。新人去了之后会有一个月的系统培训,说是培训,其实也不轻松,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作业要做。不过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在一起吃过苦的人应该能有体会。下团队之后,工作强度让我深有体会,新人前三个月基本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离开公司过。大家都憋了一股子劲,每次想要放松,想提前溜回家睡觉的时候,看看周围的同事都还在,甚至你的主管也在陪着你,就会不自觉的打消念头,还会在心里鄙视自己一番。

每天早上八点十分团队小聚,做做游戏什么的,我一般七点四十到工位,所以早上没有懒觉睡,六点过一点就得起床,骑上自己的小电驴就往公司赶,公司有食堂,现在看来食堂的伙食确实不错,但是每次吃完饭的时候都能看到有些同期进公司的小伙伴在那里感叹没食欲。中午十二点休息,下午一点半上班,中午吃完饭可以趴在工位上眯一会,也可以找两个人一起去活动区打打台球什么的。下午六点下班,六点半会有小聚,安排晚上的工作,所以晚饭时间特别短,一般我都会选择吃面食,一楼食堂那家陕西的面条还是不错的,对了,还有个新疆的师傅在食堂卖现做的囊,个头很大,芝麻又多,特别香!晚上工作到十点有夜宵吃,酸奶和面包,还有卤菜。我的胃口比较好,那时候基本每天晚上都要喝两瓶酸奶,感觉爽歪歪的。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节奏,累吗?确实累!刚开始的时候脖子像断了一样,每天早上也特别怕去公司,第一个星期就有离职的念头。我们同期有个小伙伴早上到公司拿起电话就想吐,跑到厕所吐完之后继续工作!不得不佩服!

有人会问了,既然这么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坚持下来了,还有大批人想进去阿里?最主要的原因是赚钱快!普通销售,一年税后20万算非常非常普通的,做的好一点的都在30万以上。

那阿里到底有没有人情味呢?

我个人的感受是有的!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比较融洽,有什么困难大家也都很乐于帮助你,我当时离开的时候团队里有人哭了,我也很想哭,确实舍不得大家。还有一点,阿里的绩效考核跟一般公司不同,业绩只占了一半权重,价值观占一半,一个这么注重价值观的公司难道没有人情味么?


你是我的花朵


加班多,压力大是IT行业的特点,阿里巴巴也不例外,跟对员工冷酷无关。


事件回放:阿里巴巴遭员工实名投诉

2016年,一名叫潘洋的阿里巴巴员工在微博实名发文,对阿里巴巴进行控诉。在文中,他提到因为加班多压力大与同事发生冲突的经历,以及后来因为转岗而引起的一系列不愉快。

评这么员工的一面之词,就能说明阿里巴巴是一家冷酷的公司吗?显然不能。

该员工的性格和观念或许才是悲剧的根本原因,阿里巴巴及“晕倒事件”只是导火索。

从潘洋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可能性格里有偏执,从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到: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的都有的一种错误观念:

这些观念如囚笼一般,锁着他的心,让他时刻处于一种神经紧绷状态,对很多事情敏感,再加上外部压力,很容易精神崩溃。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潘洋的这种观念或者说执念呢,有如下几点:

第一,与其成长和教育有关的。布蚁也来自农村,知道那种因贫穷而自卑进而立志出人头地的执念,而这种执念控制不好就成了一种不辨明理的偏执。

阿里巴巴待遇再不错,那只是一份工作。企业的规章制度苛刻,可以离开,为何非得用自己的生命去证明别人的对错呢?

第二,中国填鸭式教育,只注重把课本内容和考试成绩,完全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每年你可能听到高考前有学生自杀的悲剧。

第三,企业对员工绩效关注较多,对心理健康关注不足。人在抗压方面跟其它事物一样的,即便是柔韧如竹,是有一定限制的,这承压范围内不太会出现问题。如果在持续的压力下,人就会无法承受重压带来崩溃,就像竹子也会压断一样。

如何避免阿里巴巴员工“潘洋式悲剧”再发生

潘洋只是暴露在我们视野中的一例而已,事实上还有很多如潘洋一样的员工,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有些不堪重复,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如富士康“十三连跳”。

所以,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

作为父母,除了关心孩子学业外,要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给孩子成长埋下不健康的种子。

作为企业,除了关心员工的绩效外,也要对员工经常做一些心理疏导,尤其是经营压力较大的时候。

作为员工的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的方法。

结束语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生易,活易,生活不易,别太为难自己。


布蚁聊职场


以前的团队一起开荒做过很多互联网项目,没一个不苦不累的,但是钱确实多,同事跳槽去了阿里,年薪350k,买了房子车子,问他压力大不大,回复是互联网公司都那样,谁让你工资那么高呢?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你能比正常上班的同龄人提前十年甚至几十年在大城市买房买车,首先是自身能力要强,其次也就是你付出的肯定得比别人多。



现在阿里,腾讯,华为的招聘比考公务员都火爆,是因为大部分人觉得这几个公司代表着稳定和高收入,抱着进去朝九晚五的上班就能拿到几十万的年薪,这种想法本来也不科学。

话又说回来,现在哪个行业压力不大,仔细想想其实不难发现你身边一定会有那种走到哪都能开开心心的人。自我调节能力很重要,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年龄还不是那么大,氛围相对于其他行业还算是比较活泼的,每个办公室都充斥着段子手,调侃式的互怼是行业缓解工作紧张状态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当然,这种看法前提是你能开的起玩笑,遇到过开不起玩笑的,说这种行为缺乏修养的,一般都过的比较压抑。

说来说去,挺简单个道理,合同制的公司,你可以辞职,之所以还在做是因为你舍不得高工资,享受了高工资的权利却不履行承受高工资带来高压力的义务,这不合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