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签订卖国条约时,自称“大清帝国”,日本人却从来不买账

咱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这些朝代一般都有自己的国号,这些国号也蕴含着创建者美好的愿望或者彰显自己的正统。比如说元朝的“元”取自于《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而唐朝的国号则是来自于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李虎,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么清朝在自己的签订的卖国条约中是怎样称呼自己的呢?

清朝签订卖国条约时,自称“大清帝国”,日本人却从来不买账

中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开放的,比如说在汉朝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唐朝更是空前开放的时代,元朝作为一个面积空前的大帝国开放程度自然也是非常高,明朝则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他们却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当时英国派使者出访中国,希望能够通商,却被乾隆皇帝拒绝。乾隆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根本不需要和他们进行贸易。

清朝签订卖国条约时,自称“大清帝国”,日本人却从来不买账

当时清朝称呼自己和历史上的朝代一样,他们自称为“大清”,但是随着清朝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来,清朝也有了其他一些称呼,这些称呼都有着不同的含义,甚至在不同环境下的含义也都不尽相同。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朝政府战败和英国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这份条约中清朝的称呼就是“大清”。甲午战争战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朝则使用的是“大清帝国”。大清帝国听起来要比大清霸气的多,但是这也终究是自欺欺人罢了,要不然又怎么会签订卖国条约呢?日本人也十分看不起清朝,虽然清朝统治者自称大清帝国,但是日本人却直接称呼为“大清国”。

清朝签订卖国条约时,自称“大清帝国”,日本人却从来不买账

清朝实在是太过于腐朽了,西方列强接踵而至,谁也不知道大清签订了多少卖国条约。清朝在和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小,因此此后的很多条约的称呼没有之前那么霸气了,而是十分简单的称呼自己为“大清国”,小小的一个称呼其实也能反映当时清朝政府的心态变化。

清朝签订卖国条约时,自称“大清帝国”,日本人却从来不买账

在一般外教活动中,大清还称呼自己的为“中国”,后来洋人也干脆不称呼“大清”直接称呼“中国”了,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和“大清国”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国家,当然在一些清朝正式文件中还是自己称呼自己为“大清”。后来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都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这样的称呼,这两个国号都简称为“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